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优1号黄瓜

2020-06-19

品种名称棚优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高产、抗病。果实深绿色、条棒状,瓜把短,刺较密,棱瘤明显。单果质量200克左右,一般667平方米产量5 000千克以上,为早春大棚专用品种。

抗性: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应以定植期向前推40天左右为宜,适龄壮苗达到三叶一心时移栽。

2. 苗期尽量不浇水,播种后昼夜温度可掌握在28~32℃/18~20℃,子叶展开后昼夜温度降为25~27℃/13~15℃,注意通风。

3. 定植时地温在12~13℃以上。定植后及时供应肥水,结瓜后还应进行叶面追肥。栽植密度一般为667平方米4000株左右。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小编推荐

早优1号菜薹


品种名称早优1号

分类 白菜类-菜薹(菜心)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叶片长卵形。叶色和薹色深绿具有光泽,菜薹光滑无蜡粉;菜薹匀称,大小适中,薹粗1.2~1.4cm,薹长20~24cm,薹质脆嫩;基叶数为4~6片,抽墓鞍快,齐口花,薹叶小,薹和薹叶比例协调,净薹辜达到60%以上;节间疏,株型紧奏;根系发达,生长势旺盛,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正常。

产量表现

产量稳定,播种至初收34天,夏季每666.7m2产1000~1500kg。

品质分析

菜薹纤维含量少(0.85 ),蛋白质含量较高(2.35 )。

抗性

耐热耐湿力强,耐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播期4月上旬至10月中旬,高温多雨季节宜直播,每666.7m2用种量0.4~0.5kg。播种后可用腐熟土杂肥覆盖确保全苗。用黑纱阿覆盖则效果更佳,但子叶出土后应立即揭开防止徒长 夏季抽薹前每日浇水三次;三叶期前后及时疏苗除草,苗距10~13cm 如要生产较粗大的菜薹产品,则在抽薹现蕾前必须再次把弱劣小苗问去,并结台除草,便通风透光。此时应及时追肥,每866.7m2。

2. 每次用量20~30kg复台肥和5~10kg尿素混合施用,施肥应注意避免肥料落在花蕾上造成烂蕾,每次间苗及施肥后都要迅速浇水。高温多雨季节注意防治黄曲条跳岬、斜纹夜蛾和白斑病;在春末和初赦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和病毒病。

辣优1号辣椒


品种名称辣优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平衡,株型中等。中晚熟品种,株高65厘米,开展度100厘米。果实长羊角形,长17厘米,果肩横径2.5厘米,肉厚0.3厘米,果皮光滑,绿色,味辣,单果重30克左右。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3000千克/亩。

抗性

抗性强,较耐疫病及病毒病,耐寒,丰产。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南地区7月至翌年1月均可播种育苗,用种量50~75克/亩,育苗移栽苗龄30~45天,选晴天下午定植,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3500~4000株/亩。

2.定植前要施足基肥,追肥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全年生长期追肥量30~50千克,以随水浇施为好,重点在开花结果期追施。

3.及时打掉门果以下侧芽。

4.严防田间积水,注意防治病虫危害。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津优33号黄瓜


品种名称津优33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P4,父本24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津优33号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低温(8~10℃)弱光(8000lx)条件下能够正常开花结果,且瓜条生长速度快,坐瓜率高;在冬季日光温室中连续10d(天)每天后半夜温度6~8℃达5小时,植株表现叶片不卷、生长点部位舒展。抗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瓜条长30~32cm,心腔小于瓜横径的1/2,瓜把较短,刺瘤密,瓜条深绿色,有光泽,口感脆嫩,品质好,单瓜质量175g,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一般10月中旬播种,温室育苗,每667m2定植3500株。高垄栽培,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浇水。采收中期加大肥水量。适时进行叶面追肥。根瓜应及时采收,以免坠秧影响上部生长。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摘除下部老叶及病叶,有利于通风采光,减轻病害;为降低温室内的湿度,提倡用烟熏药剂或粉尘剂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日光温室越冬栽培。

