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1号节瓜

2020-07-30

品种名称冠华1号

分类 瓜类-节瓜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自交系132-10作母本,早熟、丰产、侧枝结果力强的E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杂种一代新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侧蔓多。第一雌花节位春季栽培9~12节。果实圆柱形,长16~18厘米,横径6~8厘米,肉厚1.3厘米,单果重485克。果实皮色深绿,有光泽,少星点,无棱沟。早中熟,播种至初收春季栽培80~90天,秋季栽培45~50天,可延续采收35~50天。肉质致密,味清甜,品质优,适合市销及远销港澳。

产量表现:产量高,华南地区春季栽培产量2000~4000千克/亩,夏秋季栽培产量1200千克/亩。

抗性:耐热、耐湿、耐病,苗期较耐低温和高温。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春季栽培适播期为13月,秋季栽培为78月。种植前施足基肥,栽植密度1800~2000株/亩。在第一个瓜坐住后,及时重施追肥。注意按各地消费习惯或收购标准及时采收,采收期间每隔5~7天追肥1次。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

精选阅读

冠华节瓜


品种名称冠华

分类 瓜类-节瓜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主蔓长450~500厘米。叶片较大,深绿色。春播第6~7节、秋播第13~15节着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3~4节着生1雌花。

果实性状

瓜呈圆筒形,果皮深绿色,有明显光泽,星点较少,无棱沟,单瓜重450~500克。熟果被白色蜡粉。早熟,播种至初收春播约88天,夏播42天,秋播45天,延续采收35~50天。

产量表现

亩产:春播3000~3500千克;夏、秋播150~200千克。

抗性

适应性强,耐热,耐涝,抗疫病性较强。肉质致密,味微甜,品质优,适宜出口港澳地区。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备地,特别是华南地区栽培。

冠星2号节瓜


品种名称冠星2号

分类 瓜类-节瓜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侧蔓多。第一雌花节位春季栽培4~6节、秋季栽培13节,雌花节率高。果实圆柱形,长18厘米,横径7厘米,肉厚1.3厘米,单果重500克。果皮深绿色,有浅黄色斑点,无棱沟。早熟,从播种至初收春季栽培约85天,夏季栽培40天左右,秋季栽培约45天,可延续采收30~50天。肉质致密,味微甜,品质优,适合市销及远销港澳。

产量表现:产量高,华南地区春季栽培一般3000~4000千克/亩,夏季栽培1200千克/亩。

抗性:耐热,耐湿,苗期较耐低温和高温。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春季栽培适播期为12月,夏季栽培为3~6月,秋季栽培为78月。种植前施足基肥,栽植密度1800~2200株/亩。在第一个瓜坐住后,要及时进行重施追肥。注意按各地消费习惯或收购标准适时采收,采收期间每隔5~7天追肥1次。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

沂蒙1号节瓜


品种名称沂蒙1号

分类 瓜类-节瓜
选育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蔬菜办公室
品种来源母本YM-98-11来源于农家品种当地油皮黄瓜,父本YJ-99-6是对1997年从日本引进的13个黄瓜品系进行筛选得到的优良株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沂蒙1号分枝性强,长势中等,叶色深绿,第1雌花着生在第2~3节,雌花节率高,抗枯萎病能力强,较抗白粉病。瓜长棒形,瓜把短,无棱、无瘤,刺小且稀少,皮薄光滑油亮;瓜长20cm左右,横径4cm;肉厚质密,有清香味,口感好,特别适于生食。667m2产量在5000kg以上。适宜的栽培密度为3500株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鲁南地区早春大拱棚栽培一般在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地膜覆盖栽培,每667m2栽3500株左右。主蔓爬到架顶后、一般30~35片叶时及时摘心,第10节以下不留侧枝,中上部侧枝一般长不大。结瓜早,可以结瓜后留1~2片叶摘心。要特别注意霜霉病的提早防治,一般大棚黄瓜在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清明节后气温回升到20~24℃时,易迅速流行蔓延。3月中旬开始,每隔5~7天用25%多菌灵或70%安泰生或58%瑞毒霉500倍液喷雾,霜霉病病斑出现后,用72%克露750倍液或69%安克6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康福多7000倍液或一遍净2500倍液防治。

