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枣

2020-03-17

品种名称毛叶枣

学名Ziziphus mauritiana

异名滇刺枣、印度枣

植物种类 观花树木
生物分类鼠李科

产地原产中国、印度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半落叶小乔木,株高可达9米,枝条下垂状。叶互生。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歪,浅齿缘,纸质,叶柄下方成刺。秋季开花,聚伞花序,花淡黄绿色。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甜脆可口。

繁殖方法:可用播种、嫁接法。新鲜种子采收后晒干再播种,约经30天发芽,每一粒种子能长出1-2株幼苗,经培育苗高30厘米以上即可作嫁接砧木,春季为嫁接适期。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佳,日照需良好。苗定植时预施基肥,每季追肥1次,成年树开花前按比例提高磷、钾肥,有利结果。幼株应修剪1次,以促使多萌发侧枝,果期过后修剪1次,老化的植株应施行强剪。枣性喜温暖,耐高温,生长适温的15-25℃;毛叶枣性喜高温,生长适温约23-32℃,冬季忌霜害。

应用价值:目前除引进品种外,已育出许多栽培种如金龙、肉龙、特龙、碧云、黄冠、五十种等,作经济果树栽培。树性强健,生长快,可作园景树、诱鸟树。果实可生食、制蜜饯。

编辑推荐

毛叶枣灰霉病


病害中文名: 毛叶枣灰霉病
病害英文名: Ring gray mold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灰葡萄孢
病原学名: Botrytis cinerea Person ex Fr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孢
病原介绍: 子座埋生在寄主组织内 , 分生孢子梗细长从表皮表面长出 , 直立 , 分枝少 , 深褐色 , 具隔膜 6~16 个 , 大小 880~2340 11~22( m), 分生孢子梗端先缢缩后膨大 , 膨大部具小瘤状突起 , 突起上着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 , 近球形或椭圆形 , 大小 5~12.5 3~9.5( m)。
病原中文名: 富氏葡萄核盘菌
病原学名: Botry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Whetzel
分类地位: 真菌界子囊菌门盘菌纲柔膜菌目,葡萄核盘菌属,富氏葡萄核盘菌
病原介绍: 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 l~2次分枝,大小124~1652.5~5m,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其上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无色,大小l.86~4.971.24~4.35m。
病原中文名: 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学名: Sclerotinia fucckeliana (de Bary) Fuck.
分类地位: 真菌界子囊菌门核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富克尔核盘菌
病原介绍: 菌落初为灰白色,后为褐色,分生孢子梗散生或簇生于菌落内,浅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大小因环境条件的影响变化较大,广卵形较多,大小6~185~12(m)D扫描电镜下孢子表面光滑D菌核基物表面生,但Cze+2Dox培养基上菌核半埋生居多,大小2.5~15mm左右,圆形至长圆形,常集结成大型不规则形的菌核。性孢子阶段常见,丝精器白色,群体呈灰白色,性孢子球形,大小3~4m。子囊盘2-3个束生于菌核上,具柄;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100~1309~13(m)。侧丝线形,有隔膜;子囊孢子无色,卵形或椭圆形,8.5~113.5~6(m)。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毛叶枣
侵染部位: 叶

病害症状: 叶缘生黄褐色V形大斑,向叶柄处扩展,有轮纹,边缘波浪状;病斑生在叶片中央的扩展成花朵状大斑,病叶易脱落。湿度大时,叶背生灰色霉层,稍触动呈烟雾状飞散,严重时造成全株枯死。该病主要发生在毛叶枣果苗上,连阴雨持续时间长或湿度大发病重,南方雨季、北方棚室栽植毛叶枣要及时防治。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落叶上越夏,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春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8~24℃;最适相对湿度92~95%;最适pH4~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用章姬等抗灰霉病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调节叶、果比,增强通透性。(2)清除初侵染源。及时清除地下落叶、落果,集中销毁。(3)苗期、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透光。(4)提倡使用木霉T5孢子悬浮剂,孢子含量为5106个/时,其防效与多菌灵基本相当。(5)棚室草莓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667m2?次200~250g或4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667m2次1kg,9~11天1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6)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顺天星2号(四氯间苯二腈类)悬浮剂8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3%多氧霉清水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总体描述: 症状 叶缘生黄褐色V形大斑,向叶柄处扩展,有轮纹,边缘波浪状;病斑生在叶片中央的扩展成花朵状大斑,病叶易脱落。湿度大时,叶背生灰色霉层,稍触动呈烟雾状飞散,严重时造成全株枯死。该病主要发生在毛叶枣果苗上,连阴雨持续时间长或湿度大发病重,南方雨季、北方棚室栽植毛叶枣要及时防治。 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 et Fr. 称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Sclerotini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灰色,后转褐色,长280~550(m),粗12~24(m);分生孢子近球形或卵形,无色,单胞,大小9~156.5~10(m)。异名:Botry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Whet. 称富氏葡萄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落叶上越夏,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春菌核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8~24℃;最适相对湿度92~95%;最适pH4~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防治方法 (1)选用章姬等抗灰霉病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调节叶、果比,增强通透性。(2)清除初侵染源。及时清除地下落叶、落果,集中销毁。(3)苗期、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透光。(4)提倡使用木霉T5孢子悬浮剂,孢子含量为5106个/时,其防效与多菌灵基本相当。(5)棚室草莓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667m2?次200~250g或4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667m2次1kg,9~11天1次,连续或与其他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6)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顺天星2号(四氯间苯二腈类)悬浮剂8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3%多氧霉清水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毛叶枣轮斑病


