G212A油菜

2020-07-13

品种名称G212A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湘审油2011012

选育单位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油研九号不育株黄籽品系212转育。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油菜半冬性核不育系,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花瓣开度较大,雄蕊退化彻底,花药干瘪无粉,自交不结实;不育度100%,异交结实较好;结实率52%以上。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叶片较大,叶数较多。株高176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8~10个,主花序长约65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185个左右,每角粒数约16粒,千粒重4.2克。

品质分析

硫甙含量24.93微摩尔/克饼,芥酸含量0.6%,含油量45.41%。

抗性

全生育期约225天,苗期生长稳健,抗寒性好,植株苔茎粗壮,抗倒伏,抗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

繁殖制种技术

不育系繁殖和杂种制种时,宜加大不育系种植密度,现花前拔除不育系中50%的可育株。

扩展阅读

6918A油菜


品种名称6918A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湘审油2011013

选育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湘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双4号94-1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油菜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株花瓣分离,黄花,花药呈三角形,乳白色,花药长度约占雌蕊长度的1/3,无花粉,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性好,遇花期长期低温,有少量微量花粉。株高170厘米,有效分枝9~12个,主花序长75厘米,单株有效角果330~430个,每果粒数23粒,千粒重3.8克。

品质分析

种子硫苷含量21.91微摩尔/克饼,芥酸含量0.4%,含油量38.62%。

抗性

全生育期226天,株型紧凑,中抗菌核病,低抗霜霉病,抗倒力较强。

繁殖制种技术

不育系繁殖,父、母本行比1:3。杂交制种父、母本行比1:2,通过打顶调节花期、调控微粉。

HA油菜


品种名称HA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湘审油2011010

选育单位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

品种来源荣选23突变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油菜半冬性核不育系,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不育株花蕾比可育株花蕾稍小,花瓣长12.2毫米;宽9.3毫米,雌蕊长约9.4毫米,雄蕊长约4.3毫米,花药褐色空瘪无花粉,自交不结实,杂交结实正常,田间天然结果率70%以上。幼苗直立,冬前长势强,叶片较大,黄绿色,叶缘缺刻小,株高18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个左右;单株有效果数300个左右,角果长6~7厘米,每角粒数约21粒,千粒重4克,种皮黄色。全生育期220天左右,长沙地区9月中下旬播种,1月中上旬现蕾,3月上中旬开花,4月上旬终花,5月10日左右成熟。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16.13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5.68%。

抗性

茎秆较坚硬,较抗倒,菌核病抗性较好。

繁殖制种技术

不育系繁殖和杂种制种时,宜加大不育系种植密度,现花前拔除不育系中50%的可育株。

中油88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8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102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86AP8025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叶片形状为裂叶型,叶片中绿色,花瓣黄色,中生分枝类型,种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30天,比对照秦油7号早熟1天。株高155.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74.9个,每角粒数19.1粒,千粒重3.48g。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4.1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1%;平均亩产油量73.88千克,比对照增产9.7%。2010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161.6千克,比对照增产0.4%;平均亩产油量74.82千克,比对照增产6.1%。两年平均亩产162.9千克,比对照增产3.9%;两年平均亩产油量74.36千克,比对照增产7.9%。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3.4千克,比对照增产8.8%。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17.83微摩尔/克,含油量45.66%。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24.24%,病指12.28,病毒病发病率5.43%,病指2.0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下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移栽,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10000~12000株、肥力水平较高地块8000~10000株;直播10月初到10月中旬播种,每亩密度15000~20000株。

