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白菜8号大白菜

2020-05-26

品种名称豫白菜8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长期55~60天,植株生长势旺,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平均,株型直立。株高约36厘米,开展度72厘米左右。外叶10片,外叶浅绿,叶面少毛,叶帮白色,叶球矮桩叠抱,球高24.5厘米,横径20.3厘米,球形指数1.21,单株净菜重2.4千克,净菜率67.4%。

产量表现:大田生产一般净菜产量为3900~6700千克/亩。

品质分析:丰产稳产性好,品质嫩,口感好,含可溶性固形物2.22%、粗蛋白质1.09%、维生素C24.1毫克/100克鲜样、粗纤维0.66%。叶帮少,软叶率64.8%。

抗病性: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适宜播种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播前每667平方米撒施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垄下条施复合肥25千克。定植株行距50厘米57厘米,栽植密度2300株/亩。用种量100克。高垄直播,如育苗移栽需在5片叶前带土定植。因播种期早,苗期要注意多浇水,以利降温出苗。做到三水齐苗,五水定棵,中后期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应适当追肥,每667平方米可随水冲施尿素10千克或人粪尿500千克,莲座期及结球中期各1次,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病虫害防治同一般大白菜生产,叶球紧实后即可上市销售。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山东等地作秋季早熟大白菜栽培。

编辑推荐

豫新4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4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韩国合抱品种的二环系与国内叠抱品种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75天。外叶深绿色,叶上举,叶球合抱、炮弹形,球形指数1.3,单球重5~7千克,商品性好,风味品质上等。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结合了国外品种的优质性与国内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耐寒性强,收获期长。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8000~10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淮河以南地区可越冬栽培。于日平均气温26℃时播种,用种量100克/亩,定苗株、行距各60厘米,留苗量约1800株/亩。河南省8月中旬高垄直播,可延迟到1月(春节前)收获,如推迟7~10天播种,年前使叶球长到70%~80%,则可延迟到2月(春节后)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新7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7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对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75~80天。叶色深绿、外叶较长,株高57厘米,开展度72厘米,叶球高桩,绿色,球形指数2.1,单球重5~7千克,商品性好,品质佳,耐贮运。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6000~8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河南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60厘米、株距60厘米,留苗约18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高桩形大白菜产区秋季栽培。

豫新6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6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陕西品种与河南地方品种二环系杂交种的二环系与山东品种的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60天。外叶绿色,叶球白色、半高桩、叠抱,球形指数1.4,单球重2~4千克。抗抽薹,叶球整齐一致,商品性好,品质佳。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4 000~6 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河南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60厘米、株距60厘米,留苗约18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大部分大白菜产区春季或秋季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辽白8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辽白8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2000]95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用自选的细胞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系91-3A做母本,以优良的自交系河12-9-210610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直筒型中熟大白菜杂交种。

品种描述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较强,外叶13片,植株高53厘米,开展度61.4厘米。叶色绿,青白帮。叶面微皱,稍有蜡粉。中肋长38.2厘米,宽7.4厘米。球叶34片,白色,褶抱,叶球呈长筒形,高48.4厘米,横径15厘米,单球重2.7千克。纤维含量少,品质好,生育期70~75天。抗逆性好,较抗病毒病、白斑病、霜霉病。苗期抗热能力强,生育后期耐低温能力强,即使在积温较低的年份也能够结球良好。 产量表现:一般平均产量为7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沈阳地区适播期为7月25日至8月5日,适墒播种。前茬宜为非十字花科蔬菜,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2. 定植行距55~60厘米、株距35~40厘米。管理技术同辽白7号大白菜。 3. 播后65~70天成熟度达八成以上时即可随时收获,作为现食或腌渍用供应市场;8月15日播种的,播后70~75天成熟度达八成以上时,也可作为现食或腌渍用供应市场,或用于窑藏。

适宜地区
辽白8号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都可做为小麦、油菜和马铃薯等多种夏收作物下茬的复种蔬菜。沈阳、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辽阳、鞍山、营口等直筒型白菜栽培地区为主栽地区。

琴萌8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琴萌8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青岛国际种苗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由自交不亲和系93-2-2SI和93-7-5SI配置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琴萌8号为早熟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65天左右,植株较披张,株型整齐,株高34.9cm,开展度80.8cm;外叶绿色,叶面稍皱,叶柄白绿色;叶球倒卵圆形、叠抱,球高23.5cm,横径19.1cm,球叶浅黄绿色,单球质量3kg左右,净菜率70%以上;一般每667m2产商品菜5500kg左右,风味品质好,适应性强。适于秋季及早秋栽培。