病害中文名: 毛叶枣轮斑病
病害别名: 毛叶枣环纹叶枯病
病害英文名: Ring spot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金字塔形冠毛菌
病原学名: Cristulariella pyramidalis Waterman and Marshall、Cristulariella moricoala (Hino) Redhead
病原介绍: 整个真菌子实体结构似一小针叶树,有功能分生孢子的作用,子实体大形,金字塔部分长270~420m,宽80~110m,轴部分80~180m12~8m,肉眼可以看见,子实体着生在一细柄上,它只有一细胞粗,4个至许多个细胞长。柄产生圆形细胞,以分芽法增殖,最后形成密的细胞团。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毛叶枣

侵染部位: 叶
症状图:


病害症状: 秋冬季叶上产生轮纹状褐色大病斑,浅褐色,常穿透叶的表皮至叶背。病斑扩展很快,并长出灰色轮纹,病斑直径2~20(mm),不久,病斑上生有白色至浅黄色锥状物;即病菌的孢子体及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黑色,形状不规则,大似米粒。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部越冬或越季,翌春借分生孢子传播。气温16~25℃有利其发生。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枣树开花后,经常巡视枣园,发现少数病叶时,马上摘除,装入塑料袋中集中烧毁。枣园及附近杂草要及时清除。(2)在不影响枣果发育情况下,适当减少病区浇水。(3)采收后落叶残枝,应集中烧毁。(4)必要时喷洒50%免赖得(Benomy)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采收前6天停止施药。

总体描述: 症状 又称环纹叶枯病。秋冬季叶上产生轮纹状褐色大病斑,浅褐色,常穿透叶的表皮至叶背。病斑扩展很快,并长出灰色轮纹,病斑直径2~20(mm),不久,病斑上生有白色至浅黄色锥状物;即病菌的孢子体及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黑色,形状不规则,大似米粒。病原 Cristulariella pyramidalis Waterman and Marshall 称金字塔形冠毛菌,异名Cristulariellu moricola 属半知菌类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部越冬或越季,翌春借分生孢子传播。气温16~25℃有利其发生。防治方法 (1)枣树开花后,经常巡视枣园,发现少数病叶时,马上摘除,装入塑料袋中集中烧毁。枣园及附近杂草要及时清除。(2)在不影响枣果发育情况下,适当减少病区浇水。(3)采收后落叶残枝,应集中烧毁。(4)必要时喷洒50%免赖得(Benomy)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采收前6天停止施药。

毛叶枣白粉病


病害中文名: 毛叶枣(印度枣)白粉病
病害英文名: Ring powdery mildew
病原信息: 病原中文名: 枣粉孢
病原学名: Oidium zizyphi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粉孢属,枣粉孢
病原介绍:
寄主信息: 寄主中文名: 毛叶枣

侵染部位: 叶、枝、花、果
病害症状: 为害叶、枝、花、果,以为害叶片和果实为主。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初发病时叶背出现白粉状物,随之布满叶背,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或现浅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呈深黄褐色。果实染病果面出现白色菌丝,严重时布满全果,白粉褪去后,病部呈灰褐色。
发病规律: 南方该病在毛叶枣上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带病株及杂草寄主都是初侵染主要来源。台湾大社地区每年11月中旬至来年元月上旬发生。广东、海南、云南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病,9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12月停滞下来,来年1月至2月又复发生。4~7月发生较少。通风不良易发病。北方引种毛叶枣多在棚室中栽植,不通风很易发病:一旦染病较难清除。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选用高朗1号、脆枣、二十一世纪等品种,这些品种适于南方露地和北方大棚栽培。(2)从加强管理人手,南方搞好果园、北方搞好塑料棚管理,使其远离发病条件,做到通风良好,随时清除初侵染菌源,防止该病发生。(3)初发病时喷洒50%硫磺胶悬剂300倍液或15℃条件下1.007g/cm3石硫合剂或1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隔15天1次,防治2~3次。

