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苋

2020-07-30

品种名称花叶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食用嫩株高32厘米,开展度篮厘米。成株高达1.2米。茎紫绿色,近圆形,具有3~4条浅纵沟痕,叶脉中央紫红色。叶绿紫相间,卵圆形,长18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尖,叶面鲜艳,叶片较柔嫩,品质中等。早熟,生长期40天。喜温,耐热。耐寒性差。耐旱又耐湿。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15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采用直播。春季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2千克,追肥浓度适当加大;厦季播种,用种量1~1.5千克,追肥浓度适当稀薄。苗高20厘米时开始收获上市,一般收3~4次。

适宜地区
适宜在陕西省西安市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种植。

精选阅读

大柳叶彩苋


品种名称大柳叶彩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0厘米左右;开展度25厘米左右。茎、叶柄主色绿色。叶为阔柳叶形,全缘,叶心红色,叶边缘绿色。叶长15厘米左右,叶宽9厘米左右,叶柄长4厘米左右,腋芽较多。单株重15~20克。中熟。植株耐抽薹。较耐旱,耐热。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平畦撒播或条播。单作或间套作。每667平方米播种250克左右。苗期注意除草,追肥4~5次。结合间苗上市。依季节不同,生长期30~50天收获。可分期采收也可一次性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

蝴蝶苋


品种名称蝴蝶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直根发达,株高25厘米左右,开展度约25厘米。茎、叶柄主色为绿色。叶片心脏形,全缘,叶色红绿掺半,似彩蝶。叶长10厘米左右,叶宽8厘米左右,叶柄长4~5厘米。腋芽多。单株重15~20克。早中熟。

产量表现

每鲫平方米产量1000~2000千克。

抗性

植株较耐抽羲耐热,耐旱,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平畦撒播或条播。单作或间套作。每667平方米播种250克左右。苗期注意除草,追肥4~5次。结合间苗上市。依季节不同,生长期30~50天收获。可分期采收也可一次性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

青叶苋


品种名称青叶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食用嫩株高35厘米,开展度38厘米。成株高达1.5米以上。茎秆粗壮直立,绿色。叶为短卵圆形,先端钝尖,绿色,全缘,叶面微皱,茸毛少。最大叶长12厘米,宽9.5厘米。叶柄绿色,长3厘米,宽0.3厘米。商品菜单株重70克。分枝能力强,可分批采收。品质好。从播种至采收嫩株需50天左右。耐热,耐旱,抗病虫性强。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鲜菜1000~2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南京市播种期较长,5月初至6月初均可播种,5~6天出苗。食用嫩茎叶,可多次采收。采收后追肥并保持土壤湿润。

适宜地区
适宜在江苏省南京市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种植。

马齿苋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马齿苋,拼音:mǎchǐxiàn

拉丁学名:SolanumtuberosumL.

别称:马苋、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绳菜、马齿草、马苋菜、蚂蚱菜、马齿菜、瓜米菜、马蛇子菜、蚂蚁菜、猪母菜、瓠子菜、狮岳菜、酸菜、五行菜、猪肥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央种子目,亚目:

科:马齿苋科,亚科:

族:,属:马齿苋属

形态特征

马齿苋一年生肉质草本,全株光滑无毛,高20~30厘米。茎圆柱形,平卧或斜向上,由基部分歧四散,向阳面常带淡褐红色或紫色。叶互生或对生,叶柄极短,叶片肥厚肉质,倒卵形或匙形,长1~3厘米,宽5~14毫米,先端钝圆,有时微缺,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暗红色。花两性,较小,黄色,通常3~5朵,丛生枝顶叶腋;总苞片4~5枚,三角状卵形;萼片2,对生,卵形,基部与子房连合;花瓣5,倒心形,先端微凹;雄蕊8~12,药黄色;雌蕊1,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顶端4~6裂,形成线状柱头。蒴果短圆锥形,棕色,盖裂;种子多数,黑褐色,表面具细点。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马齿苋生于田野、荒芜地及路旁。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

