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甘2号甘蓝

2020-07-28

品种名称春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国品鉴菜2007010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CMS0295019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春甘2号甘蓝属早熟春甘蓝品种,从定植到收获50天左右。株型半开展,开展度45厘米44.6厘米,外叶数较少,约13片,绿色,叶面蜡粉少,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色绿、紧实、圆球形,球高14.3厘米,宽14.1厘米,中心柱长5.3厘米,球重1.0千克左右,质地脆嫩,不易裂球,冬性较强,不易未熟先期抽薹。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全国春甘蓝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04.9千克,比对照中甘11号增产8.0%;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196.0千克,比对照增产1.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900.5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88.5千克,比对照增产14.5%。

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可于1月上中旬温室或改良阳畦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有机肥,定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5月中下旬收获上市。东北、西北一季作地区2月播种,3月分苗,4月中下旬定植,6~7月收获上市。

适宜地区
建议在北京、河南、山东、辽宁、山西、云南作早熟春甘蓝种植。

精选阅读

沪甘2号甘蓝


品种名称沪甘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沪农品审(认)蔬菜2003第031号

选育单位 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品种来源不育系CM96782自交系941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9厘米左右,开展度55厘米左右,外叶深蓝色,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叶球近圆形,球叶淡蓝色,球高14.1厘米,球横径15.5厘米,中心柱长5.5厘米,结球性好,叶球紧实、致密,中心柱高于球高的1/2,球叶叶脉细,品质佳。抗逆性强,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抗病性,适合夏季及秋季栽培,平均单球重为0.85~1.3公斤,定植后生长至采收需要60~65天。

产量表现

作早秋栽培平均亩产为2 956.0公斤,对照夏光和夏月的平均亩产分别为2508.7公斤和2825.0公斤,亩产量平均比夏光增产17.9%以上,比夏月(日本品种)增产4.7%以上。

抗性

抗病性较强,苗期黑腐病、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1.0、13.6,而对照夏光、夏月的黑腐病和霜霉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另为24.7、13.1和32.8、26.7,抗病性与对照夏月、夏光均有显著的差异。

栽培技术要点

作夏甘蓝栽培6月至7月上旬可播种,作秋甘蓝栽培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20天左右移苗,苗龄30~35天,穴盘育苗25~30天可定植。每亩密度3500~4000株,夏季生产可适当密些。保持充足的肥水条件,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国内进行甘蓝夏季、早秋生产的省市和地区。

春甘45甘蓝


品种名称春甘45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最新育成的极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从定植到商品成熟约45天。叶片倒卵圆形,叶面蜡粉较少。叶球浅绿色,圆球形、紧实,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抗干烧心病。单球重0.8~1.0公斤。

产量表现

亩产350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温室或薄膜改良阳畦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

2. 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每亩约4500~5000株。

适宜地区 主要适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作春甘蓝种植,华南部分地区亦可秋种冬收。

春甘1号


品种名称春甘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早熟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定植后50天左右收获。开展度48厘米48厘米,外叶数12片,叶球紧实,圆球形,叶质嫩脆,品质优良,冬性强,耐未熟先期抽薹,单球重1.0~1.2公斤。

产量表现

亩产3500~4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于1月上、中旬播种,2月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每亩3500~4000株。

