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紫纹羽病

2020-07-30

病害中文名: 芦笋紫纹羽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violet root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紫卷担菌
病原学名: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Tul.) Pat.
分类地位: 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木耳目,卷担子菌属,紫卷担菌
病原介绍: 担子果由疏松菌丝体形成, 不发达, 平铺在基物上。担子顶端弯曲。 菌核表层紫色, 内层黄褐色, 中心白色。担子圆筒形, 无色 , 常弯成弓状, 向上侧生圆锥形小梗, 顶端生担孢子; 担子产生在菌丝顶端, 担孢子散落后, 担子即凋萎或消失。担孢子近圆形至镰刀形, 顶端圆 , 基部略尖, 表面光滑 , 单胞无色 , 大小16~19 6~6.4(m)。
病原中文名: 紫纹羽丝核菌
病原学名: Rhizoctonia crocorum Fr.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
病原介绍: 担子果由疏松菌丝体形成, 不发达, 平铺在基物上。担子顶端弯曲。 菌核表层紫色, 内层黄褐色, 中心白色。担子圆筒形, 无色 , 常弯成弓状, 向上侧生圆锥形小梗, 顶端生担孢子; 担子产生在菌丝顶端, 担孢子散落后, 担子即凋萎或消失。担孢子近圆形至镰刀形, 顶端圆 , 基部略尖, 表面光滑 , 单胞无色 , 大小16~19 6~6.4(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根
病害症状: 芦笋紫纹羽病主要为害根部。染病后病根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中心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病根表面现绒状紫色菌丝膜或紫色纹羽状菌索及菌核,病株地上部明显矮于健株,弯曲,茎叶变黄,后落叶或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笋园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芦笋,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6)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芦笋紫纹羽病主要为害根部。染病后病根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中心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病根表面现绒状紫色菌丝膜或紫色纹羽状菌索及菌核,病株地上部明显矮于健株,弯曲,茎叶变黄,后落叶或全株枯死。病原 Helicobasidium pirpureum Pat.异名P.mompa Thanaka Jacz. 称紫卷担菌(桑羽纹病菌),属担子菌门真菌,病根上可见紫褐色菌索或菌核。菌丝外生和内生,壁薄,菌丝纠集在一起形成菌索、菌核。菌核半圆形,大小0.86~2.06(m),红紫色。子实体扁平,毛绒状深褐色;子实层浅紫红色,担子上着生担子孢子,担子无色圆筒形弯向一侧,由4个细胞组成,大小25 ~ 406 ~ 7 (m);担子每个细胞上长出1小梗,小梗顶端着生1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或肾脏形,顶圆基部狭,大小10 ~ 255 ~ 8 (m)。该菌寄主范围广,可引致豆科、菊科、蔾科、蓼科、伞形花科多种紫纹羽病。无性态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称紫纹羽丝核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笋园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芦笋,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6)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精选阅读