总体描述: 症状 白粉病是毛叶枣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害叶、枝、花、果,以为害叶片和果实为主。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初发病时叶背出现白粉状物,随之布满叶背,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或现浅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呈深黄褐色。果实染病果面出现白色菌丝,严重时布满全果,白粉褪去后,病部呈灰褐色。病原 Oidium zizyphi 称枣粉孢,属半知菌类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南方该病在毛叶枣上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带病株及杂草寄主都是初侵染主要来源。台湾大社地区每年11月中旬至来年元月上旬发生。广东、海南、云南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病,9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12月停滞下来,来年1月至2月又复发生。4~7月发生较少。通风不良易发病。北方引种毛叶枣多在棚室中栽植,不通风很易发病:一旦染病较难清除。防治方法 (1)选用高朗1号、脆枣、二十一世纪等品种,这些品种适于南方露地和北方大棚栽培。(2)从加强管理人手,南方搞好果园、北方搞好塑料棚管理,使其远离发病条件,做到通风良好,随时清除初侵染菌源,防止该病发生。(3)初发病时喷洒50%硫磺胶悬剂300倍液或15℃条件下1.007g/cm3石硫合剂或1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隔15天1次,防治2~3次。

枣焦叶病


病害名称枣焦叶病


分布各枣区均有发生。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枣叶、枣吊。

(1)叶部:发病叶片由绿转黄,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初为淡黄色,渐变褐色,呈不规则圆形,后期病斑出现典型的轮纹状,散生粒状小黑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或变为黑褐色,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只剩少量幼果挂于枣吊。

(2)果实:幼果瘦小、早落。

(3)植株:重病树还会出现二次萌芽,影响树势及产量。

病原
胶孢炭疽菌 Gloeosporium frucrigenum Berk,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菌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oauld & 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枣树宿存枣吊上越冬,5月中旬开始初侵染,借风力、雨水、昆虫传播,从伤口、气孔侵入。

2.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鸡心枣最为敏感,灰枣次之,九月青比较抗病。梨枣重于冬枣。冬枣园发病较轻,梨枣园焦叶病发生普遍。

(2)环境: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流行。发病高峰期降水次数多,蔓延速度快。

(3)栽培:水肥条件差,有间作物病害发生较重。前期投入不足,未施或少施基肥的枣园,水肥条件差,焦叶病发生严重。尤其是岗地、土壤偏砂性,有机质含量少,保水、保肥能力差,枣树生长势差,抵抗病害能力下降,病害发生较重。枣园有间作物,焦叶病发生也普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宿存的枣吊,收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②加强枣园水肥管理、搞好健身栽培。

(2)药剂防治:①6,7月份可用10%吡虫啉WP 2000倍液防治桃小绿叶蝉。②未发病或初发病枣园,在发病盛期喷施40%大生M-45 WP 1000倍液。发病较重枣园喷50%叶枯净400倍液,或40%抗枯宁4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及时防治桃小绿叶蝉。

枣叶黑斑病


病害名称枣叶黑斑病


分布局部地区发生。

寄主枣、毛叶枣、野生酸枣。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株叶片背面先产生零星黑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而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直径0.5-6mm,严重时病斑可联合成大片,在叶片背面则呈现烟煤状的大黑斑。叶面呈现黄褐色斑点。受害叶片呈卷曲或扭曲状,易脱落。果实变小,品味下降。

病原
枣假尾孢 Isariopsis imdica var. Ziziphi,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

此病于当年10月开始零星发生,到第2年2-3月为发病高峰期,这时病株上大部分叶片布满黑色颗粒,部分叶片坏死脱落。随着病叶的脱落,健壮的植株又抽出新梢新叶,新抽嫩叶上未见到症状。4月底至10月份为病害的衰退期。

2.发生因素

该病的发生与雨季有很大关系,随雨季来临的早晚提前或推迟。

防治方法
(1)检疫:严格实行检疫措施,防止该病向内地传播。

(2)农业防治:①清除的落叶及时烧毁。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培养壮枝。2-3月份采果后进行修剪,剪除衰老枝、病枝、弱枝或更新主干;把剪下的病枝和落下的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防治:叶背出现淡黑色小斑点时,喷50%硫磺JG200倍液,或75%百菌清WP 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WP 600倍液,或20%三唑酮WP 250-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800-1000倍液。

