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椒12号辣椒

2020-05-25

品种名称辽椒1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在2000年以LG为母本、牛角椒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辣椒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品种,从播种到始收期105天。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直立而平展,株高55厘米,株幅50~55厘米。果实粗羊角形,长20厘米,果直径3~4厘米,单果重80克左右。果面光滑明亮,果肉较厚、脆嫩,商品性成熟果绿色,生物学成熟果红色,味辣。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均可。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品种对比试验.两年平均每亩前期产量1080.5公斤、总产量3095.6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7.5%和38.9%。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每亩前期产量906.1公斤、总产量2315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3.6%和26.6%。20032004年生产试验,两年平均每亩总产量5626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6.7%。

抗性

高抗病毒病、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与整地:要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和灌排方便的地块种植。切莫重茬或迎茬栽培。应该精细整地,力求做到地平土碎,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为幼苗定植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2.选种与浸种:在播种前要选取籽粒饱满、整齐、发芽率95%以上的优良种子,晾晒1~2天后,在50~55℃清水中浸种2~3天,在浸种过程中要经常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

3.播种与育苗:大棚栽培可在1月上旬播种,露地栽培可在2月下旬播种。均应采取营养钵育苗。在苗期要适当提高地温,扩大单株营养面积,以利于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

4.定植与密度:通常应在2~3片真叶时假植,苗龄60天左右。大棚栽培可在4月上旬定植,露地栽培可在5月中旬定植。在定植过程中务必保持土坨完整无损,每亩保苗5000株。

5.施肥与浇水:每亩在整地时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600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做底肥,在门椒坐果后和采收2次后都应追施尿素20公斤,在采收盛期每隔5~7天需喷施1次0.3%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的混合液,在播种时要浇足底水,在果实膨大期更应适时适量浇水,要做到少浇勤浇。

6.整枝与摘心:要及时摘除内膛的弱枝和无效枝,以利于通风透光,还应适时摘心.应使每个果实拥有6个功能叶片,以促进果实生长。

7.防病与治虫:应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对猝倒病和疫病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对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喷雾防治,对白粉虱和蚜虫可用10%吡虫啉500倍液喷雾防治。

8.采收与上市:门椒和对椒都应适时早采收,以防止坠秧而导致减产。在采收过程中要轻采勤收,以免损伤果实,影响商品性状。

适宜地区
适宜地南方露地栽培、北方露地和温室栽培。

备注2004年通过专家鉴定,并在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登记备案。

延伸阅读

辽椒6号辣椒


品种名称辽椒6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6年

审(认)定情况199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1996]77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87-l4为母本,用86-2做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组合,经过10年精心选育成功的辣椒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生育期100天左右。株高60厘米,株幅65厘米,叶色深绿,分技性强,7~8片叶分枝。果为粗长尖形。果尖似兔嘴,齐头,果长15~16厘米,果肩横径3.0~3.5厘米.果肉厚3.3毫米,果色深绿,果味较辣,果面不平,单果重31克。种子千粒重7.2克。该品种耐低温,耐寡照,特别适合保护地栽培。

产量表现

199O1991年全省区域试验,2年设13个点次,前期产量平均667m2为720.5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4.8%;总产量平均每667m2为2407.2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5.0%。在全省生产试验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平均667m2产量高达4506.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36.5%。

品质分析

维生素C含量高达103毫克/100克。

抗性

抗病毒病,较抗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苗龄80~90天,每667平方米保苗8000~9000株。

