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梨树高产栽培技术

2020-07-13

名称坡地梨树高产栽培技术

果树分类 仁果类-梨
设施类型 露地及覆盖
环境要求
1.园区概况

达县位于川东北大巴山南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7.3℃,年极端高温42.3℃,年极端最低气温-4.7℃,无霜期299天。年均降雨量1193.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386.6小时。

园区位于达县江阳新学村,始建于2004年,栽培面积300公顷,栽培品种为喜水、黄金和翠冠梨。地貌属平行岭谷褶皱区低山丘陵区,地类坡耕地。坡向东北、东南,夏季日照可达9-10小时/天,相对湿度80%,10℃积温为5514.4℃。土壤为黄壤(上)紫色土(下)交界地段,坡度在26-34之间,土层深40-50厘米,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保肥力强。

2.园区建设

结合整地,定植前进行了简单的(无石料或水泥板保坎)坡改梯。根据坡度的不同,梯间垂直高80-150厘米,梯面宽150-250厘米。

坡地由于保水力较低,为蓄水保墒开设竹节沟,竹节沟多设在梯级园地内侧或坡地园区水平带内。根据梯面与坡地的集水量大小,确定横水沟的深度与宽度,沟宽在40-60厘米,深30-50厘米,沟内每隔200-500米筑1个土坝,坝高略低于沟面。坡地园区设有横向道路的园区,路的上方也应建立横水沟。竹节沟设置后,既可以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以保持整个坡地土壤的含水量,有利于梨树生长,从而解决坡地不耐旱的缺点。

园地中每0.3-0.4公顷的栽植面积修1长4米、宽2米,深1.5米的蓄水池,以供杀虫、除草、施肥等需水。

苗木选择与定植
达县在11月至次年2月定植为宜。该园区苗木定植时间为2004年11月,土壤湿润,用裸根苗栽植,栽后未浇定根水,苗木栽植成活率98%以上。

每台栽植1行,株距以1米为宜。栽植密度为3990株/公顷或栽植密度为6660株/公顷。

苗木规格为干高120-140厘米,地茎1厘米左右的不截干嫁接苗,最好为两枝一杆的两年生嫁接苗。

定植后的管理
1.园区管理

(1)树冠培育

为培育梨树的冠型,采取定植后不立即定干的方法。待苗木栽植成活后,营养生长旺盛时,采取将苗拉弯与地面成水平角,形成倒人字篱壁型的矮化树体。矮化树体有利于:①抑制苗木枝条的徒长,促使苗木顶端优势下移,促进枝条基部隐芽发育,使树体矮化;②增加树冠内膛光照,增加苗木养分的积累,促进花芽和结果枝的形成,提高开花量和座果率,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③矮化树体还利于抗风、抗落果作用,同时还能减轻水分蒸发量和管理难度。

通过拉枝等技术培育梨树倒人字篱壁型树冠时,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培育措施。

(2)树体结构培育

苗木定植4个月后,在春季苗木开始萌动时,采用拉干、压条等方法培育树体结构。这样在树干弯曲处形成数个新枝,选取两条长120厘米、方向相反的新枝,在行间拉弯,形成一级骨干枝;再在一级骨干枝上选取间距50厘米的枝条培育成二级枝,当每个二级枝条长到15厘米左右时,连续进行数次短剪,培育挂果枝,通过2-3年时间的培育,最终形成各级枝条分布合理的倒人字篱壁型树体结构。

(3)枝条修剪

①通过对枝条的拉、压、剪等措施,使树冠内枝条达到分配合理,减少枝条间的交错,使枝条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优势,促使结果枝的形成。②在苗木生长旺盛期,通过对半木质化新枝的扭伤处理,削弱苗木过剩的顶端优势,促进苗木侧枝萌发,增加树冠结构;③环剥处理,在苗木一二年生枝条上环剥,环剥宽度以2-5毫米为宜;也可用环状刻伤处理,控制枝条徒长,促进花芽形成和提高坐果率。

(4)土肥管理

倒人字篱壁形是人为控制下的树形,要想达到早结丰产的目的,水、肥管理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强除草松土。

①施肥技术

梨树采用挖施肥穴进行施肥:苗木营养生长期,在两株之间或台地上方挖长宽约40厘米15厘米、深20厘米的坑;盛果期,采用半圆弧形开沟,深、宽与幼树相同。

②施肥方法

幼树期施肥(第1-3年),在每年的5月、7月施追肥,9月施基肥。追肥为全年施肥量的50%。盛果期(第4-6年),分别在花前10天施追肥、9月施基肥。追肥占全年施肥量的35%,并适当控制氮肥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基肥以腐熟厩肥为主,将腐熟厩肥与土拌匀施入穴内,最后覆土。丰产期(第7年以后),每年施肥2次(3月和7月),以人粪尿和施复合肥为主,控施速效氮肥。

同时,还可在林下种三叶草,作为绿肥和覆盖地表,既可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招引了虫媒,提高果树授粉率。

达县在春、秋季节常有干旱,这时要及时灌水保墒,以促花保果;夏季雨多量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此时要及时排涝,避免积水伤苗。

③锄草松土

苗木栽培后,第1-2年,每年除草2-3次,松土1次,促进苗木根系和树冠形成。第3年以后,每年除草2-3次,秋季结合施基肥全园松土1次。盛果期及以后,每年除草2次,夏、秋结合施基肥各1次,促进坐果率和果实膨大。

(5)花果管理

通过拉枝、压条等矮化措施,促进结果枝和花芽的形成。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定植后1-2年),通过人工采摘控制花量,限制结果量;第3年控花控果,平均每株留果6-10个;第4年梨树进入正常挂果,平均每株留果18-25个;第5年基本进入丰产期,平均每株留果30-40个,产量可达37500-45000千克/公顷。

2.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拉枝、压条等措施,改变了梨树体内内源激素的分布和平衡,有利于花芽的分化,栽植后第2年开始试果。因树体矮小、紧凑,营养物质上下运输路程短,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消耗。

(2)生态效益

梨栽培扩大了林地面积,丰富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量,具有十分突出的生态效益。

病虫害防治
①物理防治

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可用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捕剂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冬季用5Be石硫合剂喷洒清园或用石灰水刷白树干;结合修剪,将剪下的带病虫源枝条清除果园。

②药剂防治

春季用2Be石硫合剂喷洒全树,4月中旬用10%吡虫啉可湿粉5000倍液和2000倍50%蛾螨灵乳油喷杀蚜虫、叶螨等;5月用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喷洒全树;6-7月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粉、1∶2∶240的波尔多液和2000倍30%蛾螨灵、50%多菌灵700倍液、灭杀菊酯2000倍液进行全园喷洒;8月10%吡虫啉6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和70%的代森锰锌可湿粉、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喷洒;9-10月用10%吡虫啉5000倍液和70%的代森锰锌可湿粉进行杀虫除菌。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