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洋姜

2020-07-27

品种名称四川洋姜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品种来源四川洋姜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高180厘米,开展度30厘米。地上茎横径2~3厘米,浅褐色。叶卵圆形,先端渐尖,全缘,绿色,叶面粗糙,有茸毛。叶柄长15厘米。地下块茎椭圆形或纺锤形,外皮淡黄褐色,块茎上有芽处呈瘤状突起,肉白色。单个块茎重50~100克。适应性强,耐粗作,喜温和冷凉的气候。块茎肉质脆嫩,味清香,较耐贮运。适于腌制,加工品嫩脆。甘甜,风味好。

产量表现

一般单产每公顷约 11.25吨。

栽培技术要点

在四川省各地,4月上旬播种,行距40厘米,穴距33厘米,每穴播小块茎2~3个。株高60厘米时摘心,收获前一个月培土,10月至11月采收。播种一次可收获数年。

适宜地区
在四川省各地均有零星种植。

小编推荐

红皮洋姜


品种名称红皮洋姜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红皮洋姜植株高大,高约250厘米左右,分枝性强。叶片较大,深绿色,卵圆形,先端锐尖,叶面有茸毛,叶缘粗锯齿状。茎直立,绿色,上部为紫红色。花黄色。地下块茎皮淡紫红色,肉白色;茎深绿色者,块茎皮黄白色,肉白色。单块茎重100~150克。生长期240天。生长势强,耐热、耐旱、耐湿、耐肥、耐瘠,但不耐寒。可种植于瘠薄荒地或宅旁田边。块茎质地脆嫩,用于腌渍酱菜,亦可炒食。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量35~40吨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上海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挖取种株的地下块茎,按行、株距50厘米见方,挖穴播种。每穴一个块茎,芽眼向上,播后覆土,20~30天出苗。生长期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秋季见霜后收获。在挖取块茎时留少量块茎在地下,翌年可再萌芽生长,一次播种可连续收获3年。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市闵行区、嘉定区及宝山区等地区种植

中牟洋姜


品种名称中牟洋姜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品种来源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高250~300厘米,分枝性强,茎上有刺毛。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片卵形,绿色。叶长19厘米左右,宽9厘米左右,先端尖,叶面粗糙,叶柄长。头状花序,花冠直径5~6厘米,花黄色。根系多深入土中,在根茎处长出许多匍匐茎,其先端膨大,形成小的地下块茎。块茎呈不规则瘤状,突起部分有芽,外皮黄白色,肉白色。单株产块茎15~30个,块茎单个重50~70克。生长适温20~25℃。耐旱、耐寒、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抗病虫性较强。在河南省块茎一般4月上旬萌芽出土,8月中旬现蕾开花,11月中旬收获块茎。块茎质地细密,脆嫩,有特殊风味,最适于腌渍食用。

产量表现

单产每公顷约15~30吨。

栽培技术要点

用块茎繁殖。在河南省于3月中、下旬,选择重20~25克的块茎播种。按行、株距50厘米见方穴播,深度约8厘米。田间管理粗放。第一年播种后3~4年内不要再播,每年收获后残留块茎留土中,翌年萌发成株。

适宜地区
中牟洋姜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吉县洋姜


品种名称吉县洋姜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品种来源为农家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吉县洋姜植株高300厘米,开展度85厘米。茎绿色,有茸毛。叶片阔卵圆形,绿色,先端尖,叶面平展有短茸毛,叶缘浅锯齿状。叶长20厘米,宽16厘米。花黄色。地下块茎长团块状,外皮紫红色,肉白色,大团块纵径17厘米左右,横径5.6厘米,重200克左右。单株产块茎多者达1200克左右。播种至收获需190~200天。生长势强,耐旱耐寒,抗逆性强。块茎肉质脆嫩,最适于腌渍。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量约30吨。

栽培技术要点

山西省太原市郊区4月上、中旬播种。用块茎繁殖,当地农家多在房前屋后或田边角地等闲散地上零星种植。行、株距30~45厘米见方。10月下旬收获。

适宜地区 在山西省吉县及邻近县都有栽培。

上海红皮洋姜


品种名称上海红皮洋姜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高大,高约250厘米左右,分枝性强。叶片较大,深绿色,卵圆形,先端锐尖,叶面有茸毛,叶缘粗锯齿状。茎直立,绿色,上部为紫红色。花黄色。地下块茎皮淡紫红色,肉白色;茎深绿色者,块茎皮黄白色,肉白色。单块茎重100~150克。生长期240天。生长势强,耐热、耐旱、耐湿、耐肥、耐瘠,但不耐寒。可种植于瘠薄荒地或宅旁田边。块茎质地脆嫩,用于腌渍酱菜,亦可炒食。

产量表现

每公顷产量约35~40吨。

栽培技术要点

上海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挖取种株的地下块茎,按行、株距50厘米见方,挖穴播种。每穴一个块茎,芽眼向上,播后覆土,20~30天出苗。生长期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秋季见霜后收获。在挖取块茎时留少量块茎在地下,翌年可再萌芽生长,一次播种可连续收获3年。

