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斑螟

2020-08-03

害虫中文名: 豆荚斑螟
害虫别名: 槐螟蛾 、 豆荚螟 、 豇豆荚螟 、 大豆荚螟 、 洋槐螟蛾 、 豆荚野螟
害虫学名: 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
害虫英文名: Lima bean pod borer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豆荚斑螟

形态描述: 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0~24(mm)。头部、胸部褐黄色,前翅褐黄,沿翅前缘有一条白色纹,前翅中室内侧有棕红金黄宽带的横线;后翅灰白,有色泽较深的边缘。卵椭圆形,长约0.5mm,卵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状纹,初产乳白色,后转红黄色。幼虫共5龄,各龄体长为0.6~2,2~6,6~9,9~13及14~18(mm)。初为黄色,后转绿色,老熟后背面紫红色,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其两侧各有黑斑1个,后缘中央有小黑斑2个。气门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环。蛹长9~10(mm),黄褐色,臀刺6根。


为害症状: 为害作物名: 银杏、大豆、豇豆、豌豆、菜豆、扁豆、绿豆、黄芪、白扁豆
为害状描述: 山东郊城发现二代幼虫为害银杏果实和核仁 幼虫蛀荚 。严重时核仁被食光,种核内只留下虫粪,影响种实产量和质量。

发生为害规律: 北方年生3~4代,湖北、福建、浙江、广西6~7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每年6~10月为幼虫为害期。山东6月下旬二代幼虫孵化后,先吐丝结网隐蔽其中,取食银杏果实,并钻入种核,每头幼虫一生只取食一个种核,7月底8月初,幼虫老熟脱果落在土表结茧化蛹。喜为害刺槐林下种豆附近银杏园。
为害分类: 花果害虫
防治办法: (1)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英,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英,以减少虫源;(2)在豆田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3)药剂防治:采用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4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从现蕾开始,每隔10天喷蕾、花1次,可控制为害,如需兼治其它害虫,则应全面喷药。

扩展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