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2020-06-29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卡鲁索(Carusa)

栽培技术
1.育苗

日光温室番茄冬季栽培以选用耐低温和耐弱光的品种为宜,根据我们两年试种结果,荷兰温室专用番茄品种卡鲁索(Carusa。)适宜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9月上旬种子经过消毒、浸种以后,置于24~29℃下催芽,发芽后播于装有草炭和蛭石混合基质的育苗钵或穴盘中,覆盖1厘米厚的蛭石。并盖上塑料薄膜保持湿度。幼苗出土后及时撤去塑料簿膜。齐苗后撒1薄层基质。由于基质中混有烘干鸡粪,量苗期需肥量较小,故整个苗朗只浇清水,不另追肥,浇水要视苗情及基质含水量而定,一般两天浇1次,阴雨天不浇。温度管理同常规育苗,白天20~28℃,夜间10~15℃。苗子具7片叶时定植。

2.定植

定植前两天,安装灯滴灌系统、灌水使基质吸足水分,每槽定植2行,行距34厘米.株距36厘米,密度每667平方米2800株。

3.定植后管理

(1)水分管理

番茄定植缓苗期,浇水量宜大。缓苗后,每天灌溉1~3次,保持基质含水量60%~85%(按占干基质计)。成株期、番茄每天每株浇水0.8~1.2升。灌溉的水量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的大小进行调整,阴雨天停止灌溉,冬季隔1天灌溉1次。

(2)营养供应

肥料供应量以氮、磷、钾三要素为主要指标,由于基质中混合一定量的消毒鸡粪、磷酸二铵、硫酸铵和硫酸钾作底肥,因此在定植后两周内不必追肥、只需浇清水。此后每隔10天左右追肥1次,前期只追施消毒鸡粪,每次每槽125千克,呈环状均匀地撒在距番茄根茎5厘米处。当番茄第1穗果有核桃大小后,应根据植株长势,在追施的消毒鸡粪中添加磷酸二铵或硫酸钾、一般每1千克消毒鸡粪加磷酸二铵0.1千克、硫酸钾0.1千克。如果植株出现较明显的缺氮症状后,可在每立方米栽培基质中追施尿素0.2千克,尿素一般用施肥器随水滴施。追肥次数依生长期长短而定,一般10次左右。

(3)授粉及其他管理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一般应用人工或机械震荡方式授粉,于开花期每天上午10-11时进行其他管理加整枝、疏叶、疏果等一般温室栽培。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在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中,经常出现缺钙症状,应急措施是用0.3%的氯化钙水溶液喷洒叶面,每周2次。地上部病害发生一般比常规有土栽培轻,但一旦发病,蔓延快,危害重,因此应特别注意防治番茄叶霉病、斑枯病和早疫病。

2.虫害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主要有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此两种害虫一旦发生,很难根治,因此在防治上主要是以防为主,注意培育无虫苗,通风口应用防虫网隔离,防止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成虫飞入室内。

小编推荐

迷你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名称迷你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无土栽培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适宜品种
迷你黄瓜为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荷兰,又称荷兰乳黄瓜、水果黄瓜,其瓜型较小,表面光滑无刺,色泽油绿,口感脆嫩,可作为水果生食或佐餐,营养价值较高,且较为高产(每株可结瓜50~60个),市场售价10~20元/千克,是极有发展前景的果、菜兼用型瓜类品种。迷你黄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用基质和固态有机肥栽培黄瓜,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不仅成本低、易操作、省工、产量高、品质优,还可有效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实现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

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昆明学院农学院小哨实习基地引入迷你黄瓜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实践,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2500千克。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栽培技术
1.准备栽培设施

迷你黄瓜为喜温植物,生长适温为白天23~25℃,夜间16~18℃,应选择在南北向的大棚内种植。

(1)栽培槽

棚内沿南北方向建半地下式栽培槽,槽深30厘米(含高出地面的10厘米),宽60厘米,槽距60厘米,南低北高(倾斜角度0.5)。在槽内铺0.1毫米厚的聚氯乙烯薄膜,防止肥水流失和土传病害,薄膜边缘用砖压好。棚内安装自来水设施或建蓄水池,在栽培槽内安装两根滴灌带,每株设置1个滴剑。

