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紫菜豆丛枝病

2020-07-25

病害中文名: 暗紫菜豆丛枝病
病害英文名: Dark- purple bean witches' broom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Cineraria yellow,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是一类寄生在植物韧皮部筛管细胞中的非螺旋形菌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近圆形至椭圆形细胞生物体。由于它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 至今尚无法对其进一步分类和鉴定。对青霉素不敏感。 该植原体能为害100多种观赏植物。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Vinca rosea,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在病株叶脉和侧根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均观察到菌原体, 大小80~800 nm。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在病树叶脉筛管中见到菌原体质粒,大小100~670nm,形多样。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Japanese hornwort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用电镜观察病株幼茎,叶片主脉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多没有细胞壁,具形态多样的菌体,菌体以椭圆形、球形为主,此外还有长形或哑铃形的,大小不一,椭圆形的250~500300~660(nm),球形的200~600(nm),此外还可见到不规则放射状的核酸物质。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病株超薄切片经电镜观察,在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充满了球形或椭圆形菌体,直径250~600nm。菌体内可见到丝状核酸内含物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病株嫩枝叶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有大量菌原体,大小300~760nm。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电镜观察病株叶脉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存有植物菌原体。形状为球形或椭圆形,大小200~900nm。有些菌体中可见核酸样纤维状物质,有的还可见到双层膜,有的正处于出芽状态。在筛管细胞中管壁好像受到植物菌原体分泌物侵蚀。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介绍: 大小80~800nm
病原中文名: 植物菌原体
病原学名: Japanese hornwort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
病原介绍: 用电镜观察病株幼茎,叶片主脉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多没有细胞壁,具形态多样的菌体,菌体以椭圆形、球形为主,此外还有长形或哑铃形的,大小不一,椭圆形的250~500300~660(nm),球形的200~600(nm),此外还可见到不规则放射状的核酸物质。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暗紫菜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病株叶片变细小,整株藤蔓细弱,变小。该病在海南省查到。
发病规律: 该病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还在研究中。
病害分类: 植原体
防治办法: 生产上发现该病时 , 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防治 1 次或 2 次。

总体描述: 症状 病株叶片变细小,整株藤蔓细弱,变小。该病在海南省查到。病原 Dark purple bean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称植物菌原体。在病株叶脉及叶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见到形态不一的菌体,大小250~650(n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还在研究中。无公害防治法 生产上发现该病时 , 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 ,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防治 1 次或 2 次。

精选阅读

鄂红2号紫菜薹


品种名称鄂红2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菜0022003

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609作母本,96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紫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70天左右,盛采期80~120天。田间生长势强,株高50~55厘米,开展度70左右,基生莲座叶8~10片,叶柄、叶主脉紫红色。菜薹亮紫红色,无蜡粉,色泽鲜艳,单薹重50~90克。薹叶3片左右,薹叶尖圆,较长;薹长25~45厘米,横径1.5~2.0厘米。耐寒,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在武汉、孝感、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地试验、试种,前期产量高,一般总产量1500~2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早播要盖遮阳网。出苗后酌情喷水。

2. 整地定植,选用前茬未种过白菜的地块,深沟高畦,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苗龄不超过30天,亩栽2800~3000株。

3. 田间管理及采收,定植后一周内追施一次速效肥,封行前逐渐增大追肥浓度追施2~3次。薹长25~30厘米时采收,每采收2~3次后及时追施速效肥。全生育期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黄条跳甲、菜螟,大田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菜螟、菜青虫等病虫。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种植。

10011菜豆


品种名称10011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来源原产江西广丰县,当地称玉豆。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无限结荚习性。较抗湿,病虫害较轻,丰产。枝叶繁茂,白花,白粒,生育期140天左右,为早熟品种。株高250厘米以上,单株荚数为35~60个,单荚粒数为2~3粒,百粒重40~50克。