抗性:高抗霜霉病、病毒病、黑斑病和软腐病,耐贮运。

栽培技术要点:山东地区7月下旬直播,小高垄栽培,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4500kg、磷酸二铵10kg、过磷酸钙30kg作基肥。株距35cm,行距60cm,每667m2栽3000株左右。干旱年份要三水齐苗、五水定棵,加强苗期水分管理,定苗后及结球初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速效肥10~15kg;雨水多的年份要注意排水防涝。注意防治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山东、河北、北京、黑龙江、陕西、天津、河南等地早秋栽培

潍白8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潍白8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自交不亲和系BZ-35和BZ-26为父本配置而成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潍白8号属中早熟品种,生长期65~70天。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5cm,开展度55cm,植株上冲,叶色较绿,叶脉细直而明显,青白帮,叶球高42cm,横径22cm,叶球扣抱,高桩直筒形,结球紧实。品质好。

产量表现:单株质量5~6kg,净菜率69.1%,每667m2净菜产量6000kg左右,主要作秋早熟栽培。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叶球干物质含量4.7%,VC174.0mgkg-1,蛋白质1.44%,粗纤维0.57%,可溶性固形物1.52%,风味佳。

抗性:高抗TuMV,抗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于7月下旬露地直播,国庆节前后上市。宜起垄栽培,行距60cm,株距50cm,每667m2栽2200株左右。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土杂肥5000kg、三元复合肥30kg、尿素20kg。田间管理肥水齐攻,一促到底。因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密切注意防治病虫害。叶球成熟及时收获,以防因收获过晚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豫新2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2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用国内叠抱品种经游离小孢子培养产生的两个双单倍体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育期80天。外叶深绿,株高55厘米,开展度80厘米,叶球半高桩、叠抱、绿白色,球形指数1.53,单球重5~7千克。商品性好,食用风味佳,耐贮藏运输。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可以在重病区种植。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8000~10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河南省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株、行距各60厘米,留苗约18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省秋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早1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早1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由66--83xG90E16-1杂交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耐热,生育期55天。外叶深绿色,叶球白色、矮桩、叠抱,结球紧实,球形指数1.2,单球重2~3千克。品质优良,柔叶率高,外叶少,净菜率高。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5000~7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可在一定范围作夏季反季节栽培。河南省7月下旬至8月中旬种植较为适宜,其他地区试种或参照种植。用种量100克/亩,留苗量3000株/亩。反季节种植时要特别注意虫害防治,宜高水肥管理,严防田间干旱和积水。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豫新50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50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2个自交不亲和纯系y231-330和y195-93杂交育成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豫新50为极早熟叠抱类杂交品种,生育期50~56天。株形半直立,株高30.3cm,开展度51.7cm。外叶绿色,呈倒卵形,无茸毛,叶柄白色,外叶数8~9片。叶球矮桩叠抱,近椭圆形,绿白色,1叶盖顶,球顶圆。球高20.3cm,球横径14.2cm,球形指数1.43。单球重1.0~1.4kg,净菜率71.4%,菜形整齐一致,纯度98.7%,紧实度86.2%。高抗病毒病、软腐病,抗霜霉病。叶质柔嫩,口感略甜,风味佳,生食、熟食皆宜。合理密植,一般667m2产净菜3000~3500kg。

栽培技术要点:日平均气温26℃时播种,河南省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垄直播,其他省、市参照当地播期。高垄或高畦直播,667m2用种量150g。定植株行距为40~45cm50cm。667m2定植3000~3300株。高肥水管理。底肥667m2施优质有机肥4000kg,饼肥100kg,磷酸二胺30~40kg。早间苗,及时排灌,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防止干旱和积水。浇水伴追尿素1~2次,每次10~20kg,分别于团棵、结球期追施。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菜青虫、蚜虫和小菜蛾等害虫。适时采收上市,防止高温烂球。

适宜地区
适宜华北及以南大白菜产区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南、山东、河北、福建等省。