(2)基质

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2∶1∶1的比例配制基质,每立方米基质加入膨化鸡粪3千克、复合肥1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然后加入适量水,混合均匀后填满栽培槽。每茬蔬菜收获后对基质进行消毒,一般可连续使用2~3年。

2.育苗

(1)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势强、结果节位低、丰产、果形好、耐弱光、抗性强、耐贮运、较适合设施栽培的品种。

(2)播种育苗

用55℃的温水浸种10分钟,漂洗冲去瘪籽,在清水中浸种4~6小时,再在30℃的恒温下催芽,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采用72孔穴盘育苗,用草炭土作基质,每立方米加入三元复合肥1千克。播种前将湿润的营养土(含水量60%)装入育苗穴盘中,用竹片将基质刮平,以露出育苗盘边缘为宜。然后用小棍或手指在每个穴中央压出1厘米深的孔,将种子平放在穴中,每穴播1粒,播完后在穴盘上撒少许基质,用手掌心抹平盖种。最后用喷雾器浇透水,把穴盘移入育苗棚。用该法播种简便易行,出苗率高,幼苗不会有带帽现象。

3.定植

黄瓜幼苗2叶1心时即可定植,定植前适当控水。定植时选择整齐、无病虫为害的健壮苗,尽量带土移栽。覆土时注意基质要略高于苗土,露出子叶。双行三角形定植,即在栽植槽上定植两行,对空栽植,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定植后浇透水。

4.定植后的管理

(1)温、湿度和光照管理

大棚内的温度尽量控制在迷你黄瓜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内,通过适时揭、关棚膜来通风、透光、排湿、保温。当晴天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卷起两侧边膜,通风降温,也可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通风还能促进二氧化碳向叶面附近输送,增强光合作用。结果期要保持昼夜温差10~15℃,以利于雌花分化。尽量保持棚膜光洁,以增加透光率。空气湿度控制在80%左右。

(2)肥水管理

定植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肥。一般定植后15天施提苗肥,以后每隔10~15天追肥1次,在距离随株15~20厘米的地方每株穴施复合肥5克、膨化鸡粪20克。花后每隔1周叶面喷施1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结果期可增加施肥量。最后一批黄瓜采收前7天停止追肥。

迷你黄瓜喜湿怕涝,需保持基质湿润,特别是夏秋栽培正值高温季节,应每天滴灌1次,每次滴灌时间为10~20分钟,并尽可能在晴天上午进行,阴天可暂不灌水。

(3)植株调整、疏花疏果

当黄瓜长出6片真叶时,用粗棉线吊蔓。采用单蔓整枝,去除侧蔓和卷须,自第6节开始留瓜。植株长势较快时,每天都要引蔓。

及时疏花疏果,中部每节可留2个瓜,并摘掉畸形幼瓜,以减少植株养分消耗。中后期及时去除老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摘下的老叶、病叶应带出棚外,集中处理。

当主蔓长高至难以进行农事操作时,进行落蔓。落蔓时适当疏除已收获位置的叶片,将落下的主蔓顺势盘绕在植株周围,使植株最底部的叶片距地面30厘米左右,以利于通风透光。

5.及时采收

一般在雌花闭花后7~10天,黄瓜果皮转为深绿色,果长10~13厘米,横径3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剪刀或小刀割断果柄(保留一小段果柄),采收后进行分级包装。

病虫害防治
迷你黄瓜较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是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有机生态型栽培应以农业、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如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定期对栽培基质进行消毒或彻底更换;定植前进行棚室消毒;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落蔓,清除老叶、病叶及病株。

化学防治以防为主。苗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1~2次,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斑粉脱1500倍液+三唑酮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发病初期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处。枯萎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或农抗120100倍液等(任选1种)灌根,每株灌药液0.25千克,每隔5~7天灌1次,连灌2~3次。

迷你黄瓜的虫害较少,主要是蚜虫,斜纹夜蛾和白粉虱等。可采用铺设防虫网、定植前高温闷棚、挂黄板、诱虫灯诱杀或人工捕捉成虫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蚜虫、斑潜蝇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虫螨克4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白粉虱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10天不再用药。

