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株丛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2020-07-20

名称芦笋株丛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地膜
关键词 芦笋、高产、栽培
蔬菜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笋(石刁柏)
适宜品种
在芦笋栽培过程中,嫩茎的形成由2个因素决定:(1)贮藏根多少及其蓄积的养分含有量;(2)根的鳞芽数量多少及其质量。母茎的光合产物直接供应鳞芽的萌发和嫩茎的生长,但它在嫩茎的形成中仅占其中的一部分,同时,母茎的生长依赖根株中的贮藏养料。因此,根株的发育状况,往往决定产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更主要的是有赖于株丛的光合产物供应。所以,株丛的培育和管理,是整个栽培管理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因此,芦笋株丛的培育,根据不同生长时期所达到的培育目标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栽培技术
1.定植初年管理

定植初年的株丛培育,应最大限度地促进株丛和根株的发育,使其迅速成园为主要目标,同时应防止茎枯病和褐斑病的发生与蔓延。

为促进株丛和根株的生长发育,定植时可盖黑色地膜提高早期土温,保持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这对促进地下茎的生长和分枝,鳞芽群的形成和根群的发育,加速成园,有显著地效果。

(1)温润保苗

芦笋定植后约1个月才开始长出新根,定植是否成活,要在半个月后才能知道。为提高定植成活率,定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浇水保苗。在成活的头1个月,要浇足定根水。秋季定植的般每周灌水1次,如遇气候干旱,灌水次数可多些。采用沟灌的地区,水淹至6~7厘米高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闷根烂根。

(2)勤施薄肥

苗期施肥一定要在成活后进行。追肥的原则是勤施薄施,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3千克,氯化钾2千克,或用人粪尿兑水浇施。

随着株丛的不断生长,幼龄株丛的成茎数不断增加,根盘也不断扩展,追肥的次数和浓度也要相应增加,以便为翌年投产奠定基础。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分四季施用:春季2月中旬施春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氯化钾7~8千克、土杂肥2500千克、饼肥25千克、氯化钾7~8千克,冬季是营养积累期,为了安全越冬和来年投产,应在11月中旬施1次重肥。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15千克、氯化钾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堆肥5000千克。无机肥采取沟施,有机肥宜夹边施入。

(3)按期培土

春植的幼苗由于气温低、地温高,覆土不宜太厚,否则会造成供氧不足,影响生长。随着植株的生长,必须严格按期培土。(1)初培的高度最好不超过8厘米,以后随施肥和中耕逐渐增加覆土量,沙园土可培高15厘米,稻田培土高度不超过12厘米。(2)秋植幼苗,由于气温高,为保持根部,可适当多培些土。

(4)清园除草

1年生苗,一般要清2次。第1次在9月份,此间笋苗由于生长旺盛,通风透气性差,易发生病害,应彻底清除病枝枯茎。第2次在翌年2月中旬。此时应拔除枯茎,扫清残枝落叶,应远离笋园集中烧毁。清除枯茎时,应注意斜向拔除,不留残(断)茎。但应注意老茎较为难拔时,切不可用强力拔除,以免损伤鳞芽,可将根部土扒开后将老枯茎齐根剪除。

在清园中应结合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增强根的活力,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此项工作不可忽视。

(5)搭架防倒

芦笋植株高大,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一般高度可达1.4~2米,但其茎杆机械组织不发达,极易倒伏,甚至折断茎杆,给养分生长及田间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在畦的两端立桩拉线,以保护地上部植株。对高大植株,采用相邻两畦笋苗顶端相搭,并适当固定。不仅可以防倒伏,还可以形成荫庇的小气候,对笋园根部有保护作用。

2.成园期管理

每年春季,经过数月的嫩茎采收,根株中贮藏的养分明显减少而逐渐萎缩衰退,根株上的鳞芽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变得瘦小。因此,每年采收至嫩茎变得细瘦时,必须停止采收,转入株丛的培育管理,使其恢复生势、重建强大的贮藏库和吸收体系根群,形成数量众多、发育饱满的鳞芽群和强大的同化体系茂盛健壮的茎叶,使根株积累大量的养分,保证年未贮藏根汁液的可溶固形物含量达到15%左右。大田表证:秋季地上部分茎枝数应达到30~40枝,株高1.5米以上,茎粗直径1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地上茎的生育指数(茎数株高茎粗)为5500以上。要达到这样的生育指数,因气候条件和有效生育期的长短有差别。具体措施是:

精选阅读

北方芦笋栽培技术要点


名称北方芦笋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笋(石刁柏)
适宜品种从日本引进的瑞洋品种系列,从欧美引进的玛丽华盛顿500、加洲309(UC309)、UC711等较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常年栽培。

