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绿苦瓜

2020-08-03

品种名称碧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1年

审(认)定情况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111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碧绿苦瓜的母本是从穗新1号中选育出来的强雌株系7-1-10-2-1-10,父本是从槟城苦瓜中选出的自交系槟选3-0-1-1-1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植株生长较旺盛,分枝性较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14~16节。果实长圆锥形,长24~28厘米,横径6.3厘米,早果质量290克。果实肩平、肉厚,皮色碧绿有光泽,条瘤粗直,瓜形美观,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约3500千克。

抗性

耐寒性较强,耐白粉病、炭疽病,中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春季栽培适宜播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宜采用育苗移植或催芽直播,早播要注意防寒。

2. 秋季栽培宜在7-8月直播,播种量为667平方米0.4~0.5千克。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3. 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该品种雌性强,雄花少,早春栽培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坐果。

4. 当开花坐果过早过多时,应适当疏花。

5. 一般开花后14~20天为商品瓜的适宜采收期,应及时采收。

6. 注意对枯萎病、白粉病、瓜实蝇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延伸阅读

春帅苦瓜


品种名称春帅

分类 瓜类-苦瓜
选育单位 湖南省蔬菜所兴蔬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ZG008,父本G04-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春帅为早熟品种,播种至始收75天左右;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分枝力强,节间较短,蔓长3.5m左右,主、侧蔓均可结瓜,第1雌花节位第10~12节;果实长圆筒形,果皮白色,半突瘤,果长28~30cm,横径5.0cm,肉厚0.85cm,味苦,单果质量400g左右;对白粉病和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长沙海参苦瓜,一般每667m2产量34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长沙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2月中旬播种,早春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秋延后栽培5月中旬播种。采用温汤浸种,浸泡4~5小时后置于30℃恒温箱中催芽,待种子破嘴后播于苗床中,并覆膜保温、保湿,当有两片真叶露出时将幼苗分苗到营养钵中。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向阳的地块,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500kg、三元复合肥100kg、饼肥100kg,幼苗4~5片真叶时定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株距35cm,行距180cm,及时引蔓,摘除侧蔓,开花坐果后及时追肥,雌花开放后18天即可采收。注意防治白粉病、疫病、蚜虫、瓜实蝇、瓜绢螟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于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苦瓜疫病


病害中文名: 苦瓜疫病
病害英文名: Balsam pear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甜瓜疫霉
病原学名: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疫霉属,甜瓜疫霉
病原介绍: 病菌的白色霉层是它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简单,与菌丝无明显分化,宽1.5~3.0m,长的可达100m。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或广卵圆形,其大小差异很大,人工培养的约为17.3~5213.8~27m,病瓜上产生的孢子囊较大,约为69.5~89.228.6~42.8m,顶部突出扁平,高约2微米。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面较平滑,直径10.7~35.m。此外病菌还可产生淡黄色近球形的厚壁孢子。病菌生长发育要求高湿度和28~30℃较高的温度。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苦瓜
寄主英文名: bitter gourd
侵染部位: 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苦瓜疫病多在开花以前显症。叶片染病先失去光泽 , 后呈水烫状萎凋下垂。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上述症状早、晚尚能恢复 , 病情严重时则不能复原。仔细观察植株基部变为水渍状发软 , 湿度大时可见病部长出很薄的一层白霉 , 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 , 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 , 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 遇高温高湿条件 2~3 天出现病斑 , 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 , 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 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孢子囊 : 一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孢子囊梗 , 顶端形成孢子囊。二是由气孔抽出菌丝 , 菌丝分枝 , 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孢子囊硬 , 顶端形成孢子囊 ,48 、 72 、 96 小时后平均每 1㎝ 叶片两面产生孢子囊数量分别为 24.2 、 95.3、254.8 个 , 接菌后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在叶面上静止 2 小时后萌发或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 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 , 菌丝在叶片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 , 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 , 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蔓延 , 经几天潜育即显症。甜瓜疫病发生轻重与当年 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雨日多少、雨量大小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 , 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 , 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 , 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选用江门大顶、英引苦瓜、夏雷苦瓜等耐高温高湿品种 , 可减轻发病。(2)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每 667 ㎡ 喷对 好的药液 5OL,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视病情防治 2~3 次。此外在栽植前用 4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1Okg 与 100 kg 细土拌匀进行穴施 , 对预防疫病发生有长久效果。生产上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 可改用60% 氟吗?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68.25% 凡杀同?代森锰锌 ( 易保 )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 69% 锰锌?烯酷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700倍液。