2. 重施底肥,亩施复合肥50千克;追施苗肥,苗期亩施尿素10~15千克;底肥亩施硼砂1~1.5千克;初花期喷施浓度为0.2%的硼砂溶液。

3. 重病区注意防治菌核病,初花期后一周,每亩用100克菌核净兑水50千克喷施。

适宜地区
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苏州青油菜


品种名称苏州青

分类 白菜类-白菜(小白菜、油菜)
选育单位 苏州市蔬菜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苏州市蔬菜种子公司以地方优良品种苏州青、香青菜等为材料,通过引进Ogura不育源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进行转育而育成的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株高22~24厘米,开展度31~40厘米,冠平束腰,呈百合状。叶广椭圆形,深绿色,长16~18厘米、宽14~16厘米,叶面平滑,叶片较厚、全缘,叶脉明显突出,基部无裂片,心叶微皱;叶柄阔,淡绿色,较厚,基部向内弯曲,呈匙形,长7~9厘米、宽4.5~5.3厘米、厚0.8~0.9厘米,叶柄重平均占单株重的2/3,单株重500克左右。本品种属秋冬性白菜,早熟、丰产,品质优良,熟食质糯、纤维少。适应性强,较耐寒,抗病性较弱。

栽培技术要点

江苏地区2月上旬至8月撒播,用种量1~1.5千克/亩,25~40天收获小青菜,产量800~1250千克/亩,49月上市。7月中下旬至9月播种育苗,8月下旬至11月中旬移栽,移栽后30~50天收获大青菜,产量1000~4000千克/亩,912月上市。10月初播种育苗,11月移栽是小藏菜,12月上市,产量800~1500千克/亩,菜薹在3月上市,产量750千克/亩。头茬大菜(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移栽)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二茬大菜(10月中旬移栽)行距27厘米、株距27厘米,三茬大菜(11月中旬移栽)行距20厘米、株距20厘米,小藏菜行距17厘米、株距17厘米。苏州青可周年生产供应。

注意事项

1. 本品种不可自行留种。

2. 各地应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种植条件,适时播种,若大面积栽培应先引种试种。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中油6306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6306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苏审油200403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选育、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引进

品种来源8908AR6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双低、半冬性、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40天左右。该品系子叶长,苗期叶色较深,侧裂叶4对以上,叶片边缘为波状;越冬期半直立,全生育期长势稳健,生长势较强;株高155.7厘米,分枝点高44.5厘米,主轴长度57.3厘米,一次分枝8.7个,二次分枝4.6个,单株有效角果375.2个,每角19.3粒,千粒重3.42克。

产量表现

2001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20012002年度平均亩产156.5公斤,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9.3%(极显著);20022003年度平均亩产177.22公斤,比对照增产11.9%(极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66.86公斤,比对照增产10.66%。20032004年参加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3.36公斤,比宁杂1号增产3.0%。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24%,硫甙含量21.75微摩尔/克饼粉,含油量42.68%。

抗性

综合抗性较好(菌核病发病率36.76%、病指17.14,病毒病发病率26.6%、病指18.03,抗倒性较强);恢复度95.4%,品种一致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育苗移栽播种期,苏北、苏中地区9月20日、苏南地区9月25播种。直播栽培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 适期移栽,苏北、苏中适时移栽期10月25日左右、苏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每亩密度0.8万~1万株。

3. 施足基肥,补施腊肥,追施苔肥,全生育期亩施氮量14~16公斤,硼砂1公斤。总施氮量的60%及磷、钾、硼肥作基肥施用。田内开好三沟(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降。

4. 移栽前在苗床上防治蚜虫、菜青虫一次,于初花期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合江苏省油菜区推广种植。

油研50油菜


品种名称油研50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7002号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不育系7274A与恢复系6215R组配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中熟隐性核不育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1.0天,比对照油研10号早1.5天。苗期半直立,株高181.55厘米,分枝部位高71.88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8.9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数400.34个,角粒数23.08粒,千粒重3.49克。植株子叶肾型,幼茎及心叶微紫色。深裂叶,裂叶较小,叶绿,叶色较淡,有腊粉。抗倒伏性较强。

产量表现

在20052006、20062007年度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86.47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13.83%,最低年份比对照增产6.97%,两年增产点次占试点总数的75%。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0.4公斤,比对照增产15.84%,全部增产。

品质分析

2007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分析:硫苷含量18.04mol/克饼、芥酸含量0.2%、含油率45.39%。