2. 苗期要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

3. 定植后小蹲苗2次,以控制植株生长过旺,开始包心时注意追肥。

适宜地区
适宜北方春季种植。

“昆甘2号”甘蓝反季节栽培技术


适宜品种
昆甘2号甘蓝
栽培技术
1. 播种育苗
(1)苗床的准备
苗床选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壤土。播种前15天深翻土壤,按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厩肥250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的比例施入农家肥。亦可按30千克/667平方米比例播种前撒施复合肥于苗床,随耙土均匀埋人士表,并做成长依地形而定、宽1米左右的平整苗床。
(2)播种时间及方法
作夏甘蓝栽培于4~5月播种,播前浇透底水,按大田栽培每667平方米用种约30克,播种后盖厚约0.5厘米的药土。药土可用70%的五氯硝基苯与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盖土后稍加镇压。此时云南各地正值旱季,光照强烈,气温为全年中最高时期,播种镇压后须盖稻草,既可防止阳光直晒又可保持苗床水分。没有稻草时可用遮光度75%左右的遮阳网覆盖,也有较好的防晒保水效果。
(3)苗期管理
秧苗有1片真叶时可进行第1次间苗。具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间苗时去除生长过大、过弱和受病虫危害的小苗,同时拨除杂草,保持苗距3.3厘米见方。结合间苗,可追施清粪水或稀释的复合肥溶液。一般在幼苗长出真叶和第2次间苗时进行。清粪水浓度第1次可为1:(7~8),第2次为1:6。如苗床底肥充足、幼苗健壮,苗期追肥1次亦可。
云南省4~5月正值旱季,通常气温较高,发现幼苗徒长时,可用浓度为0.1%的多效唑喷雾一次即可。有时5月末进入雨季,气温开始降低,但空气湿度很大,播种过密且苗期管理不当容易诱发苗期病害,除采用化学防治外,可加盖竹制小拱棚,但与部分菜农冬季使用小拱棚育苗的作用不一样,要两边通风,起到遮雨和降低土壤湿度的作用。
2. 定植
选向阳、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的壤土种植,前作收获后应及早翻地炕晒。云南前作芥蓝、瓢菜、青花菜、菜豌豆和大棚瓜类、大棚西芹等栽培较多,而以后者菜地为首选,前作为瓜类、西芹的菜地去掉棚膜后定植。切忌以青花菜、芥菜为前作。
昆甘2号耐肥力强,夏季栽培应及早整地时施入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厩肥2500~300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及普钙40千克做成宽80厘米左右的高畦。一般播种后30天左右,幼苗具4~5片叶时即可定植。每畦栽植2行,株行距0.38厘米0.43厘米,每667平方米约2300株。切忌过密,以减少夏季病害的发生。
3. 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生长期可追肥3~4次。第1次在定植5天左右秧苗成活后,可追施浓度为1:(4~5)的人粪尿。以后视生长情况再追肥2~3次,浓度也增加到1:3~1:2。昆甘2号夏季生长快,亦可追施速效化肥。但以复合肥或蔬菜专用肥为主,必须保证氮素和钾素养分的供给,否则结球不良。
进入结球期,菜农喜施尿素,常兑水浇施,每667平方米用量40千克,但还必须随后补充钾肥,才能保证丰产和品质。
昆甘2号外叶和叶球均较大,蒸发量大、需水多,水分不足会严重减产。但夏季栽培时,云南的气温已经不高,进入莲座期后畦间已封垄,光线不能直射土表,土壤温度也不高,往往因空气湿度过大和土壤含水量过高而引发病害烂球。故应采用高畦栽培,晴天土壤保持见干见湿,进入结球期适当加大浇水量。如此时使用复合肥追肥,可结合追肥将复合肥埋于根部附近后浇水。雨天主要做好畦土的排水工作。
(2)中耕除草
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增加透气性、减少水分蒸发、促使不定根发生。从定植到封垄一般可中耕2~3次。除草可结合中耕进行,封垄后不再除草。
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
避免连作。昆甘2号应与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隔年轮作。此外夏季应做高畦栽培,双行种植。还应做好菜地清洁工作,在上茬昆甘2号种植完后应及时处理外叶和残株,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杂草。
2. 药剂防治
要把各类害虫消灭在结球前。一般在定植成活后数日、莲座期、结球前分别用不同农药防治数次,结球后可不喷或少喷农药。
可用50%辛硫磷2000倍液、2.5%溴氰菊酯10~20毫升/667平方米或Bt乳剂200毫升/667平方米防治小菜蛾。此外,锐劲特、克蛾宝、灭杀毙防治效果也很好。可用40%乐果1000倍液防治蚜虫,用2000倍辛硫磷防治菜青虫。
病害主要是预防霜霉病、软腐病等。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4%的福美霜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预防常规性病害。软腐病的预防可用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或50%的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2%的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预防。霜霉病可用64%杀毒矾或58%甲霜灵600倍液预防。对病毒病的预防首先是要防治蚜虫。
备注
昆明绿生蔬菜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0

宁甘1号甘蓝


品种名称宁甘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宁审菜2003001

选育单位 宁夏西吉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1989年从当地农家结球甘蓝品种中发现变异单株,采用单株选择法,于1995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75天左右。种子圆形,深褐色,千粒重3.5~3.7克。株高40厘米左右,株幅110厘米左右,外叶数12片左右,绿色,耐脱落;球高26.5厘米左右,球径45厘米左右,叶球紧实,单株重10~15公斤,净菜重8~12公斤,净菜率75%~78%,属大平头甘蓝。外茎短,不萌发侧芽,不抽薹,不裂球,球内无花芽,叶片紧实,无大的空隙,品质优。抗寒,抗涝,抗病性强。

产量表现

2002年宁夏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072.3公斤/亩,较对照晚丰增产24.6%;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11726.2公斤/亩,较对照晚丰增产22.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899.3公斤/亩,比对照晚丰增产23.45%。2003年宁夏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036.3公斤/亩,比对照晚丰增产25.9%。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茬:应选择禾谷类作物茬口为好。