总体描述: 症状 苦瓜疫病多在开花以前显症。叶片染病先失去光泽 , 后呈水烫状萎凋下垂。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 , 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上述症状早、晚尚能恢复 , 病情严重时则不能复原。仔细观察植株基部变为水渍状发软 , 湿度大时可见病部长出很薄的一层白霉 , 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 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 异名 P.drechsleri Tuckel, 称甜瓜疫霉和掘氏疫霉 , 属卵菌。甜瓜疫霉在 PDA 上培养 , 菌丛呈灰白色 , 稀疏 , 菌丝无隔透明 , 直径 4~7( m), 后期菌丝产生不规则形的肿胀或结节状突起 , 一般不产生孢子囊。在 V8 汁培养基上 , 菌丛近白色 , 稀疏 , 产生孢子囊 , 孢子囊下部圆形 , 乳突不明显 , 有时也可看到少量孢子囊的乳突较高 , 可达 4m , 大小 43~69 19~36( m), 新的孢子囊自前一个孢子囊中伸出 , 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 自孢子囊的乳突逸出 ; 藏卵器近球形 , 直径 18~31( m), 无色 , 雄器围生 ; 卵孢子球形 , 淡黄色 , 表面光滑 ,16~28( m)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随病残体组织遗留在土中越冬 , 翌年菌丝或卵孢子遇水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 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到甜瓜上萌发芽管 , 产生附着器和侵入丝穿透表皮进入寄主体内 , 遇高温高湿条件 2~3 天出现病斑 , 其上产生大量孢子囊 , 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 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病菌以两种方式产生孢子囊 : 一是从气孔抽出较短的菌丝状孢子囊梗 , 顶端形成孢子囊。二是由气孔抽出菌丝 , 菌丝分枝 , 在分枝上长出菌丝状孢子囊硬 , 顶端形成孢子囊 ,48 、 72 、 96 小时后平均每 1㎝ 叶片两面产生孢子囊数量分别为 24.2 、 95.3、254.8 个 , 接菌后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在叶面上静止 2 小时后萌发或孢子囊直接萌发长出芽管 , 开始从气孔保卫细胞间隙侵入 , 菌丝在叶片细胞间和细胞内扩散 , 也有从气孔伸出菌丝 , 再从气孔侵入或在叶面上扩展蔓延 , 经几天潜育即显症。甜瓜疫病发生轻重与当年 雨季到来迟早、气温高低、雨日多少、雨量大小有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 , 病害重。一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 , 遇有大暴雨迅速扩展蔓延或造成流行。生产上与瓜类作物连作、采用平畦栽培易发病 , 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选用江门大顶、英引苦瓜、夏雷苦瓜等耐高温高湿品种 , 可减轻发病。(2) 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洒 72% 锰锌?霜脲 ( 克露 ) 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70% 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 每 667 ㎡ 喷对 好的药液 5OL, 隔 10 天左右 1 次 , 视病情防治 2~3 次。此外在栽植前用 40% 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1Okg 与 100 kg 细土拌匀进行穴施 , 对预防疫病发生有长久效果。生产上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 可改用60% 氟吗?锰锌 ( 灭克 ) 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68.25% 凡杀同?代森锰锌 ( 易保 ) 水分散粒剂 1500倍液、 69% 锰锌?烯酷 ( 安克锰锌 ) 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700倍液。

早绿苦瓜


品种名称早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3001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绿苦瓜是以主蔓结果性良好、果色油光亮泽的强雌株系812为母本,以长势旺盛、耐热性强、果型粗大、商品性好的中熟自交系948为父本配制成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单株结果力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18节。果实浅绿色,有光泽,长圆锥形,长27.0厘米,横径6.3厘米,单果质量380克,果肉较厚,商品性好,前期产量高且集中,早熟性突出。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3500~4000千克。