黄瓜无土栽培


名称黄瓜无土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瓜类-黄瓜
适宜品种
小八杈,新叶儿三

栽培技术
1.育苗

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10分钟,在浸泡过程中要不断搅拌,然后将种子清洗干净,置于25℃温水中浸种4~6小时,之后置于30℃下催芽,待70%以上的种子发芽露白后,可直播于栽培床内,也可播于10厘米营养钵(内装水洗沙)内育苗,每钵播2~3拉种子,播后覆1厘米水洗沙,盖上塑料薄膜,温度保持27~30℃,苗出齐后立即揭去塑料薄膜,使温度降至18~20℃,及时练苗。几天后,白天保持气温28~32℃,达32℃即可放风,夜晚保持气温16~18℃,晨起最低气温不得低于12℃,并及时间苗,保证每穴1棵壮苗,防止幼苗徒长,用配好的营养液浇灌,苗长至4~5片真叶时便可定植。

2.定植

定植前把栽培床内的沙子整平,并安装简灌系统。定植密度为每平方米3株(秋冬季),春夏季每平方米3~3.5株。每一个栽培床内定植2行,株距为25~30厘米,定植后便可浇水,以利缓苗。

3.定植后管理

黄瓜定植后长至7~8片真叶时便可吊绳,具体方法将麻绳一头挂在温室上方的铁丝上,另一头绑在黄瓜茎上,使黄瓜向上生长,定期将黄瓜绕在绳子上,同时掐去卷须、雄花、侧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疏花疏果,掐去发育不良的畸形瓜。植株长到一定程度,应及时摘去基部的基叶,保证每株黄瓜8~9片叶子,当植株生长接近温室项部时,便应及时落秧,以防顶部塑料温度过高,烫死生长点,并促进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发生。黄瓜的浇水次数,可根据实际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而定,由生长前期的每天1~2次水(此时气温也低)到中后期的每天4~5次水(气温升高),同时要注意放风,白天气温保持在28~30℃,超过30℃时便应及时放风,每天可喷一次清水以降温保湿,给植株创造一个最佳生长环境。

4.收获

黄瓜生长到一定大小要及时采收,提高产量,利用无土栽培方式种植黄瓜一般比同期的土壤栽培早熟15天,产量高。

病虫害防治
黄瓜一般病害有霜霉病,用8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防治,5~7天喷一次,连续3次。其他病害和虫害在无土栽培中末发生。

番茄无土育苗及日光温室栽培


名称番茄无土育苗及日光温室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栽培技术
1.育苗

采用无土育苗法,关键是要把握配好基质,浸种催芽,遮荫防虫三大环节,即一是育苗基质,配方采用腐熟羊粪、炉渣、锯沫、草炭配成3∶5∶1∶1的混合基质,可保证培育壮苗的养分需要。二是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浸泡20分钟,再用52~55℃温水浸种30分钟灭菌,然后放在25~28℃高温下催芽,防霉烂,待露白时播种。三是因气温高,育苗要用纱网遮荫,也可隔离病虫,起到防虫作用。

2.定植

定植前土壤要深翻30厘米,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1.2万千克,磷二胺100千克,作高18厘米、宽60厘米的垄,并覆盖地膜。定植采取三角形定植法,株距30厘米,行距50厘米,667平方米保苗4200株,灌足水缓苗。

3.定植后管理

(1)光:光照管理的要点是草苫早揭晚盖保证光照,覆盖长寿无滴膜改善光照,张挂镜面反光幕补充光照。具体作法是冬季早8:30揭苫,晚6:00盖苫,覆盖无滴膜,室内壮侧张挂2-2.5米聚丙镜面反光镜。

(2)温:温度管理的关镶是保温防低温,采取多层覆盖,火墙增温、浇适温水、小拱棚覆盖等措施,创造气温为20~25℃,地温为20℃的适宜生态环境。温度偏高应及时通风降温。

(3)水:前期控水防徒长,见干见湿浇;中期适量促壮秧,少量多次浇;后期多浇增产量。浇水时间应在晴天上午。

(4)肥:施肥讲究三原则,①重优质基肥,基肥要施有机肥、腐熟羊粪最佳;②追速效氮肥:在第一穗果核桃大,第二穗果膨大期667平方米分别追施尿素30千克;③补叶面钾肥:整个生育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5%溶液5~7次,7天一次。

(5)气:气体调节的措施是保证适温的前提下及时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用盐酸与小苏打发生反应进行早晚二氧化碳施肥;防止有害气体毒伤植株。

