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软1号豌豆

2020-08-03

品种名称晋软1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选育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选园艺系
品种来源热加洛瓦0112早绿033的后代中经多代系选育成的软荚豌豆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高1.5~2.5米,蔓生需支架,节间长,分枝性强,从茎基部分生2~3个侧枝,中部也能分生4~5个侧枝,侧枝还可分生第二次侧枝。小叶两对,黄绿色。主蔓从17~19节开始为白色单花。结荚9~11个,侧枝结荚5~7个。荚长8~10厘米,荚宽2.0~2.5厘米,荚呈剑形,扁直稍弯曲,黄绿色,软荚,爽脆而甜。老熟种子灰蓝绿色,皮光滑,稍有皱缩点。荚豆兼用。千粒重225克。生长期85~90天,为晚熟种。

产量表现:鲜荚每666.7平方米产量可高达1100~1250千克,干豆粒150~175千克。

栽培要点:北方地区春季34月或夏季67月播种,南方地区在秋季910月或春季23月播种。条播,行距40~50厘米,亩用种量8~10公斤。不间苗,适时搭架。开花后15~18天、当子粒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

适宜地区 适宜我国各地栽培及适于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延伸阅读

晋豌豆2号豌豆


品种名称晋豌豆2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审(认)定年份1997年

审(认)定情况1997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1997S260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试验站
品种来源以(右试1号A266)F 1作母本、中畜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名PH一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型蔓生半直立,株高80cm左右,主茎分枝2~3个,叶片绿色,花白色,籽粒圆形,硬粒,种皮和脐均为白色。生育期9094天,无限结荚习性,抗旱性强。

产量表现:19941996年参加豌豆直接生产试验,3年平均产量1470kg/hm2,比对照晋豌豆1号增产18.2%。在山西省累计推广3333hm2。

品质分析:经过西省分析测试中心分析:籽粒含粗蛋白质23.48%,粗脂肪1.17%,淀粉60.57%。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4月525日播种为宜,一般播深10cm。

2. 合理密植:每公顷留苗密度为45104株左右。

3. 病虫害防治:开花前注意防治潜叶蝇。

适宜地区
适宜山西、西北干旱冷凉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晋茄1号茄子


品种名称晋茄1号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晋审菜2002002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10-4-8-68临猗紫长茄237-9-27-1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92厘米,门茄着生于第7~8节,果实紫色,有光泽。近圆形或椭圆形,单果重500克左右,果肉白色,细嫩,品质优。早熟,前期产量高。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山西省茄子新品种生产试验,两年12个点次平均亩产5116.7公斤,比对照品种短把黑增产12.9%。

抗性

较抗黄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与前茬茄科作物间隔6~8年以上的地块种植。

2. 太原地区3月初阳畦育苗,5月上旬定植,亩密度2000~2500株。

3. 育苗期间注意通风防徒长,门茄坐果后结束蹲苗,给予充足的水肥。

4.门茄以下侧枝及老叶随时打掉,适时采收果实。

适宜地区 适宜山西省各地春夏露地栽培。

全福种苗豌豆1号豌豆


品种名称全福种苗豌豆1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HR-99-10

选育单位 黑龙江省全福种苗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全福种苗有限公司1994年自美国阿拉斯加州引入。原代号全福93-1荷兰豆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蔓生,株高150~200cm。单荚粒数为6~8个,荚长13cm,荚宽3.2cm左右。鲜食脆嫩,味甜纤维少,连续结荚能力强,出苗后55~60d始收嫩荚。生育期85天左右。产量表现:19961997年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4976.8kg/hm2,较对照品种紫花荷兰豆增产14.9%;1997199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177.3kg/hm2,较对照品种紫花荷兰豆增产15.2%。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选择地膜覆盖,促进前期生长,忌连作。

2. 播种:行距40~50cm,穴距20~25cm,每穴2~3粒。

3. 合理密植:播种量为每公顷90~120kg。

4. 适期播种:春播4月上旬播种。

5. 施肥:豌豆生长需氮肥较多,所需氮、磷、钾的比例大约为1∶0.29∶0.94。

6.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2~3次。

7. 病虫害防治:要注意防治豌豆锈病、褐斑病、豌豆蚜虫和豌豆象等病虫害。

8. 收获与贮藏:收取籽粒宜在荚壳变黄时,将植株连根拔起或从基部割下,干燥后脱粒;脱粒后应及时晒干或机械干燥,含水量降至13%以下方可贮藏。

适宜地区
适宜于黑龙江省各地种植。

青豌1号豌豆


品种名称青豌1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选育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1995年对新西兰进口商品豆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幼苗直立,绿色,矮茎、淡绿。主株高69.005.00厘米,茎上覆盖蜡被,有效分枝2.501.00个。总状花序,花白色,旗瓣、龙骨瓣、翼瓣均为白色。去壳荚,刀形,青荚绿色,成熟荚黄色,长7.300.30厘米,宽1.500.30毫米,荚内籽粒自由式排列,田间不裂荚。籽粒皱绿色,不正圆形,粒径8.500.50毫米,种脐淡绿色,种皮不破裂。单株粒数73.60土5.00粒,单荚粒数4.900.40粒,干籽粒千粒重250.5010.50克,单株粒重24.104.00克。

