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1号花椰菜

2020-07-20

品种名称中青1号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青花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高约75厘米,开展度约70厘米,叶片约16片,叶面蜡粉较多,叶色灰绿。花球浓绿、紧密,花蕾较细,主花球重约0.5千克,春季定植后45~50天即可收获。秋季定植后50~60天收获。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可达11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北地区秋季栽培,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育苗,7月底至8月初定植,9月至10月初收获。

2.播种时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要整高畦搭阴棚育苗,以防雨遮阴。

3.定植时以垄作为好,一般栽在垄的阴面半坡,缓苗后追肥,并劈垄正埂,使植株处在垄脊的正中,随即疏通垄沟,以利排灌。

4.栽植密度约2300株/亩,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春、秋季栽培。

小编推荐

中花45天花椰菜


品种名称中花45天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秋花椰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62厘米,开展度58~60厘米。叶片椭圆形,叶面较平、蜡粉中等,叶色绿。花球洁白,组织致密,肉质细嫩,品质好,单球重0.6~0.8千克。耐高温、高湿,适于夏秋季栽培,结球期适宜温度为20~24℃。定植后42~48天收获,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2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京津地区6月20至30日播种育苗,7月中旬分苗,7月底至8月初定植,9月中下旬收获。其他地区应按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

2.于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45厘米,栽植密度3200~3600株/亩。用种量30~40克/亩。

3. 速生,育苗移栽苗龄30~35天,定植后不宜蹲苗,保持充足水肥供应。

适宜地区
京津及其以南各地均可进行夏秋季栽培,高寒地区慎用。

上海3号花椰菜


品种名称上海3号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从定植到采收80~90天。植株生长势强,以采收主花球为主,主花球重约500克,花球紧实、高圆形、深绿色,花蕾细,品质优良。生长最适温度10~18℃,最适花球发育温度12~14℃,0℃以下易受冻,可耐短期-5℃低温。

抗性

抗病,耐寒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上海地区露地栽培播种适期为8月中下旬。

2. 避雨育苗,当苗龄约30天、幼苗具5~6片真叶时定植,栽植密度约2200株/亩。

3. 基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增施硼肥,避免植株前期长势过旺,追肥要控制使用氮肥,重施结球肥。

4. 现蕾后防止干旱,寒潮来临前田间灌水防冻,注意防治病虫害。

5. 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露地栽培,也适宜华北地区秋季露地栽培或秋冬季保护地栽培。

玉皇花椰菜


品种名称玉皇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品种来源从日本引进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果实性状

花球半圆形,浓绿色,结球紧实,直径15~20厘米,蕾粒细,品质优,单球重300~500克。

抗性

抗病性强。

物候期

华南地区播种期9月至翌年1月。

栽培技术要点

1. 冬季在温室育苗苗龄30天左右。

2. 适宜选择前作为水稻或3年以上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种植,适宜晚秋定植,株距45~50厘米,行距50~60厘米,亩植2300~2700株。

3. 秋季定植后70~80天采收,冬季定植后65~75天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育苗移植。

绿花2号花椰菜


品种名称绿花2号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以采收顶球为主。主花球较大,直径16~20厘米,蕾层厚8~10厘米,高圆形,色泽浓绿,蕾粒较细,结球紧实,花枝短整齐,品质优。单球重350~500克。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量8~12吨。

抗性

耐热,耐病毒病和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8~9月。提早播种需用遮阳网覆盖,防止高温暴雨,苗期30~40天,株行距4560厘米。

2. 注意施足基肥,生长前期薄肥多施,现蕾期重施。

3. 注意防治猝倒病及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

适宜地区
番禺、天河、白云等地少量种植。

里绿花椰菜


品种名称里绿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品种来源从日本引进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以采收顶球为主。主花球较大,直径16~20厘米,花枝较长,色泽浓绿,蕾粒较细,结球较紧密,单球重300~450克。

抗性

耐病毒病,耐热性强,是最适宜夏种秋收的耐热品种之一。

物候期

华南地区播种期8~10月、1月。适于早春、晚秋定植,株距40~45厘米,行距50~60厘米,亩植2500~3000株(亩为废除单位,1亩=1/15公顷667米2)。春季定植后45天采收,秋季定植后50~60天采收。

栽培技术要点

宜选择前作为水稻或3年以上来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育苗移植,目前在广东、福建、江苏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种植较多。