2.每667平方米施用优质农家肥5000kg做底肥,定植后要及时追肥、灌水,前期要注意促进植株生长。在立秋前后要追肥1次,以促进后期果实生长,提高产量。

3.前期要注意防治蚜虫,见果后要注意防治疫病等真菌性病害。

4.该品种特别适合保护地栽培。若是实行露地栽培,则必须在定植时进行地膜或小棚覆盖。

适宜地区
适宜辽宁省各地以及相同生态区保护地种植。

辽椒4号辣椒


品种名称辽椒4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90年

审(认)定情况199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1990]51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自选3号椒自交系为母本,自选甜椒12号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生育期115天左右。植株生长旺盛,叶片肥大,8~9片叶分枝,叶色深绿。株高55~65厘米,开展度55~65厘米。果实方灯笼形,果肉较厚,纵径10.0厘米,横径9.5厘米,果型较大而又整齐。果肉厚度4.0毫米,有3~4个心室,可食率90%。味微辣,平均果重130克,单果种子数250粒左右,千粒重6.6g。抗病性强,耐贮藏。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35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100g果肉含维生素C98.58毫克,总糖含量2.38% ,有机酸含量0.086%。

抗性

对病毒病和晚疫病等病害均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不重茬地块种植。

2.培育适龄壮苗,苗龄一般以80~90天为宜,栽植密度8000~9000株/亩。

3.施足底肥,配合使用磷、钾肥。施肥在中等肥力的地块上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做底肥,在定植时施用含有氮磷钾的复合肥20斤做送嫁肥,在生育前期要注意促秧,后期应该加强肥水管理。

4.防治病虫害在生育前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在见果后应该及时喷洒代森锌、百茵清和菊酯类等药剂,用以防治相关的病虫害。

5.栽培方法不仅适于春季露地栽培,而且最适于冬季保护地栽培。若是采用中、小棚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进行提早或延晚生产,则更能增加产量和产值。

适宜地区
适宜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等地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辽椒1号辣椒


品种名称辽椒1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83年

审(认)定情况198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1983]19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由辽宁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辣椒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品种, 生育期100天左右。植株整齐, 生长健壮, 株高50~60厘米,株幅60~70厘米,7~8片叶分枝。果实为扁灯笼形,平均果重120克,最大单果重量达到250克,果肉较厚,味辣清鲜。单果种子数320粒左右,千粒重5.7克。抗病性较强, 适应性较广。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多达3500~400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5800公斤。

品质分析

每100克鲜重含维生素C171.72毫克,总糖和有机酸的含量为中上等。

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要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地块种植。

2.中小拱棚班盖:在辽沈地区一般可于2月上旬播种,4月25日左右定植,随即覆盖。小拱棚的中心高度为80厘米,一盖两垄,棚内温度不得超过30℃,覆盖1个月左右,在5月末即可揭膜。

3.苗龄:从播种到定植需80天左右, 移苗一次, 带花蕾下地。

4.密度:每亩保苗数9000~10000株, 行株距为1.526~30厘米或1.823~26厘米,一掩双株。

5.加强田间管理: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做底肥, 追施硫酸铵25公斤, 灌大粪汤2次, 前期必须促秧,6月末要封垄。

6.及时防治病虫害:在定植前喷40%乐果800倍液2次, 缓苗后连喷3次(后2次需加入敌百虫或菊脂类药物)。见果后喷65%代森锌400倍液, 或50%退菌特500倍液, 或波尔多液,(1︰1︰200)。

适宜地区
不仅适宜辽宁省各地种植, 而且在黑龙江、吉林、北京、山东和四川等省、市也表现较好, 并能适应大棚、中棚、小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等多种栽培形式。

辽椒2号辣椒


品种名称辽椒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1986年

审(认)定情况198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辽审菜[1986]30号

选育单位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辣椒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早熟,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50~60厘米,株幅70厘米。果实牛角形,长20厘米,横径2.5厘米,味辣。单株结果多,红果率75%左右。单果种子150~200粒,千粒重6.3克。抗病性强,耐瘠薄。

产量表现

在连续3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667m2产量为1881.1kg,比对照品种增产40.1%。经连续2年的生产试验表明,平均667m2产量高达2018.1kg,比对照品种增产60.1%。

品质分析

100克鲜果含维生索C108.57毫克,含糖量3.30%,含有机酸0.99%。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地块种植。