适宜地区 适合鲁南地区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和露地栽培。

山东农1号节瓜


品种名称山东农1号

分类 瓜类-节瓜
审(认)定年份1995年

审(认)定情况199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利用R89-3-7-5强雌系为母本,894-35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带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植株蔓生,主蔓长220~250厘米,生长势和分枝力中等,叶形掌状,雌雄同株异花。主蔓5~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5节着生1雌花。有些植株连续结瓜,采收嫩果时,一般单株结瓜4~7个,单株产量约2.0千克。嫩果短圆形,表皮少斑点、被茸毛、绿色,长15~20厘米,横径5~7厘米,果肉厚0.5厘米左右。老熟果灰绿色,被轻蜡粉,长30~40厘米,横径15~20厘米,果肉厚1.5~2.0厘米,单果重2.0~3.0千克,每果有种子300~500粒,种子淡黄白色。

北方春季栽培定植后50~60天收嫩果,90天收老熟果。老熟果耐贮藏,品质优,可延迟供应到11月中旬。嫩果产量3000~3500千克/亩,老熟果产量7500~10000千克/亩。

抗性:不耐涝,抗霜霉病,耐疫病,较耐寒。

栽培技术要点:

1. 山东地区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20日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35厘米。抽蔓前不浇水,多中耕。抽蔓期结合浇水施磷酸二铵复合肥15千克/亩,第一瓜长至10~15厘米长时再浇1次水,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二瓜出现时施尿素30千克/亩。生长期内少施速效氮肥。

2. 无支架栽培时仿照西瓜栽培方法。果重0.5~1.0千克时用瓜叶或其他材料覆盖,以防日灼病。支架栽培与早熟冬瓜支架栽培法相似。

3. 以收嫩果为主者,结果前期摘除全部侧蔓,待主蔓第一瓜坐住后保留两个侧蔓,每侧蔓结1瓜后摘心。一般开花后7~10天,果重0.25~0.5千克时即可采收。以收老熟果为主者,可摘除全部侧蔓,使主蔓坐2~3瓜,待果实皮色有光泽、无茸毛,生理完熟后采收。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适宜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春季露地及越夏栽培,也可在华南地区春、夏、秋季栽培。

冬冠1号甘蓝


品种名称冬冠1号

分类 甘蓝类-结球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冬冠1号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以自交系K233-2356HWC1821相互杂交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冬冠1号株高约45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圆形或扁圆形,生长期115天,定植到收获约需68~70天。单球重2.0~2.5千克,品质风味佳,抗冻性强,能耐-19℃的冷冻低温,在纬度40以南、1月份最低温度不低于-20%的地区冬季完全越冬,抗抽薹,中心柱高3.6~4.8厘米,紧实度为69%。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冬冠1号在华北地区进行秋播的时间为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期一般在小雪前后;露地越冬栽培播期为7月下旬,12月至3月上旬陆续收获上市。

2. 培育壮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并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播种量50~75克,苗床面积按3~4克/平方米。播后随即覆土1厘米,需搭凉棚或遮阳网遮荫、防雨。3天齐苗后,下午揭掉草苫或遮阳网炼苗。二叶一心时分苗,苗距10厘米左右见方。苗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浇水和排水。苗龄40~45天,具6~8片真叶时及早定植。

3. 整地、施肥、作畦:定植田施优质圈肥,每667平方米施3000~5000千克。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75~100千克,耕翻、整平、起垄,垄高10~12厘米,垄距60厘米。

4. 适时定植,合理密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每667平方米种植密度3200~3400株为宜。