抗性

田间表现耐寒、耐热、抗病性较强,丰产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或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 春季栽培宜采用育苗移植,早播时要注意防寒。

3.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4. 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

5. 该品种雌性强,坐果早,应尽早摘除第一瓜,摘除主蔓100厘米以下所有侧蔓,以保证植株生长健壮旺盛。

6. 一般开花后15~18天为商品瓜的适宜采收期,应及时采收,以保证品质和增加坐果。

7. 注意对枯萎病、白粉病、瓜实蝇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丰绿苦瓜


品种名称丰绿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200601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耐热、优质、高产的最新杂交一代油瓜新组合。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以侧蔓结果为主。果实丰满,近圆柱状,果色光鲜亮泽、浅绿,瘤条好,果形粗大,长28~32厘米,横径7~8厘米,商品果质量500克左右,整齐匀称,果肉丰厚致密,耐贮运,品质优,商品性好。中晚熟,春季栽培从定植至初收55天左右,至盛收期约68天。秋季栽培从播种至初收45天,至盛收期约56天。

产量表现

每667m2产量4000~5000千克。

抗性

中抗白粉病,高感枯萎病。田间表现霜霉病和炭疽病发病指数均为1级,疫病感病轻。耐热性、耐涝性强,耐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月至4月和7-8月上旬。

2. 及早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所有侧蔓,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幼苗快速健壮生长。

3. 肥水供应要充足,特别是中后期要保持植株旺盛生长,以延长采收期,充分利用丰产潜力。

4. 宜适当疏植,一般行距180~200厘米、株距60~120厘米。

5. 注意防治白粉病,特别注意防治枯萎病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茼蒿复种苦瓜


名称茼蒿复种苦瓜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瓜类-苦瓜
适宜品种
苦瓜:品种为湘苦2号、中早熟而且丰产一代杂交种

茼蒿:小叶品种

栽培技术
1.育苗

苦瓜育苗于2月上旬。

2.定植

苦瓜:移栽于3月初、畦栽,畦宽1米,每畦栽两行,株距50厘米,做畦时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沼渣1000千克、豆饼10块,硫酸锌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复合肥10千克。

茼蒿:于11月初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4~5千克,畦宽1.1米、长5.5米、每畦条播四行。

3.定植后管理

苦瓜:定植后至开花前,追两次沼肥,浓度为1∶7〔沼肥∶水〕。当第一批瓜坐稳后每隔10天追一次沼肥,该品种株高在3米以上;主蔓第1雄花着生节位在第10节。上架以后,以侧蔓结瓜为主。用塑料绳吊蔓,及时绑蔓和整枝。结合追肥的同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4.收获

当茼蒿长到30厘米时隔畦采收上产市,采收时在茼蒿基部留两片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新枝萌发。第二次全部采收,每次每立方米可采收3千克,每千克售价4元,两茬收入为5000元。

苦瓜:当果实长到长40~50厘米,横径5~4厘米。单果质量350~450克,果肉厚1.15厘米,果面有瘤状突起,商品成熟为浅绿白色,生物学成熟果顶部为橙红色,易裂开时、适时采收为宜。一般以定植到采收50天,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18天。

病虫害防治
苦瓜苗期用多菌灵拌土、每平方米施8克多菌灵防止猝倒病发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防治白粉病。用500倍液克露防治霜霉病,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枯萎病。用300倍液病毒宁防治病毒病。

英引苦瓜


品种名称英引苦瓜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广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蔓生,生长势强,适应性广,分枝多,以侧蔓结瓜为主。果实浅绿色,肉瘤粗直,长25~30厘米,横径5~8厘米,肉厚1.2~1.5厘米,单果质量约400克。肉质嫩滑、微苦,品质优,果形美观,商品率高,耐贮运,适宜出口及市销。中熟,从播种至初收约50天,可延续采收40~60天。