2.苗龄以80~90天为宜,667m2保苗9000~10000株。施足优质农家肥做底肥。

3.前期及时追肥、灌水,立秋前后要追肥,以促进后期果实生长,增加产量。

4.在定植前和缓苗后各喷2~3次40%乐果800倍液,以防治蚜虫。在见果后喷65%代森锌400倍液防治病害。用菊酯类药荆防治虫害。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应性广,在辽、吉、黑、冀、鲁、豫、晋、陕、皖、苏、浙、闽、湘、鄂、川、滇、京、津、沪等地都可种植。

渝椒12号辣椒


品种名称渝椒1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11年

审(认)定情况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渝品审鉴2011003

选育单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892-1-1-1-1766-1-1-1-1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从定植到始采青椒56天。株高59.5厘米,开展度57.3 厘米,株型较开展。平均始花节位8.8节,平均单株挂果9.2个。果实长灯笼形,长14.7 厘米,宽5.7 厘米,鲜单果重112.0克。青椒绿色,果面较光滑,有纵棱,果肉厚0.42厘米。味中辣,汁多,化渣,尾味带甜。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重庆市多点试验,青椒前期平均产量865.6公斤/亩,平均总产量2421.2公斤/亩(变幅2236.6~2656.6公斤/亩),比对照品种苏五博士王增产17.34%,达极显著水平。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农产品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测定,维生素C含量57.09毫克/100克,粗蛋白含量18.61%,可溶性糖含量3.20%,粗纤维含量15.05%。

抗性

2009年田间自然诱发病害鉴定结果:高抗疫病和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重庆地区采用塑料大棚冷床育苗或者撒播后假植育苗,10月中旬播种催芽,亩用种量30克。

2.翌年3月中旬定植,提倡地膜栽培,双行单株,1.2米开厢,株距0.33米,小行距0.5米, 密度为3300穴/亩。

3.定植前7~10天施足底肥,约占施肥总量60%~70%,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复合肥(N︰P︰K=15︰15︰15)50公斤。结果期和盛采期适时追肥,亩施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4.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红、白蜘蛛、蚜虫、烟青虫等。

5.青椒成熟后及时采收,前期一般4天左右采收一次,后期7天采收一次。

适宜地区 适宜重庆地区作早春地膜覆盖栽培。

苏椒12号辣椒


品种名称苏椒12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6年

审(认)定情况2006年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审(认)定编号国品鉴菜2006033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9411295050。母本94112是利用从泰国引进的耐热、抗病性强的羊角椒与早熟、结果性强的辣椒自交系92033杂交,在分离后代中经过多代自交纯化定向选育出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羊角椒自交系,熟性早,坐果性能好,辣味重,耐热性强,抗TMV、厘米V、炭疽病。父本95050是利用保加利亚黄皮尖椒与从美国引进的中熟辣椒资源材料杂交后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经过多代定向筛选得到的高代自交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为中早熟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5~60厘米,开展度50厘米55 厘米,始花节位9~10节。果实羊角形,长而直,果长18~20 厘米,果肩宽2.5厘米,果形指数8~9,果肉厚0.3厘米,平均单果质量30克,果色淡绿色,果面光滑,味辣,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对低温和高温耐受性均较好,低温、高温下均易坐果,且连续结果能力强。

产量表现

产量可达45000公斤/公顷。

抗性

抗病能力强,高抗炭疽病、抗烟草花叶病毒,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情指数分别为4.1、11.1和16.2。

栽培技术要点

1.江淮、黄淮流域春夏季露地栽培一般在12月播种,翌年2月上旬分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江淮、黄淮流域早春保护地栽培一般在l0月播种,1112月分苗,翌年12月定植;南菜北运基地秋冬季露地栽培一般在9月播种,10月定植。

2.高畦栽培,一般露地60000彬公顷,保护地为75000株/公顷。施腐熟农家肥75000公斤/公顷、氮磷钾三元复合肥750公斤/公顷。定植时浇好活棵水,活棵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早发,前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疫病,中后期及时防治烟青虫、棉铃虫等蛀果性害虫。

适宜地区
适宜江淮、黄淮流域早春保护地或春夏季露地栽培以及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南菜北运基地秋冬季露地栽培。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