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和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0-04-16

草莓根腐病也叫草莓疫霉根腐病或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它和炭疽病都是近几年暖棚草莓生产上逐年加重发生的病害,这两种病害都可以对草莓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在沈阳市新民地区普查,草莓在开花坐果期,2009年红中柱根腐病发病株率平均为30%,炭疽病发病株率在平均为 15.6%;2010年、2011年病株率都在35%以上,并且具有红中柱根腐病和炭疽病混合发生的特点,201 1年调查炭疽病发病株率平均达到37.5%,严重田块死株率在75%,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对草莓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1病害症状
1.1根腐病为害症状

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根茎部,从根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不定根的表皮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斑,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株根木质部及髓坏死褐变,根系干枯腐朽,易拔起;横剖根茎部,维管束变为赤褐色,颜色由中柱向外扩展变红褐色或黑褐色。根腐病还可分为急性萎蔫和慢性萎蔫两种类型。急性型在暖棚草莓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春季草莓刚出休眠期,土壤温度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棚内湿度高,植株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或者草莓覆盖地膜后,植株地上部分没有任何症状突然萎蔫,2 3d 内完全死掉。慢性型是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叶片边缘微卷,叶尖出现萎蔫,逐步扩展,随着病情加重整个植株倒伏萎蔫,一般发病高峰期是在草莓开花结果初期。

1.2炭疽病为害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主要为害茎、叶、花瓣及果实。感病植株有的叶片受害造成局部病斑,有的全株萎蔫枯死。茎部感病开始产生灰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随病斑逐渐扩展,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粉红色粘状孢子团。植株茎基部接地面处感病时,初期局部叶片失水状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茎基部表皮红褐色,横剖根茎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正常。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长出粉肉红色孢子团。

2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
2.1根腐病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

根腐病是由草莓疫霉侵染所致,草莓疫霉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卵孢子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根部后出现病斑,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土壤温度低、湿度高易发病,地温10度是发病适温,属低温病害,地温高于 25 则不发病,一般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发病重。

2.2炭疽病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

该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问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 ,相对湿度在 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暖棚特有的高温高湿环境使得病菌传播蔓延迅速,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暖棚没有及时通风排湿,棚内高温高湿是导致病菌侵入植株引起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该病发病率迅速上升,给草莓生产带来重大危害。

3防治措施
3.1根腐病防治措施

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冬春季暖棚气温低、湿度大,条件一旦适宜极易引起爆发,要防治该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3.1.1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地育苗;生产田实行精细整地,清除病残体;多使用腐熟农家肥;采用高畦覆膜栽培;有条件的采用秸秆反应堆技术,提高地温,减少发病。

3.1.2 田间管理措施由于该病属低温高湿病害,所以在阴天阳光不足时也要坚持揭帘子放风,掌握好揭开后塑料膜上没有霜,阴天光合作用低,放风后棚内温湿度略低,作物可充分保持旺盛生命体力;在雨后也要及时放风排湿,降低湿度;利用膜下滴灌给水,防止大水漫灌加重病害发生;定植缓苗后,合理施肥,控制植株徒长,提高抗逆性;田问发现病株及时挖出,带出棚区。

3.1.3 化学防治在上年发病轻地块,可选用杀毒矾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者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预防。在上茬发病重的地块,在定植前可以用98%棉隆或者1%申嗪霉素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杀灭菌源。在草莓生长期间,初见病株时,可用恶霉灵1 000倍液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灌根,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9%烯酰吗啉800倍液喷雾防治。

3.2炭疽病防治措施

近几年我地区发生的草莓炭疽病主要是病菌侵染幼苗,春季暖棚刚开始加温植株即被感染,定植后即出现陆续死苗现象。

3.2.1 选用抗病品种炭疽病品种间差异明显,尤其连年感病的棚室,感病品种损失较重。

3.2.2 田间管理措施育苗时苗床土要进行消毒;合理配方施肥,控制密度,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棚室温度,及时防风排湿;草莓是耐低温植物,可采用黑膜覆膜;在田间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减少传播。

3.2.3 化学防治育苗时苗床土用多菌灵消毒;定植前用 70%丙森锌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预防,带药下地;定植后在草莓苗匍匐茎抽生开始预防,保护幼茎不受侵染,药剂可以选用32.5%阿米妙收悬浮剂 1 000~1 500倍液,或25%咪酰胺乳油1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 2 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短缩茎、匍匐茎等近地表部位。

3.3草莓根腐病和炭疽病混合发生防治意见

育苗时要进行苗床土消毒,生产棚要精细整地,进行土壤消毒,控制土壤及病残体带菌量。定植后注重生产环节管理,重点掌握大棚蔬菜排风除湿管理技术,如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用药防治。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