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枯萎病菌

2020-06-24

病虫害名称番茄枯萎病菌

科学分类 真菌:子囊菌门、盘菌纲、粪科菌纲、肉座菌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印度

危害性状危害番茄、啤酒花、茄、烟、豆科。病原菌从根茎和茎基部侵染,其发病初期,先在茎基部的一侧出现褐色水渍状凹陷病斑,长条形或长椭圆形,边缘略突起。病斑上方的叶片色泽减退,进而发黄,逐渐变褐色,枯死。枯死的叶片侧挂不易脱落。随着病情加重,病部朝横向和纵向扩展至茎的大半或一周均受危害,顶部叶片停止生长并出现营养阻滞性黄花,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死,最后全株死亡。此外,还可以从侧枝基部侵染,则侧枝及其上方的叶片逐步黄化枯死;病原菌从果穗基部侵入,则果穗逐渐凋萎。切开病部,可看到维管束变成浅褐色或深褐色,不发臭。高温潮湿时,病部长出粉红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孢子梗。

生物特性孢子分为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三种类型。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单孢无色,大小为5-12m2.2-3.5m;大型分生孢子为长镰刀形或长棱形,有3-5个分割,而以3个分隔的占绝大多数脚孢基部有突起,尾孢尖且稍弯曲。孢子大小为27-46m3-4.5m。大小分生孢子都着生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厚垣孢子由菌丝细胞特化而成。细胞壁厚、单细胞,褐色,着生于菌丝顶端或间生于菌丝的某一段上。本菌丝丰茂,分隔,孢子众多。

传染途径随土壤、病残体传播。田间病菌的传播主要靠流水和带菌土壤。如用病残体和病土沤肥,就能传病。

防疫方法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特别注意相关的病残体和土壤。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小编推荐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


病虫害名称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

科学分类 细菌:薄壁细菌门、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
检疫分类内检(农业)

分布地区非洲的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加纳、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卢旺达、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扎伊尔;美洲的墨西哥、古巴、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法属圭亚那、尼加拉瓜;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都有分布。

危害性状最早发生于非洲(1912),现在是木薯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生物特性病原细菌为好气性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单根极生鞭毛。在肉汁冻琼脂上菌落圆形,边缘完整,光滑,通常为黄白色,有时为黄色,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落也更凸起。在金氏B培养基上菌落稍带白色,不产生荧光素。

传染途径带菌种苗为最主要的异地传播途径。在田间则主要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扩散。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已定殖于田间的病菌主要以风雨传播,污染的刀具及耕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也都是病菌传播流行的途径,收获时大量切割植株更有利于传播。

防疫方法产地检验 在国内调种引种前,尽量到产地作实地考察,尤其在发病适期,对繁种田块作产地检疫,十分有效且完全必要。

芦笋枯萎病


病害中文名: 芦笋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 Asparagus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镰刀菌属
病原学名: Fusarium sp.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
病原介绍: 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茂密的棉絮状菌丝 , 分生孢子梗无色 , 上端为产孢细胞 , 产孢细胞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 , 常有大、小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 多胞无色 , 略弯曲 , 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 , 有厚垣孢子。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芦笋

侵染部位: 整株
症状图:


病害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苗床中的幼苗染病发生猝倒。成株染病 , 近地面茎基部具椭圆形红褐色病斑 , 软腐。运输过程中染病产生镰刀菌软腐 , 成为贮运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镰刀菌侵入后呈水渍状 , 后变黄色或褐色 , 表面生有白霉 , 逐渐变成浅粉红色。
发病规律: 土壤含菌量高 , 遇 28℃ 高温条件易发病 , 温度低于 5℃ 则软腐状态受到抑制。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要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浸种 1小时 , 也可用种子重量 0.3%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 福美双粉剂拌种。 (2) 贮藏、运输时须用空调设施,把贮藏温度控制在 3~4 ℃ , 并注意通风。(3) 施用腐熟有机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 合理灌溉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现病株及时浇灌 10% 治萎灵水剂 300倍液或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10% 多抗霉素 ( 宝丽安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苗床中的幼苗染病发生猝倒。成株染病 , 近地面茎基部具椭圆形红褐色病斑 , 软腐。运输过程中染病产生镰刀菌软腐 , 成为贮运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镰刀菌侵入后呈水渍状 , 后变黄色或褐色 , 表面生有白霉 , 逐渐变成浅粉红色。病原 Fusarium spp., 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 , 属半知菌类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 略弯曲 , 顶端稍尖 , 无色 , 具 2~5 个隔膜 , 多 3 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 , 单胞无色 , 个别双胞。厚垣孢子圆形单胞 , 浅灰黄色 , 单生或串生在菌丝中段或先端。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土壤含菌量高 , 遇 28℃ 高温条件易发病 , 温度低于 5℃ 则软腐状态受到抑制。无公害防治法 (1) 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要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浸种 1小时 , 也可用种子重量 0.3%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 福美双粉剂拌种。 (2) 贮藏、运输时须用空调设施,把贮藏温度控制在 3~4 ℃ , 并注意通风。(3) 施用腐熟有机肥 ,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 合理灌溉 , 雨后及时排水 , 防止湿气滞留。 (4) 发现病株及时浇灌 10% 治萎灵水剂 300倍液或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 10% 多抗霉素 ( 宝丽安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