产量表现

667平方米产量3000~4000千克。

抗性

耐热、耐雨水,抗逆性强,适于夏秋季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

华南地区适播期3-8月,直播或育苗移栽,每667平方米用种量0.4~0.5千克,支架栽培,栽植密度每667平方米1200~1500株。宜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

适宜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均可栽培。

玉英苦瓜


品种名称玉英

分类 瓜类-苦瓜
选育单位 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白皮型苦瓜,果色洁白亮丽,果实方粗肥长,果肩整齐,果面珍珠粒,非常美观。果长25~30cm,果重通常在600~700g,播种后约65天开始采收,收获期长,产量丰高。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台湾类似地区可于29月播种栽植。

2. 育苗定植:苦瓜种子先行催芽,浸水24小时,嗑开的种子浸水12小时,在30%恒温下催芽48h,芽长约0.3cm即可播种于育苗袋或穴盘中,待幼苗4~5片叶时即可定植。

3. 土壤选择:苦瓜性喜温暖,选择日照充足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并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连作地可利用丝瓜根砧嫁接,亲和性较好。

4. 隧道式棚架栽培:利用隧道式棚架栽培苦瓜,是目前台湾最流行的栽培方式。隧道棚高约2.4m、宽约7m,做高畦,畦面覆盖银黑色地膜,株距1.0~1.5m。开花时可人工授粉,或利用昆虫协助授粉。

5. 施肥:苦瓜生育期长,吸肥力强,基肥宜多施有机质肥料。采收期间,视植株生长情况,需再追施肥料,使植株生育强健,延长采收时间,提高产量。

6. 结果期:苦瓜结果以侧蔓为主,主蔓不摘心,一般留5~6条侧蔓,同时将离地30cm左右的叶片及芽剪除,以利通风。雌花开花至采收适期16~18天,幼果若用黑色塑胶袋或牛皮纸袋套住,果实更为晶莹洁白,并可减少污染及防止瓜实蝇危害。

7.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苦瓜病害有蔓割病、病毒病、炭疽病等,虫害有蚜虫、瓜实蝇、蓟马等,应及时选药防治。

黄瓜—苦瓜套种


为了探讨日光温室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笔者于1994-1996年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黄瓜套作苦瓜的栽培试验,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获得了成功。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黄瓜8210千克,苦瓜1100千克,纯收入2.6万-3万元。目前.这种种植模式在河北省6个县、市已开始推广。

当前对日光温室的利用多放在超时令和反季节的种植上,而在夏季多为休闲期,没有得到周年的充分利用。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休闲期(5月底-10月上旬),提高了温室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了土地、光能、劳动力等资源。而且苦瓜抽蔓前生长缓慢,苗期长,不影响冬季黄瓜的生长,后期也不用再插架,5月份揭掉塑料膜后利用温室供架攀缘生长。苦瓜是耐热作物,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一、品种选择

黄瓜选用新泰密刺作接穗,黑籽南瓜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苦瓜选用生长势强、耐热性强、病虫害少的滨城苦瓜、长白苦瓜等品种。

二、育苗

黄瓜在10月中旬播种育苗,采用断根插接的方法。先播种黑籽南瓜,选用存放过一年、籽粒饱满的种子,在55℃温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在30℃温水中浸种8小时,将种子反复搓洗,在25℃条件下催芽。出芽后播种在苗床。黑籽南瓜播种后3-4天播种黄瓜,黄瓜播种后约8-9天当黄瓜苗高3-4厘米子叶展开后即可嫁接。接好后将断过根的南瓜苗插到预先准备好的苗床内,嫁接苗要精心管理。当苗龄在2叶1心时向植株喷1次40%乙烯利水剂,浓度为5000倍,一方面可抑制幼苗徒长;另一方面可促进雌花形成。定植前向植株喷1-2次大豆素,浓度为100毫克/千克,可使黄瓜增产15%左右。嫁接后约22-24天可达到定植苗龄。

苦瓜在11月上旬播种育苗。苦瓜种皮厚而坚硬,发芽困难,播种前必须浸种催芽,用65℃热水烫种15分钟,后置于30℃温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好,放在30-35℃条件下催芽,80%的种子出芽后播种。用营养钵装营养土播种育苗。苦瓜在第1片真叶展开后喷1次浓度为20-40毫克/千克的GA,可加大雌花的比例,降低第1雌花的节位,提高前期产量。