药用价值

马齿苋酸;性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

马齿苋图片

花叶苋菜


品种名称花叶苋菜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选育单位 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根系发达,茎直立生长,有分枝。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叶心叶脉紫红色,叶缘绿色。喜温暖性气候,耐热性较强,不耐寒。生长适温23℃~28℃,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在偏碱性土壤中生长良好。较耐旱,不耐涝。

栽培技术要点

1. 露地一般采用直播。在气温为15℃以上时播种。

2. 播前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做底肥。

3. 畦宽1.2~1.7米,平畦。幼苗长到2片真叶以上时追1次肥水,过10天左右再追第二次肥水。

4. 当株高10厘米以上、幼苗具有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拔采收;第二次采收用刀割收地上茎5厘米以上部分,留下部分萌发的侧枝达到采收标准时,再采收。

5. 每次采收后要追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

适宜地区
适宜在华北等地种植。

红苋莱


品种名称红苋莱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食用嫩株高65厘米。成株可达1.5米以上,开展度75厘米。全株有叶18片左右。茎浅绿色,基部紫色,茎秆粗壮。叶为长卵圆形,暗红色,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缘,叶面微皱。最大叶长18厘米,宽8厘米。叶柄绿色,带紫条纹。嫩株茎叶肉厚质嫩,别具风味,宜熟食。收获要及时,采收过迟则纤维增多,品质下降。晚熟,采收成熟期50~60天。耐热、耐旱性强,抗病性也强。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2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期没有严格的要求,从4月下旬至5月下旬均可播种。播后5~6天出苗,40~50天后可陆续采收。8月初开始开花,9月中下旬采收种子。以肥沃的土壤生长最好。

适宜地区
适宜江苏省南京市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种植。

南京木耳苋


品种名称南京木耳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南京市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叶片较小,卵圆形,色深绿发乌,叶面有皱褶。苋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焯后凉拌、炒食、做汤、做馅或以鸡蛋糊包裹软炸。

品质分析

据测定,苋菜可食部分占83%,每100克含能量92千焦耳,蛋白质1.8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4克,膳食纤维1.1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260微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0.7毫克,抗坏血酸44毫克,维生素E(总维生素E0.20毫克、维生素a-E 0.20毫克),钾259毫克,钙197毫克,镁124毫克,铁2.8毫克。锰0.18毫克,锌0.66毫克,铜0.08毫克,磷51毫克,硒0.88微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夏秋季露地栽培。晚霜过后可陆续分批播种,北方自4月中下9月上旬均可播种。苋菜耐热性很强,很适合作为8、9月淡季的一个蔬菜品种。

2. 春提前、秋延后保护地栽培。因苋菜为高温类蔬菜,不耐寒冷,北方冬季即使在日光温室也难正常生长,故一般只作春提前和秋延后的保护地栽培,日光温室可考虑在2月份播种,大棚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通过15℃为佳。秋延后栽培如无特殊需要,种植较少。

3.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可进行周年露地栽培,可采用流通的方式满足北方的周年供应。

4. 整地、施肥、做畦。宜选择杂草少的地块,苋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之土壤栽培为佳,苋菜的生长期较短,与生长期长的果菜相比需肥量要少得多,但考虑到茬口多,故而也应多施有机肥,每茬后都应施人一定的有机肥,进行翻耕。土地应整平、整细,一般做1.3~1.5米平畦即可。雨季可考虑用高畦栽培。

5. 播种。苋菜的种子较小,播种掺些细砂或细土可以使播种均匀。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25~0.5千克。可平畦撒播或条播,撒播的可用四齿耙浅搂或不搂(雨水多的潮湿季节),条播者春季可稍深、夏季宜浅,浅覆土,然后镇压,即可浇水,等待出苗。

6. 管理。春季播种因地温低,空气干燥,出苗慢,可考虑用小拱棚或地膜覆盖的方法促使出苗快而整齐。播后约7~10天出苗,出苗前后应注意防治杂草,条播者可进行行间中耕除草,为促进生长需保持土壤湿润,中期结合浇水追施氮肥一次(在施用有机肥作底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0千克。保护地栽培以温度管理为主,春、秋季尽量提高温度,促进生长。