济优9号黄瓜


品种名称济优9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品种来源母本99006,父本9811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济优9号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较厚;主蔓结瓜为主,瓜条发育速度快,回头瓜多,雌花节率65%~70%,第1雌花节位为第3~4节;瓜条顺直,单瓜质量180g,瓜长25~30cm,瓜把长3cm左右,瓜皮深绿色、有光泽,密瘤白刺,肉厚且脆嫩,风味优异。耐低温弱光,每667m2产量7000kg左右。

抗性:高抗霜霉病,抗白粉病和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于12月下旬1月上旬育苗,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2~15℃,尽量不蹲苗,苗龄40~45天、三叶一心时即可定植。定植前施足有机肥,定植时浇足水,每667m2栽苗4000株,缓苗7天后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1次,促秧快长,要防止因低温缺水出现花打顶。由于济优9号节成性高、成瓜速度快,采收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并配合追施叶面肥;及时采瓜,防止瓜过大而坠秧。该品种抗病性强,但病害尤其是霜霉病大流行时也要注意用药防治。

适宜地区 适合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

烟农1号黄瓜


品种名称烟农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品种来源母本A7-3-5-1-2-5-7,父本B2-3-5-4-5-1-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烟农1号为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多,生长势较强,节成性较好,早熟,从定植至始收35天左右;第1雌花着生于第3~4节,叶浅绿色,瓜白绿色、短圆筒状,瓜条顺直、有光泽,肉质细嫩脆甜,风味好,刺瘤少;商品瓜长20cm左右,横径3.5cm左右,单瓜质量100~120g;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优于对照海阳白黄瓜和鲁黄瓜3号,具一定的耐低温弱光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于12月翌年2月依设施保温能力及时播种育苗,苗龄35天左右;或采用嫁接育苗,幼苗三叶一心时定植。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至中性壤土,每667m2施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kg、鸡粪2000kg、三元复合肥50kg,深翻起垄,大行距70~80cm、小行距40~50cm。选晴天上午定植,株距28~30cm,每667m2栽3800株左右。结果期注意肥水管理,每次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20kg或尿素10kg。及时吊蔓、去卷须、摘除老叶和病叶、打杈。注意通风排湿,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商品瓜。

适宜地区 适合春早熟栽培,日光温室春早熟栽培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津旺1号黄瓜


品种名称津旺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天津朝研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一代交配,早熟,从播种至采收60~70天。植株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春季种植第一雌花着生在4节左右,雌花节率35%。瓜色深绿,有光泽,瘤显著,密生白刺,果肉浅绿色,心腔小,瓜把短,质脆味甜,品质优,商品性好。瓜长36~40厘米,单瓜重250~300克。回头瓜较多,具有良好的丰产、稳产性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抗性: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该品种适宜地区广,而且对环境适应性强,可根据情况适时播种,亩保苗3500~4000株。秋季露地栽培,建议苗期(二叶一心时)喷施乙烯利或增瓜灵。
2. 丰产潜力大,需肥水较多。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进行叶面追肥。
3. 商品瓜及时采收,以免坠秧,同时可提高中后期的产量,减少畸形瓜的产生。
4. 及时喷药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蚜虫、潜叶蝇、茶蟥螨及红蜘蛛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合春、秋露地及早春、秋延后大棚栽培。

川科1号黄瓜


品种名称川科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05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中蔬所育成的中农2号杂交种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春季栽培,属中偏早熟型品种;主蔓粗壮硬实,平均28节以上;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主蔓结瓜为主,主蔓第一雌花平均着生节位3.5;瓜形棒状,瓜条直,瓜色深绿,有光泽,刺瘤中等,白刺,平均瓜长37.9厘米,平均横径3.67厘米,平均单瓜重316克;瓜肉厚,白色,口感质脆,微甜,耐贮运;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有较强抗病能力。

产量表现

亩产5000~6000公斤,丰产性好,比对照增产12%~13%。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栽培四川盆地内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定植;四川盆地秋季栽培7月下旬搭遮阴棚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

2. 栽培密度3000~3500株/亩;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第一雌花坐瓜后重施一次追肥,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勤施追肥。