芦笋斑点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斑点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Phoma stem spot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茎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为害茎,病斑初灰白色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健分界明显,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别于茎枯病。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芦笋抽生嫩茎时,侵入茎杆,该病的扩展与湿度、幼茎出土情况、栽培管理水平有关,凡阴雨天气多、排水状况不好或偏施氮肥易发病。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冬春两季,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菌源。(2)清园后喷淋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7㎡喷对好的药液60 ~ 70 (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总体描述: 症状 为害茎,病斑初灰白色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健分界明显,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别于茎枯病。病原 Phoma lanceolata (Cke. et Ell.) Sacc. = Macrophoma lanceolata (Cke.et Ell.) Berl . Vogl. 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球形,暗褐色,直径123 ~ 200 (m);孔口突露,乳突状,大小13 ~ 19 (m),无分生孢子梗,产泡细胞宽瓶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18 ~ 276 ~ 11(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芦笋抽生嫩茎时,侵入茎杆,该病的扩展与湿度、幼茎出土情况、栽培管理水平有关,凡阴雨天气多、排水状况不好或偏施氮肥易发病。无公害防治法 (1)冬春两季,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菌源。(2)清园后喷淋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磺酸盐(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7㎡喷对好的药液60 ~ 70 (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芦笋枯萎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镰刀菌属
病原学名: Fusarium sp.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
病原介绍: 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茂密的棉絮状菌丝 , 分生孢子梗无色 , 上端为产孢细胞 , 产孢细胞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 , 常有大、小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 多胞无色 , 略弯曲 , 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 , 有厚垣孢子。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苗床中的幼苗染病发生猝倒。成株染病 , 近地面茎基部具椭圆形红褐色病斑 , 软腐。运输过程中染病产生镰刀菌软腐 , 成为贮运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镰刀菌侵入后呈水渍状 , 后变黄色或褐色 , 表面生有白霉 , 逐渐变成浅粉红色。
发病规律: 土壤含菌量高 , 遇 28℃ 高温条件易发病 , 温度低于 5℃ 则软腐状态受到抑制。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要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浸种 1小时 , 也可用种子重量 0.3%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 福美双粉剂拌种。 (2) 贮藏、运输时须用空调设施,把贮藏温度控制在 3~4 ℃ , 并注意通风。(3) 施用腐熟有机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 合理灌溉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现病株及时浇灌 10% 治萎灵水剂 300倍液或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10% 多抗霉素 ( 宝丽安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苗床中的幼苗染病发生猝倒。成株染病 , 近地面茎基部具椭圆形红褐色病斑 , 软腐。运输过程中染病产生镰刀菌软腐 , 成为贮运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镰刀菌侵入后呈水渍状 , 后变黄色或褐色 , 表面生有白霉 , 逐渐变成浅粉红色。病原 Fusarium spp., 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 , 属半知菌类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 略弯曲 , 顶端稍尖 , 无色 , 具 2~5 个隔膜 , 多 3 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 , 单胞无色 , 个别双胞。厚垣孢子圆形单胞 , 浅灰黄色 , 单生或串生在菌丝中段或先端。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土壤含菌量高 , 遇 28℃ 高温条件易发病 , 温度低于 5℃ 则软腐状态受到抑制。无公害防治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要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浸种 1小时 , 也可用种子重量 0.3%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 福美双粉剂拌种。 (2) 贮藏、运输时须用空调设施,把贮藏温度控制在 3~4 ℃ , 并注意通风。(3) 施用腐熟有机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 合理灌溉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现病株及时浇灌 10% 治萎灵水剂 300倍液或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10% 多抗霉素 ( 宝丽安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

紫甘蓝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紫甘蓝,拼音:zǐgānlán

拉丁学名:

别称:紫包菜、红甘蓝、赤甘蓝、红卷心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白花菜目,亚目:

科:十字花科,亚科:

族:芸苔族,属:芸苔属

形态特征

紫甘蓝叶片卵圆或近圆形,色紫红或深绿,叶脉紫红色,叶肉肥厚,叶面光滑,覆有灰白色蜡粉。叶球紧实、扁平,圆球或高圆形。紫甘蓝植株开展度50厘米左右,外叶20片左右,叶近圆形,长约33厘米,宽约30厘米,紫红色,叶脉附近略带绿色,中肋深红色,叶面白粉多,叶球扁圆形,高12厘米左右,横径20厘米左右,紫红色有光泽,叶球重1.5~2千克。

生长习性

紫甘蓝属半耐寒蔬菜,喜凉爽气候。气温20~25℃时适于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适宜湿度为15~25℃。紫甘蓝抗寒力较强,能耐-5~-7℃的短时间低温。

药用价值

紫甘蓝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U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

芦笋疫霉根腐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疫霉根腐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Phytophthora root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大雄疫霉
病原学名: Phytophthora megasperma var. sojae Dreehsl.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大雄疫霉
病原介绍: 孢子囊卵形,无乳状突起,层出,大小15 ~ 606 ~ 45 (m);藏卵器球形,大小16 ~ 61(m),多为42 ~ 52(m);卵孢子黄色,平滑,直径11 ~ 54(m),多37 ~ 47(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根、茎、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芦笋茎基部和根部或幼株,病部迅速变黑而枯死,较老的笋株初仅下部叶变黄,后地表附近茎环割,病株萎蔫。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带菌种子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合时产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2)苗床宜选用新地,或采用营养钵(盘)育苗。(3播种前种子消毒(25%甲霜灵可湿粉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4)定植时用恶霉灵(土菌消)2000~3000倍液作定根水淋浇;成活后抽新芽时再淋施土菌消1500~2000倍液1~2次。(5)提倡施用经酵素菌沤制的有机质肥,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6)发现初发病株及时挖除,并随即淋喷药液封锁发病中心。用药除淋土菌消外,还可淋施25%甲霜灵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65%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30%氯氧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硫酸铜1500~2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喷透淋足。