适宜地区
上海红皮洋姜在上海市各地有零星种植。

青芋2号洋姜


品种名称青芋2号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青海省威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采用筛选提纯的方法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品种,生育期186~192天,全生育期210.00~225天。株高268.609.42厘米,幼苗直立,绿色,上有刺毛,紫色针点。基部分支多,叶长卵圆形,叶面粗糙;叶面及叶背均有茸毛,叶边缘有锯齿,中下部叶最大,叶长22.602.51厘米,宽13.641.45厘米,叶柄长7.831.12厘米。头状花序,花盘直径1.700.26厘米,周围有2~3层披针形苞,外部绿色,内为白色,边缘黄色舌状花。块茎呈不规则瘤形,表皮浅红色,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外突,块茎长8.631.35厘米,宽3.970.68厘米;单株块茎数26.708.71个,单株产量1243.00268克,单块茎重110.6341.27克。

产量表现

水地种植亩产约2800~3300公斤。

品质分析

块茎粗蛋白1.62%,可溶性糖12.72%,粗纤维5.00%,粗脂肪1.29%。

抗性

抗旱、耐寒性中等,耐盐碱、耐瘠薄;中抗菌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前亩施农家肥3~4立方米作底肥,全生育期亩施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10公斤。

2. 播种期10月中下旬,亩播种量70~80公斤,亩保苗0.28万株。

3. 苗齐后除草松土。

4. 开花期及时灌水,生育期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川水地区种植。

青芋1号洋姜


品种名称青芋1号

分类 薯芋类-菊芋(洋姜)
学名Jerusalem Artichoke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青海威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从青海地方品种中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菊芋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生育期1928天,全生育期20911天。植株高295.010.8厘米,茎直立、绿色,上有刺毛,紫色针点,基部多分枝,下部叶对生,上部呈螺旋状排列,叶长卵圆形,叶面粗糙,叶面及叶背均有茸毛,叶边缘有锯齿,中下部最大叶,叶长20.41厘米,宽13.60.7厘米,叶柄长7.11.6厘米。头状花序,花盘直径2~3cm,周围有2~3层披针形苞叶,外部绿色,内为白色,边缘黄色舌状花,结实率极低。块茎呈不规则瘤形或棒状,块茎表皮紫红色,肉白色,致密度紧,芽眼外突,块茎较集中,大小不一,块茎休眠期150天。单株块茎平均21.63.7个,单株产量平均961120克,单个块茎平均重446克。

产量表现

在青海省水地种植亩产2000~3000公斤;青海省山旱地种植亩产1500~2000公斤。

品质分析

块茎粗蛋白2.62%,可溶性糖16.27%,粗纤维1.35%,粗脂肪1.52%。

抗性

抗旱性、抗寒性强,耐瘠薄、耐盐碱。抗菌核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喜疏松、肥沃的沙壤土。

2. 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秋深翻。

3. 每亩施有机肥3~4立方米,纯磷12公斤,纯钾6.7公斤,基肥用量占总用肥量的90%,苗期至现蕾期追施纯氮3公斤。

4. 播前选大于30克,无病、无伤的块茎作种,整芋播种,或切块播种。

5. 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或10月上中旬。每亩播量70~80公斤。

6. 起垄种植,一般株距4010厘米,行距7010厘米,每亩密度为1700~2400株。

7. 苗齐后除草松土,松土层达5厘米以上。防止伤根伤苗,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及时灌水、施肥,现蕾前叶面施肥2~3次。

8. 10月上旬田间植株茎叶于枯九成以上时收获,防止机械损伤块茎。

9. 挖出的块茎放在通风透光处1~2天后,于背荫处埋藏,埋藏沟规格为宽1.0~1.5米,深1米,1层块茎1层土,随放随埋,直至与地面相平。

适宜地区
适宜于青海省水地及低、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川油33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33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02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不育系JA8为母本,恢复系JR8为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中熟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高205~21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有效角果447.3个,每果12.8粒,千粒重4.26克,商品菜籽含油率37.00%。全生育期220天。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四川省区试两年17点次试验平均亩产147.4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28%,其中15点次增产。2004年全省5点生产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46.7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45%。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1.02%,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7.82微摩尔/克饼。

抗性

植保鉴定结果,与蜀杂6号相比,低抗一高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耐寒力相近,抗倒力不及对照。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川西平原9月15~20日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川南适当晚播。

2. 亩植6000~8000株,肥水条件好的,可适当稀植。

3. 亩施10~15公斤纯氮,过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硼砂0.5公斤,硼砂0.5公斤。底追比60%︰40%。

4. 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后期注意防治倒伏。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杂-9

川油28油菜


品种名称川油2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04010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1997年用05A作母本,P701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二三系双高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09厘米,一次有效分枝7.4个,单株角果数416.3个,每果粒数14.3粒,千粒重3.79克,含油率38.74%,全生育期214。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四川省区试16点次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152.5公斤,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5.27%,2004年四川省生产试验4点平均亩产153.5公斤,比对照增产15.42%。

抗性

植保鉴定比蜀杂6号高抗一中抗菌核病,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抗倒力、抗寒力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9月15~20日,直播10月上旬。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500~7500株左右,直播1万~1.2万株,每窝两苗。

3. 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0~12.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钾肥5~7.5公斤、硼肥0.5公斤作底肥施用。

4. 病虫防治:生育期中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平丘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9803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