栽培技术
芦笋又称石刁柏,一般情况下栽培一次能够连续采收10年以上。芦笋属百合科多年生雌雄异株草本植物,地上部每年冬季遇霜枯死,以地下茎根在土中过冬,第二年春季气候转暖后,再由地下茎抽生新茎。石刁柏以其嫩茎作为蔬菜食用,含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若出土之前采收为白芦笋,作为罐头食品;出土之后采收为绿芦笋,可供鲜吃。

芦笋以夏季温暖、冬季冷凉的气候最适宜,其生长的最低临界温度为5℃,但在土温10℃以上嫩茎才会长出地面。嫩茎生长最适温度为15~17℃,30℃以上伸长最快,但茎纤细,先端鳞片易松散老化和变苦。休眠期的植株地下部分,可在-37℃的冻土层中越冬。

1.幼苗的培育

(1)种子发芽及生长

芦笋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根据母株的栽培条件、大小及营养状况,一般1千克种子有42 000~55 000粒,种子大小影响发芽率和随后的幼苗生长,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幼苗越壮。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氧气和温度,保持充足的土壤湿度可使种子充分地吸收水分,但若水分含量过高将降低氧气含量,种子会停止发芽。适合的发芽温度为25℃,在种子正常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提高或降低5℃,对其发芽率的影响不是很大。

(2)种植前的种子处理

用25~30℃的温水浸种3~4天,沥干拌以少量干沙或细土。

(3)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一般在地温达到18~20℃的霜期之后,地温越高,出芽越快,若土壤温度超过30℃会降低发芽率。播种过晚会导致母株偏小,影响母株长势,也可以在温室内作苗床育苗。

(4)育苗床

苗圃地宜选沙质土壤,最好用山皮土加入充分腐熟的粪肥和河沙,以5∶3∶2比例配合作苗床,苗床宽150~180厘米、高15~18厘米。

(5)播种

在苗床上横向开沟,沟内5~7厘米播1粒,播后覆土2~3厘米厚,再盖一层薄草,出苗前及时浇水,维持床土湿润。开始出苗时,立即将草帘揭除。

(6)出苗后的管理

勤除杂草,看苗追肥,做好排灌,防止积水和干旱,适当培土防止苗株倒伏。

(7)分苗

有条件的可将苗分到塑料钵里再进行移栽,分苗在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具体依苗床大小和植株长势而定。

2.整地栽植

(1)整地

栽植前每667平方米用堆肥2 500~3 000千克,全面撒施,耕翻入土。地面整平后开沟,沟距为100~150米,沟宽约40厘米、深25~30厘米,再用堆肥或厩肥每667平方米约2 000千克,均匀施于沟底,与土拌匀,其上每667平方米撒施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6.5千克、畜粪尿500~1 000千克,肥料上铺一层土,使沟内土面距地面6~9厘米,即可栽苗。

(2)移栽

辽宁地区5月初移栽,采用壮苗带土块定向栽植。栽培白芦笋的行距为1.8米,株距为0.25~0.3米,每667平方米定植1 300~1 500株最为合适。栽培绿芦笋由于不要求培土,行距可缩小到1.3~1.4米,株距还为0.25~0.30米,每667平方米定植1 600~2 000株较合适。

3.定植后的管理

(1)管理措施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缓苗,待水渗下后再进行覆土。从抽生幼茎时开始,约每隔1个月覆土1次,每次厚4~5厘米,最后使地下茎埋在畦面下约15厘米。苗高约10厘米时施1次稀水粪,以后视苗生长情况,再施1~2次稀粪水或速效化肥,使株丛茂盛。追肥在每年降霜前2个月停止,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定植后1~2年内,植株抽生的地上茎增多,重点应放在中耕除草、培土、施肥上,一般不采收嫩茎。降霜后地上茎枯萎,立冬前后普浇1次越冬水,以利芦笋安全越冬,并培土15厘米以减少来年空心笋的数量。春季抽生幼茎前,将枯茎齐土面割除。

(2)施肥

①施肥比例及时期:石刁柏植株对酸性较敏感,不宜用酸性肥料,多用堆肥和厩肥等有机肥料,每年的施肥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一般施肥时N与K的利用率各为50%,P约为20%,NPK三要素的比例以5∶3∶4较适宜。依据植株的需肥规律,采收白芦笋的,重点在每年秋季植株生长旺盛期,采收绿芦笋的,施肥重点在春季。

②施肥方法:一般应在植株两侧距植株30~40厘米处开沟,每667平方米施入堆肥1 500~2 00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氯化钾10千克、粪肥1 250千克,与土拌匀后再用土覆盖。

(3)灌溉

在高温干燥时(6-8月)一般每隔10天灌水1次。

(4)培土

采收白芦笋的,在春季幼茎抽生前1~2周进行培土,时间是3月末至4月上旬。培土原则是按植株大小,培土的厚度以使植株的地下茎埋在土面下25厘米处为准。培土时要求土面平整,并稍拍紧,防止漏光和崩塌,所培的土中不可有石块或较大的土块以及未腐熟的厩肥或上年的残茎,否则会使白嫩茎产生锈斑。