2. 育苗:3月下旬或4月初播种育苗,苗龄45天左右,5月中旬移栽定植。

3. 整地定植:垄高30厘米,垄宽50厘米,垄距40厘米,选用幅宽60厘米地膜或微膜覆盖。定植株距70厘米,定植苗1050株/亩。

4. 施肥:基施优质农家肥l万公斤/亩、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20公斤/亩,结球始期追磷酸二铵20公斤/亩、尿素30公斤/亩,结球期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4次。

5. 灌水:及时灌足定植水,半月左右封苗口同时灌水,结球期间灌水见干见湿,一般10天左右灌一次水,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灌水。

6. 防治虫害:生长期及时防治菜青虫和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宁夏山区川水地种植。

中甘12号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2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用0.2-12-2和79-156-1两个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极早熟,从定植到商品成熟45天左右。植株开展度40~45厘米,外叶13~16片,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紧实,近圆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单球重0.7公斤。

产量表现

亩产可达3000~35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不可过早,华北地区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改良阳畦或温室育苗,2月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春化的条件而发生未熟抽薹。

2.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每亩约5000~5500株。

3.定植时幼苗以6~7片叶为宜。采取两次5~7天左右的小蹲苗,以控制苗子在前期生长过旺。

适宜地区 主要适于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中甘16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6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9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90003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雄性不育系01-20Ms自交系94-11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秋甘蓝,植株开展度平均为53.253.0厘米,叶色绿或浅绿,叶质脆嫩,蜡粉中等,中心柱长4.0~6.0厘米,叶球紧实,近圆形,单球平均重1.44~1.48千克;早熟性好,从定植到收获60~65天。

产量表现

19971998年参加全国秋甘蓝品种区试,1997年平均亩产3449千克,比对照品种夏光减产14.7%;1998年平均亩产2929千克,比对照品种黑丰增产12.2%,比夏光增产6.7%。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62千克,比对照品种黑丰增产21.2%。

栽培技术要点

1. 华北地区在6月底至7月中下旬播种,长江以南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推迟到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

2. 育苗过程中要注意遮荫、防雨、降温,并及时防虫。

3. 亩定植密度3000~3200株。

制种技术要点:

1、制种时父母本按1∶3比例定植,花期过后拔除父本植株。

2、不育系及杂交种均需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繁殖。

适宜地区 适宜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部地区作早熟秋甘蓝栽培。

中甘15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5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1998

审(认)定情况1998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中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植株开展度42~45厘米,外叶14~16片,叶色浅绿,蜡粉较少。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春季从定植到商品成熟55天左右,单球重1.3公斤左右。叶球紧实,圆球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亩产可达4000~45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春季种植,华北地区一般在1月中下旬到2月初冷床或改良阳畦播种,3月上旬分苗,4月初定植,6月中旬左右收获上市,定植密度每亩4000株左右。

2. 秋季种植,8月中旬左右播种(注意防雨、排涝、降温和防虫),9月下旬在拱棚或日光温室定植,温度降至5℃左右时扣膜,可在元旦、春节上市。

3. 在冷凉地区亦可晚春播种,在8-9月蔬菜淡季供应市场。亩用种量50克左右。

适宜地区
主要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等地作春季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冷凉地区亦可晚春播种,78月收获上市。长江中下游及华南等地区可作秋冬季栽培,一般在早秋播种、定植,初冬收获。

中甘17号结球甘蓝


品种名称中甘17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00003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春、秋季兼用甘蓝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春甘蓝。植株开展度约45厘米,外叶约12片,叶色绿,叶面蜡粉中等。叶球紧实,近圆形,中心柱长约6厘米,单球重约1.0千克。叶质脆嫩,品质优良,较耐裂球,耐未熟抽薹。早熟性好,从定植到收获需45天左右。

产量表现

34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华北地区春季栽培,1月中旬在温室播种育苗,2月中旬分苗,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定植 露地,栽植密度4500~5000株/亩。播种期不可过早,苗期注意放风降温,防止幼苗生长过旺。

2. 秋季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整高畦、搭棚播种育苗,注意防雨、遮阴。8月中下旬整小高畦定植或垄作,一般栽在垄的阴面半坡,缓苗后追肥,并劈垄正埂,使植株处在垄脊的正中,随即疏通垄沟,以利排灌。栽植密度约4500株/亩,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及西南部分地区栽培。

