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新3号大白菜

2020-05-28

品种名称豫新3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日本品种与国内品种二环系杂交种的二环系与国内另一品种的双单倍体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早熟,生育期65天。外叶上举、深绿色,株高48厘米,开展度62厘米,叶球白色、高桩、近柱形,球形指数1.8,单球重3~5千克,商品性好,净菜率高,食用风味佳。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一般产净菜5500~7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6℃时播种,河南省7月底至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留苗约2200株/亩。注意虫害防治,宜进行高水肥管理。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编辑推荐

豫新7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7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对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75~80天。叶色深绿、外叶较长,株高57厘米,开展度72厘米,叶球高桩,绿色,球形指数2.1,单球重5~7千克,商品性好,品质佳,耐贮运。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6000~8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河南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60厘米、株距60厘米,留苗约18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高桩形大白菜产区秋季栽培。

豫新6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6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陕西品种与河南地方品种二环系杂交种的二环系与山东品种的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60天。外叶绿色,叶球白色、半高桩、叠抱,球形指数1.4,单球重2~4千克。抗抽薹,叶球整齐一致,商品性好,品质佳。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4 000~6 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河南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60厘米、株距60厘米,留苗约18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大部分大白菜产区春季或秋季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新2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2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用国内叠抱品种经游离小孢子培养产生的两个双单倍体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育期80天。外叶深绿,株高55厘米,开展度80厘米,叶球半高桩、叠抱、绿白色,球形指数1.53,单球重5~7千克。商品性好,食用风味佳,耐贮藏运输。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可以在重病区种植。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8000~10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于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河南省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株、行距各60厘米,留苗约18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省秋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新50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50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2个自交不亲和纯系y231-330和y195-93杂交育成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豫新50为极早熟叠抱类杂交品种,生育期50~56天。株形半直立,株高30.3cm,开展度51.7cm。外叶绿色,呈倒卵形,无茸毛,叶柄白色,外叶数8~9片。叶球矮桩叠抱,近椭圆形,绿白色,1叶盖顶,球顶圆。球高20.3cm,球横径14.2cm,球形指数1.43。单球重1.0~1.4kg,净菜率71.4%,菜形整齐一致,纯度98.7%,紧实度86.2%。高抗病毒病、软腐病,抗霜霉病。叶质柔嫩,口感略甜,风味佳,生食、熟食皆宜。合理密植,一般667m2产净菜3000~3500kg。

栽培技术要点:日平均气温26℃时播种,河南省一般7月中旬至8月上旬高垄直播,其他省、市参照当地播期。高垄或高畦直播,667m2用种量150g。定植株行距为40~45cm50cm。667m2定植3000~3300株。高肥水管理。底肥667m2施优质有机肥4000kg,饼肥100kg,磷酸二胺30~40kg。早间苗,及时排灌,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防止干旱和积水。浇水伴追尿素1~2次,每次10~20kg,分别于团棵、结球期追施。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菜青虫、蚜虫和小菜蛾等害虫。适时采收上市,防止高温烂球。

适宜地区
适宜华北及以南大白菜产区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南、山东、河北、福建等省。

豫新48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48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日本极早熟品种二环系与国内极早熟品种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抗热,极早熟,生长期45~48天。外叶深绿色,叶厚,叶面少毛,叶球绿白色、矮桩、叠抱,球形指数1.1,单球重1~2千克。净菜率高,结球极紧,叶质脆嫩。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3500~5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6月中旬至8月下旬播种,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45厘米、株距33厘米,留苗约4500株/亩。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田间干旱和积水,土壤保持见干见湿,肥水管理一促到底,注意中耕除草和虫害防治,及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夏季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新60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新60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日本极早熟品种的二环系与国内中熟品种的二环系配制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耐热,早熟,生育期60天。外叶深绿色,叶面少毛,株高38厘米,开展度62厘米,叶球矮桩、叠抱,球形指数1.3,单球重2~4千克,叶球极紧,净菜率高,商品性好,品质佳。高抗病毒

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4000~6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6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垄直播,用种量100克/亩,定苗行距55厘米、株距50厘米,留苗约2400株/亩。加强田间管理,严防田间干旱和积水,土壤保持见干见湿,肥水管理一促到底,注意中耕除草和虫害防治,及时收获。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豫白菜8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白菜8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8年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长期55~60天,植株生长势旺,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平均,株型直立。株高约36厘米,开展度72厘米左右。外叶10片,外叶浅绿,叶面少毛,叶帮白色,叶球矮桩叠抱,球高24.5厘米,横径20.3厘米,球形指数1.21,单株净菜重2.4千克,净菜率67.4%。

产量表现:大田生产一般净菜产量为3900~6700千克/亩。

品质分析:丰产稳产性好,品质嫩,口感好,含可溶性固形物2.22%、粗蛋白质1.09%、维生素C24.1毫克/100克鲜样、粗纤维0.66%。叶帮少,软叶率64.8%。