5. 田间管理:定植后浇水,缓苗后可结合浇水冲施尿素,每667平方米施10千克,定植35~40天,在莲座末期或结球初期,结合浇水追施磷酸二铵,每667平方米施25~40千克。结球期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如在元旦后收获,上冻前应浇越冬水,越冬期间浇防冻水。春节前后没有收完的,立春后浇足返青水。

6. 控制叶球大小:如果在元旦至春节收获,越冬应控制叶球大小。一般7~8成熟的叶球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又能够安全越冬。越冬前叶球成熟过早的甘蓝,可能会受冻害而影响了商品价值。上冻之前如果结球的成熟度达不到7~8成,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量。控制叶球大小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适期播种、适时定植及适当的肥水管理。

7. 病虫害防治:越冬甘蓝生育期基本无病害,生育前期可能有菜青虫、甘蓝夜蛾等害虫的危害,可用10%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或5%抑太保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8. 适期收获:秋播时华北地区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完毕。露地越冬栽培时,没有严格的收获期,可从12月至3月中旬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陆续采收上市。注意,在1月份前后收获的甘蓝,如果甘蓝还处在冰冻状态,收获后要放在室内缓慢解冻,以免叶球出现水渍状。为防止后期抽薹和裂球,最好在3月10日前收获完毕。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宜黄淮海流域及北方广大地区秋季栽培;也可以秋季播种越冬栽培,无须加任何覆盖;也适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作为耐低温、抗抽薹品种种植。在华北大部分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7月25日前后,收获期一般在12月至3月初。

世纪华冠番茄


品种名称世纪华冠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粉红果,高圆形,无绿肩,果面光滑,大小均匀,口感风味好,具有诱人的外观。单穗果实均匀,高肥水管理条件下单果重在220~320g,最大可达480g。果肉厚,耐贮耐运,深受长途运输者和消费者喜欢。早熟性突出。叶片较稀,叶量中等,光和效率高,在低温弱光下也具有较强的连续坐果能力,果实膨大速度快,前期产量较同类品种高30%左右,总产量高15%左右。

抗性

抗病性强。具有抗多种病害的特性,高抗番茄花叶病毒,中抗黄瓜花叶病毒,高抗叶霉病、枯萎病,灰霉病、晚疫病发病率较低。

栽培技术要点

日光温室栽培667m2栽2500株,春提早温室栽培3000~3500株,春大棚摘心栽培3500~4000株,秋延后栽培2500~3000株。注意事项,苗期是花芽分化期,为促进花芽分化,冬季育苗应严格控制夜温,一般夜温不低于12℃,否则易出现畸形果。激素点花浓度应小,否则低温寡照下易引起果实顶裂。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适合温棚、中小拱棚、秋延后及春露地栽培。

华浙油1号油菜


品种名称华浙油1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浙审油2004002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45A恢-9926,2001年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熟期较早,株高适中,株型紧凑,一次分枝数较多,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实粒数较多,下粒重较低。品质优。耐肥能力较强。全生育期221.8天左右。株高154.6厘米,有效分枝位34.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9.5个,二次有效分枝8.6个,主花序长62.5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543.7个,每角实粒数22.7粒,千粒重3.41克。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度参加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3.49公斤,比对照浙双72增产9.48%,未达显著水平;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4.26公斤,比对照增产16.01%,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68.88公斤,比对照增产12.95%。20032004年度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1.1公斤,比对照增产9.97%。

品质分析

芥酸0.6%,硫甙32.52微摩尔/克,含油量38.79%。

抗性

抗性经浙汀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鉴定,菌核病抗性较对照差,病毒病抗性与对照相仿。

适宜地区
适宜在浙江全省推广种植。建议加强菌核病防治。

备注
原代号:H9926

京冠白1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白1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数多且排列紧密,内叶奶白色,着色面积大,呈色早,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细致。株型丰满,株高约12~15厘米。耐冻,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优良美化品种,成品栽种景观效果极佳,亦可定植于花盆之中,供观赏用。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露地及设施栽培。