三、施肥整地

定植前每667平方米施圈肥5000千克,饼肥150千克,硝酸二按5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深耕30厘米,将士肥混匀。南北向起垄,采用高垄栽培,垄高15厘米。

四、定植方式

当黄瓜3-4片真叶展开时(约11月下旬)进行定植。黄瓜按大小行栽苗,大行行距80厘米,小行行距50厘米,株距27厘米。每隔4行黄瓜留1苦瓜套作行,行宽1.2米,行中间定植苦瓜。苦瓜在4片真叶时(约1月中下旬)定植,株距40厘米。

五、定植后的管理

1.覆盖地膜

为了提高地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增加光照强度,定植后要覆盖地膜,每相邻的两个小行覆盖在一起。在膜下追肥浇水。

2.张挂镀铝膜反光幕

反光幕可增加温室北侧的地温是冬春茬黄瓜增产的有效措施。

3.温度管理

黄瓜和苦瓜都是喜温作物,室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间15-1.8℃。为了增加株抗寒能力,可在缓苗后、开花期、幼果期各喷一次1%浓度的植物抗寒剂。

4.水肥管理

黄瓜浇过缓苗水后至根瓜采收初期,约30天时间一般不浇水,以促根控秧为主,土壤绝对含水量20%左右为宜。采瓜初期至整个结瓜盛期,浇水要多,一般10-20天浇一次,前期间隔时间长一些.后期间隔时间短一些。阴天、雨雪天、降温天不要浇水。低温季节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浇水,最好浇温水。苦瓜在甩基前忌浇大水,随着植株长大、气温逐渐升高要逐渐加大浇水量。高温季节在早晨、傍晚浇水。一般每隔一次清水,浇水冲施一次复合肥,每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0-15千克。同时,要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5.人工授粉

黄瓜虽然不经授粉也能结瓜,但经过人工授粉,可显著提高产量。苦瓜在揭塑料膜以前也可人工授粉。授粉在9-13时进行。

6.植株调整

苦瓜的分枝力强。主蔓上雄花的结果率是随着节位上升而降低,产量主要靠第1-4节雌花结果,所以,调整植株摘除侧蔓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主蔓的雌花坐果。整枝方法是首先保持主蔓的生长,主蔓高1-1.5米以下的侧蔓全部去掉,主蔓长到一定高度后,留下2-3个健壮的侧蔓与主蔓一起上架,以后再生出的侧蔓,有瓜者即留蔓,并当节打顶,无瓜者将整蔓从基部剪掉。

7.病害防治

黄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疫病;苦瓜的病害有斑点病、炭疽病、疫病。

防治方法:霜霉病和疫病用52%百菌清烟剂,每次667平方米用250克熏烟,或用70%滴涕M 6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始液喷雾;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斑点病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施。

8.采收

黄瓜的采收期一般从12月底到翌年5月下旬。苦瓜的采收期从3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中旬结束。

苦瓜死藤


病害中文名: 苦瓜死藤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尖镰孢菌
病原学名: 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piperis Q.S.Cheo et P.K.Chi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尖镰孢菌
病原介绍: 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丛反面紫红色,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细胞瓶梗型,椭圆形、卵圆形或肾形,0~1个隔膜,4~102~3(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孢壁薄,两端尖,无色,顶细胞稍呈钩状,基部有足细胞,3~5个隔膜,大多数3或4个,3个分隔的大小23~423~4.7(m),4个分隔的大小38~473.6~5.3(m)。厚壁孢子多,球形或椭圆形,单生或2个串生,光滑,常间生,无色;在米饭培养基上,初淡黄褐色,后呈紫红色。在CMA上易产生大量厚壁孢子。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苦瓜
寄主英文名: bitter gourd
侵染部位: 全株

