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葫1号西葫芦

2020-07-20

品种名称中葫1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矮秧型,生长势中等,以主蔓结瓜为主。果实短棒状,长15~18厘米,横径7~9厘米,单果重150~200克。果皮浅绿色,果肉白色,以食用嫩果为主,品质脆嫩,口感好。第一雌花节位6~8节。喜肥、喜光、喜温,抗逆性较强,早熟性好、节成性强,坐瓜多,前期产量高。保护地栽培要求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0℃。产量约3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当苗龄25~35天、幼苗具5~6片真叶时定植。塑料中、小棚或露地春季栽培,行距60~70厘米、株距40~50厘米;保护地长季节栽培,行距90~100厘米、株距40~50厘米。定植后浇水,覆盖地膜。在果实开始膨大和膨大后均要进行追肥,花期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要及时采收,以免大瓜赘秧而影响植株上部瓜的生长。注意加强对白粉病、灰霉病、褐腐病、病毒病及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扩展阅读

京葫1号西葫芦


品种名称京葫1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制成的一代杂交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在早春小拱棚和冬春温室种植表现出早熟、雌花多、易坐瓜、膨瓜速度快、耐贮运等特点。叶片大、厚,茎粗壮,生长势强,春季第1雌花着生在第4~5节,雌花节率75%以上。瓜条长筒状,商品瓜长25厘米,单瓜重200~400克。瓜皮浅绿色,覆网纹,有光泽。果肉淡黄绿色、质脆、味清香,畸形瓜少。对枯萎病抗性强,较耐白粉病。一般亩产8000千克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和定植前用硫磺或敌敌畏和百菌清烟剂对棚室进行杀菌和杀虫处理,可有效预防灰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粉虱、潜叶蝇等病虫害。华北地区日光温室越冬栽培,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定植。日光温室冬春茬早熟栽培,一般12月下旬播种,翌年1月下旬定植。每亩栽1600株。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做高20厘米、宽120厘米的栽培畦,中间开灌水沟。定植后中耕2~3次,然后覆盖地膜,浇水采取膜下暗灌的方式,避免大水漫灌。12月至翌年1月减少浇水次数。冬季雄花开放少,需人工辅助授粉或用2,4-D蘸花,促进坐果。春季温度回升后,充分供应肥水,注意通风排湿,加强对蚜虫、潜叶蝇和白粉虱的防治。阴雨天到来之前用百菌清等烟剂熏棚1次,每隔7~10天熏棚或喷药1次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药剂可以用多菌灵、百菌清、杀毒矾等广谱性杀菌剂。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回升后,2,4-D的浓度也要适当降低,以免发生药害。

适宜地区 适合华北地区早春小拱棚和日光温室越冬栽培。

京葫2号西葫芦


品种名称京葫2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该品种雌花多,瓜码密,易坐果,一株可同时结3~4个瓜。嫩瓜皮色为亮绿色网纹,表面光滑亮丽,光泽度好。瓜形为长棒状,果形均匀一致,肉质鲜脆。植株属矮秧开放型,生长势强壮,抗逆性、抗病毒病能力强,产量极高。平均每亩可产75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建议日光温室栽培时,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9月25日到10月10日播种,培育壮苗,1.5片真叶时定植,亩植1700株。开始结瓜后,追肥浇水不可缺少,以补充连续坐瓜对营养成分的需要。注意及时采摘嫩瓜,防止坠秧,抢早上市。本品种一般雌花开放早,没有雄花开放以前,需在开花当天上午进行2,4-D蘸化,辅助坐瓜。

京葫3号西葫芦


品种名称京葫3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为矮生型,主蔓结瓜为主。一般在第5~6节开始结瓜,瓜码密,几乎节节有瓜。瓜形长柱形,瓜皮白绿色,光泽度好,果形均匀一致。播种后33~35天采商品瓜,是极早熟品种。本品种抗寒、耐弱光性强,在低温弱光下连续结瓜能力强。一般每亩产量可达6000~7000公斤。前期产量高。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建议日光温室栽培时,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9月25日到10月10日播种,培育壮苗,1.5片真叶时定植,亩植1700株。开始结瓜后,追肥浇水不可缺少,以补充连续坐瓜对营养成分的需要。注意及时采摘嫩瓜,防止坠秧,抢早上市。本品种一般雌花开放早,没有雄花开放以前,需在开花当天上午进行2,4-D蘸化,辅助坐瓜。