抗性

经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抗病性鉴定:菌核病发病株率71.0%,病情指数47.7,分别比对照高22.1个百分点和23.9;病毒病发病株率6.6%,比对照低2.0个百分点。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在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亩植6000~8000株,直播苗植10000~12000株。亩需施纯氮15公斤以上,N:P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最好。特别注意强调施用硼肥。每亩用硼砂0.5~0.8公斤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缺硼土壤,应补施根外肥。

适宜地区
全省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菌核病高发区慎用。

备注
原代号:油YL050

油研817油菜


品种名称油研817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0024

原审定编号浙审油2009003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850AF16-140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子叶肾型,心叶微紫,裂叶2~4对。花瓣黄色、复瓦状排列。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22天,比对照油研10号晚熟1天。平均株高185.2厘米, 一次有效分枝数8.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7.6个,每角粒数17.6粒,千粒重4.02克。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7.4kg,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4.1%;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1.8kg,比对照品种增产9.5%。两年平均亩产174.6kg,比对照品种增产6.6%。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8.0kg,比对照品种增产8.7%。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0%,饼粕硫苷含量28.35微摩尔/克,含油量45.32%。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6.75%,病指3.21;病毒病发病率0.51%,病指0.17。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9月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

2. 种植密度。移栽每亩6000~8000株,直播每亩10000~12000株。

3. 合理施肥。亩产150~200kg,需亩施纯氮15kg以上,N:P2O5:K2O5:K2O按1:0.5:0.9配合施用。注意施用有机肥作底肥,追肥应注意苗重、苔轻,花期看苗根外补施,追肥方式以尿素兑清粪水浇施为好。

4. 注意施用硼肥。每亩用硼砂0.5~0.8kg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苔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的应用。

适宜地区
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昆明和罗平、陕西汉中及安康的冬, 油菜主产区种植。

富油668油菜


品种名称富油66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湖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鄂审油2006004

选育单位湖北富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湖北富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用中双4号的变异株,经系统选择育成的常规油菜品种。区试代号:富油2号。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植株较高,分枝部位较高,生长势较强。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侧裂2~3对,长柄叶叶片较厚,顶叶大。花黄色偏深,花瓣较大、较宽,呈侧叠状。主花序较长,角果较密、长度中等。区域试验中单株有效角果数320.2个,每角粒数18.1粒,千粒重3.68克。

产量表现

20032005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7.24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增产6.79%。其中:20032004年度亩产190.04公斤,比中双9号增产7.01%;2004~2005年度亩产184.44公斤,比中双9号增产6.56%,两年均增产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育苗移栽9月1020日播种,移栽苗龄控制在30天以内,防止高脚苗,亩栽0.75万~0.8万株;直播9月25日至10月5日播种,亩栽1.0万~1.2万株。

2. 科学施肥。该品种需肥量较大,应重施底肥,必施硼肥,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3. 加强管理。苗期视苗情进行化学调控,以防止倒伏;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蚜虫、菜青虫和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油菜主产区种植。

杂油719油菜


品种名称杂油719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7年

审(鉴)定情况200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皖品审07070557

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A71R9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220天左右,成熟一致性好。抗倒伏、抗寒性与抗菌核病均较强。千粒重3.7克左右,芥酸含量0.1%,每克饼硫苷含量为29微摩尔,粗脂肪含量39.35%。

产量表现

平均亩产量达205.6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江淮地区育苗移栽9月上中旬播种,每亩9000株左右。

适宜地区
适宜安徽省油菜区种植。

沣油737油菜


品种名称沣油737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9年

审(鉴)定情况2009年通过国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09018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湘5A6150R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31.8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3天。平均株高152.6厘米,中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483.6个,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9克。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5 公斤,比对照增产5.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4.9公斤,比对照增产16.99%;两年区试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7.7公斤,比对照增产10.56%。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7公斤,比对照增产9.5%。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20.3微摩尔/克,含油量44.86%。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6.69%,病指8.55;病毒病发病率5.93%,病指3.7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移栽宜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直播宜10 月中旬播种。

2. 合理密植:移栽密度每亩 0.8万株左右;直播密度每亩2.0万株左右。

3. 科学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播后施好追肥,每亩底施硼肥1公斤。

4. 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菌核病的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中油589油菜