产量表现:春播每公顷产干籽粒2250~3750千克。间作每公顷产干籽粒1500千克。

品质分析: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室分析,干籽粒平均含蛋白质21.80%,脂肪0.84%,淀粉45.30%。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6.0万~7.5万株。

适宜地区
除广西广丰普遍栽培外,在北京、天津、陕西渭南等地区试种,表现生长良好。

10009菜豆


品种名称10009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1981年从阿根廷引进。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无限结荚习性。较抗旱、耐热,病虫害较轻。绿茎,白花,白粒,生育期140~150天,为中晚熟品种。株高250厘米以上,单株荚数为40~60个,单荚粒数为2.5~3.5粒,百粒重40~50克。

产量表现:每公顷产干籽粒2250~3750千克。

品质分析: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室分析,干籽粒平均含蛋白质20.48%,脂肪1.10%,淀粉45.79%。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6.0万~7.5万株。

适宜地区 在北京、天津、江西广丰等地区试种,表现生长良好。

优质紫菜薹——薹杂1号


名称优质紫菜薹薹杂1号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栽培技术
薹杂1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菜薹新品种,其组合为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父本系96(1),2007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鉴定,编号为陕鉴蔬2007001号。

1.特征特性

植株半直立,莲座叶8片左右,阔卵圆形,叶色绿带紫,叶缘波状,基部深裂,叶脉、叶柄均为紫色。菜薹紫色,外被蜡粉。腋芽萌发力强,一般侧蔓11个左右。在陕西关中东部秋播露地栽培,每667平方米栽植5 500株的密度下,株高35厘米,开展度50厘米。薹长20-30厘米,薹粗1厘米以上,单薹质量25-30克,薹生叶长5-7厘米,宽3厘米左右,来年2月底采收;温室栽培,元旦后采收。晚熟,生长势强。薹杂1号在露地栽培一般未见病害发生,但在保护地栽培,在通风不及时、湿度过大的情况下,有霜霉病发生。该品种比十月红二号和九月鲜耐寒性好,且菜薹食味微甜,粗纤维少,口感好。

(1)品质分析

经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薹杂1号蛋白质含量为2.7%,粗纤维含量1.1%,脂肪含量0.39%,VC含量0.21毫克/百克,与对照九月鲜的蛋白质、粗纤维素、脂肪和VC含量相近,但其可溶性糖含量为2.02%,比对照九月鲜高。

(2)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

适宜在陕西关中及以南地区种植,一般667平方米产菜薹1 500千克左右。

2.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

薹杂1号适宜在陕西关中以南等地冬季露地或温室及塑料大棚栽培,陕西关中地区可以在9月中旬播种,最适播期为9月20号左右。紫菜薹根系发达,最好采用育苗移栽,苗龄28-32天,即5-6片叶时定植。

(2)定植

应选择土壤肥沃、利于排灌的地块整地做畦,畦宽1.2-1.5米,选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行距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6 000株左右,栽后灌透水。

(3)施肥

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2 000-3 000千克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过磷酸钙5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钾肥5千克。若地力较薄,未施农家肥,可667平方米增施30千克尿素。移栽缓苗后追尿素5千克,采收期根据生长情况可酌情追施2-3次速效复合肥,667平方米用量5-10千克。

(4)田间管理

在陕西关中露地栽培,11月中旬需培土,11月底、12月初宜冬灌预防冻害。若遇特冷年份,12月中下旬可用玉米秆或土顺行轻盖,如用土盖注意不宜捂实盖严,开春要及时除去覆盖物,采收期应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采收

若温室栽培12月下旬开始采收,1-2月盛采,3月底罢园。露地栽培来年2月底、3月初始采,3-4月盛采,5月上旬罢园。采收时应注意及时采收主薹,尽量避免损坏叶子并保留2-3个侧芽。侧薹、孙薹采收时一定要留2片叶,以利孙薹萌发和抽生。