3. 根据墒情进行小水多次浇灌。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病害重点预防霜霉病和病毒病;虫害重点防治潜叶蝇、黄守瓜。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盆地地区推广使用

长绿1号黄瓜


品种名称长绿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研究中心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少,以主蔓结瓜为主。果实长圆筒形,瓜条顺直,畸形瓜少,果皮绿色,有亮光,外形美观,果长24厘米左右,横径约3厘米,单果质量120克左右,表面光滑无棱沟,刺瘤褐色,小而稀。雌性强,一般在主蔓3~4节着生第一雌花,往上节节有雌花,并且一节多有2个。连续坐果能力强,丰产潜力大,667平方米产量可达8000千克以上。

抗性:耐低温弱光。抗枯萎病、霜霉病能力强。

栽培技术要点:适于春、秋保护地栽培。青岛地区,春季大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3月底4月初定植。秋延后栽培,8月中旬干子直播,667平方米用种量150克。定植前应施足基肥,适宜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500~4500株。因其结果早,坐果能力强,定植缓苗后以不蹲苗或轻度蹲苗为宜,促其早结果。

适宜地区 适合各地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

广研1号黄瓜


品种名称广研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黄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第一雌花节位5~7节,果实长棒形,长35厘米,横径4.1厘米,肉厚1.3厘米,皮色深绿有光泽,黄条纹短、不明显,瓜条顺直匀称,瓜把短,心室小,刺瘤中等、较细小,白刺,单果质量350~450克。从播种至初收春季栽培55~60天,秋季栽培40~45天。抗病和抗逆性较强,丰产性好,667平方米产量3500~500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华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2月下旬在大棚内采用营养钵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秋季栽培8月中下旬直播。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注意防治疫病、霜霉病。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津优2号黄瓜温室育苗与栽培


名称津优2号黄瓜温室育苗与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适宜品种
津优2号

栽培技术
1.育苗

(1)温室育苗

育苗期以12月初较为适宜,躲过三九天定植,以防低温时间长,光照弱缓苗慢;苗龄35~40天,生理苗龄3心1叶定植为宜。

育苗可采用地热线或马粪酿热温床育苗,最好使用营养钵或园田土方,营养土可用菜田表土60%,蛭石或炭化稻壳,或炉渣10%及腐熟粪肥30%配制,苗床上盖小拱棚和纸被或草苫,待菌床内10厘米深地温在16℃以上时即可催芽下种,播种后立即盖土,覆土厚度约2厘米左右为宜;

(2)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升温、保墒,出苗后以降温、炼苗、培育壮苗为原则。

从播种到幼苗出土这个阶段,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使幼苗尽快出土,白天28~31℃,夜间20~25℃,出苗后开始降温,白天控制在24~26℃,夜间14~18℃,子叶展平后,前半夜14~16℃,后半夜10~12℃为好,定植前5~7天低温炼苗,白天15~20℃,夜间由10℃渐降至7~8℃为宜。

播种前苗床水一定要充足,中间尽量不浇水以防徒长,期间若苗坨营养土过干,可浇1次水,若有缺肥症状可少量加入一点发酵的大粪水或二氨水以利壮苗。苗期应注意通风透光以免徒长,同时,防止沤根、猝倒病发生。

2.定植

按品种的苗龄期,要适时定植。定植前10~15天开始整地做畦、扣膜、放草苫,以增加地温。每667平方米施4~5吨优质农家肥,二铵或三元素50千克,破碎的生黄豆50千克,畦宽1.2米,每畦栽2行,开定植沟后,按20~25厘米的株距栽苗。定植水以稳苗为主,不宜过大,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根系发育,另外,可结合500倍多菌灵水增根1次以防土传病害。

3.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定植后3~5天是缓苗阶段,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缓苗,棚内可保持35℃左右高温,浇缓苗水后开始放风,白天保持28~32℃,夜间前半夜保持15~17℃,后半夜12~14℃。生长期注意通风透光,保持棚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水肥管理