大葱枯萎病


病害中文名: 大葱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 Welsh onion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
病原学名: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epae (Ham.) Snyder et Hansen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
病原介绍: 子座褐色或紫色 ,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出棉絮状气生菌丝 , 产生桃红色或紫红色色素。分生孢子有大小两种 : 大型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易形成 , 镰刀形或纺锤形 , 多具隔膜 3 个 , 大小 33~36 3.8~4( m),5 个隔膜的 44 3.9( m); 小型分生孢子生在气生菌丝中 , 单胞无色 , 卵形或长椭圆形 , 数量多。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形成球状厚垣孢子串生 , 病菌生长温限 4~35 ℃ , 发育适温 25~28 ℃。与典型种区别在于只侵染洋葱 , 不与马铃薯上的菌系交互侵染。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大葱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苗期至定植后 15~60 天易发病。苗期染病 : 呈立枯状。稍后发病时 , 茎盘侧部变 褐向一侧弯曲。定植后 2~4 周发病时 , 病株地上部的下叶弯曲、黄化、萎蔫 , 地下叶鞘侧部腐烂。纵向剖开 , 可见茎盘已变褐。茎盘外侧有 1~2 片鳞片褐变 , 上现白色霉层 , 白色霉层从根盘向四周扩展 , 病株易拔出。贮藏期架藏的洋葱也发病。根盘变成灰褐色 , 鳞片基部呈灰褐色至浅黄色水渍状或干腐状腐烂 , 最后病鳞茎只剩下 2~3 片外皮而腐烂。
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残存在土壤中。土壤菌量高 , 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葱茎盘附近死组织及枯死根中繁殖 , 后经鳞茎伤口侵入葱株体内 , 引起发病。气温 23~28 ℃、土壤 pH 值小的砂质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实行轮作。注意测定土壤酸碱度 , 如土壤偏酸时 , 可通过施入适量生 石灰 , 把土壤 pH 值调到 6.5~7 。 (2) 注意选用对枯萎病抗性强的品种。 (3) 育苗及栽植后要加强管理 , 避免过度干燥及高温。 (4) 发病重的地区喷淋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苗期至定植后 15~60 天易发病。苗期染病 : 呈立枯状。稍后发病时 , 茎盘侧部变 褐向一侧弯曲。定植后 2~4 周发病时 , 病株地上部的下叶弯曲、黄化、萎蔫 , 地下叶鞘侧部腐烂。纵向剖开 , 可见茎盘已变褐。茎盘外侧有 1~2 片鳞片褐变 , 上现白色霉层 , 白色霉层从根盘向四周扩展 , 病株易拔出。贮藏期架藏的洋葱也发病。根盘变成灰褐色 , 鳞片基部呈灰褐色至浅黄色水渍状或干腐状腐烂 , 最后病鳞茎只剩下 2~3 片外皮而腐烂。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cepae (Hanz.) Snyd. et Hans., 称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 , 属半知菌类真菌。大型分生孢子梭形 , 具隔膜 2~3 个 , 两端尖 , 大小 27~46 3~5 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 , 单胞 , 平直或稍弯 , 大小 5~12 2.3~3.5m;厚垣孢子球形 , 顶生或间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残存在土壤中。土壤菌量高 , 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葱茎盘附近死组织及枯死根中繁殖 , 后经鳞茎伤口侵入葱株体内 , 引起发病。气温 23~28 ℃、土壤 pH 值小的砂质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无公害防治法 (1) 实行轮作。注意测定土壤酸碱度 , 如土壤偏酸时 , 可通过施入适量生 石灰 , 把土壤 pH 值调到 6.5~7 。 (2) 注意选用对枯萎病抗性强的品种。 (3) 育苗及栽植后要加强管理 , 避免过度干燥及高温。 (4) 发病重的地区喷淋 50% 多菌灵磺酸盐 ( 溶菌灵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 氯溴异氰尿酸 ( 消菌灵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西芹枯萎病