皖枣1号枣


品种名称皖枣1号

分类 杂果类-枣
审(认)定年份2009年

审(认)定情况2009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安徽省阜阳

品种来源从安徽省阜阳地方枣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早中熟、优质、丰产、适应性强的鲜食枣新品种

品种描述
果实性状

果实圆形,果形指数为0.99。果个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04g,最大单果重26.76g,大小均匀整齐。果面光滑,皮薄,成熟呈赫红色。果肉绿白色,肉质酥脆、细腻、无渣,汁多,风味极甜。果核小,核内无种仁。

皖枣1号具有优质、早果、丰产、适应性强优点,可作为鲜食品种推广。

品质分析

脆熟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28.80%,酸0.268%,维生素C3.27mg/g。果实可食率98.0%。

物候期

在安徽合肥,9月上旬进入成熟期,果实发育期85天~90天。

鲁枣3号枣


品种名称鲁枣3号

分类 杂果类-枣
审(认)定编号鲁农审2010076号

审(认)定年份2010年

审(认)定情况2010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品种来源金丝小枣自然实生选种,2007年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鲜食品种。果实短椭圆或卵圆形,平均单果重10.3克;果皮鲜红色,富光泽;果肉质细,味酸甜;果实发育期80~85天,在泰安地区8月底成熟,比六月鲜早5~10天。

产量表现

定植后第2年平均亩产340.2公斤,第3年589.7公斤,分别是六月鲜的5倍和2.2倍。

品质分析

Vc含量427.3毫克/100克鲜果肉,比对照六月鲜高2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5%,可滴定酸含量0.45%;可食率97.1%。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株行距2米3~4米,采用自然圆头形或主干疏层形树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与六月鲜相同。

适宜地区
在全省枣产区种植利用。


植物名称枣

学名Ziziphus jujuba

异名 大枣、无刺枣
所 属 科鼠李科

所 属 属枣属

分布 北京栽培。全国各地广为种植。

描述
乔木。株高5~10米。树皮黑褐色。幼枝光滑,红褐色,成之字形弯曲。托叶成刺,一直刺长2~3厘米,一弯刺反曲成钩状。小枝簇生,复叶状,秋季整个脱落。单叶,互生,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圆楔形,偏斜,边缘有钝锯齿,3主脉;上面暗绿色,光滑;下面浅绿色,沿脉有柔毛;叶柄长1~5毫米。花黄绿色,直径约5~7毫米,2~5朵簇生于当年生小枝或叶腋成聚伞状,花梗短。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花瓣5,线状匙形或匙形。雄蕊5,对花瓣;具明显花盘。核果,长圆形,暗红色,长1.5~4厘米,味甜,果核两端尖。花期5~6月,果熟9月。

繁殖方法:可用播种、嫁接法。新鲜种子采收后晒干再播种,约经30天发芽,每一粒种子能长出1-2株幼苗,经培育苗高30厘米以上即可作嫁接砧木,春季为嫁接适期。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佳,日照需良好。苗定植时预施基肥,每季追肥1次,成年树开花前按比例提高磷、钾肥,有利结果。幼株应修剪1次,以促使多萌发侧枝,果期过后修剪1次,老化的植株应施行强剪。枣性喜温暖,耐高温,生长适温的15-25℃;毛叶枣性喜高温,生长适温约23-32℃,冬季忌霜害。

应用价值:大树可观姿赏果,适作园景树。果实可食用,为著名中药。

用途
果味甜,为食用果品,可制蜜饯、果脯及各种糕点,又可为酿酒原料;果富含维生素C,入药能补脾胃、润心肺、益气养荣。木材坚硬致密,为制器具和雕刻用材。

鲁枣4号枣


品种名称鲁枣4号

分类 杂果类-枣
审(认)定年份2010年

审(认)定情况2010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来源2005年从金丝小枣自然杂交实生苗中发现一优良单株。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属于中熟品种。树姿直立,树势强,主干灰褐色,粗糙,皮易剥落。一年生枝紫红色,富光泽,皮孔大,圆形,开裂,凸起。针刺发达。长1~2.6厘米,不易脱落。结果母枝圆锥形,3~6年生平均抽生结果枝3~7条。结果枝长14.6~26厘米,着叶9~14片。叶中大,卵圆形。浅绿色,质地中厚,富光泽,长5.8厘米,宽3.0厘米,叶尖钝尖,锯齿粗,浅圆,1厘米有锯齿3~4枚。花蕾五角形,黄绿色,白天开裂。花量多,每结果枝着生花序11~13个,每花序着蕾9~14个。花中大,花径0.6厘米,萼片中长型,蜜盘黄色。