病害症状: 苦瓜死藤属于维管束枯萎病。田间表现植株萎蔫,剖检病株茎基部及根部,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病变,终致茎蔓收缩干枯。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恒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田间借助灌溉水、雨水、农家肥施用等方式传播,从根部伤口或根冠细胞侵入致病。连作地、低湿地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发病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播种抗病高产良种。(2)重病地实行水旱轮作。(3)改进栽培技术:①整治排灌系统,改宽畦浅沟为窄畦深沟,降低地下水位,改深水长时间沟灌为浅水短时间沟灌,或改沟灌为淋灌。②将以土杂肥作基肥改变为以麦饼加复合肥作基肥,并实行配方施肥。③改常规育苗、定植为药土营养钵(袋)育苗和毒土穴施定植护苗或药液作定根水护苗。④改常规栽培为地膜覆盖栽培。⑤改单纯浇(淋)水为与施药肥结合浇(淋)水。⑥改发病才治为无病早防。⑦改随意丢弃病株为妥善处理病株,注意田园卫生。

茼蒿—苦瓜复种套种


 一、苦瓜栽培技术

品种为湘苦2号、中早熟而且丰产一代杂交种。具有产量高、耐热、抗病,品质优良等特点。每平方米栽4株,每株结瓜1.75千克,每千克售价4元。

育苗于2月上旬,移栽于3月初、畦栽,畦宽1米,每畦栽两行,株距50厘米,做畦时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沼渣1000千克、豆饼10块,硫酸锌0.25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复合肥10千克。定植后至开花前,追两次沼肥,浓度为1∶7(沼肥∶水)。第一批瓜坐稳后,每隔10天追一次沼肥,该品种株高在3米以上,主蔓第1雄花着生节位在第10节,上架以后,以侧蔓结瓜为主,用塑料绳吊蔓,及时绑蔓和整枝。结合追肥的同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苗期用多菌灵拌土,每平方米施8克多菌灵防止猝倒病发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20天喷-次,防治白粉病;用500倍液克露防治霜霉病;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枯萎病;用300倍液病毒宁防治病毒病。当果实长到长40-50厘米,横径5-4厘米,单果质量350-450克,果肉厚1.15厘米,果面有瘤状突起、浅绿白色,表示已达商品成熟。生物学成熟时,果顶部为橙红色,易裂开时,应适时采收。一般定植到采收需50天,前期果实从开花到采收18天。

二、茼蒿种植技术

种植耐寒的小叶品种,于11月初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量4-5千克,畦宽1.1米、长5.5米,每畦条播4行。白天保持室内18-20℃、夜间8-10℃,当茼蒿长到19厘米和20厘米时分别喷两次沼液或6000倍液的金满利。当茼蒿长到30厘米时隔畦采收上产市,采收时在茼蒿基部留两片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新枝萌发。第二次全部采收,每次每平方米可采收3千克,每千克售价4元,两茬收入为5000元。

苦瓜大棚嫁接育苗与栽培


名称苦瓜大棚嫁接育苗与栽培

栽培类型 塑料大棚
蔬菜分类 瓜类-苦瓜
适宜品种
砧木品种:云南黑籽南瓜,90-1黑籽南瓜。这两个品种耐低温,根系发达,亲合力强。

接穗品种:蓝山大白苦瓜,湘苦瓜3号,滨城苦瓜。这些品种早熟性、果实品质和商品性好,前期产量高、并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性。

栽培技术
1.育苗

(1)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将筛选过的苦瓜籽浸泡在55~50℃温水中,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大约15分钟后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12个小时,把种子揉搓洗净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35℃条件下催芽,72小时种子破嘴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黑好南瓜要采用隔年种子,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8小时,然后置于30~33℃的温度条件下催芽,1昼夜后开始发芽,发芽的种子就可播种。

(2)苦瓜幼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可采用大棚地热线加温营养钵育苗,苦瓜12月上、中旬播种,出苗温度白天32℃,夜间22℃;黑籽南瓜要比苦瓜晚播1~2天,出苗温度白天30℃,夜间18℃。