湘红2000紫菜薹


品种名称湘红2000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紫菜薹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菜薹肉质幼嫩肥大,主薹横径约2.5厘米,第一批侧薹横径约2.2厘米,单根菜薹鲜重60克左右,肥大者可达150克。菜薹紫红色、无蜡粉,薹生叶小而少。菜薹肉质细腻,味甜,品质极好。植株侧薹成熟期集中,第一批侧薹6~10根,产量比一般品种高30%左右。中晚熟,播种后85天左右采收。植株耐寒、抗病性强,但不耐热。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25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12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翌年12月为采收盛期。湖南地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2. 育苗或直播均可,育苗移栽需35天左右。

3.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4. 在南方栽培要求深沟窄畦,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3000株/亩,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15~20℃,菜薹适宜温度在5~15℃,能耐0℃左右低温。

5. 由于菜薹肥大,霜冻易引起空心,所以要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熟秋冬栽培以及北方保护地栽培。

芦笋株丛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名称芦笋株丛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地膜
关键词 芦笋、高产、栽培
蔬菜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笋(石刁柏)
适宜品种
在芦笋栽培过程中,嫩茎的形成由2个因素决定:(1)贮藏根多少及其蓄积的养分含有量;(2)根的鳞芽数量多少及其质量。母茎的光合产物直接供应鳞芽的萌发和嫩茎的生长,但它在嫩茎的形成中仅占其中的一部分,同时,母茎的生长依赖根株中的贮藏养料。因此,根株的发育状况,往往决定产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更主要的是有赖于株丛的光合产物供应。所以,株丛的培育和管理,是整个栽培管理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因此,芦笋株丛的培育,根据不同生长时期所达到的培育目标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栽培技术
1.定植初年管理

定植初年的株丛培育,应最大限度地促进株丛和根株的发育,使其迅速成园为主要目标,同时应防止茎枯病和褐斑病的发生与蔓延。

为促进株丛和根株的生长发育,定植时可盖黑色地膜提高早期土温,保持土壤温度和通气状况。这对促进地下茎的生长和分枝,鳞芽群的形成和根群的发育,加速成园,有显著地效果。

(1)温润保苗

芦笋定植后约1个月才开始长出新根,定植是否成活,要在半个月后才能知道。为提高定植成活率,定植后应保持土壤湿润,浇水保苗。在成活的头1个月,要浇足定根水。秋季定植的般每周灌水1次,如遇气候干旱,灌水次数可多些。采用沟灌的地区,水淹至6~7厘米高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闷根烂根。

(2)勤施薄肥

苗期施肥一定要在成活后进行。追肥的原则是勤施薄施,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3千克,氯化钾2千克,或用人粪尿兑水浇施。

随着株丛的不断生长,幼龄株丛的成茎数不断增加,根盘也不断扩展,追肥的次数和浓度也要相应增加,以便为翌年投产奠定基础。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分四季施用:春季2月中旬施春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氯化钾7~8千克、土杂肥2500千克、饼肥25千克、氯化钾7~8千克,冬季是营养积累期,为了安全越冬和来年投产,应在11月中旬施1次重肥。每667平方米施用尿素15千克、氯化钾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堆肥5000千克。无机肥采取沟施,有机肥宜夹边施入。

(3)按期培土

春植的幼苗由于气温低、地温高,覆土不宜太厚,否则会造成供氧不足,影响生长。随着植株的生长,必须严格按期培土。(1)初培的高度最好不超过8厘米,以后随施肥和中耕逐渐增加覆土量,沙园土可培高15厘米,稻田培土高度不超过12厘米。(2)秋植幼苗,由于气温高,为保持根部,可适当多培些土。

(4)清园除草

1年生苗,一般要清2次。第1次在9月份,此间笋苗由于生长旺盛,通风透气性差,易发生病害,应彻底清除病枝枯茎。第2次在翌年2月中旬。此时应拔除枯茎,扫清残枝落叶,应远离笋园集中烧毁。清除枯茎时,应注意斜向拔除,不留残(断)茎。但应注意老茎较为难拔时,切不可用强力拔除,以免损伤鳞芽,可将根部土扒开后将老枯茎齐根剪除。