绿带子花椰菜


品种名称绿带子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品种来源从日本引进的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全生育期105~107天,定植后70~75天采收,株高60~65厘米,侧枝发生多,主花球收获后,可再长侧花球。花球高圆形,厚实、深蓝绿色、花蕾细小,蕾粒细,品质优,结球较紧实,全球直径15~18厘米,单球重300~500克,抗病较强,适应性广,适宜出口。

适宜温度:发芽20~30℃,幼苗期18~22℃,莲座期15~20℃ ,花球发育期15~18℃(高于25℃易散花、花苞变褐)。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1200千克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

秋播,海拔300米以下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种,苗龄25~30天;海拔500~600米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种,苗龄不超过30天。冬播,海拔300米以下地区10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35天;海拔500~600米地区10月上中旬播种,苗龄40~45天。

2. 培育壮苗

播种前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去表面水分。苗床应选择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在播种前用井冈霉素300倍液浇湿苗床。苗龄30天以下的每1平方米播种2克,苗期30天以上的每1平方米 播种1克。播种后,用细火烧土或土杂粪每50 拌20克多菌灵盖种,畦面上盖遮阳网等,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后及时揭掉遮阳网,2叶期进行间密补稀,洒水或沟灌水保湿,勤施、薄施苗肥,及时治虫防病。

3. 定植移栽

畦面宽70~80厘米,沟宽30厘米,沟深25厘米,每667平方米施20~25 复合肥及1.5千克硼砂作基肥,挖穴后,每667平方米用10~15担火烧土作穴底肥。带土移栽,一畦种两行,三角形种植,行距50厘米,株距35~4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3000~3400株。

4. 田间管理

缓苗期要浇水保湿,若天气晴朗干燥,定植后2~3天用少量稻草遮苗,提高成活率。整个生育期要经常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缓苗后应抓紧追肥,每4~5天浇肥1次,用复合肥+尿素,或碳铵+过磷酸钙+复合肥,用量由少到多。第一次每50千克水+0.3千克碳铵+0.3千克过磷酸钙+0.25千克复合肥进行浇施;第二次每50千克水+0.75千克复合肥+0.25千克尿素+0.05大肥王浇施;7~8叶期施重肥,每667平方米用20千克复合肥+10千克尿素施入畦中,并进行清沟培土;现蕾期再施重肥1次,每667平方米用20复合肥+10千克尿素干施畦中。主花球采收后,每667平方米用5千克碳铵+1千克过磷酸钙加水500千克追肥1次,促进侧枝腋芽上小花球发育。

主要病害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主要虫害菜青虫、小菜蛾等可用抑太保2000~3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2000~30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大功臣1500倍液防治。

5. 采收

根据出口要求分类采收,保鲜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当主花球直径达9~12厘米时,从球顶往下15~18厘米处切下,带2~3片叶采收。速冻产品采收为小花球或主花球达不到保鲜产品标准的等外品。花球直径3厘米以上。一般在9:00前或16:00后,边采边装车送厂加工,以防花球变松变黄。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育苗移栽。

瑞雪180花椰菜


品种名称瑞雪180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苏审菜200305

选育单位 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品种来源从日本引进。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耐寒晚熟花椰菜。株型直立,生长势强,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株高70厘米左右,开展度73厘米左右;外叶绿色,蜡粉少,最大叶长约45厘米、宽约21厘米,外叶数23片;心叶合抱花球生长,花球半球形,结球紧密,球色洁白;花球高约12.2厘米,球径约17.5厘米;单球重约1.1公斤。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20002002年参加江苏省花椰菜中间试验。2000年区试平均亩产3098.1公斤,比对照龙120增产108.8%;2001年区试平均亩产2629.1公斤,比对照龙150增产22.0%;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50.2,比对照龙150减产2.5%。

抗性

田间调查较抗病毒病及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

苏南地区一般在8月份播种,采用育苗移栽,苗期要搭荫棚,防止暴雨及烈日暴晒。

2. 合理密植

定植田多施腐熟有机肥,行距50厘米,株距40~45厘米。

3. 肥水管理

生长期间要保持一定的田间湿度,定植成活后,进行中耕。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

4. 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尤其是苗期。

5. 及时收获花球。

适宜地区
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露地及淮北地区保护地种植。

花椰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花椰菜,拼音:huāyēcài

拉丁学名:

别称:花菜、菜花、椰菜花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十字花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花椰菜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被粉霜。茎直立,粗壮,有分枝。基生叶及下部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2-3.5厘米,灰绿色,顶端圆形,开展,不卷心,全缘或具细牙齿,有时叶片下延,具数个小裂片,并成翅状;叶柄长2-3厘米;茎中上部叶较小且无柄,长圆形至披针形,抱茎。茎顶端有1个由总花梗、花梗和未发育的花芽密集成的乳白色肉质头状体;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后变成白色。长角果圆柱形,长3-4厘米,有1中脉,喙下部粗上部细,长10-12毫米。种子宽椭圆形,长近2毫米,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生长习性

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它的耐热耐寒能力均不如结球甘蓝,既不耐高温干旱,亦不耐霜冻。

药用价值

花椰菜性凉,味甘。归胃、肝、肺经。助消化,增食欲,生津止渴。

营养价值

花椰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素A、B、C、E、P、U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菜花质地细嫩,味甘鲜美,食后极易消化吸收,其嫩茎纤维,烹炒后柔嫩可口,适宜于中老年人、小孩和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强者食用。

花椰菜图片

冬花2号花椰菜


品种名称冬花2号

分类 甘蓝类-花椰菜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越冬花椰菜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露地越冬栽培自播种到收获需240天左右,可耐短期-10℃低温。叶色深绿,叶面蜡粉中等,外叶较大、开展,心叶微皱、直立。花球洁白,高圆形,单球重0.5~1千克。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郑州地区7月25日至8月5日播种育苗,苗龄30天。定植行距55厘米、株距50厘米,栽植密度2500株/亩,于春季3月中下旬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东南部、陕西南部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中囤1号菊苣


品种名称中囤1号

分类 绿叶菜类-菊苣
学名Cichorium intybus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本品种是从荷兰引进的品种中经多年混合选择选出。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主根肥大,呈圆锥形,长37厘米,根头部横径4.3厘米,外皮灰白色,单根重156克。营养生长期茎短缩,叶簇生、倒披针形,多数为板叶(叶缘为全缘),少数为花叶(叶缘具深缺刻),呈半直立,叶面绿色,叶背或沿叶脉常伴有紫红色纹或晕斑。肉质根经软化栽培所形成的芽球多呈炮弹形,乳黄色,长12~16厘米,中部最大横径4~6厘米,单个芽球重100克左右。

适应性强。较少发生病虫害。苗期较耐热,地上部植株能耐短期-2~-1℃低温,肉质根能耐短期-4~-3℃低温,生长适温为17~20℃。软化期适温为8~14℃。喜充足光照,怕涝,较耐贫瘠,在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上种植有利于获得优良的肉质根。

栽培技术要点

1.适于秋季栽培。播种期可稍早于大型秋萝卜,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25日前后播种。

2.多采用高垄直播(条播、短条播、穴播),垄距50厘米或60厘米,定苗株距17~20厘米或23~27厘米。

3. 栽植密度7000~8000株/亩,播种量150克/亩左右。

4.肉质根刨收可在晚熟大白菜收获后进行,华北地区一般在11月中旬。

5.肉质根应贮藏于菜窖或冷库中,控制存贮温度在-1~0℃,贮藏期最长可达半年以上。

6.一般在冬春季进行软化栽培。

适宜地区
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华北、西北、东北等地栽培。

中豇1号豇豆


品种名称中豇1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审(认)定编号冀审豆99004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尼日利亚引入的豇豆品种(系)中单株选出的F07531选系,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普通豇豆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极早熟品种,全生育期春播85天左右,夏播60~70天。株型紧凑,矮生直立,植株高度40cm左右。叶椭圆形,紫花,单株结荚10~18个,单荚粒数13~18粒,荚长18~23cm。籽粒肾形、紫红色,百粒重14~17g。

产量表现:适宜密植,高抗锈病,一般籽粒产量可达1500~3000kg/hm2。

品质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25.27%,含淀粉49.3%。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播种前应进行深耕整地,施好基肥。一般结合深耕每公顷施农家肥30000kg左右,混施450~750kg过磷酸钙。耕后将地耙平,开出小畦与排水沟,做到能灌能排。

2. 播种:地温10℃以上方可播种,一般播种期在4月中旬至7月中旬,可一年两茬。该品种生育期短,尤其适于夏播。播种方法可开沟条播,也可开穴点播。一般行距50cm,株距10~20cm,每公顷用种量45kg左右,播种深度4~6cm。