4.采收

采收白芦笋应在每天黎明时巡视田间,发现土面有裂痕,这是幼茎伸长即将出土的标志,先在裂痕处用手扒开表土,确定幼茎的位置后,插入特制的掘笋刀,在接近地下茎处割断,使幼茎长度在18厘米,采收后立即填平土。绿芦笋于定植后第二年开始采收,在嫩茎高出地面21~24厘米时齐土面割下。一般定植后4~12年为旺盛期,13年以后植株趋向衰老,产量逐渐减少,植株的经济年限为15年左右,若栽培管理良好,可延长到20年。

病虫害防治
(1)防除杂草

石刁柏田中的杂草可喷施除草剂加以消灭,常用的药剂有西玛津,每667平方米用量67克加水80千克喷施。

(2)病害防治

由于北方气候凉爽较适宜石刁柏的生长,病虫害发生较少,其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和锈病等。防治方法是清除病茎及散落在田间的枯枝,并集中烧毁,防止病害传播。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芦笋有机高效栽培技术


名称芦笋有机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笋(石刁柏)
栽培技术
芦笋(A. officinalis)为百合科天门冬属中的多年生宿根植物。芦笋质地细嫩、鲜美芳香、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蔬菜,其含有丰富的组织蛋白、叶酸、核酸,以及锌、锰、钼、硒、铬等微量元素,并含有天门冬酰胺、槲皮黄酮、洋菝葜皂角甙、香豆素和芦丁等药效成分,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和抗癌食品。

由于芦笋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性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芦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因此,对芦笋有机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机芦笋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和标准进行种植生产。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芦笋的有机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基地选择

有机芦笋生产基地应距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3~5千米,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有机芦笋生产基地需有3年的转换期,即前作种植豆科作物或禾本科作物,3年内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产品。凡前作是桑园、果园、林地、西红柿、辣椒、茄子、西瓜的地块,不宜作芦笋种植基地。

有机芦笋生产要求的土壤条件: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壤土或沙壤土,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地下水位较低(芦笋耐旱,但不耐涝,最怕积水),排灌方便(最好有深井水灌溉);pH呈中性微酸;土壤肥力标准为有机质2%、碱解氮140毫克/千克、有效磷40毫克/千克、有效钾130毫克/千克,其他各种元素的含量基本平衡。

2.培育壮苗

(1)播种期

在赣中地区,芦笋在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播种期要与定植时间相结合,一般适宜在3月上旬播种,6月初定植;或在6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初定植;或在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

(2)种子消毒、浸种、催芽

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消毒24小时,然后除去浮粒,洗净,再用清水(水温25~35℃)浸种48小时。将种子洗净后用湿纱布包好,在25~30℃环境中保湿(每隔4小时用清水冲洗1次)催芽48小时左右,当有2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苗圃整地做畦(营养钵)

苗圃地要求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在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施过筛腐熟有机肥(如腐熟中药渣)5~8千克/平方米,并经多次精耕细整,也可用70%肥土加30%腐熟有机肥配成营养土,装入高10厘米、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

(4)播种

每100平方厘米(或每个营养钵)播1粒种子,再覆盖2厘米左右的细土,然后覆盖稻草,浇1次透水。在3月上旬播种的还应覆盖薄膜保温,夏、秋季播种育苗时,要注意采用遮荫措施防高温。

(5)苗床管理

苗期管理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注意保温,苗床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不超过30℃,夜间以15~18℃为宜,不低于13℃;二是注意浇水,保持床土湿润;三是注意通风换气、控温降湿或遮荫防高温;四是施肥促苗,每隔20天左右追施1次肥料,可用10%腐熟人粪尿浇施;五是人工拔除杂草和注意病虫害防治。

(6)壮苗标准

苗龄60~80天,苗高30~40厘米,地上茎4~6根,地下肉质根6~10条,根长15~20厘米,鳞芽饱满,无病虫害。

3.科学定植

(1)开好定植沟

芦笋是深根性作物,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才能确保芦笋根系的生长发育。开挖定植沟的时间最好在10-12月,按行距要求(120~150厘米)开好定植沟,沟深35~40厘米,底宽35厘米,口宽45厘米。挖沟时要将表面20厘米以上的熟土与20厘米以下的生土分开,回填时先放熟土在底部,以利芦笋根系的发育。

(2)施足有机肥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施好、施足有机肥对芦笋的有机高产非常重要,可施入腐熟有机肥90~120吨/公顷、饼肥450~900千克/公顷。

(3)适期定植

芦笋的定植时间要与其播种育苗相结合。赣中地区种植芦笋时,秋播苗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翌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春播苗可在6月上旬定植;夏播苗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