产量表现

中等水肥条件下亩产270~375公斤;一般水肥条件下亩产200公斤。

品质分析

淀粉含量47.63%,粗蛋白质含量24.28%;可溶性糖含量6.41%。春性,生育期95~110天,全生育期110~130天。

抗性

抗倒伏性较强,耐旱性中等。抗白粉病、褐斑病。

栽培技术要点

亩施有机肥1.5~3.0立方米;纯氮3.0~4.0公斤,五氧化二磷10.0~15.0公斤。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播种,播种深度5.0~6.0厘米,播种量15.0~17.5公斤。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有灌溉条件的中、低位浅山平旱地种植。

定豌1号豌豆


品种名称定豌1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宁审豆200201

选育单位 宁夏西吉县种子公司引入
品种来源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中心以乌龙572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豌豆属。植株半匍匐,茎秆粗壮,叶色鲜绿,幼茎绿色,花白色,结荚位低。株高50~70cm,主茎分枝数9.2个,主茎节数11.5节,单株荚数4.5个,每荚粒数5粒,单株粒数21.5粒,单株粒重4.7g,百粒重21.68~23.60g,荚中等偏大,籽粒淡绿色、圆形,种脐白色。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75~80天。

产量表现:199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97.15kg/hm2,较对照当地白豌豆增产9.48%,较对照当地麻豌豆减产9.04%;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97.1kg/hm2,较对照当地白豌豆减产10.5%,较对照当地麻豌豆增产0.21%。大田种植一般产量1200~1950kg/hm2。

品质分析:籽粒品质优良,粗蛋白22.1%,粗脂肪1.0%,水分11.4%。

抗性:抗旱、抗倒伏、耐根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3月下旬播种为宜。

2. 合理密植:播种量195~240kg/hm2。

3. 轮作倒茬:间隔3年以上,忌重茬和迎茬。以麦茬最好,其次为莜麦、马铃薯、糜谷等茬口。

4. 合理施肥:施优质农家肥30000kg/hm2,五氧化二磷375kg/hm2,纯氮37.5~45.0kg/hm2。

5. 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苗期潜叶蝇和中后期豌豆象,生育期间及时中耕除草。

适宜地区
宁南山区半干旱地区的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

甬翠1号豌豆


品种名称甬翠1号

分类 豆荚类-豌豆
选育单位 宁波市农技推广系统
品种来源在引进国外甜青豌豆品种的基础上,通过3年多的努力,选育了甬翠1号豌豆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矮秆,株高45.7cm,荚长8.75cm,荚宽1.38cm,单荚粒数7.8粒。秋播收获鲜豆荚的生育期为55~65天,冬播和春播收获鲜豆荚的生育期为110天左右;口感甜糯,干籽粒外表皱缩,百粒重23.8g;鲜籽粒色泽深绿鲜艳,粒大而饱满,商品性好。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前准备。忌连作,以选择砂壤土的田块较为理想,播前晒种1~2天,除草整田,施入基肥,深沟高畦,一般畦宽1.5~2m,沟宽30cm,沟深25cm。

2. 适期播种。秋播9月5~15日。冬播11月下旬至12月:春播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相对秋播而言,冬播和春播的播种季节较为宽松。

3. 强调浅播,合理密植。甬翠1号种子的糖分含量偏高,顶土能力弱,一般在整田后于畦中间开浅沟用碎泥覆土2cm左右播种。每667m2播种量10~15kg。可条播和穴播,条播行距25~40cm。穴播穴距10~15cm。每穴3粒。秋播稍密,冬播宜稀。

4. 肥水管理。肥量的70%以上,一般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50kg或施有机肥1000kg、三元复合肥30 kg,在播前适度深施。追肥可于4叶期施尿素5kg/667m2,始花期施尿素10kg/667m2,以增花、增荚、增粒重。7~8叶期,对有生长过旺趋势的要用15%的多效唑1000倍液及时喷雾。畦块应保持高燥,田间不能有渍水。苗期不能灌水,主要靠淋水保持水分供给,出苗后早晚各淋1次薄水,对降温保苗有重要的作用。到开花结荚期如遇干旱,要进行沟灌抗旱,保证充足水分供应以确保营养生长生理需求和荚粒充实。

5. 防治病虫草害。虫害主要有豆秆黑潜蝇、菜青虫、斜纹夜蛾和蚜虫等。豆秆黑潜蝇可在3叶期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防治,始花期再防治1次,以后隔10天防治1次。连续2次;斜纹夜蛾、菜青虫可用15%杜邦安打3000倍液或20%米满1500倍液防治:蚜虫发生时用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

6.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立枯病、白粉病等,主要由土壤传播,防治方法:一是实行水旱轮作,切忌旱地连作:二是出苗后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预防.一般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三是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间隔10天1次,连续2~3次。

7. 在播前8~10天每667m2用50%乙草胺60ml对水40~50kg均匀喷雾或采用农达进行除草;播种覆土后。每667m2用72%都尔80ml或33%施田补100ml或90%禾耐斯45ml加水50kg进行芽前除草;出苗后如单子叶杂草仍较多,可在杂草3~5叶期选用稳杀得、高效盖草能进行除草,阔叶草多或混生的田块可用禾耐斯补治。同时结合浅中耕用人工有效防除杂草。

8. 适时采收。秋播一般在11月上中旬陆续收鲜豆荚;冬播一般在4月底开始陆续收获鲜豆荚,春播一般在5月中旬初收获鲜豆荚;要在豆荚已充分鼓起。豆粒灌浆近90%。籽粒饱满,荚色刚转深绿色时,适时分批采收。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