病害中文名: 西芹枯萎病
病害英文名: Celery Fusarium wil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尖孢镰孢芹菜专化型
病原学名: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Apii (Nels. Et Sherb) Snyder Hansen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孢镰孢芹菜专化型
病原介绍: 菌丝无色具隔膜 ; 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 , 纺锤形 , 多具 3 个隔膜 ; 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 , 无色透明 , 多具 1 个隔膜 ; 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 , 梨形 , 厚垣孢子多顶生或间生 , 孢子内生。病菌发育适温 28 ℃左右 , 最高 36 ℃ , 最低 8 ℃ , 该菌只侵染芹菜。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西芹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 : 表现生长缓慢 , 严重的幼苗萎蔫枯死。成株染病:叶片失去光泽和生机 , 叶色暗淡 , 严重的叶片失绿或叶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根及根颈部叶柄变红 , 根系逐渐烂腐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 , 能存活多年 , 条件适宜时萌发 , 长出芽管从嫩细根侵入 , 致部分皮层腐烂 , 侵入后就在根、根颈、叶柄等维管束内存活 , 菌丝体抑制营养物质和水分向上运输。该病潜育期 20 天左右 , 地表干燥、地温上升快受害重 , 气温低于 7.7 ℃ , 高于 36 ℃发病轻,20~32 ℃易发病 ,28 ℃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 , 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 , 增强抗病力。浇水做到小水勤浇 , 保持土壤湿润 , 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或较长时间的干旱。 (2) 发病前 10 天浇灌 50% 多?硫 ( 广保 ) 悬浮剂 700 倍液或 80% 多?福?锌 ( 绿亨 2 号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 氯溴异氰尿酸 ( 灭菌成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 : 表现生长缓慢 , 严重的幼苗萎蔫枯死。成株染病:叶片失去光泽和生机 , 叶色暗淡 , 严重的叶片失绿或叶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根及根颈部叶柄变红 , 根系逐渐烂腐干枯。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apii (Nels. et Sherb) Snyder Hansen, 称尖孢镰孢芹菜专化型 , 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无色 , 有隔膜。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 , 纺锤形 , 多具 3 个隔膜 , 着生在小梗上。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 , 单细胞或有 1 隔膜。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 , 有的内生 , 近球形至梨形 , 单生或串生。该菌只侵染芹菜。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 , 能存活多年 , 条件适宜时萌发 , 长出芽管从嫩细根侵入 , 致部分皮层腐烂 , 侵入后就在根、根颈、叶柄等维管束内存活 , 菌丝体抑制营养物质和水分向上运输。该病潜育期 20 天左右 , 地表干燥、地温上升快受害重 , 气温低于 7.7 ℃ , 高于 36 ℃发病轻,20~32 ℃易发病 ,28 ℃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 , 加强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 , 增强抗病力。浇水做到小水勤浇 , 保持土壤湿润 , 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或较长时间的干旱。 (2) 发病前 10 天浇灌 50% 多?硫 ( 广保 ) 悬浮剂 700 倍液或 80% 多?福?锌 ( 绿亨 2 号 )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50% 氯溴异氰尿酸 ( 灭菌成 ) 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

黄瓜蔓枯病菌


病虫害名称黄瓜蔓枯病菌

科学分类 真菌:子囊菌纲、座囊菌目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毛里求斯、摩洛哥、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乌干达、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前苏联、保加利亚、荷兰、爱尔兰、新西兰、斐济、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尼加拉瓜、波多黎各、牙买加、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百慕大、皮特凯恩岛、中国(吉林)

危害性状危害黄瓜、西葫芦、西瓜、冬瓜、香瓜、南瓜。主要为害茎蔓和叶片。叶片发病后,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的自叶缘向内呈% 形病斑,边界不明显, 淡褐色至黄褐色, 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 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大病斑周围组织发黄, 有时整个叶片发黄。茎蔓上的病斑椭圆形至菱形, 白色, 常有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溢出。发病重时茎节变黑腐烂, 缢缩, 易折断。干燥后病茎纵裂呈乱麻状,上生许多小黑点。病害常发生在嫁接部位, 沿此处向上蔓延, 蔓枯病从茎蔓的表皮向内部发展,但维管永不变色,这一点和枯萎病不同。

生物特性暂无

传染途径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温室棚架上越冬。翌年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侵入。

防疫方法检疫方法: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特别注意相关的繁殖材料。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晋番茄5号番茄


品种名称晋番茄5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晋审菜2002001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7-13-386-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第一穗花着生于第7~9节,节间短,平均每穗坐果4个,果实大红、圆形、无绿色果肩。中熟品种,无限生长型,果实成熟期,转色快,红熟不落、耐裂果,果肉厚,品质好,耐储运。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山西省番茄新品种生产试验,两年14个点次平均亩产5650公斤,比对照品种中蔬6号增产16.5%。

抗性

田间表现抗TMV(烟草花叶病毒)和早疫病,耐CMV(黄瓜花叶病毒)。

栽培技术要点

1. 亩定植3000~3300株。

2. 3片真叶时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5℃,此时忌倒栽苗,苗龄50天左右,蹲苗5天以内。

3. 株高一般控制在124厘米左右,阴雨天忌整枝打权。

适宜地区
适宜山西省各菜区种植。太原以北一茬种植,以南可4穗果打顶两茬种植。

宝玉番茄


品种名称宝玉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果实圆球形,金黄果,每花序坐果16~25个,单果重12~16克。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1200~1 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0%~7.0%。

抗性

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与一般大棚、连栋大棚、智能温室及现代化温室番茄栽培技术相似。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进行保护地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