豫新48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48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日本极早熟品种二环系与国内极早熟品种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抗热,极早熟,生长期45~48天。外叶深绿色,叶厚,叶面少毛,叶球绿白色、矮桩、叠抱,球形指数1.1,单球重1~2千克。净菜率高,结球极紧,叶质脆嫩。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3500~5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6月中旬至8月下旬播种,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45厘米、株距33厘米,留苗约4500株/亩。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田间干旱和积水,土壤保持见干见湿,肥水管理一促到底,注意中耕除草和虫害防治,及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夏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新60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60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日本极早熟品种的二环系与国内中熟品种的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耐热,早熟,生育期60天。外叶深绿色,叶面少毛,株高38厘米,开展度62厘米,叶球矮桩、叠抱,球形指数1.3,单球重2~4千克,叶球极紧,净菜率高,商品性好,品质佳。高抗病毒

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4000~6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6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55厘米、株距50厘米,留苗约2400株/亩。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田间干旱和积水,土壤保持见干见湿,肥水管理一促到底,注意中耕除草和虫害防治,及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早熟5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早熟5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89年

审(认)定情况198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该品种由自交不亲和系10383-1二环系26-5-4-5配制的优良杂交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较直立,株型小,一般株高31厘米,开展度40~45厘米。叶片较厚,深绿色,无茸毛,叶面较皱,最大叶长36厘米,宽36厘米。叶球白色,稍叠抱,球顶圆形,叶球呈短筒形,高球25厘米,横径15.5厘米,叶球紧实,球叶数23片左右,单球重1~1.5千克。净菜率70%。早熟,耐热、耐湿,生长期55天,能耐35~37℃高温,平均气温在20~25℃能正常结球,适应性强,适于高温、多雨时期作小白菜栽培,也适合早秋作结球白菜栽培。纤维少,口感稍甜,品质好。

产量表现:亩产净菜2500~3000千克,高的可达5000千克。

抗病性:抗炭疽病和病毒病,耐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弹性大,播种期范围大,411月均可播种,大棚内可周年生产。5月上旬至9月上旬可作为小白菜栽培,幼苗生长很快,播种后30天即可上市,亩产量约3000千克。作为结球白菜栽培,视各地气候条件适时播种。外叶较少,适宜密栽,行距50厘米,株距30~40厘米,栽植密度3600~4000株亩。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各重施追肥1次。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栽培,最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高温多湿地区种植。浙江省各地普遍栽培,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也正在成为主栽品种之一。

早熟6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早熟6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2004年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大白菜杂种一代。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父母本均为自交不亲和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高33厘米,开展度45~48厘米。叶面稍皱缩,深绿色,茸毛稀少。外叶少,边长叶边结球,叶球紧实,白色,矮桩,叠抱,倒锤形,包心快,叶球高25厘米,横径18厘米,单球重2~3千克,内叶洁白,叶质柔嫩,品质优良。早熟,生长期60天左右。适应性强,耐湿耐涝,不感染病毒病,抗霜霉病和软腐病。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容易恢复生长,表现稳产、高产。结球适宜温度18~20℃,平均气温20~23℃也能正常结球。因适口性好,球型适中、美观,很受市场欢迎。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在4000千克/亩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择前作为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作物的地块,忌前作为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前茬罢园后及时清洁田园深耕晒垡,深沟高畦,防止田间渍水。

2. 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最佳播期,适于密植,一般行距55厘米,株距35厘米,亩栽2500~3000株。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于7月底至9月下旬播种,10月底至11月中旬采收。

3. 施肥 一般667m2施厩肥1500~2000kg、人粪尿1500kg作基肥,幼苗期结合浇水薄施少量速效肥,莲座期和结球期各追肥1次,每次施尿素15~20kg/667m2。

4. 生长前期需水量不多,而此时常有台风暴雨,宜适当控制土壤水分,使植株生长健壮,供水过多将造成植株徒长,从而降低植株的抗病性。结球初期,植株生长量很大,需保持水分充足,但各地的土壤水分状况及降水量不同,浇水的次数和水量应有区别,原则上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准。

5. 病害主要为炭疽病和软腐病,要采取农业综防措施加以预防,如适当延迟播种,深沟高畦,控制土壤含水量等。虫害主要有菜螟、菜青虫及蚜虫等,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

6. 10月至12月均可收获上市。一般叶球八九成紧实时即开始收获,过迟收获易产生裂球,影响商品质量。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作早秋白菜栽培,有条件地区也可作春白菜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