总体描述: 症状 主要为害芦笋茎基部和根部或幼株,病部迅速变黑而枯死,较老的笋株初仅下部叶变黄,后地表附近茎环割,病株萎蔫。病原 Phytophthora megasperma var. sojae Dreehsl. 称大雄疫霉,属卵菌。孢子囊卵形,无乳状突起,层出,大小15 ~ 606 ~ 45 (m);藏卵器球形,大小16 ~ 61(m),多为42 ~ 52(m);卵孢子黄色,平滑,直径11 ~ 54(m),多37 ~ 47(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带菌种子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合时产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无公害防治法 (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2)苗床宜选用新地,或采用营养钵(盘)育苗。(3播种前种子消毒(25%甲霜灵可湿粉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4)定植时用恶霉灵(土菌消)2000~3000倍液作定根水淋浇;成活后抽新芽时再淋施土菌消1500~2000倍液1~2次。(5)提倡施用经酵素菌沤制的有机质肥,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6)发现初发病株及时挖除,并随即淋喷药液封锁发病中心。用药除淋土菌消外,还可淋施25%甲霜灵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65%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30%氯氧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硫酸铜1500~20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喷透淋足。

芦笋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芦笋,拼音:lúsǔn

拉丁学名:

别称:石刁柏、龙须菜,青芦笋

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天门冬科,亚科:

族:,属:

主要产地

福建、河南、陕西等省

形态特征

一般高度大约有100-150厘米,叶呈针状。会结果实,红色,直径约有6-10毫米,属浆果。其嫩茎可作蔬菜食用。芦笋雌雄异株,虫媒花,花小,钟形,萼片及花瓣各6枚。花每1-4朵腋生,绿黄色;花梗长8-12(-14)毫米,关节位于上部或近中部;雄花:花被长5-6毫米;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毫米。浆果直径7-8毫米,熟时红色,有2-3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药用价值

凉,甘、苦。润肺镇咳,祛痰杀虫。

营养价值

芦笋嫩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另外芦笋中含有特有的天门冬酰胺,对心血管病、水肿、膀胱炎、白血病均有疗效,也有抗癌的效果,因此长期食用芦笋有益脾胃,对人体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芦笋鸡丝汤
原料:
金针菇40克、豌豆苗40克、鸡蛋清80克、淀粉(蚕豆)30克、盐15克、味精5克、鸡油10克
做法:
1、鸡胸肉先切1/2厘米薄片,再切2厘米长丝,用蛋白、盐5克、太白粉30克拌腌20分钟。
2、芦笋沥干浸汁,切成长段。
3、金菇去沙根,冲净沥干。
4、豆苗摘取嫩心。5、鸡肉丝先用开水烫熟,见肉丝散开即捞起沥干。
6、高汤入锅,加肉丝、芦笋、金菇同煮。
7、待滚起加盐、味精、豆苗再滚起即可起锅。
8、淋加麻油即可。

紫苤蓝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紫苤蓝,拼音:zǐpiělán

拉丁学名:BrassicaoleraceaL.var.caulorapaD.C.

别称:土苤、擘蓝、紫芥蓝头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十字花目,亚目:

科:十字花科,亚科:

族:,属:芸薹属

形态特征

紫苤蓝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片长椭圆形,蓝绿色,叶面平滑,有蜡粉,叶缘有缺刻略成波状,叶柄细长。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茎部膨大形成肉质球茎为食用器官,圆形或高长圆形,肉质白色,皮紫红色或紫色。总状花序,花冠黄色。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黑褐色,粒较大,千粒重2.67克。紫苤蓝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片长椭圆形,蓝绿色,叶面平滑,有蜡粉,叶缘有缺刻略成波状;叶柄细长。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茎部膨大形成肉质球茎为食用器官,圆形或高长圆形,肉质白色,皮紫红色或紫色。总状花序,花冠黄色。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黑褐色、粒较大。

生长习性

紫苤蓝原产地中海沿岸,德国种植普遍,我国从德国引种有栽培。喜温和湿润、充足的光照。较耐寒,也有适应高温的能力。

紫苤蓝图片

京羽白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羽白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种。叶羽状全裂,裂叶较细,内叶白色,心叶微粉,外叶绿色。株型丰满,株高约15~25厘米。长势强健。抗冻性较强,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