3. 合理密植:每公顷留苗密度15104株。

4. 田间管理:苗期需中耕除草2~4次。若与其他作物间作,随主要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注意雨季排水防涝,天旱时要浇水。豇豆易受蚜虫、豆荚(野)螟、红蜘蛛及蚜虫传播的病毒病为害,因此在整个生长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虫时,一般采用敌百虫等农药防治。在植株叶面喷洒2~3次,以防豆象为害;在籽粒成熟收获后,可用磷化铝药物熏杀。

适宜地区
适宜在河北省长城以南中低肥力地块春夏播种植。

备注通过审定以来,累计在河北省推广3万多公顷。

青荷1号豌豆


品种名称青荷1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审(认)定年份1996

审(认)定情况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青种合字第0106号

选育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77-5-3,以甜大荚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该品种荚大,荚多,产量高,种植不需搭架,管理方便,株高78cm左右,主茎粗0.7cm,茎上覆有蜡粉,分枝1~3个,羽状复叶、深绿色,顶端有卷须,总状花序,单株平均结荚15个,荚粒数5粒左右,青荚绿色,荚长12厘米左右,荚宽3.0厘米左右,该品种对长日照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四季均可种植。

产量表现:露地每666.7平方米保苗2.0万~2.5万株,行距0.30~0.40米,株距0.10米;温棚种植每666.7平方米保苗1.6万~1.7万株。每666.7平方米播量4~5千克。一般栽培条件下每666.7平方米产青荚1000~1400千克,干籽粒每666.7平方米产130~170千克.千粒重239~250克,生育期100~118天。出苗至采荚55~60天。青荷1号是我国首次育成的春播食荚菜豌豆。

品质分析:青荚含可溶性糖5.05%,维生素C含量为51.86毫克/100克,粗蛋白质3.16%,烹饪品质良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大田种植亩保苗2~2.5万株;保护地种植亩保苗1.6~1.7万株。

2. 注意防治白粉病。

3. 豆粒灌浆中期采摘。

4. 勿在地湿时采摘,以免烂根早枯。

适宜地区 在新疆、甘肃、宁夏、江苏等省、自治区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表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宜青海县西宁地区、东部农业区露地和温室种植。也可间套种。

青芋1号洋姜


品种名称青芋1号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青海威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从青海地方品种中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菊芋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生育期1928天,全生育期20911天。植株高295.010.8厘米,茎直立、绿色,上有刺毛,紫色针点,基部多分枝,下部叶对生,上部呈螺旋状排列,叶长卵圆形,叶面粗糙,叶面及叶背均有茸毛,叶边缘有锯齿,中下部最大叶,叶长20.41厘米,宽13.60.7厘米,叶柄长7.11.6厘米。头状花序,花盘直径2~3cm,周围有2~3层披针形苞叶,外部绿色,内为白色,边缘黄色舌状花,结实率极低。块茎呈不规则瘤形或棒状,块茎表皮紫红色,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外突,块茎较集中,大小不一,块茎休眠期150天。单株块茎平均21.63.7个,单株产量平均961120克,单个块茎平均重446克。

产量表现

在青海省水地种植亩产2000~3000公斤;青海省山旱地种植亩产1500~2000公斤。

品质分析

块茎粗蛋白2.62%,可溶性糖16.27%,粗纤维1.35%,粗脂肪1.52%。

抗性

抗旱性、抗寒性强,耐瘠薄、耐盐碱。抗菌核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喜疏松、肥沃的沙壤土。

2. 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秋深翻。

3. 每亩施有机肥3~4立方米,纯磷12公斤,纯钾6.7公斤,基肥用量占总用肥量的90%,苗期至现蕾期追施纯氮3公斤。

4. 播前选大于30克,无病、无伤的块茎作种,整芋播种,或切块播种。

5. 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或10月上中旬。每亩播量70~80公斤。

6. 起垄种植,一般株距4010厘米,行距7010厘米,每亩密度为1700~2400株。

7. 苗齐后除草松土,松土层达5厘米以上。防止伤根伤苗,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及时灌水、施肥,现蕾前叶面施肥2~3次。

8. 10月上旬田间植株茎叶于枯九成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块茎。

9. 挖出的块茎放在通风透光处1~2天后,于背荫处埋藏,埋藏沟规格为宽1.0~1.5米,深1米,1层块茎1层土,随放随埋,直至与地面相平。

适宜地区
适宜于青海省水地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