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甜菜

2020-08-10

品种名称紫叶甜菜

分类 绿叶菜类-叶菾菜(叶甜菜)
学名Beta vulgaris L.var.Cicla Koch.

选育单位 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叶紫色,叶脉、叶柄粉红色,主脉上有4条明显的羽状脉,叶片肥厚、表面光亮。主根、须根红色,较发达,适应能力强,耐肥、耐旱、耐热、耐寒。株高约26厘米,株型直立紧凑,上部叶略向外倾,生长整齐。因其外观漂亮,可用于花坛组字、造型、配色。叶片还可凉拌、做汤或涮食。

栽培技术要点

1.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直播或育苗移栽。播种前浸种24小时,催芽2天即可播种。

2.小株应用型(嫩株采收)栽植密度约16000株/亩,株、行距各20厘米;大株应用型(劈叶采收)密度约为11000株/亩,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

3.生长期及时浇水松土,追施氮肥,多采取以水带肥的方法,可施尿素、硫酸铵等。不宜施挥发性强的氮肥,如碳酸氢铵、碳酸铵等,以免叶面灼伤而干枯。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编辑推荐

甜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甜菜,拼音:tiáncài

拉丁学名:

别称:菾菜、红菜头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亚目:

科:藜科,亚科:

族:,属:

形态特征

甜菜是一种两年生草本植物,茎有1-2米高,叶长5-20厘米,叶形多变异,有长圆形,心脏形或舌形,叶面有皱纹或平滑;花小,绿色,每朵直径仅3-5毫米,5瓣,风媒。果实球状褐色,通常数个联生成球果;主根为肉质块根,有圆锥形,也有纺锤形和楔形,皮有红色、紫色、白色、浅黄色等不同的品种。

生长习性

喜冷凉湿润,耐高温、低温,耐肥,耐盐碱。

药用价值

味甘,性平。归大肠经。生津润燥、健脾宽肠、养血止血、通乳。

营养价值

甜菜是除甘蔗外的主要糖的来源,富含钾和维生素A,也是维生素C、镁和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甜菜还含有铁、铜、钙、维生素B1、维生素B6、叶酸、锌和烟酸。甜菜叶含有丰富的钾、叶酸、镁、维生素C和铁。甜菜很容易消化,有助于提高食欲,还能缓解头痛,甜菜还有预防感冒和贫血的作用。

紫甘蓝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紫甘蓝,拼音:zǐgānlán

拉丁学名:

别称:紫包菜、红甘蓝、赤甘蓝、红卷心菜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白花菜目,亚目:

科:十字花科,亚科:

族:芸苔族,属:芸苔属

形态特征

紫甘蓝叶片卵圆或近圆形,色紫红或深绿,叶脉紫红色,叶肉肥厚,叶面光滑,覆有灰白色蜡粉。叶球紧实、扁平,圆球或高圆形。紫甘蓝植株开展度50厘米左右,外叶20片左右,叶近圆形,长约33厘米,宽约30厘米,紫红色,叶脉附近略带绿色,中肋深红色,叶面白粉多,叶球扁圆形,高12厘米左右,横径20厘米左右,紫红色有光泽,叶球重1.5~2千克。

生长习性

紫甘蓝属半耐寒蔬菜,喜凉爽气候。气温20~25℃时适于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适宜湿度为15~25℃。紫甘蓝抗寒力较强,能耐-5~-7℃的短时间低温。

药用价值

紫甘蓝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U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

根甜菜(紫菜头)


品种名称根甜菜(紫菜头)

分类 根菜类-根菾菜(根甜菜)
学名Beta vulgaris L. var. rapacea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
品种来源北京市特种蔬菜种苗公司选育。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肉质根卵圆形,表皮较粗糙。肉质呈紫红色,富含糖分和矿物质。单根重400~500克,是主要食用部分,也可以提炼色素。长叶柄,大叶片。叶柄及叶脉均为紫红色,低温时叶肉也渐渐变紫。耐寒、耐热。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宜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季在地温上升至到10℃时播种(过早播种易抽薹).

2. 播种前施足有机肥,条播或穴播,栽植行距40厘米、株距10~15厘米。生

3. 长前期以施氮肥为主,中后期追施钾肥。

4. 追肥后及时浇水,水渗后稍干,随即松土并向根际部位拢土,同时剔除杂草和劣苗,立冬前收获。

5. 收获后的紫菜头可采取沟埋、窑藏等方法贮存,温度以控制在0~4℃为宜。

适宜地区 适应性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

紫苤蓝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紫苤蓝,拼音:zǐpiělán

拉丁学名:BrassicaoleraceaL.var.caulorapaD.C.