适时播种,苦瓜于12月中旬至元月中旬播种,采用电热线温床,昼温控制在32℃,夜温控制在22℃,南瓜播种较苦瓜晚1~2天进行。

(3)苦瓜的嫁接与管理:当南瓜幼苗长出心叶、苦瓜幼苗长到一叶一心时,即可用靠接法嫁接。嫁接前应对苗床适当浇水,嫁接后1~3天要全天遮光,4~7天内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遮光,其余时间见光,7天以后不再遮光,昼温控制在32℃、夜温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90%左右;嫁接后8~10天用薄刀片将苦瓜幼根切断,并适当降温,白天保持25℃,夜间保持15℃。定植前5天,夜间将温度降至10℃,进行低温炼苗,以提高嫁接苗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和定植成活率。苦瓜与黑籽南瓜嫁接一般采用靠接法。当黑好南瓜幼苗长出心叶,苦瓜幼苗长出1叶1心时即可靠接。嫁接前1天先将营养钵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促使嫁接后伤口愈合,并对嫁接苗实行小拱棚覆盖和遮光处理。嫁接后的1~3天,全天遮光(阴天反之)3天以后需要半遮光(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遮光,其余时期见光)第7天以后不需遮光。嫁接后1周内的温度白天32℃,夜间20℃,湿度控制在90%~94%,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嫁接后8~10天用刀片将苦瓜幼根切断,适当降低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85%),并加大昼夜温差,进行壮苗锻炼,白天气温25~30℃,夜间13~15℃。定植前5天撤去供棚,使大棚夜间气温降到10℃,以增强嫁接苗的耐寒能力。

2.定植

(1)温室定植前要施足底肥,每667料施优质农家肥8000千克、腐熟饼肥100~150千克、蔬菜专用复合肥80千克,深翻入地整平作畦。苗龄40~50天定植,行距80厘米、株距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3000株,栽植不宜过深,以埋没嫁接口为度。为提高地温和室温,定植时穴内应烧40~50℃的温水,促发新根。定植后3~4天再浇一次缓苗水,促进幼苗早成活与生长。

(2)适时定植,合理密植。定植前温室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4~8立方米,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深翻30~40厘米,整平。苦瓜栽植行为南北向。行距采用不等距〔大小相间排列〕方式,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结合起垄可再在垄底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饼肥1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或氮化钾)50千克,辛硫磷颗粒剂1~2千克。

嫁接苗5叶1心即可定植,每667平方米植2500~3000株。定期时先把苗蛇接株行距栽好,每穴2棵,注意苗不要栽的过深,以不埋住嫁接口为宜,一般让嫁接口距地面2厘米,否则在接口处接穗会产生不定根,导致植抹易感枯萎病,从而失去嫁接作用。苗子栽好后,相距较近的两垄覆盖在一幅地膜下。扣地膜采用开洞掏苗的办法,膜两边拉紧并用土压牢,然后通过覆盖在地膜之下的小垄沟浇1次透水,4~5天再浇1次缓苗水。嫁接苗通过双膜覆盖技术,一般可提高小环境气温和地温3~4℃,还能防止水分蒸发,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3.定植后管理

幼苗定植成活后应加强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和茎叶生长;及时搭架整蔓,抽蔓后搭架,蔓长30厘米开始绑蔓整技,以后每隔4~5个节绑蔓一次,每株留2~3个侧蔓,多余的摘除:中后期不再整枝,但须摘除植株下部的衰老黄叶,以利通风透光。

定植后的管理是苦瓜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

(1)中耕保温:苦瓜生长前期,要及时中耕除草,瓜苗附近浅锄,其他地方可深锄7~10厘米,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壤温度和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和蔓叶生长,苦瓜甩蔓后,不再中耕,但要注意拔草。

(2)植株调整:为减少遮荫,可用尼龙绳吊蔓法代替支架绑蔓法。做法是在拱杆下边的4根铁丝上,每条垄的上方顺垄向各拉1根铁丝,在这根铁丝上为每棵苦瓜拴1条吊绳,吊绳下端直接系在苦瓜根部,然后转动苦瓜的茎蔓,使尼龙绳缠绕在苦瓜茎蔓上。吊蔓时要使所有的顶端均处在同一个北高南低的平面上,以保证各植株受光均匀。这个平面各处的高度不应超过大棚内相应处高度的2/3。同时,尽量使用白色尼龙绳,以减少对光线的吸收。