适宜地区 适于各类保护地及露地早熟栽培。

银碟1号西葫芦


品种名称银碟1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银碟1号是由两个抗病、丰产、配合力强、优良性状互补的自交系(碟-79-7-1盘79-3-3)配制而成的保护地西葫芦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矮秧,中早熟。植株生长势较强,较直立,株高65~70厘米,开展度83厘米,叶色淡绿,叶形掌状,无缺刻,叶面无白色花斑。第一雌花节位8~9节。主、侧蔓均可结瓜,但以主蔓为主。侧蔓较多。果实飞碟状,直径15~25厘米,厚度8~10厘米,边缘波浪形。果皮嫩白色,食用嫩瓜,单瓜重200~400克。对病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常用品种早青一代。耐低温,耐弱光性较强。产量2000~3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苗龄10~30天,即从真叶露心至三叶一心期均可定植。保护地(日光温室)栽植密度1500~1800株/亩,露地栽培为1600~2000株/亩。保护地内以主蔓结瓜为主,为防倒伏,也可进行吊蔓栽培。注意及时采收。保护地栽培,花期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其他管理同一般西葫芦品种。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及冷凉季节露地栽培。

晋园1号西葫芦


品种名称晋园1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审(认)定年份2005年

审(认)定情况200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晋审菜(认)2005006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晋园1号是以B214-6-2为母本,Q212-3-3-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晋园1号植株矮生,节间短,易密植。叶面有稀疏白斑,植株生长旺盛。平均株幅96.6cm,株高60cm。极早熟,第1雌花节位5节左右,雌花多,坐瓜能力强,膨瓜速度快。瓜长棒形,瓜皮白绿色,种腔小,品质好,抗病能力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晋园1号西葫芦叶片小,叶柄短,宜密植,株行距55cm60cm为宜,667m2留苗2000株左右。坐瓜早,前期产量高,要求土壤肥沃,基肥充足,应加强苗期管理,促进营养生长。前期可适当疏花,防止植株早衰。坐瓜期加强肥水管理,保证其丰产性。雌花先开,未经授粉雌花不坐瓜,可用50mg/L的2,4-D在开花当日上午蘸花,促进坐瓜。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栽培。

长青1号西葫芦


品种名称长青1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矮生,节间短,蔓长约30~45厘米,株形紧凑,开展度小,适于密植。叶片深绿色,呈五角掌状,叶缘深裂,似碎花状,在近叶脉处有银白色斑点。主蔓结瓜,侧枝结瓜很少。一般从第四、第五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每节都着生雌花,瓜码密,一株可同时坐5~7个瓜。瓜呈长筒形,上有不明显的浅棱。嫩瓜皮呈绿色,上覆细密白色斑点,光泽度好,粗细均匀。瓜肉绿白色,肉厚,瓜瓤少,可食部分多。一般亩产量达6500~7000公斤。本品种生长势强,较耐寒,极早熟。幼瓜开花后5~7天可采摘商品瓜,即播种后40天即可收获0.25公斤的嫩瓜。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开始结瓜后,遍肥、浇水不可缺。注意及时采摘嫩瓜,抢早上市。

适宜地区 适合保护地栽培。

春玉1号西葫芦


品种名称春玉1号

分类 瓜类-西葫芦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陕鉴蔬2002001号

选育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从美国引进的淡绿色皮西葫芦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9795青-2为母本,以从韩国引进的白皮西葫芦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007-30-1-1为父本,配制而成早熟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矮秧,中熟。植株生长势较强,较直立,株高60厘米,开展度80厘米,叶色浓绿,生长中后期叶面有白色花斑。第一雌花节位5~6节,以后每间隔1~2节再现1雌花,节成性高。主蔓结瓜,侧蔓较少。果实长棒形,果皮淡绿色,可采收嫩瓜食用,单果重250~500克。对病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略高于对照品种早青一代。耐低温,耐弱光性较强。产量4700千克/亩,最高可达5 7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育苗移栽,苗龄10~30天,即从真叶露心至三叶一心期均可定植。保护地栽培栽植密度1500~1800株/亩,露地栽培为1700~2000株/亩。保护地越冬栽培,生长期长,需施足基肥,中后期及时补肥,以保证健壮的生长状态。保护地栽培,花期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其他管理同一般西葫芦品种。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及冷凉季节露地栽培。