抗病性: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适宜播种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播前每667平方米撒施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垄下条施复合肥25千克。定植株行距50厘米57厘米,栽植密度2300株/亩。用种量100克。高垄直播,如育苗移栽需在5片叶前带土定植。因播种期早,苗期要注意多浇水,以利降温出苗。做到三水齐苗,五水定棵,中后期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应适当追肥,每667平方米可随水冲施尿素10千克或人粪尿500千克,莲座期及结球中期各1次,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病虫害防治同一般大白菜生产,叶球紧实后即可上市销售。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山东等地作秋季早熟大白菜栽培。

豫早1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豫早1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大白菜一代杂种,由66--83xG90E16-1杂交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耐热,生育期55天。外叶深绿色,叶球白色、矮桩、叠抱,结球紧实,球形指数1.2,单球重2~3千克。品质优良,柔叶率高,外叶少,净菜率高。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5000~7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可在一定范围作夏季反季节栽培。河南省7月下旬至8月中旬种植较为适宜,其他地区试种或参照种植。用种量100克/亩,留苗量3000株/亩。反季节种植时要特别注意虫害防治,宜高水肥管理,严防田间干旱和积水。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等地秋季早熟栽培,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豫白菜3号


品种名称豫白菜3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1993年

审(认)定情况199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生育期85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53厘米,开展度86厘米左右,外叶绿色,叶帮绿白;叶球叠抱,球高33.0厘米,横径25.8厘米,球形指数1.28,平均株重6~7千克。净菜率71.2%,品质佳,味甜,适宜生食或熟食。

产量表现:一般净菜产量为6800~9800千克/亩。

品质分析:含可溶性固形物3.84%、维生素C19.91毫克/100克鲜样、蛋白质1.37%、粗纤维0.54%。

抗病性: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及黑斑病,耐轻度霜冻。

栽培技术要点:河南省适宜播种期为8月1220日,11月中上旬上市,株、行距各67厘米,栽植密度1500株/亩。

适宜地区 适宜河南、河北、湖北、甘肃、陕西、湖南、贵州等地栽培。

津夏3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津夏3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选育单位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出的耐热结球白菜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为矮桩头球类型,株高35厘米,球高27厘米,开展度40厘米,株型半直立,外叶绿色,中肋白色,球顶叠抱,生长速度快,球形整齐美观。耐热、耐湿,35℃高温下能正常结球。商品品质和口感品质均好,粗纤维含量少,生食甜脆,熟食易烂。早熟,生育期45~50天,单株重1.0~1.5千克。抗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40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排灌条件好的中性土壤种植。天津地区7月下旬至8月均可播种,定苗密度4000株/亩,栽植行距50厘米、株距33厘米。因为生长速度快,整个生长期要供应充足的肥水,并参考当地同类型品种进行管理,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热抗3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热抗3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37号

品种来源93172/9315C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矮桩类型,植株高30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外叶绿色、叶面稍皱,刺毛稀少,叶柄绿白色,外叶少、净菜率高。叶球淡绿色,叠抱,球高23厘米,球横径20厘米,单球重1.0公斤左右。熟性60天左右,平均产量2500~3000公斤左右。

产量表现

1996年上海市郊崇明、南汇、松江等地进行田间品比试验和示范试验,产量可达3000公斤左右,较夏阳平均增产30%左右,较亚蔬一号平均增产51%左右;1998年在崇明绿华镇种植20多亩,平均产量3000公斤。

抗性

该品种耐热性好、抗病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为5月至8月下旬,直播或育苗均可,播种后应保持充足的土壤含水量,以利出苗。育苗苗龄以20~25天为宜,每亩密度3500~4000株。整个生长期间,肥水管理以促为主,肥料到基肥为主,追肥1~2次。适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栽培。

适宜地区
适宜上海市夏秋季生产。

哈白3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哈白3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4年

审(认)定情况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黑登记2004020

选育单位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F300H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37厘米,株幅61厘米,球叶数46片,外叶数14片,总叶数60片。叶色深绿,叶面泡皱,最大叶片长34.5厘米,宽27.2厘米,叶柄白色,叶柄长16.8厘米。球型矮桩,球型指数1.58,结球整齐一致,净菜率75.5%。熟食易烂,生育期75~80天。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4.3公斤,较对照哈白二号增产20.9%;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31.4公斤,较对照哈白二号增产13.9%。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15.3毫克/100克鲜重,固形物含量5.35%,,纤维素含量0.52%,干物质含量5.47%。

抗性

接种鉴定:病毒病发病率14.29%,霜霉病发病率26.34%。

栽培技术要点

1. 哈尔滨地区7月18~24日播种。株行距为35~38厘米70厘米,直播,亩保苗2500~2800株。选择保肥保水力较强,结构良好的土壤,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

2. 拉十字、3片真叶时间苗两次,6~8片真叶时定苗,三铲两趟,莲座初期追一次肥,施尿素或二铵15~20公斤/亩,结球初期追一次尿素10~15公斤/亩。

3. 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灌水,苗期保持不旱,注意防治跳甲,生育期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地蛆等害虫。

适宜地区
适宜黑龙江省各地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