适宜地区
适宜南京等地种植。

青米苋


品种名称青米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上海市郊区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分枝较多;叶片卵圆形或阔卵圆形,长9厘米,宽8厘米,先端钝圆,绿色,全缘,叶面微皱。叶柄绿色,长6厘米。分枝多,侧枝生长势强,可分批多次采收。叶肉较厚,质地柔嫩,品质优良。中熟,生长期50天左右。耐热。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2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上海地区4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为撒播。可间拔幼苗食用。播前施足底肥。6月上旬开始收获,分3~4次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市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种植。

凹头苋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凹头苋,拼音:āotóuxiàn

拉丁学名:Amaranthuslividus

别称:野苋、光苋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央种子目,亚目:

科:苋科,亚科:

族:,属:苋属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顶端凹缺,有1芒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厘米。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圆形,长不及1毫米;花被片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2-1.5毫米,淡绿色,顶端急尖,边缘内曲,背部有1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头3或2,果熟时脱落。胞果扁卵形,长3毫米,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环形,直径约12毫米,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多生于农田、地埂、路边、荒地和湿润的地方,人家附近的杂草地上。种子随风、雨水或灌溉水及收获物进行传播。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用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剂;种子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热的功效;鲜根有清热解毒作用。全草:甘,凉。用于痢疾,目赤,乳痈,痔疮。种子:祛寒热,利小便,明目。

大柳叶紫色苋


品种名称大柳叶紫色苋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0厘米左右,开展度28厘米左右。茎、叶柄紫色,叶为阔柳叶形,金缘,叶背和叶面均为紫红色,叶长15厘米左右,叶宽7.5厘米左右,叶柄长3厘米左右。腋芽较少。单株重15~20克。中熟。植株耐抽薹。较耐旱,耐热。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平畦撒播或条播。单作或间套作。每667平方米播种250克左右。苗期注意除草,追肥4~5次。结合间苗上市。依季节不同,生长期30~50天收获。可分期采收也可一次性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在全国各地种植。

南瓜花叶病毒


病虫害名称南瓜花叶病毒

科学分类 病毒:豇豆花叶病毒科、豇豆花叶病毒属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新疆)、以色列、牙买加、日本、摩洛哥、墨西哥、美国、委内瑞拉

危害性状危害黄瓜、南瓜、笋瓜、甜瓜、西瓜、西葫芦、哈密瓜。接种西瓜免疫或可能形成坏死局部病斑。接种西葫芦出现坏斑,系统花叶并伴随叶片畸形,果实往往畸形。接种黄瓜出现系统明脉,沿脉变黄和黄色斑点。

生物特性球状,直径28nm,无包膜。

传染途径介体西部黄瓜叶甲、黄瓜十一星叶甲、胡麻瓢虫等以非持久方式传播。机械接种传播。种传。

防疫方法1、感染病毒的西葫芦病叶,每克加2毫升0.5M柠檬酸缓冲液(pH7.0)(内含1%巯基乙酸)和2毫升氯仿,捣碎并匀浆,离心,9000rpm,15分钟; 2、上清液加入7.5% PEG(分子量6000)和4% NaCl,4℃冰箱过夜,离心,9000rpm, 20分钟; 3、沉淀悬浮于0.05M柠檬酸缓冲液中,离心,9000rpm,20分钟; 4、上清液经30,000rpm离心120分钟; 5、沉淀悬浮于无离子水中,9000rpm离心20分钟; 6、上清液为提纯病毒液。

海南红苋莱


品种名称海南红苋莱

分类 绿叶菜类-苋菜
学名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品种来源海南省地方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食用嫩株高27.5厘米,开展度18.5厘米。全株有叶13片左右。最大叶长7厘米,宽6.8厘米,阔卵圆形,叶片紫红色。叶簇较直立。叶柄长3厘米,紫红色。播种30天后陆续收获。单株重30~50克。肉质细嫩,清香,风味好。熟食、炒食和做汤均可。耐热性强,耐阴,耐湿。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2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海南地区除冬季有一段时间不能栽培外,其余时间均能栽培。在北京地区5~7月播种,播种1个月后陆续收获,可延收60~70天。

适宜地区
适宜海南省及与其生态相似地区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