中囤1号菊苣


品种名称中囤1号

分类 绿叶菜类-菊苣
学名Cichorium intybus L.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本品种是从荷兰引进的品种中经多年混合选择选出。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主根肥大,呈圆锥形,长37厘米,根头部横径4.3厘米,外皮灰白色,单根重156克。营养生长期茎短缩,叶簇生、倒披针形,多数为板叶(叶缘为全缘),少数为花叶(叶缘具深缺刻),呈半直立,叶面绿色,叶背或沿叶脉常伴有紫红色纹或晕斑。肉质根经软化栽培所形成的芽球多呈炮弹形,乳黄色,长12~16厘米,中部最大横径4~6厘米,单个芽球重100克左右。

适应性强。较少发生病虫害。苗期较耐热,地上部植株能耐短期-2~-1℃低温,肉质根能耐短期-4~-3℃低温,生长适温为17~20℃。软化期适温为8~14℃。喜充足光照,怕涝,较耐贫瘠,在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上种植有利于获得优良的肉质根。

栽培技术要点

1.适于秋季栽培。播种期可稍早于大型秋萝卜,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25日前后播种。

2.多采用高垄直播(条播、短条播、穴播),垄距50厘米或60厘米,定苗株距17~20厘米或23~27厘米。

3. 栽植密度7000~8000株/亩,播种量150克/亩左右。

4.肉质根刨收可在晚熟大白菜收获后进行,华北地区一般在11月中旬。

5.肉质根应贮藏于菜窖或冷库中,控制存贮温度在-1~0℃,贮藏期最长可达半年以上。

6.一般在冬春季进行软化栽培。

适宜地区
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华北、西北、东北等地栽培。

中豇1号豇豆


品种名称中豇1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审(认)定编号冀审豆99004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尼日利亚引入的豇豆品种(系)中单株选出的F07531选系,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普通豇豆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极早熟品种,全生育期春播85天左右,夏播60~70天。株型紧凑,矮生直立,植株高度40cm左右。叶椭圆形,紫花,单株结荚10~18个,单荚粒数13~18粒,荚长18~23cm。籽粒肾形、紫红色,百粒重14~17g。

产量表现:适宜密植,高抗锈病,一般籽粒产量可达1500~3000kg/hm2。

品质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25.27%,含淀粉49.3%。

栽培技术要点:

1. 整地:播种前应进行深耕整地,施好基肥。一般结合深耕每公顷施农家肥30000kg左右,混施450~750kg过磷酸钙。耕后将地耙平,开出小畦与排水沟,做到能灌能排。

2. 播种:地温10℃以上方可播种,一般播种期在4月中旬至7月中旬,可一年两茬。该品种生育期短,尤其适于夏播。播种方法可开沟条播,也可开穴点播。一般行距50cm,株距10~20cm,每公顷用种量45kg左右,播种深度4~6cm。

3. 合理密植:每公顷留苗密度15104株。

4. 田间管理:苗期需中耕除草2~4次。若与其他作物间作,随主要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注意雨季排水防涝,天旱时要浇水。豇豆易受蚜虫、豆荚(野)螟、红蜘蛛及蚜虫传播的病毒病为害,因此在整个生长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虫时,一般采用敌百虫等农药防治。在植株叶面喷洒2~3次,以防豆象为害;在籽粒成熟收获后,可用磷化铝药物熏杀。

适宜地区
适宜在河北省长城以南中低肥力地块春夏播种植。

备注通过审定以来,累计在河北省推广3万多公顷。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