树冠呈自然圆头形,发枝力中等。定植当年株高1.81米,冠径0.83米0.87米,干径2.14厘米,平均萌发二次枝19条,结果母枝118个。一年生枝有较好的结果能力,未环剥果枝比1.2以上,酸枣砧嫁接苗及高接换头当年结果。连续结果能力强。裂果轻,无果实病害。抗干旱,耐涝,耐瘠薄,在山岭薄地生长结果良好。

果实性状

果长椭圆形,两端齐平,平均纵径3.1厘米,横径2.3厘米,平均单果质量10.1克,最大13.8克,大小均匀,整齐度较高。果顶圆或平圆,果肩平圆齐整,梗洼浅,中广,环洼中深,较宽大。果皮橙红色,薄,果面光洁。果肉绿白色,肉质细,疏松,汁液中多,味酸甜。果核长梭形,较小,平均单核质量0.2克。

产量表现

定植后3~5年进入丰产期,2年生树单株产枣0.4~1.6千克,4年生平均株产4.46千克,产量7426.5千克/公顷。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40.1%,可食率98.2%,维生素C含量3.87毫克/克,鲜食味佳。

物候期

在山东泰安,4月初萌芽,5月中旬始花,5月底至6月初盛花,9月上旬开始着色,中旬成熟采收,果实生长期95~100天。

栽培技术要点

1. 平原株行距2~3米3~4米,山区按等高线1.5~2米株距定植。

2. 植后灌水,覆膜。授粉品种推荐鲁枣1号、鲁枣2号。

3. 树形宜采用开心形和小冠疏层形。

4. 整形修剪以生长季为主。开花坐果期无须环剥,初花期新梢摘心,盛花初期喷施10毫克/升赤霉素,调节坐果量,合理负载。

5. 年施基肥1次,以有机肥为主,施肥量75000~150000千克/公顷;追肥3次,分别在萌芽前、花前及幼果期进行,第1次氮肥为主,后两次磷、钾肥配合氮肥施入,施肥量根据树龄及树体生长状况确定。

6. 用常规法防治绿盲蝽象、桃小食心虫、枣瘿蚊和枣锈病等。

适宜地区
山东省适宜枣树生长的生态区域均可栽培。

鲁枣2号枣


品种名称鲁枣2号

分类 杂果类-枣
审(认)定编号鲁S-SV-ZJ-002-2009

审(认)定年份2009年

审(认)定情况2009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品种来源山东肥城一农户院中发现的六月鲜的一个自然实生变异优株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树体强健、干性强,表现早熟、丰产、早实、稳产、裂果轻、抗逆性强。果实长倒卵或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5.5g,最大果重21.4g,果实大小均匀。果皮紫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汁液中多,味酸甜。8月下旬全红成熟,果实生长期80~85天。风味佳,品质上等,为早熟鲜食品种。

品质分析

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7%,可食率96.2%。

栽培技术要点

1. 栽植密度:平原地2m3m或3m4m,山区按等高线2~3m株距定植。

2. 整形修剪:适宜树形为小冠疏层形和开心形。发枝力强,生长势中庸,枝条自然开张,在修剪时注意培养好主、侧枝,以利于形成良好的结果骨架,花期要对全树枣头及时摘心。

3. 肥水管理:幼龄树株施有机肥5~8kg,盛果期树80~100kg;在发芽前和花前各追肥一次,结合追肥每年浇水2~3次。

适宜地区
山东省枣适生栽培区。

鲁枣1号枣


品种名称鲁枣1号

分类 杂果类-枣
审(认)定编号鲁S-SV-ZJ-001-2009

审(认)定年份2009年

审(认)定情况2009年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品种来源枣品种金丝小枣自然实生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树体开张,树势中庸,表现早熟、丰产、早实、不裂果。8月中旬全红成熟,果实生长期70~75天。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8.2g,最大果重13.6g,果实大小均匀。果皮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汁液中多,味酸甜。

品质分析

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1%,可滴定酸含量0.42%,Vc含量324.1mg/100g。风味佳,品质上等,可食率95.9%,出干率50%左右,为早熟品种,适宜鲜食和制干。

栽培技术要点

1. 栽植密度:平原地2m3m或3m4m,山区按等高线2~3m株距定植。

2. 整形修剪:适宜树形为小冠疏层形和开心形。发枝力强,生长势中庸,枝条自然开张,在修剪时注意培养好主、侧枝,以利于形成良好的结果骨架,花期要对全树枣头及时摘心。

3. 肥水管理:幼龄树株施有机肥5~8kg,盛果期树80~100kg;在发芽前和花前各追肥一次,结合追肥每年浇水2~3次。

适宜地区
山东省枣适生栽培区。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