华白1号大白菜


品种名称华白1号

分类 白菜类-大白菜(结球)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黑审菜2003003

选育单位 哈尔滨振华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大白菜杂交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结球性好,整齐一致,叶球矮桩牛心形,球形指数1.4。叶色深绿,叶面有皱褶,有茸毛。平均株高36~39厘米,株幅59~63厘米。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单株重2.5~3公斤。品质好,柔嫩味甜。维生素C含量45.76毫克/100克,固形物6.9%,纤维素0.43%。净菜率高,耐贮运,早熟,生育期65天左右,适合复种。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黑龙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 367.3公斤,比对照品种哈白二号增产27.54%;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3.6公斤,比对照品种哈白二号增产12.08%。

栽培技术要点

哈尔滨地区适于7月上旬早播早上市;也适于下旬延后播种;适于早夏菜、早马铃薯、早小麦等后茬复种。行株距(60~70)厘米35厘米,亩保苗2700~3000株。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间苗两次,5~6片真叶定苗。莲座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结球初期追施尿素15公斤/亩,硫酸钾5公斤/亩。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灌水2~3次。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黑龙江省各地种植。

江心4号节瓜


品种名称江心4号

分类 瓜类-节瓜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是广东江心节瓜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植株生长势旺盛。果实短圆柱形,长12~15厘米,横径5厘米,皮色深绿有绿白斑点,肉质致密、白色,品质优良。春季栽培主蔓10~13节、秋季栽培主蔓约1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6节着生1朵雌花。单果重200~300克,耐贮运,产量4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苗龄25天左右,4片真叶时定植,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肥力强的沙壤土种植。施足基肥后做畦,畦宽含沟180厘米,畦高40厘米,种双行,春季栽培株距20~25厘米,秋季栽培株距15~20厘米。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前期淡施薄肥,中期多施,开花结果期重施。前期适当控水,以免徒长,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应及时采收,以利于提高产量,一般花后7~10天即可采收。及时防治病毒病、炭疽病、疫病和蚜虫、蓟马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华南地区均可栽培。

山东农2号节瓜


品种名称山东农2号

分类 瓜类-节瓜
审(认)定情况1995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选育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R89-3-7-5强雌系为母本,黑毛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熟,植株蔓生,主蔓长200~300厘米,生长势和分枝力强,雌雄同株异花。主蔓4~6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5节着生1雌花。连续坐瓜能力强,单株结瓜5~8个,单株产量3.0千克左右。主、侧蔓均可结果,嫩果上市。果实圆筒形,果色绿色且有绿色斑点,被茸毛,长18厘米左右,横径5~6厘米。老熟果皮灰绿色,有蜡粉,果肉厚1.7~2.0厘米,长30~35厘米,横径20~25厘米,单果重2.0~2.5千克。北方春季栽培定植后60~70天收嫩果,产量3700~4000千克/亩;90天收老熟果,产量7500千克/亩左右。老熟果口感好,耐贮藏,可延迟供应到11月中旬。

抗性:不耐涝,抗霜霉病,耐疫病、日灼病,较耐寒。

栽培技术要点:

1. 山东地区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20日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35厘米。抽蔓前不浇水,多中耕。抽蔓期结合浇水施磷酸二铵复合肥15千克/亩,第一瓜长至10~15厘米长时再浇1次水,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二瓜出现时施尿素30千克/亩。生长期内少施速效氮肥。

2. 无支架栽培时仿照西瓜栽培方法。果重0.5~1.0千克时用瓜叶或其他材料覆盖,以防日灼病。支架栽培与早熟冬瓜支架栽培法相似。

3. 以收嫩果为主者,结果前期摘除全部侧蔓,待主蔓第一瓜坐住后保留两个侧蔓,每侧蔓结1瓜后摘心。一般开花后7~10天,果重0.25~0.5千克时即可采收。以收老熟果为主者,可摘除全部侧蔓,使主蔓坐2~3瓜,待果实皮色有光泽、无茸毛,生理完熟后采收。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该品格种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适宜华北地区早春保护地,春季露地及越夏栽培,也可在华南地区,春、夏、秋季栽培。