品种名称中油589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0011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双9号中双2号)100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较绿,无蜡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4对,裂叶较深,叶脉较明显,叶缘有小齿,大波状。花瓣黄色、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平均株高175厘米,上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5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0克。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5.3kg,比对照中油杂2号(杂交种)减产5.1%;平均亩产油量62.6kg,比对照品种增产1.5%。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2.2kg,比对照品种增产3.6%;平均亩产油量75.9kg,比对照品种增产8.6%。两年平均亩产158.7kg,比对照品种减产0.6%;平均亩产油量69.3kg,比对照品种增产5.2%。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3.2kg,比对照品种增产2.2%。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19.98微摩尔/克,含油量43.58%。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11.05%,病指6.28;病毒病发病率1.36%,病指1.0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宜在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严格控制苗龄在30天左右,10月中旬移栽;直播宜在9月下旬或10初播种。

2. 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每亩10000株左右;肥力较高时,每亩9000~10000株;直播每亩19000~26000株。

3. 科学施肥。重施底肥,追施苗肥,移栽成活后,适时追施提苗肥,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腊肥春用,在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10kg,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有施硼,应在苔期喷施浓度0.2%的硼肥。

4. 防治病虫害。油菜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邻水菜油菜


品种名称邻水菜油菜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13

选育单位四川省邻水县石永镇农民刘贤文

品种来源从蔬菜瓢儿白小白菜中系统选育而成的白菜型油菜常规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系株高90.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87.01个,每果籽粒17.8粒,千粒重2.3克,商品菜籽含油率44.63%,全生育期197天。

产量表现

在2003、2004年四川省两年油菜多点试验中,5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64.06公斤,2003年邻水县3个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02公斤。

抗性

具有株型紧凑,抗倒、抗寒、抗旱、耐瘠等特点。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为宜。

2. 密度:亩移栽10000~12000株。

3. 施肥:配方施肥,重底早追,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摘取菜苔,促进分枝。

4. 病虫防治:苗床育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在四川省邻水县坡台区种植。

圣光86油菜


品种名称圣光86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1017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AL-135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绿色,有腊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2对以上,裂叶深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全生育期平均218 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6.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62.0个,每角粒数21.6粒,千粒重3.73克。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8.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8%;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5.2千克,比对照增产4.6%;两年平均亩产167.0千克,比对照增产5.2%;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5千克,比对照增产3.6%。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65%,饼粕硫苷含量21.04微摩尔/克,含油量41.87%。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7.82%,病指5.04;病毒病发病率0.7%,病指0.5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早播,长江中游地区育苗移栽9月中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培育大壮苗,10月中旬移栽;每亩密度6000~8000株;直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0.2~0.4千克,每亩密度18000~22000株。

2. 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70千克、硼砂1.0千克左右,注意氮、磷、钾肥配比施用;追施苗肥,1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5千克,注意必施硼肥,如果底肥没施硼肥,应在苔期喷施0.2%硼肥。

3. 防治病害,初花期一周内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菟丝子为害油菜


病害中文名: 菟丝子为害油菜
病害英文名: Bird Rape Chinese cuscuta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中国菟丝子
病原学名: Cuscuta chinensis Lam.
分类地位: 被子植物门菟丝子科,菟丝子属,中国菟丝子
病原介绍: 种子椭圆形 , 大小 1~1.5 0.9~1.2(mm), 浅黄褐色。中国菟丝子茎细弱 , 黄化 , 无叶绿素 , 其茎与寄主的茎接触后产生吸器 , 附着在寄主表面吸收营养 , 花白色 , 花柱 2 条 , 头状 , 萼片具脊 , 脊纵行 , 使萼片现出棱角。萼片背面具纵脊 , 雄藤与花冠裂开互生 , 蒴果成熟后被花冠全部包住 , 破裂时呈周裂。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油莱

