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在东港地区的发生及防治

2020-03-30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近几年来危害东港地区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2009年该病在东港地区温室革莓上大面积发生,全市减产达10%以上,给草莓种植户带来了严重损失。探索草莓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到及早预防、科学防治,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发病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草莓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上。叶片染病,最初呈水浸状圆形斑点。湿度大时病斑可见红色黏质孢子团.很快于枯变为褐色或紫褐色圆斑。茎蔓和叶柄上的病斑呈黑色椭圆形或纺锤形溃疡状。稍凹陷,当病斑扩展成环圈时,病斑以上部位萎蔫死亡。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导致感病草莓秧苗成片死亡,这是该病的明显特征。当母株叶基或短缩茎部位发病,初期一二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病情加重,全株枯死。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自外向内发生褐变,但维管束未变色。浆果感病,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色或深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

2 发病规律

草莓炭疽病为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fragariae Brooks)侵染而致,为真菌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上越冬。5月下旬以后,当气温升至25℃ 以上.在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部位侵染发病。病菌侵染最适温度为28~32℃ ,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性病害。当气温升至 25~30 的盛夏高温高湿季节时此病易流行。一般从7 月中旬到9月底发病,气温高的年份发病时间可延续至l0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迅速传播蔓延,特别是连续阴雨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育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期内造成毁灭性损失。在田间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病菌还可随病苗、病叶、病果等异地传播。

3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日本品种红颜(99号)、章姬易感病,美国品种甜查理、13本品种丰香等抗性较强。

(2)对育苗地及生产田进行土壤消毒,可采取垄鑫土壤消毒剂或太阳能土壤消毒;避免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

(3)应用脱毒组培种苗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控制苗地繁育密度,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4)及时摘除病叶、病茎、病果、老叶及带病植株并销毁。

(5)栽植不宜过密,氮肥不宜过量,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残体。

(6)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要做到及时预防。苗期预防是关键。当匍匐茎或叶柄出现微小病斑,可选用有机硅+使百克+农用链霉素,或25%咪鲜胺(使百克)+农日升腐植酸进行喷雾防治;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 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50%咪鲜胺锰盐(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丁香芹酚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 d 1次,防治二三次,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