(6)整枝疏果防虫:整枝疏果防虫是人为的直接作用于植株的关键性增产技术措施,应采取慎重,及时,正确的科学管理态度。秋冬茬番茄处于弱光季节,采用单秆整枝有利于改善植株光照态势,即留主轴去侧枝,随主袖生长抹去叶腋内侧芽,当第三层果坐住后换头。换头的技术是摘去三层果以上的主枝生长点,留侧枝作头,可促进单果增加质量,产量提高。

番茄在开花坐果期要采取疏花疏果措施,小型品种每穗留5果,大型品种留4果,结合疏果摘去老病残叶,可节省养分,提高品质,减少病害。

冬天在病虫害防治上重点是蚜虫和白粉虱,应以预防为主,提前在叶面喷施天王星100倍液,2.5%敌杀死3000倍掖,25%的林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掖,灭多威1000倍液,交替使用,效果明显。病害防治可采用非茄果轻作或百菌清熏烟预防早、晚疫病。

4.收获

冬季气温低,番茄酶活性减弱,果实转色慢,应在绿熟期采收后催熟上市。一般是40%乙烯利浸沾果实后堆放4~6天即可着色。保鲜采用1%保鲜剂溶液浸泡果实,每100克保鲜剂可处理500千克,保鲜时间2~3个月,效果好不影响风味。

番茄日光温室栽培管理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栽培管理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适合冬季日光温室生产的番茄品种标准为耐低温、弱光性强,在低温下坐果率高,早熟,丰产且耐早衰的杂交品种,如:早丰、西粉3号、丽春、L-401、L-402等,在番茄生产中一方面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品种的丰产性。因此,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以L-401、L-402为主栽品种。

栽培技术
1.定植

随着节能型日光温室构型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有利于番茄冬季生产的播期随之提前,究竟何时播种为最适播期,日光温室冬季番茄生产的播种期不宜过早,如过早在8月下旬播种育苗难度较大,由于温度偏高,病害比较严重,影响育苗质量,经济效益不好。实际生产中具体播种期应根据市场需求、前茬情况以及日光温室的温光性能来确定。正常冬季番茄高效益的适宜丰产播种期应为9月上旬到10月上旬,如春节登市以9月中旬为好。

2.定植后管理

(1)膜下灌水的栽植方式

严冬下日光温室栽培最大问题是低温高湿,从温度方面强调保温,从湿度方面要求排湿,处理好这对矛盾是不容易的。几年来,我们在严冬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应用地膜下暗灌技术,大大缓解了室内湿度。

(2)采取连续摘心换头整枝法

按照无限生长类型的品种特征,采取连续换头抽心整枝法,延长生产结果期,达到高产目的,即按照单干整枝法留三穗果,第三穗果上部留2叶摘心,当第一穗果采收后,从第二、三穗果中部叶腋中选择1~2个分枝做结果枝,留三穗果,上部留2叶摘心。当第四穗果采收后,再选上部生育较好的侧枝做结果枝。留三穗果,上部留2叶摘心。如此连续下去。一株可达7~9个果穗。采用新整枝法,使番茄冬季生产由传统的单株留2~3穗果、单抹结果数8~12个增加到单株留7~9穗果、单株结果数28~36个,产量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

(3)温湿度管理

在加强保温的前题下,掌握适温低限管理,白天25~28℃,夜间15~16℃,个别寒冷天气短时间最低气温不低于6℃,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以上。该期实行低夜温管理10~13℃,有利于花芽分化,第一花序出现早,结果期白天25℃,夜间最低不低于10℃,昼夜温差13~15℃,有利于养分积累。在实行膜下软管滴灌或沟灌的基础上,严冬季节在保证底水充足情况下,不旱不浇水,控制室内湿度不超过70%。但在果实膨大期,一般每隔7天左右灌水一次,同时随水追随尿素667平方米10千克或叶面喷施500倍磷酸二氢钾或800倍多元液体复合肥,有利于保花保果。

(4)保花保果

番茄冬季生产在保持一定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和坐果激素处理可以保证每个花序结3~5个果实。人工辅助授粉是指花期人为振动植株或摇动整个花序,以促进不良环境条件下的花粉运动及授粉受转。我们使用的是沈农丰产剂2号及25~50毫克/千克番茄灵,10~20毫克/千克2,4-D,以番茄灵和沈农丰产剂2号的使用效果为好。如果冬季不使用坐果激素,很难授粉结果。在使用坐果激素的前提下,采用人工辐助授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适时采用药剂防治病害。多年来,日光温室番茄病害严重,在低温高湿季节番茄灰霉病危害严重,还有早晚疫病相继发生,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品质。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适时采用药剂防治病害的原则,把及时防治病害列入实现冬季番茄高产高效必备的关鍵技术环节之中。首先从选择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入手,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其次加强降湿管理,如采取地膜下沟灌、简简放风、推广烟剂和粉尘剂等药剂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药剂中加入0.1%浓度的农利灵或废克灵药剂对防治灰霉病效果显著。

