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青3号豇豆

2020-08-10

品种名称之青3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情况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豇豆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分枝少,生长势旺。叶片较大,深绿色,花蕾绿色。早熟,春季露地栽培,播种至始花需35~40天,全生育期90~100天。初荚节位在第三至第四节,10节以内有花序的节位达50%。荚长约70厘米,单荚重25克左右。荚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之豇28-2高,质糯,味美,营养价值高,速冻加工与鲜荚炒食均优。种子紫红色,肾形,平均百粒重15克左右。抗病毒病、疫病,较耐锈病。总产量比之豇28-2增产7%;与生产上应用较多的绿豇豆品种与宁波青豇豆相比,早期产量成倍增加,总产量增加50%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作春夏季栽培,长江流域露地直播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中旬,以春播更为合适。栽植行距75~8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3株。其他管理同一般豇豆生产。

适宜地区
除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可栽培。尤其适宜在习惯种植绿豇豆地区或对色泽要求不严的种植区栽培。

精选阅读

之豇矮蔓1号豇豆


品种名称之豇矮蔓1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矮蔓直立型豇豆品种,株高40厘米,分枝2~4条,主侧蔓均能结荚。节成性好,早株结荚平均8条以上。条荚粗壮,淡绿色,荚长35厘米左右,品质优,子粒红色。熟期与之豇28-2相似,始收期比美国无蔓豇提早7~10天。抗病毒病、锈病、煤霉病。产量比美国无蔓豇产量高。早熟,丰产,省架,适宜保护地栽培。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25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流域3~7月栽培,栽植行距5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2株。为防结荚后豆荚过重着地引起倒伏,可在栽培畦四周用围杆或绳索作简易防护。如遇不良生长环境,短缩蔓有可能无效伸长,可采用摘心方式控制。其他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同一般豇豆生产。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珠豇3号豇豆


品种名称珠豇3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
品种来源以P20花籽白豇豆为母本,珠豇1号油青豇豆为父本,对杂种后代进行3年6代定向系统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早中熟,春季播种后55天可初收。秋季播种至初收43天。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第一豆荚着生于6.1节,叶片较绿。商品荚长圆条形,青白色有光泽.荚面平整,尾部圆滑,商品性好,荚长70cm,荚宽1~1.5cm,单荚重30~35g,商品荚率95%;荚肉紧实,纤维少,品质优良;种子红白相间,红色部分有褐色条纹,遗传性状稳定;667m2产量2000k左右。

抗性:田间表现抗枯萎病,耐锈病,耐寒性强、耐涝性强,人工接种枯萎病达抗级水平(病情指数为33.5)。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前准备。在华南地区适宜春、秋季种植,春种24月。秋植89月。土壤宜选择微酸性的沙壤土。基肥宜用有机肥,起畦前可667m2施土杂肥2000 kg、麸肥50 kg,畦面包沟1.3~1.6m,播种时,可采用两行穴播种植。每穴2粒,穴距15~20cm,秋植可适当密植。

2. 肥水管理。前期防止肥水过旺。造成徒长.后期要防止早哀。苗期少施肥.可视具体情况在齐苗后适当进行一次叶面追肥,667m2用尿素2 kg对水喷施。7~10天后进行第二次叶面追肥,667m2用复合肥4~5kg对水喷施。在第一花穗坐荚后开始增施肥水.促进多开花。多结荚。盛收期可每采一次追施轻肥一次。大约667m2 用复合肥15kg、钾肥5kg。该品种翻花能力强,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可促进第二次盛收。提高产量。春季种植要注意排水.可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3. 搭架引蔓。在豆秧抽蔓时,可插竹引蔓,一般采用人字架。引蔓宜在晴天下午进行,早上和雨天刚过不宜引蔓,以免弄断枝条。

4. 病虫害防治。春季主要防治白粉病.秋季主要防治锈病。可用粉锈立克1500~2000倍液喷施防治白粉病和锈病:播种前用25%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0.5%。可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