(3)及时整枝:当主蔓出现第一雌蔓后,开始整枝,将其基部的圆柱一律剪去,等主蔓出现连续几个小瓜时,则要将第一个未开花的小瓜摘除,保持小瓜间有2~4个节间。主蔓上架后,看其侧蔓有无小瓜,若有则保留3~4条瓜后将蔓条顶心打掉,无则从基部剪除。随时除掉多余的孙蔓、多余卷须、多余雄花和下部老叶、病叶,充分利用空间,使养分集中在生殖生长和瓜的膨大上,保证果实良好发育。

(4)水肥管理:苦瓜是生长期较长,枝叶繁茂,结瓜多的喜湿耐肥作物。在结瓜前期,以土壤不早为原则,采用小水浇灌,并施1次稀薄人畜粪并对少量尿素作为提苗肥。进入结瓜期,技蔓生长,需肥水较多,可采用顺水冲腐化肥,每15~20天1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或硝铵20千克。

4.收获

经过嫁接的苦瓜苗2月初温室定植,3月中旬鲜瓜上市,667平方米采瓜2500千克,产值达5000~7000元。

苦瓜的采收标准是:一般花后2周左右,果实的条状或瘤状突起较饱满,具有光泽,果项颜色变淡时即为适采期。过早和过晚采收都会降低苦瓜的品质和产量。

翠绿2号苦瓜


品种名称翠绿2号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翠绿2号是用早熟、丰产、优质的强雌性株系B07-2-1作母本与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株系D12-3-1作父本配制而成的大顶苦瓜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早熟,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2~13节。以主蔓结果为主,雌性强,坐果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瓜形较一致,畸形瓜少,商品瓜率高,产量集中。果实短圆锥形,肩平大,果长15.3厘米,横径7.1厘米,肉厚1.2厘米,单果质量260克。果面深绿色有光泽,圆瘤条与瘤相间,以条瘤为主,条瘤粗直,果形美观,风味中苦,品质优良。

产量表现

春、秋季均可栽培,667平方米产量2500千克。

抗性

耐寒能力强,耐热、耐涝能力中等。对霜霉病、白粉病感病中等,炭疽病、疫病感病较轻。

栽培技术要点

1. 广东地区春季栽培适宜播种期为12月至翌年3月,采用育苗移植或催芽直播,早播要注意防寒。

2. 秋季栽培宜在7-8月播种,采用催芽直播。

3.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

4. 施足基肥,结果期重施追肥。及时摘除侧芽,减少养分消耗,并注意及时采收。

5. 注意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华南地区栽培,其他地区引种需先试种。

绿宝石苦瓜


品种名称绿宝石

分类 瓜类-苦瓜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粤审菜19990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a6-1-1与a2-1杂交配组成的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绿宝石苦瓜为杂交一代苦瓜组合。早熟,播种至初收春植75~90天,秋植45~50天。果中长圆锥形,浅绿色有光泽,瓜长约25厘米,横径6.2厘米,肉厚1.1厘米,单瓜重0.3~0.4公斤。苦味适中,品质优,裂果少。田间表现较耐炭疽病和白粉病。


产量表现

1998年参加省区试,前期和全期亩产分别为378.7公斤和1688.68公斤,名列第二,比对照种穗新二号增产40.9%和45.09%,全期增产达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春、夏植15月下旬,秋植7月下旬至8月,播种前一般采用50~55℃温水浸种催芽,春季12月播种,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育苗,34月及秋季可催芽后直播。

2. 亩植1600~2000株,畦宽(包沟)1.7米,双行植,春植株距30~40厘米,穴种2株,秋植25~35厘米,搭成人字架或双排企竹。

3. 施足基肥,起畦时每亩施腐熟土杂肥2000公斤和磷肥20~30公斤,结果期追施重肥,每采收1~2次追施复合肥20公斤。
4. 对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其中炭疽病采用施宝功1000~1500倍液喷洒有特效。

适宜地区 适宜广东等地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