番茄日光温室连作栽培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连作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抗病佳粉一号、抗病佳粉二号、双抗一号、双抗二号、白果强丰

栽培技术
1.育苗

越冬番茄7月底至8月初育苗,此时,要注意预防蚜虫袭击,育苗后,待苗长至3~4片叶时,进行分苗、蹲苗,待苗长到6~7片叶时,开始移栽定植。早春番茄,11月底到12月初育苗,此时温度较低,采用电热温床与大棚内扣小拱棚的方法,其他管理与越冬番茄育苗方法相同。

2.定植

定植采用带土坨移栽的方法,用瓜刀切土苔,要少伤根,开沟一次按株行距栽好,灌足水,培起垄,不再缓苗,一次成活。

3.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以防病虫害为主,一般一周预防一次。随时整枝打杈、摘心、沾花。灌水一般在结果期注意不灌大水,预防裂果,烂果。其他栽培措施与正常栽培方法一样。

樱桃番茄日光温室栽培


名称樱桃番茄日光温室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特征特性:

樱桃番茄,又名迷你番茄,小番茄,属茄科植物,起源南美洲热带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近几年引入我国,南北方均可栽培。樱桃番茄以成熟果实供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果实成熟时,糖度可达7~8度,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可作为水果生食、煮食及制成罐头贮藏,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兴特种蔬菜。樱桃番茄形状多样化,有樱桃、大枣、洋梨形状,颜色也丰富多彩,有红、黄、橙、粉红等。樱桃番茄除作蔬菜、水果外,也可作为观赏花卉栽培。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樱桃番茄主要作为一年生蔬菜来栽培种植,既可露地又可作保护地栽培。

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结果期长、耐弱光、品质好、耐运输的无限生长类型品种,也可选用中早熟的有限生长类型品种,但需进行特殊的整枝方式,如多次摘心换头来延长采收期。

2.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一年一大茬的播种期选择在8月份,可播种于露地、小拱棚或日光温室内。播种地宜选在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做成2米长、1米宽播种畦,撒入有机底肥。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时,进行分苗,可分至营养钵或10厘米见方的苗床上。定植密度可根据整枝方式而采取不同方法,如采用常规整枝法,即单干或双干整枝法,保5~6穗果,可将畦做成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3500株。如采用连续摘心多次换头法,则做成小行距90厘米,大行距110厘米,株距30~33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1800~2000株。

3.肥水管理

在浇足定植水和缓苗后,果实坐住前不浇水,在第一穗果坐住后开始浇催果水。在冬季12月份到转年2月份均应采取膜下浇小水的方式,避免空气湿度过高发生病害。一般根据情况,每15~20天浇一次水,在3月份后,可10~15天浇一次水。在施足底肥条件下,果实坐住前不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结合促果水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和硫酸钾5~10千克,顺水冲施。在第三穗果膨大时追肥一次,以后每采收一次果或间隔10~15天左右,追一次肥,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5~20千克为宜。另外,由于樱桃番茄对钾、磷需求量大,施肥时要重点增施磷钾肥。

4.植株调整

(1)连续摘心法

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樱桃番茄生长期长,短则8~9个月,长则可达一年,植株生长高大。为使其连续结果应注意整枝方式。连续摘心法适合中长期栽培,采用引发侧枝和对侧枝连续摘心换头方式进行整枝。具体方法如下:当主茎长出2~3穗花时,在上面留2片叶摘心,作为第一基本枝,在紧靠第一花穗下的侧枝保留,放开生长;待又长出2~3穗花时,上面再留2片叶打顶作为第二基本枝,再从第二基本枝第一花穗下长出的侧枝留作第三基本枝,留2~3穗花再摘心。如此往返,这样可以提高果柄承重力,增加叶片数,降低株高。连续摘心重点在于扭枝,用手捏住靠近主茎的基本枝的分杈处,把茎向左或右拧半圈,使主茎与基本枝呈直角或微微下垂即可,同时可将影响果穗着色的叶片摘去。连续摘心法适合保留6~20穗果栽培。

