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18番茄

2020-06-27

品种名称鉴18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1991年

审(认)定情况l99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江苏农学院园艺系
品种来源江苏农学院园艺系选育成加工番茄专用品种,亲本为613和zstrelle-8,对杂交后代经多代系选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无限生长类型,株高约170厘米,茎秆粗壮,第l0叶节着生第1花序,单株结果数35~40个。果实高圆形,果面光滑,梗洼小,红色,着色均匀,单果重50克。果实抗裂。耐贮运。宜生产番茄酱。

品质分析

可溶性固形物5.5%,番茄红素10.28mg/100g鲜重。

抗性

高抗TMV,苗期人工接种鉴定TMV病情指数为2~3。

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畦宽100厘米、沟宽40厘米,双行定植,株距25厘米,亩栽3500株,单秆整枝。6月下旬始收。

适宜地区 适宜江淮流域及江苏省各地春季露地栽培。

精选阅读

宁油18号油菜


品种名称宁油18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6年

审(鉴)定情况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6)002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

品种来源从宁油10号中系统选育,于2000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9天左右。株高154厘米左右,有效分枝位40厘米,一次分枝7个以上,二次分枝3个以上,单株有效角果数330左右,每角粒数18粒,千粒重3.76克,籽粒较大。

产量表现

在2003、2004年市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132.5公斤,较对照汇油50增产12.0%,较对照沪油15减产8.0%;在2005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50.9公斤,较对照汇油50增产17.0%,较对照沪油15增产5.6%。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1.10%,硫甙葡萄糖苷18.23mol/g,含油率42.2%,含油率较高。

抗性

菌核病发病比汇油50重,与沪油15相仿;病毒病发病比汇油50略轻,比沪油15重。抗倒性好;抗寒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期播种:播种期9月20左右,秧龄30~35天,叶龄6~7叶,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7。

2. 移栽密度每亩7000株左右。

3. 肥料运筹:基肥、腊肥、苔肥以5:2:3为宜。

4. 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草害,重点做好苗期蚜虫、菜青虫,花期菌核病的防治。

5. 适时收获:全田75%的角果呈枇杷黄时可收获。

适宜地区
上海市及周边地区。

皖油18号油菜


品种名称皖油18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4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引种编号豫引油2004001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9012A(♀)8904(♂)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半冬性双低油菜杂交种,全生育期224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春前幼苗生长较缓,春后生长加快;株高16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6.5个,单株有效角数390~400个左右,每角粒数22~25个,千粒重3.5克左右;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度引种试验产量幅度在256.5~278.6公斤,5点汇总均增产,平均亩产264.7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2.9%。品质分析:硫甙含量28.54mol/g,芥酸含量4.92%,粗脂肪43.04%。

抗性

植株健壮,生长势强,抗菌核病、病毒病,丰产性好。

适宜地区
适宜我省信阳油菜产区种植。

备注
原代号:7C24

皖椒18号辣椒


品种名称皖椒18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选育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来源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配制的高产、优质、抗病、干鲜两用型早熟辣椒一代杂交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早熟。果实小羊角形,果长20厘米,果肩1.8厘米,鲜椒单果重25克,果面光滑。嫩果颜色深绿,干椒暗红、光亮,高油脂。果实辣味强,辣椒红素含量高,香味浓郁。坐果集中,持续坐果力强,丰产性好,是绿椒、红椒和加工干椒多用型品种。

产量表现

亩产鲜红辣椒4000千克。

适宜地区
适合春秋保护地和露地种植。

沪油18油菜


品种名称沪油1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6年

审(鉴)定情况2006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沪农品审油菜(2006)003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宁油10沪油15后系统选育,于2002年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39天左右。幼苗生长半直立,叶色深绿,叶面平展,叶缘有波状缺刻,叶面披蜡粉。分枝习性属中生分枝型,主花序较长,角果粗而长,种子黑褐色。株高153厘米左右,有效分枝位38厘米,一次分枝8个以上,二次分枝3个以上,单株有效角果数345个左右,每角粒数19粒,千粒重4.13克,籽粒较大。

产量表现

在2004、2005年市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155.9公斤,较对照汇油50增产19.0%,达极显著水平,较对照沪油15增产4.1%;在2005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53.4公斤,较对照汇油50增产19.1%,较对照沪油15增产7.4%。

品质分析

芥酸含量0.87%,硫甙葡萄糖苷11.67mol/g,含油率42.4%,含油率较高。茎杆坚硬,抗倒性较强。

抗性

抗冻性较沪油15强;菌核病发病比汇油50重,与沪油15相仿;病毒病发病比汇油50轻,比沪油15重。

栽培技术要点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播种期9/20~9/25,秧田与大田比例为1:6,三片真叶喷施多效唑150mg/kg,有利秧苗矮壮,秧龄40~45天。