5. 主要虫害有豆荚螟。其幼虫蛀食豆荚的蕾、花和嫩荚.中后期钻入荚内,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低劣。其防治比较困难.要抓住防治时机。从开始现蕾开花就必须进行防治.可用阿维菌素1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倍液或大神功800~1000倍液喷施。一般在早上花闭合前进行喷药,每3~4天喷施1次,这样可保证在采收期无虫害、药害。

成豇3号豇豆


品种名称成豇3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年份1999年

审(认)定情况1999年通过成都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1989年育成。是选自1982年开始搜集的原始材料,并通过对杂交后代进行系统选育而成的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主蔓长300~400厘米。叶为三出复叶,小叶心脏形,绿色,节间长10厘米左右,花中等大,第一花序70%~80%着生于2~3节,每花序成荚2~3对。果荚长条形,长60厘米,嫩荚浅绿色,荚尖端呈暗红色,单荚重约30克,质地细嫩,商品性好。每荚含种子约18粒,种子肾脏形,种皮黑色。极早熟,较抗病毒病。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2000~25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早熟性,可采用地膜覆盖、小拱棚等保护设施栽培以及育苗移栽等措施,提早上市。成都地区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4月初。畦宽含沟150厘米,种2行,每穴栽双株,栽植密度8000~9000株/亩。

2. 科学施肥。基肥应氮、磷、钾配合施用,沟施或撒施。追肥应重施花期肥,多施磷、钾肥。

3. 及时搭架引蔓。以人字为好,及时引蔓理蔓。

4. 病虫害防治。成豇豆3号不抗虫,所以应随时检查,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

适宜地区 全国各地适宜种植豇豆的地区均可栽培。

早丰3号豇豆


品种名称早丰3号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豇豆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主茎第一花序着生节位3~4节,节间密、结荚多。荚色绿白,双荚率高,荚长60~65厘米、宽0.6~0.8厘米,单荚重18克左右。味甜,质优,种子红褐色,抗病性、抗逆性较强。早熟,从播种至初收春季栽培约45天,夏季栽培30~35天,前期产量及总产量较高。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1500~2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广州地区39月均可播种,每穴播2~3粒,栽植密度6000~6500株/亩。播前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开花结荚期每5~7天追肥1次。前期注意防治蓟马、蚜虫和螨类,花蕾分化期加强防治豇豆荚螟;风雨过后及时防治枯萎病和锈病。

适宜地区 长江以南地区均可栽培。

之豇14豇豆


品种名称之豇14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情况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蔓生型,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较少,以主蔓结荚为主。叶片较宽大,叶色绿,全生育期80~100天。早春低温时,易出现生理性黄叶,对产量无明显影响。初荚部位低,位于3~4节,节成性好。嫩荚粗,淡绿色,荚长约70厘米,不易老化。子粒肾形,枣红色。抗病毒病,早期产量比之豇28-2高,综合性状均优于之豇28-2。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600~2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栽植密度比之豇28-2略稀,适宜穴距为28厘米、行距70~75厘米,每穴2~3株。春季早熟栽培时,苗期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防止低温造成生理性黄叶,以利于苗期生长。其他管理同一般豇豆生产。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栽培。

青杂3号油菜


品种名称青杂3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1年

审(鉴)定情况2001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青种合字第0163号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利用三系杂交方法配制而成的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子叶心脏形,幼茎绿色。抽苔前植株生长半直立。有效分枝部位20.884.9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5.130.67个,二次有效分枝数5.750.99个,主花序长65.154.73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146.385.50厘米,花黄色,花冠椭圆形,成熟角果黄绿色,角果斜生,长7.450.98厘米,籽粒节较明显。角果密度0.860.096个/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166.5641.23个,单株产量8.121.24克,每角果粒数26.690.68粒,千粒重3.550.25克,容重715

产量表现

大面积种植亩产180~227公斤,高水肥条件下亩产227~28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在土壤疏松,肥力中上的地块种植。适时多用磷肥,氮肥用量比一般品种大,氮∶五氧化二磷=1:0.93。播种期4月中旬至4月下旬,每亩播种量0.4公斤。每亩施纯氮4.60公斤,施五氧化二磷2.67公斤。4~5叶期至花期每亩追施纯氮4.6公斤,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适宜地区
适宜青海省海东海拔2800~3000米的高位山旱地种植。