定植水浇过后,约5~7天浇1次缓苗水,这次水一定要浇透,苗正常发育后看苗浇水,浇水要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根瓜坐住后开始恢复浇水、施肥,一定要小水勤浇,并结合浇1次发酵的大粪水或发酵的豆饼水,根瓜要及时采收,以免坠秧,采收中期要及时供水追肥,追肥要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则。前期追肥以农家肥为好,盛果期可施速效氮肥,同时进行叶面施肥。

病虫害防治
津优2早抗箱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能力较强,但在病害多发季节还应及时预防,同时注意防治其他病虫为害。苗期应注意防猝倒病、黑星病、炭疽病发生。猝倒病可用普力克600倍液或苗菌敌预防1~2次;黑星病可用福星10000倍预防1~3次;炭袓病可用利得800倍加达克宁600倍混合预防1~2次,定植后,生长前期仍用上述药液预防1~2次;霜霉病、角斑病可用克露或瑞毒锰锌或安克500倍加农用链霉素300倍混合使用定期预防。苗期虫害可用万灵1000倍预防1~2次,药量不可过大,生长期内定期用乐果、万灵或一遍净防治蚜虫,中后期注意防治螨类。对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减少病虫危害带来的损失。

锦农绿1号黄瓜


品种名称锦农绿1号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锦州农科院
品种来源于1999年配制的杂交组合H40807G5191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锦农绿1号为密刺型品种,植株长势强,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2~3节。瓜长棍棒状,长35cm,横径3cm;瓜皮深绿色,有光泽,密生白刺;果肉浅绿色,清香脆甜,商品性佳。抗黄瓜花叶病毒病,中抗细菌性角斑病,感霜霉病。单瓜质量200g左右,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产量表现:20002002年经过三年3个世代的品种比较试验,总产量均超过对照锦早三号10%以上。通过抗病性比较试验,抗病毒病,白粉病性均好于对照。20012002年开始进行生产示范,在锦州太和区、内蒙古通辽、吉林伊通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辽宁地区春季大棚栽培,3月中旬育苗,苗龄30天;日光温室栽培,2月上旬育苗,苗龄35天。采用嫁接、高畦或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每667m2保苗3500~4000株;施足底肥,勤浇水、追肥。及时采收商品瓜。注意防治霜霉病。

适宜地区 适宜日光温室及春、秋大棚栽培。

津优21号黄瓜日光温室栽培要点


名称津优21号黄瓜日光温室栽培要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适宜品种
津优21号

栽培技术
1.育苗

(1)适期播种。秋冬茬种植播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可以直播。生产上一般采取露地高畦搭棚育苗方式。苗床一般做成宽1~1.2米的窄畦,畦上搭起0.8~1.0米高的拱架,覆膜以利于遮雨防露。

(2)苗床管理。自根苗在播前浇足底水,采取点播方式,播后用过筛的细潮土封堆覆盖。拱架棚膜一般只在夜间和降雨时使用,苗期病害要提早预防,及早用药。秋冬茬育苗期间,日照长、温度高,气候条件不利于雌花分化,可在2片真叶时使用40%乙烯利4000倍液处理一次。喷雾在傍晚进行,雾滴要细,喷布要匀,切不可重喷。

2.定植

整地定植: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10000千克左右,另外施过磷酸钙150~200千克,碳酸氢铵100~150千克,或用磷酸二铵100千克。定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500株左右。

3.定植后管理

秋冬茬黄瓜定植后天气热、地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及时浇水对缓苗和发棵尤为重要。定植后要浇好3~4水,即随定植,随穴浇稳苗水,定植完毕顺沟浇缓苗水,隔日再浇缓苗水,以后视情况再浇一次。浇过后进行1~2次中耕。缓苗结束后植株开始恢复生长,追肥浇水视植株情况而定。进入结瓜期后应及时追肥,及时采收。生长后期,可采用叶面喷肥等方法,调整植株长势,尽量延长结瓜期。

病虫害防治
虽然津优21号抗病能力较强,在种植期间也应注意预防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和蚜虫、潜叶蝇等害虫发生,确保黄瓜丰产优质。

豫艺新优黄瓜


品种名称豫艺新优

分类 瓜类-黄瓜
选育单位 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2000年由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植株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侧蔓也有结瓜能力。果实长35厘米,正常气温条件下,瓜色深绿,有光泽,瓜条顺直,瓜把短。果肉淡绿色,质脆,味甜,风味佳。单瓜质量200克左右。

