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椒子弹头辣椒

2020-05-22

品种名称川椒子弹头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E16AE04C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始花节位第9~10节,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需48天,采收红椒约需62天。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厘米,开展度60厘米。果实锥形,纵径5~6厘米,横径2.5~2.7厘米,果肉厚0.2厘米,平均单果质量20克,果面光滑,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干椒油份重,适合作火锅原料;高温下连续结果能力强,单株结果50个以上,最多可结80个;可鲜食、干制和加工,味浓香、特辣。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鲜红椒2800千克左右,干椒400~45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冬季育苗11月上旬播种,翌年3月下旬定植;春季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

2.每667平方米用种量40~50克。

3.整地,畦宽1.2米,株距40厘米,行距50厘米,地膜覆盖双行单株栽培,每667平方米定植3000~3300株。

4.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作底肥,坐果期追肥3~4次。

5.注意适时灌水,暴雨天及时排水防涝。

6.重点防治蚜虫、烟青虫、螨、炭疽病等。

7.果实变绿色、果皮发亮时采收青椒;刚转为全红色时采收红椒,晾晒干辣椒可全部留红,一次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延伸阅读

川农泡椒1号


品种名称川农泡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01

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
品种来源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墨西哥辣椒材料,进行驯化、分离,采用母系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19841996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熟品种。四川春播,播种至始收135天。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70cm左右,开展度70cm,第1分枝节位第10节,分枝处的茎粗为1.0~1.5cm。茎秆绿色带紫,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花药微紫色。果实钝圆锥形,果顶微凹,幼果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果实表面具浅褐色的条状或环状轮纹。果实纵径6.2厘米、横径2.8厘米,果形指数为2.2;果肉厚0.48~0.61厘米,三心室;果实脐部果肉微甜,辣味主要集中在胎座和果肩部分。果实内种子数为60~120粒,种子千粒重6.95g。单株结果数30~40个,多者可达50个以上。平均单果质量18.5克。 川农泡椒一号是肉厚、味辣,耐泡,泡一年以上不起皮,果肉硬,味浓,色泽鲜艳,适于加工原料基地大面积生产,也可作为辣椒酱原料。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1500kg左右。

品质分析

含糖7.59%,酸0.685%,Vc124.4毫克/100克。

抗性

耐病毒病、疫病,中抗青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川农泡椒1号为中晚熟品种,多作泡椒用,生产中不追求早熟,四川大部分地区可在2~3月初采用温床或冷床育苗,4月定植到大田。

2.定植前深翻土地,做高畦。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有机液肥1000~1500千克、磷肥50~75千克、钾肥10~15千克作基肥。采用单株定植,每667平方米定植密度2000~3000株。

3.植株生长前期可根据植株生长势追1~2次提苗肥,大量坐果后需追施2~3次壮果肥。

4.病害主要有疫病、病毒病和灰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螨虫等,应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注意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四川省辣椒种植地区种植。

川辣2号辣椒


品种名称川辣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3年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川审蔬2003003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多代自交选育材料28-6-2-1为母本和10-10-3-1为父本杂交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高产、干鲜两用辛辣型线辣椒。株型紧凑,结果早,首花节位10~13节,成花集中,挂果能力强。株高约37厘米,开展度62~57厘米。果实长羊角形,纵径13~19厘米,横径1.4~2.0厘米,单果重9~14克。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辣味中等。适宜鲜食和干制。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2000千克/亩左右。

抗性

抗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

1.按当地线辣椒播种期适时播种(四川冬苗10月中旬~11月上旬,春苗1月下旬~2月中旬),地膜覆盖栽培,3~4月定植。

2.亩用种量50~100g,行株距50~60cm30cm,亩栽苗4000株左右。

3.重施底施,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过磷酸钙50~80kg,硫酸钾20kg或饼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

4.重施底施,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过磷酸钙50~80kg,硫酸钾20公斤或饼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轻施提苗肥,稳施开花肥,重施结果肥。

5.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蚜虫、红、白蜘蛛、烟青虫和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炭疽、疫病及黑斑病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四川和全国各地线椒主产区以及其他地区均可栽培。

豫椒968辣椒


品种名称豫椒968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利用晚熟辣椒种与豫椒6号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株系作母本,用国外引进的大果光皮辣椒品种作父本,在试配6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来的优质、微辣型辣椒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0厘米,开展度82厘米,分枝性强,连续坐果能力强,后期果较大。果实粗长羊角形,长16~22厘米,横径3.0~3.3厘米,肉厚0.3厘米,果面光滑,果肉厚,心腔小,单果重45~70克。耐贮运,耐热。