2. 合理密植:10月下旬11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8000株左右,根据地力情况可适当增减。在移栽前将排水沟开好,抢晴天移栽,以利根系生长。

3. 科学运筹肥料:施足基肥,增施鳞钾肥和硼肥,早施苗肥和腊肥,春肥腊施,巧施花粒肥,肥料的70%在年前施用。

4. 加强虫、病的防治:生长期注意虫害,尤其是蚜虫,应及时防治,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在花期需防治菌核病。

5. 适时收获、丰产丰收:该品种抗倒性强,果壳较厚,耐落粒,可等大部分角果充分黄熟后收获,更利籽粒的增重,提高产量。

适宜地区
上海市及周边地区。

京茄18号


品种名称京茄18号

分类 茄果类-茄子
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选育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最新培育的具有丰产,长势强,果实耐贮运,适宜保护地长季节栽培的长茄杂种一代。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晚熟。果形棒状,果形棒状,果长35~40厘米,果实横径5~48厘米,单果重250~4400克。果周正,深紫色,果皮光滑,果泽度极佳。该品种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产量表现

保护地长季节栽培亩产10000kg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春大棚栽培北京地区12月底至1月初播种,3月中下旬定植。行株距8050cm,亩栽1500株左右。春露地栽培,1月下播种,4月定植。温室栽培可8月底育苗,9月定植,11月份开始收获。一直持续到来年6月份。

适宜地区

适宜保护地长季节栽培,可在我国南北方种植

蓉油18油菜


品种名称蓉油18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11年

审(鉴)定情况201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川审油2011008

选育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蓉A0068蓉C2970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218.9厘米,单株有效角果612.3个,每果14.3粒,千粒重3.56克。主序不实果率6.6%。花期未发生倒伏。全生育日数221天,比对照德油6号晚熟1天。

产量表现

2009、2010两年省区试16点次试验,增产点11个,平均亩产174.74公斤,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85%,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4.79%。。 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该组合6点试验5点增产,平均亩产170.35公斤,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4.79%。

品质分析

种子芥酸含量0.08%,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0.38?mol/g饼,含油率44.14%。

抗性

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耐)菌核病能力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种期:育苗移栽宜在9月15日前后播种、直播9月下旬10月上旬为宜。

2. 密度:育苗移栽亩植6500株左右。直播密度10000~12000株。

3. 施肥: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

4. 适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
四川省平、丘地区。

黔油18号油菜


品种名称黔油18号

分类 经济类-油料-油菜

审(鉴)定年份2003年

审(鉴)定情况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鉴)定编号黔审油2003003

选育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SAB-3双19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12.34天,比对照油研七号晚熟1.46天,株高186.85厘米,分枝部位高78.47厘米,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7.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86.98个,角粒数19.88粒,千粒重4.45克,单株产量23.33克。优于国家双低油菜标准。苗期长势较强,生长整齐一致,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开花期集中。试验中未发生较大病害。

产量表现

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19992000年度平均亩产169.58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8.31%;20002001年度平均亩产171.71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2.2%。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170.56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0.22%。2002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5.45公斤,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25.24%。

品质分析

硫甙39.62微摩尔/克饼,芥酸含量2.92%,粗脂肪含量41.88%。

栽培技术要点

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亩移栽种植密度5000~7000株,直播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密度为8000~10000株/亩。合理施肥:氮、磷、钾、硼配合施用,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加复合肥混施,亩施氮肥20~25公斤,硼肥0.25~2.0公斤。早匀苗、定苗、及时中耕除草,后期注意蚜虫防治。

适宜地区
适宜贵州省甘蓝型油菜区域种植。

备注
原代号:黔杂8009

冬春18号羽衣甘蓝


品种名称冬春18号

分类 甘蓝类-羽衣甘蓝
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f. tricolor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冬春18号羽衣甘蓝是率先在国内创立了人工自然鉴定筛选技术,通过耐冻性、晚抽苔等育种集成,利用国外引入的杂种一代品种,采用有性杂交、基因重组、分离和系统选育方法创造新种质A-C-2-2-0505-3和10B-0524-4杂交配制而成的杂种一代新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植株板叶,株高13cm左右,开展度27cm27cm,心叶幅15cm15cm,外部(层)叶片墨绿和紫红色,内部(层)心叶深红色。叶片生长排列紧密,半包心,株型紧凑,观赏性优异,冬春季节室外摆放观赏甚为壮观。该新品种是现有羽衣甘蓝品种中表现最耐冻,最晚抽苔的品种,观赏期可延迟到4月上中寻。