在清园中应结合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增强根的活力,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此项工作不可忽视。

(5)搭架防倒

芦笋植株高大,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一般高度可达1.4~2米,但其茎杆机械组织不发达,极易倒伏,甚至折断茎杆,给养分生长及田间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在畦的两端立桩拉线,以保护地上部植株。对高大植株,采用相邻两畦笋苗顶端相搭,并适当固定。不仅可以防倒伏,还可以形成荫庇的小气候,对笋园根部有保护作用。

2.成园期管理

每年春季,经过数月的嫩茎采收,根株中贮藏的养分明显减少而逐渐萎缩衰退,根株上的鳞芽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变得瘦小。因此,每年采收至嫩茎变得细瘦时,必须停止采收,转入株丛的培育管理,使其恢复生势、重建强大的贮藏库和吸收体系根群,形成数量众多、发育饱满的鳞芽群和强大的同化体系茂盛健壮的茎叶,使根株积累大量的养分,保证年未贮藏根汁液的可溶固形物含量达到15%左右。大田表证:秋季地上部分茎枝数应达到30~40枝,株高1.5米以上,茎粗直径1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地上茎的生育指数(茎数株高茎粗)为5500以上。要达到这样的生育指数,因气候条件和有效生育期的长短有差别。具体措施是:

红玉豆菜豆


品种名称红玉豆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来源江西省早年由福建引进,在江西已有1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较晚熟,生育期210天左右。较耐热、耐旱,每公顷产青荚6000千克。植株蔓生,蔓长3~4米,小叶尖卵形,深绿色。第一花序着生于主蔓第十五节至第十七节。花淡紫色,每花序结3~5荚,荚扁平,长9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青绿色,无茸毛。每荚种子2~3粒,种子近肾形,紫红色,具深色花纹,有光泽,种脐白色,百粒重60克。以种子供食,品质中上。

栽培技术要点: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每穴播2~3粒,行距70厘米,株距66厘米。每公顷施基肥22500千克,追肥以磷、钾肥为主,8月上旬至11月份分次采收。

适宜地区 广丰、横峰、上饶等县均有栽培。

鄂红1号紫菜薹


品种名称鄂红1号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菜0012003

选育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610作母本,96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红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极早熟紫菜薹品种,从播种到始收50天左右,盛采期60~90天,元旦前采收完毕。田间生长势中等,株高40~50厘米,开展度70厘米左右,基生莲座叶7~9片。菜薹紫色少蜡粉,色泽较鲜艳,单薹重45~80克。薹叶3片左右,薹叶尖小;薹长25~45厘米,横径1.5~2.0厘米。

产量表现

19971999年在武汉、孝感、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地试验、试种,前期产量高,一般总产量1700~2000公斤。

抗性

耐热性强,较耐霜霉病,不抗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早播要盖遮阳网。出苗后酌情喷水。

2. 整地定植。选用前茬未种过白菜的地块,深沟高畦,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苗龄不超过25天,亩栽3000~3200株。

3. 田间管理及采收。定植返苗后一周内追施一次速效肥,封行前追施2~3次。薹长25~30厘米时采收,每采收2~3次后及时追施速效肥。全生育期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4. 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黄条跳甲、菜螟,大田期主要防治软腐病、霜霉病、黑斑病、蚜虫、菜螟、菜青虫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种植。

湘红9月紫菜薹


品种名称湘红9月

分类 白菜类-紫菜薹
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L.var.purpurea Bailey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育成的紫菜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中等,菜薹中等大小,侧薹横径约1.8厘米,红紫色,有少量蜡粉,薹生叶窄长形。风味好,特别适合湖南等地市场消费习惯,采收期相对较长。极早熟,从播种到始收50天左右。抗逆性强,较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

1. 长江流域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12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翌年12月为采收盛期。

2. 湖南地区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3. 育苗或直播均可,育苗移栽需35天左右。