(4)定植密度和深度

定植密度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采笋年限内的产量、质量和采笋年限的长短。合理的定植密度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芦笋嫩茎的产量和质量,并能连续多年稳产、高产。定植密度还与品种有关,一般绿芦笋栽培定植行距150厘米,株距30~35厘米,定植1.80万~2.25万株/公顷较合适。

另外,还应注意定植深度。栽植过深,容易造成缺株或幼苗发育不良,同时春季地温回升慢,出笋比较晚。栽植过浅,鳞芽生长压力小,嫩茎比较细,地上茎易倒伏。试验表明:20厘米是鳞茎盘所处的最佳土壤深度,因此,芦笋定植的适宜深度是20厘米。

4.有机施肥技术

(1)有机肥和种植绿肥

芦笋有机肥主要有自制的腐熟有机肥(如腐熟的厩肥、人粪尿、猪牛粪、鸡粪等)、腐熟饼肥,上述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也可采用经过有机认证、允许在有机蔬菜生产上使用的有机肥料,如以鸡粪为主要原料的利江有机肥和以猪粪、鸡粪为主要原料的汇仁有机肥。种植绿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豆科绿肥的固氮作用,可以补充土壤氮素,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用于芦笋行间种植的绿肥有紫云英、蚕豆、绿豆等。

(2)芦笋幼年期施肥

幼苗定植后30天左右开始追肥,以后每隔30天左右追施1次,随着笋株的发育,施肥量也逐渐增加。幼年期追肥一般用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对水浇施。

(3)芦笋成年期施肥

①催芽肥:在春季萌芽前(2月中下旬),施腐熟有机肥90~120吨/公顷。②增芽肥:在采收期间隙(3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每隔30天左右追施1次有机肥,一般用人粪尿或腐熟饼肥对水浇施。③秋发肥:在选留秋茎前(7月中下旬),施腐熟有机肥90~120吨/公顷,在9月中旬和10月中旬各追肥1次,一般用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对水浇施。④越冬肥:在芦笋地上部遇霜冻枯黄时(12月上旬),结合清园,施腐熟有机肥90~120吨/公顷。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芦笋的主要病害为茎枯病、枯萎病(立枯病)、根腐病等。引起地上部分损伤的主要为芦笋茎枯病,引起地下根盘坏死和烂根的主要为芦笋枯萎病和根腐病。对芦笋病害的有机防治应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的方法。

①农业综合防治。彻底清园,减少田间病源基数,管理中应随时清除病茎或病枝,并予以烧毁。冬季割去枯茎,拔除残茬,集中到田外烧毁。

调节株丛的生长发育,避免株丛生长过茂,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病害的蔓延。

做好开沟排水准备,有条件的地区可在雨季采用遮雨措施,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染。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春季推迟留养母茎,避开菌源侵染高峰。

②生物农药防治。土壤消毒(根盘消毒),是防治芦笋茎枯病、枯萎病及根腐病的有效措施。茎枯病和枯萎病虽然病症主要表现在茎秆,但病原菌栖息和越冬场所主要在地表和地下。研究表明:栖息在土表和土下5~20厘米越冬的病秆和病组织上的病菌休眠菌丝存活率达100%,是病害初侵染主要来源。春季进行土壤消毒(浇灌根盘),可有效抑制病原菌,对减少当年菌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剂涂茎。春季留养的母茎,每隔5~7天用药剂涂抹1次。

使用生物农药。芦笋生产上应用的生物农药有农抗120、菜丰宁、中生素等。据报道,山西省农药重点实验室筛选开发的广谱促生微生物杀菌剂芽孢杆菌B96-Ⅱ发酵液,不仅对多种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且与化学农药相比,有持续抑菌作用,因其对植物有促生作用和诱导抗性,在芦笋病害防治中效果较好。

(2)虫害防治

芦笋的主要虫害为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等夜蛾科害虫,及蚜虫、蓟马等。夜蛾幼虫昼伏夜出,成龄幼虫具有暴食性,危害大,主要啃食芦笋幼茎、嫩茎、拟叶和老茎表皮,严重影响茎株的生长和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芦笋产量。蚜虫、蓟马为害笋尖和幼茎,造成嫩茎质量下降,失去商品性,破坏植株生长点,使植株矮小不向上生长。对芦笋虫害的有机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生物(仿生)农药防治。

①夜蛾科害虫的防治。应用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应用防虫网隔离;用糖醋液诱杀,糖醋液用糖3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敌百虫0.1%,调匀,于夜晚时间放置,诱杀、防治夜蛾科害虫,每隔5天换液1次;生物(或仿生)杀虫剂防治,可用2%甲氨基阿维素苯甲酸盐悬浮剂2 000倍液,或10%溴虫腈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科害虫,应在初龄幼虫未分散或未入土躲藏时喷药,成龄后抗药性很强,往往难以杀灭,-般根据预测产卵高峰后4~5天,喷药效果最佳,傍晚喷药效果更佳。