栽培技术要点

1.泉市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北方地区应适当提早,每平方米播种密度在500株左右,采用保护设,培育壮苗。

2. 苗龄12~20天,具2~4片真叶时不需分苗直接盆钵定植。

3. 羽衣甘蓝应注意适当多施P、K肥,不可偏施N肥。

4. 注重防治立枯病和菜青虫等病虫害。田间杂草在播种前或定植前可使用除草剂如草甘膦或氟乐灵等喷雾处理防治。

适宜地区 适合京津一带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冬季、早春室外观赏的羽衣甘蓝新品种。

华春18毛豆


品种名称华春18

分类 豆荚类-毛豆(菜用大豆)
选育单位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
品种来源系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1986年以Q11-1(兰溪大青豆杭州5月白)为父本,黑河3号的变异株12-1为母本,进行复合杂交育成的特早熟菜用大豆新品系。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高40~50厘米,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分枝短小,茸毛灰白色。耐肥抗倒,抗病毒病,有限结荚习性,结荚较密,3粒荚比例高达70%以上。豆荚鼓粒大,干豆百粒重20~22克,嫩豆易煮烂,软而可口,食味佳。

产量表现:鲜毛豆荚每666.7平方米产量500~650千克,干豆产量125~150千克。

栽培技术要点:

1. 播期:露地播种3月底至4月初为宜。为了提早上市可采用各种保温措施,保温条件下的播期可根据保温方法的好坏及保温时间的长短而定,保温措施好的,3月上旬即可播种。

2. 密度:每亩2万株左右,4月上旬以前,播期越早越可密些;育苗移栽的比直播可密些。

3. 增肥促早发:基肥用复合肥15~20公斤(或相当的其他肥料),苗期用尿素2~3公斤提苗,初花期根据苗势确定是否再补施少量速效肥料。

4. 其他措施与一般栽培相同。

湘椒18号(湘研16号)


品种名称湘椒18号(湘研16号)

分类 茄果类-辣椒
学名Capsicum annuum L.syn.C.frutescens L.

审(认)定年份2000年

审(认)定情况200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288

选育单位 隆平高科湘研蔬菜种苗分公司
品种来源湘研16号是以湖南一地方品种中的晚熟丰产株系5904为母本,以长沙地方品种河西牛角椒中的中晚熟抗病丰产株系8216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从定植至采收约60天。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开展度65厘米,株型紧凑,始花节位13~16节,坐果性极好,挂果多。果实长粗牛角形,纵径17.4厘米,横径3.4厘米,肉厚0.35厘米,绿色,单果重45克左右,果直,果面平滑光亮,商品性好,耐贮藏运输。肉软质脆,辣味适中,风味好。

产量表现

一般产量为4000~5000千克/亩。

品质分析

果实中含维生素C161毫克/100克鲜样、可溶性固形物2.8%、辣椒素0.15%、干物质13.9%。

抗性

较耐热,耐旱,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炭疽病、疫病、疮痂病、病毒病能力均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

1.可作早春晚熟丰产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早春栽培12月至翌年3月播种,播种量50克/亩左右,3~4片真叶时分苗1次,8~10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秋季栽培一般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个月苗龄即可定植。

2.栽植株、行距各50厘米。

3.该品种果实大,必须充分供应肥水,施足基肥,及时追肥。

4.定植至开花前追2次稀粪水或氮磷钾复合肥,以保证苗壮、苗旺。

5.第一批果坐稳后及每次采收后应分别追肥,促进多坐果,获高产。

适宜地区
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河沿岸、湖泊地区以及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地区作晚熟和秋延后栽培的主栽品种。

晋番茄5号番茄


品种名称晋番茄5号

分类 茄果类-番茄
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审(认)定年份2002年

审(认)定情况200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晋审菜2002001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7-13-386-2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第一穗花着生于第7~9节,节间短,平均每穗坐果4个,果实大红、圆形、无绿色果肩。中熟品种,无限生长型,果实成熟期,转色快,红熟不落、耐裂果,果肉厚,品质好,耐储运。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山西省番茄新品种生产试验,两年14个点次平均亩产5650公斤,比对照品种中蔬6号增产16.5%。

抗性

田间表现抗TMV(烟草花叶病毒)和早疫病,耐CMV(黄瓜花叶病毒)。

栽培技术要点

1. 亩定植3000~3300株。

2. 3片真叶时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5℃,此时忌倒栽苗,苗龄50天左右,蹲苗5天以内。

3. 株高一般控制在124厘米左右,阴雨天忌整枝打权。

适宜地区
适宜山西省各菜区种植。太原以北一茬种植,以南可4穗果打顶两茬种植。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