产量表现

一般产亩量为4000~4500千克。

品质分析

Vc含量这110毫克/100克。

抗性

抗病毒病、疫病、炭疸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河南地区春季露地或地膜覆盖栽培,于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中旬温室或阳畦内播种育苗,小拱棚分苗,苗龄90~100天,用种量50克/亩。

2.4月中下旬,采用宽窄行定植,宽行100厘米,窄行50厘米,窄行上起高畦,盖地膜,双行定植,株距40厘米。

3.前期多中耕松土增温,门椒开花时适当控水促进坐果,门椒坐住后加强肥水管理。

4.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防止涝渍。

5.一般6月中旬开始采收,可一直收到深秋。麦套栽培,3月下旬小拱棚播种育苗,采用稀播不分苗,5月中下旬定植于麦田,栽植密度2200株/亩左右。

6.注意加强肥水管理,不蹲苗。

7.一般在6月底植株封行,7月上旬开始采收,产量形成期主要在8~10月,是8~10月供应上市的专用品种。此期应注意加强防止病虫害。最好与玉米间作,即4行辣椒间作1行玉米,玉米采用高密度栽培。

适宜地区
适宜黄河流域春季恋秋及麦田套种栽培。

顶尖大椒辣椒


品种名称顶尖大椒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选育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配制的辣椒杂交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果实粗牛角形,果大肉厚,皮较薄,微辣。果长22~28厘米,粗4.5~6厘米,单果重150克以上,大果可达280克。耐低温,连续坐果能力极强,膨果速度快。

产量表现

最高亩产可达5000千克以上。

抗性

高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

适宜地区
适宜早春大棚、秋延、露地栽培

豫椒977辣椒


品种名称豫椒977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辣椒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强,早熟,株型中等,分枝、坐果能力强。果实粗长羊角形,长17~22厘米,横径2.8~3.2厘米,肉厚0.25厘米,果皮黄绿色,果面光滑。果实生长速度快,单果重40~50克,果肉脆嫩,品质好,耐寒。

产量表现

产量3500千克/亩。

抗性

抗青枯病、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河南地区塑料大棚春提前栽培于11月上中旬温室播种育苗,翌年3月定植。

2.早春小拱棚栽培11月下旬播种育苗,翌年3月上中旬定植,栽植密度3500~4000穴/亩。每穴2株。

适宜地区
适宜各地早春塑料拱棚栽培。

驻椒14辣椒


品种名称驻椒14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河南地方品种中牟124牛角椒中选出优良自交系驻03作母本,从内蒙古外引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纯化选出自交系驻07作父本,经杂交配制,获得一代杂种驻椒1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早熟,定植至始收45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60.0厘米,株幅54.8厘米,始花节位第6~7节。果实深绿色,粗牛角形,果面光滑,3~4心室,纵径13.8厘米,肩横径5.2厘米,果肉厚0.3厘米,平均单果质量80克,辣昧浓,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春地膜覆盖栽培每667平方米产量3100千克左右。

抗性

对病毒病、炭疽病和晚疫病的抗性优于对照汴椒1号。

栽培技术要点

1.黄淮地区早春塑料大棚栽培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育苗,翌年3月中旬定植,苗龄100~120天。露地地膜覆盖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苗龄70~80天,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00克。

2.育苗前期注意防寒保暖,3~4叶期分1次苗。

3.定植前施足有机肥,采用小高畦覆膜栽培,株距30~35厘米,行距50~55厘米,每667平方米栽3800~4000穴,每穴两株。

4.定植后加强中耕除草及肥水管理,促进秧苗早发棵、早封垄,提早开花坐果,提高产量。结果期追肥2~3次,并补施钾肥,促进果实膨大。

5.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该品种已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推广种植。

豫椒928辣椒


品种名称豫椒928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杂交一代辣椒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从定植到采收30~35天。植株生长势强,果实粗牛角形,果多而大,色绿,表面光滑,外形美观,单果重50~60克,微辣,果肉厚,品质风味好。耐贮运。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为4000千克左右。

抗性

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河南地区春季露地或地膜覆盖栽培于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中旬温室或阳畦播种育苗,小拱棚分苗,苗龄90~100天,4月中下旬采用宽窄行定植,宽行7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35~40厘米,一般6月中旬开始采收,可一直收到深秋。

2.麦茬栽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苗龄60天左右,在河南5月下旬套种到麦田或小麦收割后于6月10日前定植到麦茬地,7月下旬开始采收,8~9月为盛收期。

3.后期应补充氮、磷、钾全肥,防止早衰,可采收到11月份。

适宜地区
长江以北地区均可栽培。

湘椒6号辣椒


品种名称湘椒6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9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990008