②蚜虫等害虫防治。黄板诱蚜:黄色、橙黄色对有翅成蚜具较强的趋向性,可在黄板上涂抹10号机油或凡士林等黏物,诱杀有翅蚜虫。黄色板的长、宽度一般为15~20厘米,挂或插在田间,待黄色板诱满蚜虫时应及时更换,以提高诱杀效果。银灰膜避蚜:蚜虫对银灰色有较强的驱避性,可利用银灰色的遮阳网、防虫网、地膜进行覆盖栽培,或在田间挂银灰色塑料带,防蚜虫迁飞、传毒。韭菜驱蚜:韭菜挥发出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作用,在芦笋行间种植韭菜,可降低蚜虫的虫口密度,减轻危害。植物浸液灭蚜:将鲜橘皮1.8千克、鲜辣椒0.5千克混合捣碎,再与10千克清水煮沸后,浸泡24小时,取过滤后的浸汁液喷施,其混合液具有触杀作用,蚜虫受药后很快死亡,防治若蚜效果显著。利用瓢虫、食蚜蝇、蚜霉菌等天敌防治。

芹菜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实心的品种,如:本芹类的开封玻璃脆、津南实芹等,西芹类的西奥尼、皇后等。

2 种植季节

芹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以秋芹菜和温室、大棚秋冬芹菜产量最高。秋芹菜5 月下旬至6 月中旬播种,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定植,10 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大棚秋延后芹菜6 月中下旬播种,8 月下旬定植,11 月下旬收获,加以保护可延迟到元旦、春节。日光温室芹菜7 月中下旬播种,9 月下旬定植,春节前后上市。

3 育苗
3.1 苗床设置

应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结合整地每667 m2 施腐熟有机肥4- 5 立方米,三元素复合肥 20kg,精细整地,耙平做平畦,备好过筛细士,供播种时用。

秋季及秋冬芹菜育苗均处于夏季,需要遮荫育苗,搭小拱棚或利用大棚骨架覆盖遮阳网,四周离地面50 公分以上,以便苗畦内透风凉爽。

3.2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凉水中浸种16-24 小时。
3.3 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搓洗干净,沥干水分,摊开稍加风干后,用湿布包好放在15℃-20℃处催芽。夏季温度较高,可采取井吊方式进行催芽,或每天放置冰箱冷藏2- 3 小时,每天用凉水冲洗一次,5- 7 天后当60%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3.4 播种方法

苗床浇足底水,待水分下渗后即可播种,水下渗后覆一层细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再覆细土0.3- 0.5cm 厚。

4 苗期管理

苗期要小水勤浇,保持苗畦土壤湿润,浇水以早晚为宜,对密度较大的苗床在幼苗第一片真叶时及时疏间,结合间苗拔除田间杂草。8 月上旬后可逐渐拆去遮荫棚。

5 定植
5.1 整地施肥

定植前,每667 m2 施优质有机肥4- 5 立方米,复合肥40 公斤,耕翻整地,做平畦待植。

5.2 定植方法

定植前4- 5 天,育苗畦浇水准备起苗,在畦内按行距要求开沟穴栽,每穴1 株,随起苗,随定植,原则是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栽后浇水。大小苗分级定植,定植时如苗太高,可于15cm 处剪掉上部叶柄。

5.3 株行距

一般行距20- 25 公分,株距15- 18 公分。高水肥宜稀、低水肥宜密;西芹宜稀、本芹宜密。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

定植后至封垅前,中耕2-3 次,中耕宜浅,中耕结合培土和清除田间杂草。

6.2 水肥管理

芹菜对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要求高,浇水的原则是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旺盛期保证水分供给。温室、大棚浇水后要及时放风排湿。一般追肥2- 3 次,以氮肥为主,每667 m2 每次追施尿素15- 20 公斤。

6.3 温湿度管理

温室、大棚芹菜,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2℃- 18℃,生长后期温度保持在5℃以上亦可。

7 防治病虫害
7.1 斑枯病
用50%多菌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温室、大棚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