产量表现:667平方米产量6000千克,丰产潜力大。

抗性: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可采用阳畦育苗或扣地膜直播两种方式。阳畦育苗华北地区一般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直播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采取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出苗前温度控制在30℃左右,出苗后白天温度降至26~28℃,夜温在12~15℃为宜。前期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浇水,后期加大肥水量,腰瓜采收后侧枝适当留用,留一瓜一叶摘心。全生育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主要是霜霉病、灰霉病及蚜虫、红蜘蛛等。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早春小拱棚、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

赣优2号苦瓜


品种名称赣优2号

分类 瓜类-苦瓜
选育单位 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苦瓜强雌系Q9-4,父本A13-1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强健,分枝力强,株高3.5~4m。主蔓第一雌花节位10~13节,雌花节率高。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主侧蔓同时结瓜,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绿色,棒形,长直瘤与粒状瘤相间排列,端正美观,色泽光亮。果长30~35cm,横径7cm,肉厚1.2cm,单果重500g,肉质脆嫩,苦味适中,品质优良。种子千粒重192g。早熟,耐热性强,较耐寒,春季栽培从定植到采收48天,结果期长。

产量表现

每667m2产量3000kg,秋栽从播种至采收45天,每667m2产量2500kg。

抗性

田间表现抗白粉病、病毒病和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在长江流域用于春季早熟栽培,也可用作秋季种植,在国庆节前后上市。

1. 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翻耕冻(晒)垡。按1m的行距开挖施肥沟,每667m2施优质复合肥75kg、饼肥100kg或腐熟农家肥2500kg作基肥,然后起垄,垄宽60cm,垄高20cm,垄整平后盖好地膜,秋季栽培的宜盖银灰色地膜,以利保墒和防止杂草生长。

2. 播种育苗。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早熟栽培一般于3月中下旬在大棚内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苗龄20~25天。秋季适宜播种期为7月下旬至8月初,苗龄10天。播种前晒种4~8小时,以增强种子活力和杀灭细菌,然后用清水浸种17~20小时,浸种期间搓洗2~3次,种子充分吸水后取出沥干,用湿纱布或湿毛巾包好,套上塑料袋保湿,置于33℃下催芽。2~3天种子露白、出芽后即可播于营养钵。早春育苗要盖上小拱棚以保湿防寒.秋季育苗应盖上2~3层遮阳网以降温保湿,促进苗齐苗全。

3. 定植。于晴天傍晚定植。每垄栽1行,春季早熟栽培株距60cm,每667m2栽1100株左右。秋季栽培株距50cm,每667m2栽1300株左右。定植前先挖好定植穴,浇透水后把苗放入,摆正,培土。定植时应做到土坨不散,让子叶露出地面。

4. 搭架整枝。植株抽蔓后应立即搭架,一般采用篱架和平棚架相结合的架式,架高1.8m左右。搭架后结合绑蔓进行整枝,主蔓1m以下的侧蔓应全部去除,以保证主蔓的生长,适当剪除中上部过密的侧蔓。以利通风透光。

5. 肥水管理。苦瓜喜湿但不耐渍,春季雨水多,应注意及时清沟排水。夏秋季节在盛果期要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一般7天左右灌水1次,灌水量以沟深的2/3为宜。加强追肥,一般每采收1次追施1次浓度20%左右的腐熟枯饼水。

6. 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不仅可以提高苦瓜的产量,还能显著提高果实的商品性。每天6﹕00~8﹕00摘取盛开的雄花,将花粉轻轻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1朵雄花可授粉3~4朵雌花。

7. 病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瓜螟、瓜实蝇。蚜虫用10%g比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瓜螟和瓜实蝇可用2.5%溴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病害主要有病毒病和白粉病,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喷施20%病毒A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45%达科宁800倍液、10%世高10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8. 采收。当果实充分长大,果瘤粗壮,光泽度好,达商品成熟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间以清晨为宜。

适宜地区 适于在全国各地作春季早熟栽培和夏秋反季节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