选育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F81-1-2父本L24-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从定植到采收35~45天株高49cm左右,开展度5350cm;单叶,绿色,全缘,卵圆形,互生;第11~13节着生第一花,雌雄同花,花瓣6片,雄蕊6枚,双叉分枝。果实粗牛角型,长11~12cm,横径3.8cm左右,果肉厚0.27cm,三心室,果肩平,果顶钝尖,果面光亮,商品成熟果深绿色,生理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重35g左右。种子短肾形,扁平微皱,金黄色,千粒重5.5~6.0g。辣味适中。

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全国辣椒品种区试,两年前期亩产量平均1022kg,比对照品种湘研1号减产9.1%,亩总产2776kg,比对照品种减产0.36%;1997年生产试验,前期亩产1581kg,比对照品种湘研1号增产23.3%,亩总产3217kg,比对照品种增产19.6%。

品质分析

鲜果Vc含量110.5mg/100g,可溶性糖2.16%,有机酸0.18%。

抗性

抗TMV病毒,耐热耐湿。

栽培技术要点

1、长沙地区一般12月下旬至翌年元月上旬播种,3~4片真叶时假植一次。

2. 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3700~4000株。

3. 开花前轻追肥2~3次,第一批果座稳后及时采收一次,追肥一次,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

4. 苗期注意防猝倒病、立枯病,成株期搞好疮痂病、炭疽病的防治。

5. 适时采收,中后期一般每隔3~5天采收一次。

制种技术要点

1. 苗龄25~28天后定植大田,父、母本分开种植,父本亩栽7000株,母本亩栽5000株左右,父母本比例1∶3~5。

2. 取第二天即将开放的花蕾置于干燥器内备用,次日清晨边去雄边授粉,同时作好标记,一般持续30~45天。

3. 果实达生理成熟后,分批采收,后熟3~5天,尽量选晴天剖种晒种。

4. 父母本宜选择隔离条件好的地方繁殖,防止品种混杂和种性退化。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河南、安徽、辽宁、甘肃等省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宇椒4号辣椒


品种名称宇椒4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7年

审(认)定情况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黑登记2007022

选育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品种来源以自育新种质L62为母本、L29位父本,采用空间诱变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培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5天左右。株高70~75厘米,株幅70~75厘米,果实长方形,3~4心室,果面光滑,果肉稍厚,保护地栽培平均单果重150克左右,胎座含有少许辣椒素,味微辣。品质佳,营养成份高。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714.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顷产量为44428.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2%。

品质分析

Vc含量126.3毫克/100克,固形物5.56%。

抗性

病毒病病情指数为22.57%,疫病病情指数为12.29%。

栽培技术要点

1.哈市露地栽培在3月10~20日播种,4月15~20日分苗,5月20~25日定植。

2.保护地栽培在1月10~20日播种,2月末分苗,4月初定植,行株距7030厘米,一埯双株,每公顷保苗数为3000~3500埯。

3.每公顷施有机肥7000~10000公斤。

4.喜肥水,但不积水,适于渗水性好,沙质肥沃土壤,忌涝洼地,忌连茬。

5.田间管理同一般甜椒。

6.在甜椒第一果座果期连续施抗生菌三次,间隔5~7天,可露棚两用,露地栽培最好与高秆作物间作。

适宜地区 适宜黑龙江全省各地种植。

苏椒5号辣椒


品种名称苏椒5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5年

审(认)定情况199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GS09001-1995,川审蔬17号,苏种审字第199号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品种来源5-15-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早熟微辣型辣椒杂交一代品种。株型较矮,节间短,较紧凑。植株高50~60厘米,开展度50~55厘米。始花节位在第10叶节左右,果实长灯笼形,浅绿色,果皮果面光泽稍有皱。果长9~10厘米左右,果肩宽4.0~4.5厘米,一般果重25~35克。

产量表现

1990-1991年参加江苏省辣椒区试,大棚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998.73公斤。露地试验两年,前期产量平均亩产914.7公斤,平均亩总产量1416.55公斤,比对照增产4.71%。19911992年四川省区试,比早丰1号增20%,1992年生产试验增产13~25%。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72.38毫克/100克鲜重。

抗性

较耐低温,弱光,抗TMV,耐CMV,耐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苗床与大田栽培严禁重茬。

2. 作大棚早熟栽培,在江苏省宜头年10月上中旬冻床播种或12月加温温室播种,2月中旬至3月中旬定植大棚,亩栽4000株。

3. 施足底肥,苗期及定植后要增强温、光、水、肥管理,促早发。

4. 耐热性较弱,人工杂交制种时要严格掌握在制种适期内完成人工授粉。

适宜地区 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及秋冬大棚、日光温室栽培种植。

沈椒6号辣椒


品种名称沈椒6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沈阳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国审菜2002063,辽审菜[2001]104号