7.2 软腐病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000- 4000 倍液喷雾。

7.3 叶斑病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

7.4 蚜虫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喷雾防治。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1)营养土配制辣椒幼苗对营养土的湿度、温度、营养和透气性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配制高质量的营养土,才能培育壮苗。取土一般应取无有害生物、病菌、害虫、药害、5年内没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把在田间取的土过筛,筛好的细土和有机肥混匀,比例为细土:有机肥=3:1,制成营养土,用多菌灵500~600倍液对营养土进行消毒,然后覆上薄膜,使其充分腐熟。(2)浸种催芽播前一定要浸种催芽,一般采用温汤浸种法,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边加水边搅拌,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55℃水温保持15分钟,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之后可用10%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捞出种子冲洗干净,再继续浸泡10~12小时,洗净甩干后即可播种。(3)播种3月下旬开始催芽。先将腐熟的营养土灌至直径为8厘米8厘米的营养钵中,墩实,浇透水,然后将催芽的种子播在营养钵内,覆营养土约1厘米,土表撒毒饵以预防地下害虫。毒饵配制方法如下,将敌百虫晶体10克对水300克,喷在500克炒香的麸皮或豆饼上。最后加盖地膜。(4)苗期管理播种后不干不浇水(播种后至出苗前一般不用浇水),出苗前,棚内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15~18℃。一般浸种的种子10~15天出苗,催芽的种子5~7天出苗,当有50%以上的种子出苗后,立即揭去地膜,应及时适当通风排湿,逐渐降低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0℃左右,夜间不低于10℃。子叶平展时应进行疏苗,每钵2株,以免争肥、争水、争光,造成弱苗,利于缓苗。注意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移栽前15天,应控制肥水,加大放风量,进行炼苗,防止出现高脚苗、旺长苗。移栽前5~7天采取全天揭膜,进行适应性锻炼。4月底或5月初进行放风蹲苗,移栽前7天揭膜,进行幼苗锻炼。2. 适时移栽(1)整地与施肥辣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不宜连作,一般轮作年限为2~3年。宜选择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或葱、蒜、豆类蔬菜等作前茬。秋深翻地,秋起垄,垄距70厘米。施足基肥,每公顷施腐熟土杂肥75吨、腐熟饼肥15吨、过磷酸钙750千克、硫酸钾150~225千克、磷酸二铵225千克。(2)移栽辣椒喜温,耐寒性差,且寒地地温上升慢,移栽不可过早,应于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后移栽。在克山农场适宜的移栽时间为5月下旬,移栽方法是垄上开穴,穴距25厘米,每穴双株。因寒地地温随深度渐降,移栽不宜过深,过深根系所处土层地温低,不利于根系发育。移栽后视墒情按穴浇水,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地温大幅下降。应及时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促发根缓苗。3. 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加强铲趟,以提高地温、控制杂草;加强培土,以防倒伏。(2)水肥管理及时浇水、追肥,保证土壤湿润,防止过分干旱和雨涝。追肥可结合浇水冲肥2~3次,也可穴施,但不可距根太近,多在18~20厘米处开穴施人,每公顷施复合肥285~360千克,后期不宜大量施用尿素。同时夏季出现连续高温干旱时,可及时浇小水1~2次,并结合浇水每8~10天喷一次叶肥,如磷酸二氢钾、绿芬威等,可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也可延长后期生长和采收,还可防止早衰。(3)整枝及时打掉第1个分枝以下着生的侧芽,促进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4. 适时收获 作为鲜食,大都采收青果,也可以采收红果。而作为干辣椒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要及时,否则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病虫害防治1. 疫病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或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2. 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芜菁高产栽培技术


名称芜菁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根菜类-芜菁
栽培技术
芜菁,俗称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越年生草本植物,以肥大肉质根为产品的根菜类蔬菜。耐寒耐涝不而旱,种子能在2~3℃时发芽,肉质根膨大最适温度为15~1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肉质根的膨大。盘菜生长期短,产量高,效益显著,一般667平方米产1500~2000千克,产值可达2500~3000元。我乡自1994年引进示范种植以来,面积逐年扩大,近年种植面积均达7000多亩,成为我乡蔬菜类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我乡农民增收创收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适进播种,培育壮苗

盘菜在我乡种植主要采用早中稻盘菜或西瓜盘菜两种种植方式。品种为温州盘菜,生产期65~70天,8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收获。苗床选择凉爽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通风透光的沙壤土或黄壤土。耙细整成高30厘米、宽100厘米的高畦,先用三元复合肥75克对水15千克喷湿畦面,再将种子拌适量细沙土,均匀撒播,用细山灰盖种,最后用清水喷湿畦面,搭上遮阳网,2~3天即可出苗,出苗后3天以内,每天喷清水2~3次。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直至移栽,苗期25天左右。

2.整地施肥,适时移栽

大田选地要求土质肥沃、阳光充足、通风透气、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移栽前土壤深翻晒白,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整成畦宽120厘米、高20厘米的高畦,沟宽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株左右,打穴定植,穴深10厘米,每穴先施入三元复合肥5~10克于穴底,再用土杂肥与细黄土按1∶1混合后施入至畦面平。定植前一天对苗地用百菌清600倍液喷施防病,选用肉质根膨大至黄豆粒大小、两片子叶完整匀称、苗大小一致、叶片色泽嫩绿,4~6片真叶的菜苗带土移栽,栽植深度以埋土至菜苗第一片真叶的基部为宜,栽后浇透定根水。