别称:土苤、擘蓝、紫芥蓝头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十字花目,亚目:

科:十字花科,亚科:

族:,属:芸薹属

形态特征

紫苤蓝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片长椭圆形,蓝绿色,叶面平滑,有蜡粉,叶缘有缺刻略成波状,叶柄细长。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茎部膨大形成肉质球茎为食用器官,圆形或高长圆形,肉质白色,皮紫红色或紫色。总状花序,花冠黄色。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黑褐色,粒较大,千粒重2.67克。紫苤蓝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片长椭圆形,蓝绿色,叶面平滑,有蜡粉,叶缘有缺刻略成波状;叶柄细长。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茎部膨大形成肉质球茎为食用器官,圆形或高长圆形,肉质白色,皮紫红色或紫色。总状花序,花冠黄色。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黑褐色、粒较大。

生长习性

紫苤蓝原产地中海沿岸,德国种植普遍,我国从德国引种有栽培。喜温和湿润、充足的光照。较耐寒,也有适应高温的能力。

紫苤蓝图片

如意紫茄


品种名称如意紫茄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选育单位 广州华绿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州华绿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生长势强,坐果均匀,果实长棒形,果长28~31厘米,粗4.5~5.2厘米,单果重250~300克。果色深紫红,果肉白色,果皮光滑、光泽佳,头尾均匀,耐贮运。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3000~4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注意防治青枯病。

适宜地区
广州地区春、夏、秋可播种,最适宜冬春早熟栽培。

天正紫玉萝卜


品种名称天正紫玉

分类 根菜类-萝卜
学名Raphanus sativus L.

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叶丛半直立,羽状裂叶,叶片深绿色,叶脉紫色,叶片数6~8片。肉质根圆柱形,入土部分少,皮深紫色,肉质紫色,单根重500~600克,质脆,汁多味甜,不辣,生食品质好,是水果萝卜的优良品种。生长期75~80天。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在4000千克/亩左右。

抗性

较抗病毒病和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山东地区立秋前后播种,东北地区7月10日左右播种。

2.采用宽垄双行栽植,行距66厘米、株距25厘米,栽植密度8000株/亩左右。

3.苗期注意保墒,及时间苗、定苗。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施氮肥或复合肥,生长盛期可再施1次复合肥,且不能缺水。

4.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紫玉洋葱


品种名称紫玉洋葱

分类 葱蒜类-洋葱
学名Allium cepa L.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为中熟、大型、高产品种。植株长势强壮,株高70厘米左右,鳞茎扁圆形,横径8~9厘米,大的11~12厘米,纵径5~7厘米,外皮鲜亮紫色,鳞片白色,平均球重250克,最大可达500克以上。口感脆嫩,甜辣适中,非常适合宾馆凉拌生食。

产量表现

一般平均产量为5000千克/亩,高产可达7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郑州地区可在9月1520日育苗,11月上旬定植,留苗3万株/亩左右。

2. 整地前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亩,过磷酸钙30千克/亩,硫酸钾15千克/亩。

3. 年前浇封冻水,翌春浇返青水,4月及时追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

4. 注意防治霜霉病、灰霉病以及葱蓟马、葱蛆等病虫害。

5. 地膜覆盖可获高产。

适宜地区
最适于黄河中下游流域各地种植,中纬度各省区可引种试种。

紫晶甜椒


品种名称紫晶

分类 茄果类-甜椒
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 (syn. C. annuum L. ) var. grossum Bailey.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彩色甜椒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水晶系列彩色甜椒。植株生长旺盛、整齐,株高可达200厘米以上。果型大,方灯笼形,横径8~10厘米,果肉厚,单株结果20个以上,单果重150~200克,果皮光滑,颜色鲜艳,初为深紫色,生理成熟时,由紫色转为深红色,口感甜脆,适宜生食做沙拉等。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5000~6000千克/亩。

抗性

耐低温弱光,较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移栽,栽植密度1800~2400株/亩,采用小高畦地膜覆盖,最好设置滴灌设施。

2. 务必疏掉门椒,坚持整枝打杈,切忌放任生长。

3. 高温季节覆盖遮阳网,降温防雨,低温季节注意防寒保温。

4. 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多次追施氮、磷、钾肥料。

5. 开花坐果期在低温或高温季节用适宜浓度的保花保果剂沈农2号喷花,并加强对疫病的预防。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种植,最适宜进行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紫甘蓝冬季温室栽培


名称紫甘蓝冬季温室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适宜品种
紫甘蓝以紫红色的叶球为食,营养丰富,尤其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该品种结球结实,色泽艳丽,产量高,耐储运,是一种颇有发展前景的蔬菜。

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播种期可根据上市期选择,在博州一般在12月中下旬播种。播前整平畦面,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入育苗畦内,播种量3克/平方米,播后再覆盖1厘米的过筛细土。

2.苗期管理

温室内温度白天保持25℃左右,夜间为15℃左右。播种20~30天后,当幼苗长到3片真叶时,应及时分苗。分苗后及时浇水,中耕松土,以保持土壤上干下湿。

3.田间管理

一是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4~5吨,过磷酸钙20~30千克。每次浇水时追施硫酸铵7~10千克,促进缓苗和提高地温,增强抵抗能力。结球期需要充足的肥水,结合浇水追肥2~3次,追施尿素后浇水以保持地面见湿为准,地面见干就要浇水;二是注意温度管理;紫甘蓝从定植到缓苗阶段,白天温度保持25℃左右,夜间15℃左右,缓苗后逐渐降温,结球期白天15~20℃,夜间10℃为宜。