京冠红3号甘蓝


品种名称京冠红3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羽衣甘蓝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一代杂交矮性种。叶片排列有致,内叶红色,外叶蓝绿色,叶缘卷曲褶皱,株型佳,色彩鲜艳。抗冻性较强,赏食兼用。是晚秋至早春的耐寒美化试才,成片移种景观效果极佳。

栽培技术要点

1. 南方地区宜进行秋冬季露地栽培,如长江流域于67月播种育苗,8月前后定植,10月至翌年2月采收。

2. 北方华北地区可行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春茬2月中下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68月采收;秋茬67月育苗,78月定植,911月采收。

3. 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收,也可进行冬春季保护地栽培,每亩用种量25克左右,定植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左右。

4. 一般在长有约10片叶时,即可陆续采收仍保持鲜嫩的下部叶片,每次采1~2片,每7~10天采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露地及设施栽培。

华皖油3号油菜


品种名称华皖油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豫引油2004003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1141A(♀)96-5923(♂)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半冬性双低油菜杂交种,全生育期220天。植株高大,株高160厘米左右,分枝较多,一次有效分枝8~10个,结角性强,单株有效角数420个左右,每角粒数22个左右,千粒重3.3克;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度省生产试验固始、光山、商城、唐河、遂平五点汇总产量幅度在136.4~193.1公斤,四增一减,平均亩产177.1公斤,比对照杂98009增产7.0%。

品质分析

硫甙含量19.32mol/g,芥酸含量0.23%,粗脂肪39.71%。

抗性

植株健壮,抗倒,抗菌核病、病毒病,丰产性好。

适宜地区
适宜我省信阳油菜产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H99-28

丰乐节瓜


品种名称丰乐

分类 瓜类-节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旺盛,果实圆柱形、匀称,果长20~22厘米,横径5厘米,皮色深绿有绿白斑点,肉厚,品质好,单果重400克。适播期春季栽培14月、秋季栽培78月上旬,播种至初收春季65天,秋季45天,产量3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苗龄25天左右,4片真叶时定植,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肥力强的沙壤土种植。施足基肥后做畦,畦宽含沟180厘米,畦高40厘米,种双行,春季栽培株距20~25厘米,秋季栽培株距15~20厘米。本品种雌花多,肥水管理要做到勤施薄施,上架前淡施薄肥,中期多施,开花结果期重施,最好收1次瓜施1次肥。注意前期适当控水,以免徒长,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应及时采收,一般花后7~10天即可采收。及时防治病毒病、枯萎病、疫病和蚜虫、蓟马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华南地区均可栽培。

节瓜冻害


病害中文名: 节瓜冻害
病害英文名: Chiehqua freezing injury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节瓜