备注
原代号:E144、青油杂3号、青杂油3号

之豇19豇豆


品种名称之豇19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旺,适宜强光照。叶片较大,叶色绿,分枝性强,平均为1~2个,全生育期90~110天。初荚节位在第三节左右,7节以上几乎节节有荚,荚条粗壮,不易老化、鼓粒。荚色淡绿,平均荚长50~55厘米,商品性佳。种子肾形,土黄色,百粒重14克左右。较耐锈病与煤霉病,在一般吧水条件下,不易早衰,后期翻花结荚能力强,丰产潜力大。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1600~200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对日照要求不严,适宜春、夏、秋季栽培。由于耐热、喜光,夏播比其他品种更优。播种期与之豇28-2相仿,杭州地区育苗移栽,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露地直播为4月下旬至7月中旬,而以5月下旬至6月播种更为合适。栽植行距70~75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2~3株。由于分枝较多,第一花序以下侧蔓应摘除,上部侧蔓应及时、多次人工辅助理蔓上架,充分发挥侧蔓结荚性能,以提高产量。其他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同一般豇豆生产。

适宜地区
除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之豇特长80豇豆


品种名称之豇特长80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情况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优质、特长荚豇豆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旺,分枝少,以主侧蔓结荚为主。叶片较大,色绿(比之豇28-2略淡),全生育期80~100天。初荚部位第三至第四节,12节内平均有花序的节达60%。荚条粗壮,淡绿色(同之豇28-2),平均嫩荚长约70厘米(比之豇28-2长5~10厘米)。种子枣红色,肾形。抗病毒病,熟性比之豇28-2早1~4天,早期产量高。

产量表现:一般产量为2000千克/亩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栽植行距75厘米、株距28厘米,每穴2~3株。长江流域早春播种期3月底至4月初,需地膜与小拱棚覆盖,栽培时要防止冷空气危害。其他管理同之豇豆28-2。

适宜地区
除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可栽培。

之豇特早30豇豆


品种名称之豇特早30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审(认)定情况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培育的特早熟豇豆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蔓生型,分枝少,以主蔓结荚为主。三出叶单叶狭长,呈尖矛形,叶片较小。特早熟,常规露地栽培,播种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采收豆荚,采收期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节位低,平均3节左右即可普遍结荚。同期播种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总产量虽略高于之豇28-2,但早期产量增加1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嫩荚淡绿色,匀称,长约60厘米,单荚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种子肾形,红色,百粒重14克左右。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作春播和大棚栽培。可适当密植,在保证架材高度不低于240厘米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行距至75~80厘米、穴距25厘米,每穴3株。由于生长速度快,结荚部位低,结荚率高,营养生长期短,故要求施足基肥,早施促苗肥,重施盛花期追肥,尤其注意适当多施氮肥,以保证充分的营养生长,获得早熟高产。采用地膜覆盖,效果更好。

适宜地区 适宜全国各地栽培。

皖青512豇豆


品种名称皖青512

分类 豆荚类-豇豆
品种来源安截省界首县从优良的地方品种中选育而成的大型条杆豇豆常规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短,产量高,品质佳,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全生育期6O天左右,春季播种,80~65天开花结荚,夏季50~55天开花结荚,主茎高50厘米左右,花紫红色,生长旺盛,株覆紧凑,分枝性能强,单株分枝4~5个,每枝5~6十箭杆,每箭杆结荚1~3个,单荚平均长度48量米,荚肉较厚,纤维少,淡绿色,质脆细嫩.食味良好,。