4. 选择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

5. 在南方栽培要求深沟窄畦,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3000株/亩,莲座叶生长适宜温度在15~20℃,菜薹适宜温度在5~15℃,能耐0℃左右低温。

6. 由于菜薹肥大,霜冻易引起空心,所以要及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流域作早熟栽培。

10001菜豆


品种名称10001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1978年从美国引进。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矮生。株高30~60厘米,早熟,抗旱、抗倒,耐盐、耐湿,不早衰。绿茎,白花,白粒,粒形斜菱形。单株荚数为15~25个,单株粒数为3~4粒,百粒重36~42克。单株籽粒产量15~25克。

产量表现:单作每公顷产干籽粒1500~2250千克。

品质分析: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室分析,干籽粒平均含蛋白质24.22%,脂肪1.15%,淀粉49.53%。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春播、夏播均可,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15.0万~19.5万株。

适宜地区 在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陕西、江苏以及广州、广西、云南等地均可种植。

早丰菜豆


品种名称早丰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由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品种审定。

选育单位 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引进的育种材料851-923中选择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菜豆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该品种蔓生,特早熟,全生育期春播90~95天,夏播80~85天,保护地栽培115~120天。主侧蔓结荚,以主蔓结荚为主,分枝力中等,一般分枝数为3~4条,株型紧凑。花为乳白色,第1花序着生在第2~3节上,每序花数6~10朵,花期较长,结荚率高。荚为乳白色,横切面椭圆形,荚条顺直,整齐,有光泽,荚长18~22cm,单荚质量25g,春露地栽培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秋露地栽培1900kg左右,保护地栽培28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为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夏播为7月上中旬播种,保护地在12月下旬育苗,苗龄30天左右,2月上旬定植。播前整地做畦,畦高15cm、宽80cm,每畦定植2行,穴距35cm,每穴定植2~3株。

适宜地区 适宜在辽西及自然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碧龙菜豆


品种名称碧龙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审(认)定年份2001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审(认)定编号京审菜2001031

选育单位 北京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nf007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架豆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蔓生。叶绿色,花白色,每序花数5~6个,结荚数3个,商品荚绿色,扁宽,长约20厘米,宽约2厘米,肉厚约0.3厘米,质嫩,纤维少,品质好。植株抗逆性强,适应地区广。

产量表现:嫩荚亩产1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4月中下旬露地直播;4月初覆地膜播种。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或壤土栽培。苗期水分不宜过多,结荚后加强水肥管理。本品种也可作为春大棚保护地栽培品种。不宜作为秋播菜豆品种。

适宜地区 适宜北京地区春播及春大棚保护地栽培种植。

白玉豆菜豆


品种名称白玉豆

分类 豆荚类-菜豆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较早熟,生育期200天左右。较耐热、耐旱,抗病性较强。产量高,品质佳。每公顷鲜荚产量7500~11250千克,干种子产量3750~5250千克。种子鲜炒或炖汤,风味鲜美。植株蔓生,分枝性强,蔓长3~4米,小叶尖卵形,深绿色。第一花序着生于主蔓第三节至第五节。花白色,每花序结3~6荚,荚平直,长9厘米,宽2.1厘米,厚1厘米,青绿色,无茸毛。每荚种子2~3粒,种子近似肾形,白色带有光泽,百粒重51克。

栽培技术要点:江西广丰一带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每穴播2~3粒,行距70厘米,株距66厘米。每公顷施基肥22500千克,追肥以磷、钾肥为主。7月中旬至11月分次采收。

适宜地区 江西广丰地区栽培品种,已栽培100余年,在广丰、横峰、上饶、玉山、铅山等县普遍栽培。福建也有栽培

菜豆大棚早春栽培


名称菜豆大棚早春栽培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豆荚类-菜豆
适宜品种
春丰、周口糙、双季豆、623芸豆