侵染部位: 整株

病害症状: 节瓜提早育苗 , 尤其是北方在提早、延晚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寒害和冻害。 苗期遇有低温障碍易诱发沤根 , 出地后遇有寒流袭击 , 致叶片组织变为水烫状 ,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 致受冻叶片干枯死亡。北方霜冻来的早 , 造成植株受冻提早拉秧。
发病规律: 低温是节瓜早春或晚秋受冻的重要因素 , 尤其是寒流侵袭或突然降温或降雨 , 会出现上述症状。冰点以上的低温称为寒害。南方易发生寒害。
低温达到使植物体发生冰冻 , 或霜后植物体内水分结冰 , 这种低温称为冻害。北方发生冻害较多。
寒害的发生因寄主不同而异 , 冬瓜、节瓜耐寒力弱 ,0~10 ℃就会受害 , 低于 3~5 ℃生理机能出现障碍 , 造成伤害 , 尤其湿冷比干冷为害更大。低温时 , 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 , 细胞渗透压降低 , 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 , 植株受到冻害。温度低到冻解状态时 , 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 , 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 , 冰块逐渐加大 , 致细胞脱水 , 或使细胞涨离而死亡。近年 , 因内外研究证明 , 植物体上存在具冰核活性的细菌 ( 简称 INA), 这是增加植物发生霜冻的因素之一 , 这类细菌可在 -2~-5 ℃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温度不适
防治办法: (1) 选用耐低温品种。如菠萝种节瓜、广优 1 号、青皮梅花瓣等抗逆性强的品种。 (2) 低温锻炼。冬瓜、节瓜对低温忍耐力是生理适应过程 , 原生质胶体黏性提高 , 酶活性增强向耐寒方向发展 , 因此育苗期定植前低温锻炼十分重要。 (3) 选择晴天定植 , 霜冻前浇小水。 (4) 采用地面覆盖或植株上盖报纸或地膜效果好 ; 棚室四周围草帘子。 (5) 熏烟或临时补温。 (6) 喷洒链霉素 500 mg/kg, 可使冰核细菌数量明显减少 , 是预防霜冰方法之一 。(7) 喷洒植物抗寒剂 , 每 667 m2 200 mL 或 27% 高脂膜乳剂 100倍液或 10% 宝力丰抗冷冻剂物 400 倍液。 (8) 冻后解救措施 : 特别注意冻后缓慢升温 , 日出后用报纸或草帘遮光 , 使冬瓜、节瓜生理机能慢慢恢复 , 不可操之过急。

总体描述: 症状 节瓜提早育苗 , 尤其是北方在提早、延晚栽培过程中经常遇到寒害和冻害。 苗期遇有低温障碍易诱发沤根 , 出地后遇有寒流袭击 , 致叶片组织变为水烫状 ,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 致受冻叶片干枯死亡。北方霜冻来的早 , 造成植株受冻提早拉秧。 病因 低温是冬瓜、节瓜早春或晚秋受冻的重要因素 , 尤其是寒流侵袭或突然降温或降雨 , 会出现上述症状。冰点以上的低温称为寒害。南方易发生寒害。 低温达到使植物体发生冰冻 , 或霜后植物体内水分结冰 , 这种低温称为冻害。北方发生冻害较多。寒害的发生因寄主不同而异 , 冬瓜、节瓜耐寒力弱 ,0~10 ℃就会受害 , 低于 3~5 ℃生理机能出现障碍 , 造成伤害 , 尤其湿冷比干冷为害更大。低温时 , 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 , 细胞渗透压降低 , 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 , 植株受到冻害。温度低到冻解状态时 , 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 , 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 , 冰块逐渐加大 , 致细胞脱水 , 或使细胞涨离而死亡。近年 , 因内外研究证明 , 植物体上存在具冰核活性的细菌 ( 简称 INA), 这是增加植物发生霜冻的因素之一 , 这类细菌可在 -2~-5 ℃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耐低温品种。如菠萝种节瓜、广优 1 号、青皮梅花瓣等抗逆性强的品种。 (2) 低温锻炼。冬瓜、节瓜对低温忍耐力是生理适应过程 , 原生质胶体黏性提高 , 酶活性增强向耐寒方向发展 , 因此育苗期定植前低温锻炼十分重要。 (3) 选择晴天定植 , 霜冻前浇小水。 (4) 采用地面覆盖或植株上盖报纸或地膜效果好 ; 棚室四周围草帘子。 (5) 熏烟或临时补温。 (6) 喷洒链霉素 500 mg/kg, 可使冰核细菌数量明显减少 , 是预防霜冰方法之一 。(7) 喷洒植物抗寒剂 , 每 667 m2 200 mL 或 27% 高脂膜乳剂 100倍液或 10% 宝力丰抗冷冻剂物 400 倍液。 (8) 冻后解救措施 : 特别注意冻后缓慢升温 , 日出后用报纸或草帘遮光 , 使冬瓜、节瓜生理机能慢慢恢复 , 不可操之过急。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