产量表现:般亩产鲜豆角3000~40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

1. 该品种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宜各种土壤种植,耕作时,每亩施有机肥4000公斤,氟肥20公斤,磷钾肥10公斤,作成畦即可。春季栽培可采取直播或营养钵育苗、移栽均可,直播可在清明节前后,营养体可提前15天下种,当出现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定植。该品种适宜高温,耐热性能强,可以夏播(夏季气温在35℃左右仍能正常生长,不落花落果)夏播时间可延长至大暑前后,直播每亩2500~3000穴.每穴播种2~3粒,营养钵移栽每穴2苗。该品种可与其它农作物间作套种。如瓜、薯类、高杆农作物闻作,特别是大幅生产内采取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空同和地力。

2. 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待2片真叶时定苗,并进行中耕清除杂草,以提高地温。初花期进行施肥,每亩用5~8公斤尿素和腐熟人粪尿10担浇施,施肥后扶垄壤土,盛花期适时浇水。要注意防治曼角食心虫,一般初花期用2.5%敌杀死进行喷治,结荚期用20%菊酯类农药防治虫害。该品种较抗病。

之豇28-2豇豆


品种名称之豇28-2

分类 豆荚类-豇豆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用红嘴燕和杭州青皮豇豆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主蔓结荚为主,叶形小,适宜密植。叶色淡绿。花淡紫色,主蔓第四至五节始花,7节以上连续着生花序,结果集中。荚粗而长,一般6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左右,荚横断面圆形,嫩荚浅绿色,荚长60~75cm,横径0.8~1cm,单荚重20~30克。种子肾形,种皮紫红色,稍有光泽,种子千粒重150克。早熟,春播60余天采收嫩荚。对日照不敏感,适应性广,耐高温、干旱,高抗病毒病,不抗煤霉病、锈病。

产量表现:丰产,春播每公顷产量30000千克以上,夏播每公顷产量为22500千克左右,但肥水不足时后期易早衰。耐热,较抗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早熟栽培于3月中旬进行育苗移栽,亩用种量150~200克,4月中下旬可直播,亩用种量1.5~2.0公斤;高畦双行栽培,畦宽1.3~1.4米,行距0.6~0.7米,穴距20~25厘米,亩栽4500穴,每穴2~3株,夏秋播种密度可适当增加;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复合肥30~40公斤或过磷酸钙25~3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苗期追施氮肥2~3次,结英盛期不能脱水脱肥,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次,以促进开花,提高结英率。该品种以主蔓结英为主,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节位侧芽一律打掉,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既有花芽,又有叶芽,及时将各节位叶芽摘除,主蔓长2米左右时打顶,促进开花结英。注意防治煤霉病、白粉病、锈病及豆英螟、蚜虫、小地老虎等病虫害。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应性广,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耐热抗病长豇豆品种浙翠3号


栽培技术
1. 整地作畦
与非豆科作物轮作,选排灌良好的砂壤土和壤土地块,深耕、精细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深耕平整作畦。畦宽1.5米,畦高25厘米,拱圆形,畦顶铺地膜,膜周围用土压严。
2. 播种
长江流域露地栽培4月上旬至7月播种。不适宜早春保护地早熟或秋延后栽培。行距75厘米,株距33厘米,每穴3粒,穴深3厘米,播后将穴周用土压实。
3. 田间管理
播种后7~10天出苗,及时查苗补缺,早施促苗肥。雨天放晴后应轻轻打破地表,锄掉杂草,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植株开花结荚后结合浇水追肥,保持地面湿润。雨季排涝防积水。生产期间可结合防病治虫适当喷施叶面肥。
植株甩蔓时搭人字架引蔓。架杆2.5米以上,主蔓超过架杆后打顶,以利通风透光及养分集中。
4. 适时采收
豇豆荚色淡绿,生长充分,种子尚未膨大时及时采收,一般在花后9~10天。采摘时要一手捏住荚条,一手护着花穗,尽量避免采摘时同花穗上的花芽受到损害。采收前7天停用农药。
病虫害防治
1. 豇豆容易发生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需早防。
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每6~7天1次,连续用药2~3次。
2. 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豆荚螟、斑潜蝇和斜纹夜蛾等。
地老虎主要在苗期为害,可用90%敌百虫拌毒饵诱杀。豆荚螟主要钻食嫩荚,白花期开始用菊酯类农药每隔7天喷药1次。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