(2)盘秧法

一年一大茬栽培的樱桃番茄生育期长,无限生长的植株持续生长,高度不断增加,可采取盘秧法(落秧法)降低植株高度。盘秧法要待前期果实成熟并且采摘后,并且下部叶片已经打掉,将下部茎干直接盘绕于支架上,距离地面15~30厘米即可。

番茄日光温室育苗栽培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育苗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佳粉10号、特罗匹克

栽培技术
1.育苗

(1)播种量及时间:每667平方米用种50克,温室育苗,苗龄需要60~70天,因此播种期应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为宜。

(2)浸种催芽:将晒过两天的种子放入55~60℃水中浸泡1小时。捞出后再用10%的磷酸三钠液浸泡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3~4遍。然后将种子装入纱布袋或用细砂拌好,摆放到瓦盆内,保持25~30℃催芽。装布袋每天用清温水冲洗1~2次,砂拌的要保持用手握成团,松手即散的水分,每天上下翻动1~2次。经2~4天有80%露白芽即可播种。

(3)播种方法:将装有营养土(腐熟的有机肥1份、细灰碴1份、细壤土4份的混合土)的育苗盆浇透水,水渗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到盘内。然后在种子上面复盖一层1厘米左右厚的营养土,土要均匀面平,每667平方米播20盘即可。

(4)苗期管理:出苗前,白天室温应在15~30℃为宜,夜间保持在15~20℃为宜。出苗后,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应在10~15℃有利培养壮苗,根据苗情适当浇水,防止徒长。当苗长到2叶1心时,可用营养钵进行分苗。缓苗时,室温白天要在28~30℃,夜温15~20℃为宜。缓苗后,白天室温25~28℃,夜间15℃左右为宜。

2.定植

(1)整地施肥

番茄需肥较多,为获高产,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不少于5000千克,磷肥25千克,钾肥20千克。翻入土内耙平,做成1.2米宽的畦,覆盖地膜,准备定植。

(2)时间及方法

当秧苗苗龄到60~70天时。已经7~8个叶片,即到2月下旬-3月上旬时,选择晴天的上午定植。用打坎器技每畦两行,行距55~60厘米,株距25厘米来打坎,每667平方米栽4500~5000株。栽后浇足水,水渗后封好,埋严栽秧的膜口。

3.定植后管理

(1)前期管理

①温度管理。室内白天应保持28~30℃,超过30℃时要放风。夜温在15℃左右。地温在18~20℃左右。温度调节主要靠人工通风换气,揭盖草帘来控制,严禁放地脚风。并经常擦扫膜上的灰尘,增加透光度,提高室内温度。

②肥水管理。缓苗后浇水一次,根据苗情追施适量二铵,浇后及时中耕。

③搭架绑秧。栽后及时搭架绑秧。可搭人字架或四角架均可。人字架较四角架费工,但通风、透气性好。架要绑紧,秧子绑的要松紧适度,留有一扁指左右的松头。并注意第一次绑秧要绑在第一花序以下的1~2叶处,不能绑在花序处,否则会影响营养向花序运输。以后每次绑秧都要注意这一点。

(2)花果期管理

定植后的2~3周,第一花序开放,标志着已进入花期。

①温度。白天控制在25~28℃,夜间在15℃。

②整枝。靠第一花序下的那个分枝可留一叶摘心,其他分枝全除掉,为促早熟,早受益,每株可留2~3个果穗。在最后一穗果坐果后,可在果穗以上留2个叶片摘心,以后再长出分枝可留一个叶摘心,这样可防秧子早衰。以后要随时摘除病、老叶片,并远扔或深埋以利防病。

③防灰霉病蘸花。为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品质。提高产量,促进早熟,用生长激素蘸花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用2,4-D蘸花,浓度为15~20毫克/千克。在液内加入0.1%的速克灵农药搅匀,用茶碗盛对好的药液。在一穗花序上有两个以上花开时,将花穗浸入液中,再将碗轻轻地移开。注意在蘸花时不要将药液撒到叶片上,并应避开强光和高温时间。

