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菜薹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

2020-04-23

红菜薹又名紫菜薹,皮色紫红、花金黄,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红菜薹主要在秋季进行播种和定植,秋冬季节抽薹采收。在秋冬季节,气候适宜时,常常伴有多种病害发生,如霜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病毒病等,对红菜薹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制约了红菜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介绍红菜薹常见病害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技术。

1 症状识别

1.1 霜霉病

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浅绿色,逐渐变黄干枯产生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受叶脉限制常呈多角形,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较浓密的霜状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展很快,几天内扩展到大半个叶片,造成叶片黄化或脱落。

1.2 菌核病

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导致叶片、茎秆腐烂,植株枯死。该病多从植株叶柄或茎基部,以及长势弱的老黄叶片开始侵染,发生初期表现水浸状浅褐色或暗绿色不规则形坏死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展、病组织明显软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1.3 软腐病

细菌引起的病害,一般从成株期开始发病。常从叶柄或茎基部伤口侵入,最初为半透明水浸状,随病情扩展逐渐变成灰褐色,病部腐烂,病组织黏滑软腐,有明显的硫化氢恶臭味,外叶萎蔫,初期早晚和阴雨天可以恢复,几天后外叶平贴地面,轻碰病株便倒折溃烂。

1.4 病毒病

病毒侵染引起的病害,叶片出现明脉或扭曲畸形,颜色深浅不一,皱缩歪扭,呈现典型的花叶或斑驳症状。

2 防治方法

坚持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

①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②合理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条件允许的可实行水旱轮作。

③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无病壮苗,合理密植;适时中耕除草,浇水施肥;保护地栽培注意通风排湿,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株,烧毁或深埋。

④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霜霉病可选用10%氰霜唑悬浮剂1 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菌核病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

软腐病可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 2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病毒病可选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

提倡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喷雾时力求均匀周到,特别注重对易感病部位施药,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