芦笋紫纹羽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紫纹羽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violet root r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紫卷担菌
病原学名: 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Tul.) Pat.
分类地位: 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木耳目,卷担子菌属,紫卷担菌
病原介绍: 担子果由疏松菌丝体形成, 不发达, 平铺在基物上。担子顶端弯曲。 菌核表层紫色, 内层黄褐色, 中心白色。担子圆筒形, 无色 , 常弯成弓状, 向上侧生圆锥形小梗, 顶端生担孢子; 担子产生在菌丝顶端, 担孢子散落后, 担子即凋萎或消失。担孢子近圆形至镰刀形, 顶端圆 , 基部略尖, 表面光滑 , 单胞无色 , 大小16~19 6~6.4(m)。
病原中文名: 紫纹羽丝核菌
病原学名: Rhizoctonia crocorum Fr.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
病原介绍: 担子果由疏松菌丝体形成, 不发达, 平铺在基物上。担子顶端弯曲。 菌核表层紫色, 内层黄褐色, 中心白色。担子圆筒形, 无色 , 常弯成弓状, 向上侧生圆锥形小梗, 顶端生担孢子; 担子产生在菌丝顶端, 担孢子散落后, 担子即凋萎或消失。担孢子近圆形至镰刀形, 顶端圆 , 基部略尖, 表面光滑 , 单胞无色 , 大小16~19 6~6.4(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根
病害症状: 芦笋紫纹羽病主要为害根部。染病后病根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中心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病根表面现绒状紫色菌丝膜或紫色纹羽状菌索及菌核,病株地上部明显矮于健株,弯曲,茎叶变黄,后落叶或全株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笋园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芦笋,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6)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芦笋紫纹羽病主要为害根部。染病后病根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中心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病根表面现绒状紫色菌丝膜或紫色纹羽状菌索及菌核,病株地上部明显矮于健株,弯曲,茎叶变黄,后落叶或全株枯死。病原 Helicobasidium pirpureum Pat.异名P.mompa Thanaka Jacz. 称紫卷担菌(桑羽纹病菌),属担子菌门真菌,病根上可见紫褐色菌索或菌核。菌丝外生和内生,壁薄,菌丝纠集在一起形成菌索、菌核。菌核半圆形,大小0.86~2.06(m),红紫色。子实体扁平,毛绒状深褐色;子实层浅紫红色,担子上着生担子孢子,担子无色圆筒形弯向一侧,由4个细胞组成,大小25 ~ 406 ~ 7 (m);担子每个细胞上长出1小梗,小梗顶端着生1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或肾脏形,顶圆基部狭,大小10 ~ 255 ~ 8 (m)。该菌寄主范围广,可引致豆科、菊科、蔾科、蓼科、伞形花科多种紫纹羽病。无性态为Rhizoctonia crocorum Fr.称紫纹羽丝核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根状菌索和菌核产生菌丝体,菌丝体集结形成的菌丝束,在土里延伸,接触寄主根后即可侵入为害,一般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主根。此外病根与健根接触或从病根上掉落到土壤中的菌丝体、菌核等,也可由土壤、流水进行传播。该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少。低洼潮湿、积水的笋园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严格选地不宜在发生过紫纹羽病的桑园、果园以及大豆、山芋等地栽植芦笋,最好选择禾本科茬口。(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四周土壤亦应消毒或用20%石灰水浇灌。(4)发病初期在病株四周开沟阻隔,防止菌丝体、菌索、菌核随土壤或流水传播蔓延。(5)在病根周围撒培养好的木霉菌,如能结合喷洒杀菌剂效果更好。(6)发病初期及时喷淋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紫荣2号茄子


品种名称紫荣2号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105

选育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308作母本、9604作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中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从播种至初收春季栽培约104天,秋季栽培76天左右。坐果均匀,果实棍棒形,长25~28厘米,横径4.5~5.2厘米,单果质量240~280克,果皮光滑,果色深紫红,光泽好,头尾均匀一致,果肉雪白,肉质紧实,耐贮运,商品性状优良。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4000~5000千克。

品质分析

果实含蛋白质1.01%,Vc39毫克/千克,纤维素0.65%,还原糖2.65%。

抗性

较抗青枯病,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前作为水稻或三年以上未种植过茄科作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田块种植,亩播种量20克左右,培育壮苗。

2.整地深沟高畦,合理密植,亩植1400~1800株。

3.施足基肥,生长期间追肥遵循轻施苗肥,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每隔10天追施一次,注重氮、钾配合施用。

4.忌积水,干旱时应及时灌溉。

5.加强整枝摘叶、通风透光,防止群体过度荫蔽。

6.生长期间做好绵疫病、褐纹病、螨、蓟马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紫甘2号甘蓝


品种名称紫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D13为母本,以自交系ZGX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紫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从定植到收获70天左右。叶球紧实,深紫色,圆球形,不易裂球,耐贮运,球高15cm,横径15cm,中心柱长6.5cm,单球质量1.5~2.0kg。

产量表现

一般每667m2产量5000kg左右,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品质分析

花青素含量547.6 mgkg-1(FW)。

抗性

耐热,较对照紫云抗TuMV和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