3.田间管理

盘菜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量较大,水分供给适当,肉质根长得既大又白。移栽后每天用清水喷苗,晴天每天2~4次,阴天适当减少,保持幼苗及土面湿润,连续浇水3天。栽后一星期开始第一次追肥,追肥前一天应喷一次清水,每667平方米用0.25千克三元复合肥对对水50千克浇施,此后每两天浇一次清水。栽后两星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复合肥0.4千克对水50千克浇施,再保持每两天浇一次清水。再过一星期进行第三次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复合肥0.5千克对水50千克浇施,之后每两天浇一次清水,直至收获。期间如遇暴雨,应及时清沟排水防涝。

病虫害防治
盘菜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以及稻桩遗留的二化螟,病害主要是黑腐病。应掌握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移栽后一周可用锐劲特10毫升加1%吡虫啉10克对水15千克喷雾,防治菜青虫、二化螟等,成株期如遇高温高湿天气,最易引发黑腐病等病害,可用灰霉特800倍液喷雾或农用链霉素20毫克/千克灌根,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如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集中田块处理。提倡轮作换茬、水旱轮作,以减少或消灭土壤中潜伏的病菌,确保丰收。

莴笋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 适期播种莴笋的栽培季主要是春秋两季,在我地区以春莴笋为主,莴笋叶簇生长及茎部肥大的适宜温度为白天18~20℃,夜间12~15℃,我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在温室中育苗,播种过早易受冻害,播种过晚,温度高,苗子易徒长,影响品质。2. 育苗选耐寒性强的品种,每亩的面积播种量800克左右,苗床面积与定植面积之比为1:20左右,育苗用的营养土的配比的比例为: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园土20%,腐熟优质陈马粪50%,大粪面20%,陈炉灰10%,每立方米营养土加磷酸二铵1.5千克,及时间苗,苗距保持5~6厘米,使秧苗间得到充足的光照,防止徒长,苗期适当控制浇水,使叶片平展防止徒长。3. 整地早春土壤解冻后尽早整地,选择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和沙土壤,深翻土地30厘米,整地要细,底肥要充足,每亩施优质农肥5000千克左右,在缺肥的情况下也易抽薹。4. 定植我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定植期不易太晚,以免发生未熟抽薹,莴笋的主根被切断后容易发生大量侧根,挖苗时带6~7厘米长的主根,主根留的太短须根发的少不易缓苗,留得太长时,栽苗时曲在土中,影响新根的发生,从而导致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合理密植行株距30~40厘米。5. 加强田间管理定植缓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一次,追大粪水,粪水的比例为1:3,后期少浇水勤中耕,以利保墒提温,使叶面积扩大充实,为茎部肥大积累营养物质,这是控制的阶段,莴笋长出一个叶环即团棵时,叶面积迅速膨大,呈莲坐状应施一次大粪水,长出2个叶环莲坐叶(盘子叶)已充分膨大,心叶与莲坐叶平头,此时茎部开始膨大应浇水,并结合浇水施少量速效性氮肥和钾肥,及时的由控水转为保水,所以浇水不易过早,如果过早的浇水叶子易徒长,养分不能积累,茎部容易窜,幼叶嫩,不抗低温,也容易感染霜霉病,但也不能过度的控制浇水,过度缺水,叶片生长受到抑制,同化面积缩小,茎部同样不能肥大,而且长期干旱后,如遇大雨还易造成茎部裂口,所以在莴笋生长的中后期土壤要保持湿润状态,施肥每次的施肥量也不宜过大,以防产生裂口现象。病虫害防治莴笋在生长期间及易发生霜霉病、菌核病、花叶病,所以,发现霜霉病以后用72%的霜疫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发现菌核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进行叶面喷雾。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名称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中小拱棚
蔬菜分类 豆荚类-豇豆
适宜品种早翠、之豇28-2、之豇14、之豇19、早生王、夏宝2号等。

栽培技术
豇豆又名豆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华南地区2-9月上中旬均有播种育苗,4-11月均可收获,是夏秋季主要蔬菜之一。对调节7-9月的蔬菜淡季供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加工成酸豆角也具有很大的市场,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常因为多种原因而造成减产。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栽培经验,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可达到丰产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春、秋栽培宜选择耐高温、适应性广、生长势旺盛、抗病丰产、而且外形美观的品种,还要求适合当地栽培以及消费习惯。如在桂林地区宜选择:早翠、之豇28-2、之豇14、之豇19、早生王、夏宝2号等。另外,在播种季节上,春季宜早,采用小拱棚定植;秋季也宜早不宜迟,以便争取有较长的适宜生长季节。