栽培技术
1.育苗

于2月10日前后播种育苗,每667平方米用种3~3.5千克。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用50℃温水浸种2~3小时,淋干后放在20~25℃温度下催芽,经两天胚芽萌发后播种,并保持苗床温度为20~25℃。出苗后注意通风,保持一定的光照,防止形成高脚苗。4~6天子叶展开,露现真叶时按8厘米8厘米的间距分苗。每穴蔓生的2株,矮生的3~4株。分苗床为加温温床,苗床土用人粪土2成、马粪4成、表土4成过筛的培养土。分苗时选晴天进行,随后密闭,保证尽快升温;夜间和阴天覆盖草苫,提高温度,促进缓苗。当苗床温度达到30℃时,进行通风换气,防止徒长。放风时注意掌握放风量,避免放风过猛造成幼苗叶片蒸腾强、失水多面易干枯,或遇低温使幼叶失绿发白,从而培育出生长粗壮,复叶柄短、子叶肥厚、颜色深绿,无病的壮苗。

2.定植

菜豆属喜温性蔬菜,不耐低温,特别是根系在低温条件下生长极其缓慢。近几年有些菜农过早定植,常造成缓苗时间长、死菌多,生长不良。从当地的气候来看,以3月5日前后定植为适宜。大棚要在定植前20天左右扣膜,整成上宽70厘米、下宽110厘米的高畦,增加棚内温度,维持土层温度在15℃以上。定植以苗龄25天,出现第二对基生叶到第一个复叶展开的壮苗为好。定植前进行7~10天的炼苗。定植每畦两行,自畦边向内10厘米开定植沟,沟深以土坨不高出地面为宜,然后顺沟浇水,待水渗下后,带土坨摆苗,穴距为20厘米。随后合沟并施粪肥,铺设地膜,内加小拱棚。

3.定植后管理

由于菜豆耐寒性较整,对量度反应较为敏感。科学地通风调温,是菜豆高产的关健措施。

保温:定植期由于外界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持量度,一般不宜通风,以促发新根。根据天气情况,在阴天和夜间要加盖小拱棚,并在棚外四周围盖草苫,保证菜豆生长而不受凉害。

蹲苗:稳苗后浇一次缓苗水,随封闭通风口,闭棚3~5天,提高温度。适期中耕2~3次,进行蹲苗,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根瘤菌的滋生和固氮。

控温:3月20日以后,天气渐暖,注意放风,在拆除小拱棚之后,按照先顶风,次中风,再头风,后边风、宁早勿晚的原则通风,防止放风不当,造成温度变化过快或棚内温度过高影响其发育。前期放风在正午12时至2时进行,后期放风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4月上旬天气气量较高,可将两道顶膜分别扣压在中道缝上,全天通风,有寒流时把膜拉上,保持温度。4月中旬,可放棚头风和边风,谷雨后2~3天,可拆除棚膜,进入露地生产。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对调节菜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甚为密切。前期要控制水肥,否则秧蔓生长旺盛,花序少,结荚迟,一般开花前不宜浇水,并在中耕结束后穴施一次复合肥,每667平方米10千克。坐荚后荚长3~4厘米后,既长茎叶,又陆续开花结荚,需要充足的肥水。选晴天5~7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可冲施人粪尿1500千克或尿素15千克。进入高温季节,要早晚浇水降低地表温度,以利根系正常生长。生长后期根瘤萎缩,逐渐失去固氮能力,茎叶生长缓慢,摘除靠近地面40~70厘米的老黄叶,改普通风透光条年,结合浇水再追肥1~2次,促使主蔓基部新发侧枝,继续开花结果。

4.收获

菜豆开花后10~15天就可采收。采收过迟,不仅影响植株发育,而且产量低,效益差。采收的标准是荚由细变粗,色由绿变白绿,豆粒略显就要及时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促使其它花开放,减少落花落荚和延长采收期。一般结荚前期和后期2~4天采收一次,结荚盛期1~2天采收一次。

病虫害防治
大棚菜豆一般病害发生较重,常见的有灰霉病、炭疽病和锈病,一旦发生病虫为害,及早进行施药防治。用15%的粉锈宁2000~3000倍液防治锈病,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蚜虫。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