侵染部位: 叶、枝、花
病害症状: 菟丝子缠绕油菜地上部 , 吸器伸入寄主的组织内 , 吸收水分和养分 , 致油菜叶片逐渐变黄凋萎。
发病规律: 菟丝子种子可混杂在寄主种子内及随有机肥在土壤中越冬 , 其种子外壳坚硬 , 经 1~3 年才发芽 , 在田间可沿畦埂地边蔓延 , 遇合适寄主即缠茎寄生为害。
病害分类: 寄生植物
防治办法: (1) 精选种子,防止菟丝子种子混入。 (2) 深翻土地 21cm, 以抑制菟丝子种子萌发。(3) 摘除菟丝子藤蔓 , 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4) 锄地 , 掌握在菟丝子幼苗未长出缠绕茎之前锄灭。 (5) 推行既肥经高温发酵处理 , 使菟丝子种子失去发芽力或沤烂。 (6) 生物防治喷洒鲁保 1 号生物制剂 , 使用浓度要求每ml 水中含活孢子数不少于 3000万个 , 每 667㎡ 2~2.5L , 于雨后或傍晚及阴天喷洒 , 隔 7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菟丝子缠绕油菜地上部 , 吸器伸入寄主的组织内 , 吸收水分和养分 , 致油菜叶片逐渐变黄凋萎。病原 Cuscuta chinensis Lamb. 称中国菟丝子 , 属寄生性种子植物。茎细弱 , 黄化 , 无叶绿素 , 茎与寄主的茎接触后产生吸器 , 附着在寄主表面吸收营养 , 花白色 , 花柱 2 条 , 头状 , 莓片背面具脊 , 脊纵行 , 萼片现出棱角 , 雄态与花冠裂开互生 , 蒴果成熟后被花冠全部包住 , 破裂时呈周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菟丝子种子可混杂在寄主种子内及随有机肥在土壤中越冬 , 其种子外壳坚硬 , 经 1~3 年才发芽 , 在田间可沿畦埂地边蔓延 , 遇合适寄主即缠茎寄生为害。防治方法 (1) 精选种子,防止菟丝子种子混入。 (2) 深翻土地 21cm, 以抑制菟丝子种子萌发。(3) 摘除菟丝子藤蔓 , 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4) 锄地 , 掌握在菟丝子幼苗未长出缠绕茎之前锄灭。 (5) 推行既肥经高温发酵处理 , 使菟丝子种子失去发芽力或沤烂。 (6) 生物防治喷洒鲁保 1 号生物制剂 , 使用浓度要求每ml 水中含活孢子数不少于 3000万个 , 每 667㎡ 2~2.5L , 于雨后或傍晚及阴天喷洒 , 隔 7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2~3 次。

圣光77油菜


品种名称圣光77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0年

审(鉴)定情况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国审油2010034

选育单位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显性核不育与甘油5号、华油8号、胜利油菜、中油821、中双4号、华双2号、Westard、Taptitor等构建的轮回选择群体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幼苗直立,子叶肾形,叶片中等大小,裂叶1~3对,淡绿色,茎秆粗壮。花瓣中等大小、黄色。角果较长,斜生,籽粒黑褐色,近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18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1天。平均株高163.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93.3 个,每角粒数19.0粒 ,千粒重3.88克。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9.3kg,比对照中油杂2号(杂交种)增产0.6%;平均亩产油量71.7kg,比对照品种增产4.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4.8kg,比对照品种减产0.8%;平均亩产油量66.3kg,比对照品种增产2.4%。两年平均亩产157.0kg,比对照品种减产0.1%;平均亩产油量69.0kg,比对照品种增产3.7%。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8kg,比对照品种增产2.0%。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硫苷含量23.15微摩尔/克,含油量43.94%。

抗性

菌核病发病率6.98%,病指4.61;病毒病发病率1.10%,病指0.8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育苗移栽宜在9月10日至15日,直播宜在9月25日至10月5日。

2. 种植密度。育苗移栽每亩6000~8000株,直播每亩10000~12000株。

3. 合理施肥。总施肥量的80%作底肥,20%作追肥,追肥应以腊肥为主,每亩用1kg硼砂作底肥。

4. 防治病虫病。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