选育单位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以雄性不育两用系AB23-6-3-1-2为母本、以国外引进自交系S11-4-2-1-3为父本,配制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品种,开花期约98天,采收期118天,果实膨大速度快。株高50~58厘米,株幅45~55厘米,始花节位10节.果实长灯笼形。果长12~13厘米,果实横径7.0厘米,果肉厚0.4厘米,果实深绿色,果面较光滑,微辣,品质好,可食率85%以上,平均单果重80克。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全国青椒第三轮区试,平均亩产2667公斤,比对照辽椒4号增产22.4%,比对照中椒5号减产1.7%。 一般亩产3500公斤。

品质分析

鲜果Vc含量1139毫克/千克,可溶性总糖2.8%。

抗性

耐瘠薄能力弱,耐低温;经人工TMV、CMV混合接种,病毒病发病率31.67%,病情指数9.62,田间病毒病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24.15。

栽培技术要点

1. 东北地区春季保护地栽培1月上中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秋季栽培6月底至7月上旬直播。

2. 苗期防猝倒病,出真叶前尽量控制浇水,忌重茬。

3. 保护地种植亩保苗4500株,露地种植6000株。前期以促为主,露地栽培6月底前植株要封垅。

4. 重施基肥,每亩施腐熟鸡粪2500公斤,同时施入复合肥30公斤,采收期隔15天追一次化肥或粪肥水。

5. 雨季要排水防涝,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在辽宁、山东、河北、北京、江苏、江西、陕西等省(市)种植。

沈椒5号辣椒


品种名称沈椒5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6年

审(认)定情况199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1996]78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1988年用雄性不育两用系AB92为母本、保271为父本,组配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53厘米左右,株幅33厘米左右,第一花着生节位ll节,果实牛角形、浅绿色,果面光滑,果长15.9厘米,果肩宽4.4厘米。平均单果重40克。果肉脆嫩,有辣味。

产量表现

每667平方米产量为2926千克左右。

品质分析

果实Vc含量141.8毫克/100克鲜重

抗性

抗烟草花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北方地区早春大棚栽培,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2月中旬播种。

2.单株栽培,每667平方米保苗7000株左右。

3.定植后以促为主,及时浇水,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

4.坐果后和采果盛期适当追肥。

5.注意轮作。

6.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辽宁省各地以及相同生态区保护地种植。

辽椒4号辣椒


品种名称辽椒4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0年

审(认)定情况199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1990]51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自选3号椒自交系为母本,自选甜椒12号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生育期115天左右。植株生长旺盛,叶片肥大,8~9片叶分枝,叶色深绿。株高55~65厘米,开展度55~65厘米。果实方灯笼形,果肉较厚,纵径10.0厘米,横径9.5厘米,果型较大而又整齐。果肉厚度4.0毫米,有3~4个心室,可食率90%。味微辣,平均果重130克,单果种子数250粒左右,千粒重6.6g。抗病性强,耐贮藏。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35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100g果肉含维生素C98.58毫克,总糖含量2.38% ,有机酸含量0.086%。

抗性

对病毒病和晚疫病等病害均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不重茬地块种植。

2.培育适龄壮苗,苗龄一般以80~90天为宜,栽植密度8000~9000株/亩。

3.施足底肥,配合使用磷、钾肥。施肥在中等肥力的地块上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做底肥,在定植时施用含有氮磷钾的复合肥20斤做送嫁肥,在生育前期要注意促秧,后期应该加强肥水管理。

4.防治病虫害在生育前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在见果后应该及时喷洒代森锌、百茵清和菊酯类等药剂,用以防治相关的病虫害。

5.栽培方法不仅适于春季露地栽培,而且最适于冬季保护地栽培。若是采用中、小棚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进行提早或延晚生产,则更能增加产量和产值。

适宜地区
适宜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等地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株椒6号辣椒


品种名称株椒6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11年

审(认)定情况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湘审椒2011003

选育单位 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8-716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54厘米,开展度68厘米74厘米,始花节位10.2节,早期座果性好。果实羊角形,果长16.4~17.6厘米,果宽1.68 厘米,果肉厚0.2厘米,单果重15.5克,肉质脆,味较辣。果面光亮微皱,青熟果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抗寒性、耐热性中,耐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

品质分析

果实中干物质含量8.37%,总糖含量4.32%, Vc含量96.26毫克/100克鲜重,辣椒素0.15%。

抗性

抗病毒病、炭疽病、疫病,中抗疮痂病.

栽培技术要点

1.湖南地区12至翌年1月份播种,大棚育苗,每亩用种量40~50克。

2.4月中下旬定植,参考株行距4540厘米,单株定植。

3.施足基肥,勤施追肥。

4.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适宜湖南省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