2.适当密植

由于南方地区春季多雨,湿度大,一般种植苗数较少。通常用1.2米宽(包沟)的畦,每畦种2行,穴距约0.4米,每穴2株,早播每667平方米约2 800穴,迟播每667平方米增加到3 000-3 500穴,每667平方米6 600-7 000株苗。另外,适当密植还要考虑品种特性,由于每个品种的叶量以及分枝能力不同,可适当稀或密植。如采用整枝技术,以主蔓结荚为主,也可适当密植。

3.培育壮苗

豇豆直播茎叶旺盛,营养生长强;育苗移栽荚多,有利于生殖生长。另外,早春豇豆直播后,气温变化无常,且低温阴雨天较多,种子易霉烂;即使出苗,根腐病严重,成苗差,故以育苗移栽为宜。

豇豆春播育苗可用保温苗床或营养钵。播种后盖塑料膜小拱棚。注意不要过湿,以免徒长,温度宜在20℃左右。出苗后,北风天不要揭膜,平时要通风换气。定植前4-5天蹲苗,以增加其抗逆性。苗床育苗,一般于第1复叶展开前移植,营养钵育苗可推迟到2-3复叶时移植。

4.肥水管理

豇豆开花结荚前,对肥水要求不高。如果肥水过多,致使蔓叶生长旺盛,造成前期不结荚或结荚节位高,因此要控制水肥,抑制其营养生长。开花结荚后,要增加肥水,防止落花落荚。

5.合理整枝

一般菜农种植豇豆,都是任其生长,不进行打杈、整枝。根据其茎蔓和花序形成的特点进行整枝,可获得早开花,早结荚和增产的效果。

(1)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下的侧芽全部打掉,促进早花。

(2)蔓腰打杈:及时将混合节上的叶芽摘除,促进花芽生长;若侧枝长出,也可留一叶摘心。使其侧蔓第一节形成花序。

(3)主侧蔓打顶:主蔓长到2.5米左右时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利于采收;主蔓中上部的侧枝,应该及早摘心。此外开始抽蔓时,要及时搭架。

6.及时采收

豇豆商品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否则失去商品价值,且易导致同一花序落花落荚和植株早衰。采收时注意不要伤到同一花序的花蕾。

病虫害防治
豇豆主要病害有叶斑病、锈病、叶霉病等;主要虫害为豆荚螟和蚜虫。

(1)病害防治

①实行轮作一般新植地发病较少。

②作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病叶残株,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③及时喷药,病害发病前后及时喷药。叶斑病可用0.5的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锈病以硫磺制剂为特效药。对这些病害的防治都应在抽蔓后期,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虫害防治

豆荚螟幼虫在现蕾前为害叶片,以后钻入花冠及荚内。应在现蕾前防治,用杀螟2000,800-1 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液800-1 000倍液。每隔7-9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可控制为害。蚜虫用10%金大地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效果很好。

蜜本南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栽培技术

1. 适时早播南瓜是短日照作物,适时早播有利于雌花分化,促使早期坐果,避免后期无雌花或雌花开放而不能坐果现象。在2月中、下旬采用大棚加小棚育苗,4月上旬气温稳定后定植大田,可以在早期短日照条件下完成雌花分花,促进坐果。2. 培育壮苗蜜本南瓜高产裁培可采用穴盘基质工厂化育苗,或取田园土加腐熟粪肥用营养杯育苗,本地多采用制钵器制钵进行育苗。采用制钵器制钵进行育苗时,要选择避风、向阳、平整、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交通方便、5年内未种植过葫芦科蔬菜的地块,施足底肥,整细土壤,调整墒情后制钵做育苗床,然后以育苗床位置为中心建造简易塑料大棚。当大棚温度回升后播种经过晒种、浸种和催芽处理的种子。播种后及时浇水、覆土、盖地膜,再盖小拱棚。育苗期加强温度、湿度和光照管理。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高产的关键措施,一般采用行距2米,株距0.6米,亩栽500株。定植前时按行距开沟施基肥,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或氮、磷、钾含量15:15:15的硫基复合肥50千克后回土做厢,厢高10厘米左右,厢面宽60厘米左右,厢面盖幅宽80厘米的地膜。定植时用制钵器按株距开穴,放人种苗后及时浇水及护土。4. 整枝整枝是密植条件下获取高产的保证,当主蔓四叶一心时留3叶去顶,以促使侧蔓抽生。抽生的3条侧蔓生长基本一致,在第7~9节叶腋间同时有雌花开放。在雌花未开放前在雌花节位前留一叶再次去顶,以促进坐果。果实开始膨大后,顶端抽生的孙蔓留7~8叶第三次去顶,其余孙蔓全部摘除。5. 采收瓜皮转黄上灰成熟后,用果剪摘瓜,轻摘轻放,可贮藏2个月以上,视市场行情上市,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病虫害防治可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和红叶螨等虫害;用25%粉锈宁2000倍液防治白粉病;果实成熟前,叶面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预防采后发生果寓病。备注(通联: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621700)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