秦甘50甘蓝


品种名称秦甘50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国品鉴菜2007011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BMP01-88-561336YCF51-99-835168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秦甘50甘蓝属早熟春甘蓝品种,从定植到收获50天。株型半直立,株高25.8厘米,开展度39.5厘米40.8厘米,外叶14.5片,倒卵圆形,绿色,叶面蜡粉少,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圆球形,球深绿色,单球重约0.85千克,叶球紧实,球内颜色浅黄,质地脆甜,品质优良。球纵径13.3厘米,球横径15.1厘米,中心柱长5.8厘米。不易裂球,抗病性强。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全国春甘蓝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63.6g,比对照增产6.2%;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3299.1千克,比对照减产1.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381.4千克,比对照增产2.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55.7千克,比对照增产2.1%。

栽培技术要点

1. 西北地区春季露地栽培,可于12月下旬阳畦播种育苗或1月上中旬温室或改良阳畦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3月下旬定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有机肥,定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5月中下旬收获上市。

2. 东北或寒冷地区一年一季栽培应2月播种,3月分苗,4月中下旬定植,6~7月收获上市。

适宜地区
建议在辽宁、云南作早熟春甘蓝种植。

京冠红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红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数多且排列紧密,内叶桃红色,着色面积大,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细致。株型丰满,株高约9~11厘米。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兼具观赏及食用保健价值。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色彩艳丽。耐冻,赏食兼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京羽白2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羽白2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种。叶羽状全裂,裂叶较细,内叶白色,心叶微粉,外叶绿色。株型丰满,株高约15~25厘米。长势强健。抗冻性较强,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天正春玉2号萝卜


品种名称天正春玉2号

分类 根菜类-萝卜
学名Raphanus sativus L.

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
品种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保护地栽培专用品种。肉质根圆柱形,顶部钝圆,长40厘米左右,横径6厘米,单根重800克左右,白皮白肉,入土部分约3/5。冬性极强,抽薹晚,生长速度快,生长期60天左右。高产,商品性状好,可用于生食、熟食加工和外贸出口。

产量表现

一般春季栽培产量为4000千克/亩。

抗性

较抗病毒病和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

1.2月中旬至3月下旬于小拱棚内播种,4月以后可在露地覆盖地膜或露地直播。

2.采用宽垄双行栽植,行距66厘米、株距30厘米,栽植密度6700株/亩左右。

3.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栽培。

冬春18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冬春18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冬春18号羽衣甘蓝是率先在国内创立了人工自然鉴定筛选技术,通过耐冻性、晚抽苔等育种集成,利用国外引入的杂种一代品种,采用有性杂交、基因重组、分离和系统选育方法创造新种质A-C-2-2-0505-3和10B-0524-4杂交配制而成的杂种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板叶,株高13cm左右,开展度27cm27cm,心叶幅15cm15cm,外部(层)叶片墨绿和紫红色,内部(层)心叶深红色。叶片生长排列紧密,半包心,株型紧凑,观赏性优异,冬春季节室外摆放观赏甚为壮观。该新品种是现有羽衣甘蓝品种中表现最耐冻,最晚抽苔的品种,观赏期可延迟到4月上中寻。

栽培技术要点

1.泉市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北方地区应适当提早,每平方米播种密度在500株左右,采用保护设,培育壮苗。

2. 苗龄12~20天,具2~4片真叶时不需分苗直接盆钵定植。

3. 羽衣甘蓝应注意适当多施P、K肥,不可偏施N肥。

4. 注重防治立枯病和菜青虫等病虫害。田间杂草在播种前或定植前可使用除草剂如草甘膦或氟乐灵等喷雾处理防治。

适宜地区 适合京津一带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冬季、早春室外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

冬春10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冬春10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冬春10号羽衣甘蓝新品种是创造新种质③B0503-5和⑧A-C-2-2-0505-2杂交配制而成的羽衣甘蓝杂种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板叶,株高13.5cm左右,开展度25cm25cm,心叶幅17cm17cm,外部(层)叶片绿色或深绿色,内部(层)心叶外层f黄)白内层粉红色。叶片生长排列紧密,包心,株型紧凑,观赏性优异,冬春季节室外摆放观赏甚为壮观。该新品种是现有羽衣甘蓝品种中表现最耐冻、最晚抽苔的品种之一,观赏期可延迟到4月上中旬,长达3个半月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北方地区应适当提早,每平方米播种密度在500株左右,采用保护设,培育壮苗。

2. 苗龄12~20天,具2~4片真叶时不需分苗直接盆钵定植。

3.羽衣甘蓝应注意适当多施P、K肥,不可偏施N肥。

4.注重防治立枯病和菜青虫等病虫害。

5.田间杂草在播种前或定植前可使用除草剂如草甘膦或氟乐灵等喷雾处理防治。

适宜地区 是适合黄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冬季、早春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