④疏花疏果。为提高商品质量,要及时疏花、疏果,每穗留2~4个果,将多余的花、果、病果、畸果、小果疏掉。

⑤肥水管理。当第一穗果长到核桃大小时,进行浇水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2000千克,尿素20千克,二铵25千克。将化肥前一周左右用缸泡好,顺水施畦内,浇水要选晴天上午进行。浇时要保温,浇后要放湿,以后随天气变暖,秧长、果大可视墒情适时浇水追肥。

⑥催熟。为使果实早着色,早成熟。可用乙烯刮催熟,浓度要适当,50毫升40%乙烯利对水20千克。喷到个大发白的柿子上,不要喷到叶片上,3~5天喷一次,共喷2~3次

4.收获

发现果有红色及时收摘,摘果时要用塑料桶装,或用条筐铺上垫也可。轻摘轻放,不要碰破果皮,保护好果实的商品价值。

病虫害防治
(1)立枯病、猝倒病。可用托布津5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喷雾。

(2)早、晚疫病。可用杀毒矾500倍液或百菌清600倍液,倍得利500倍液喷雾。

(3)脐腐病。要控制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坐果后要续喷3次1000倍的氯化钙液效果好。

番茄日光温室丰产栽培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丰产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辽宁省农科院的L401,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的佳粉15号和东北农业大学的东农704,吉林省蔬菜研究所的吉粉二号

秋茬番茄生产应选择耐热、抗病毒病、耐贮、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如辽宁省农科院的L402、西安蔬菜研究所的毛粉802和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中杂九号,吉林省蔬菜研究所的吉粉三号品种通过两年的栽培表现较好。


栽培技术
1.育苗

培育壮苗是丰产、稳产的关键,春季栽培的适宜播期是11月上旬,苗龄为65~70天,在育苗上主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利用温烫浸种的方法杀死附着和潜伏在种子表而及内部的病菌,方法是先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放入50℃热水中不断快速搅动,使水温稳定在50~52℃温度20~30分钟,然后捞出放在凉水中散去余热,再浸于30℃水中4~5小时。在此基础上,采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以钝化病毒,床土用50%多菌灵(8~10克/平方米)进行消毒。

(2)采用架床育苗可明显提高苗床温度,夜间在床上加扣小拱棚以加强保温。

(3)用沸石、炉渣育子苗,苗出齐后喷0.2%的磷酸二铵补充氮肥,2叶1心时移入营养钵中,营养土配比为草炭(或马粪)、腐熟鸡粪、田土,比例为6∶3∶2,营养土中加入400~600克磷酸二铵和800~1000克硫酸钾或硝酸钾。在苗期管理过程中,结合喷水进行根外追肥,如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培育壮苗。

(4)苗期的温度管理采用夜冷育苗的变温管理方法,即夜温比日温低5~10℃。出苗前温度保持在25~28℃;苗出齐后,白天按制在20℃左右。夜间保持在15℃左右;移苗后为促进缓苗,白天22~26℃,夜间不低于15℃,分苗成活后,白天20℃,夜间不低于12℃。定植前7天低温炼苗,白天18℃,夜间不低于10℃。

(5)在整个苗期必须保证充足的光照条件,如果光照强度不足,使其光合作用受阻,幼苗难以获得充足的营养,植株表现出叶片谈而薄,叶柄长,茎细高,子叶提前发黄而脱落,直接影响以后的产量。

秋番茄的适宜播期为6月上旬,苗龄35~40天。

在秋茬生产上,尤其是在育苗期及定植前期,正值高温季节,应用遮阳网覆盖技术进行降温防强光,效果极为显著。遮阳网覆盖技术是近年来在蔬菜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在夏季高温季节普遍使用。

2.定植

(1)整地施肥

深翻土地,保证土质疏松,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同时避免重茬,忌与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连作,以减少病害发生及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

由于番茄的生育期长,需要充足的底肥,每667平方米温室施优质农家肥8000~10000千克,磷酸二铵50千克,钾肥50千克将其与田土充分混合后做畦,畦面覆盖地膜。

(2)合理密植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大、小行栽培,畦间行距60厘米,畦内行距50厘米,株距25~30厘米。增强通风透光效果,减轻病害发生,便于生产管理。

3.定植后管理

(1)在定植初期增设天幕、小拱棚、地膜覆盖等保温措施,出现温度过低时用火炉临时进行加温,保持温室内温度在27℃左右,促进缓苗,定植水和缓苗水均用在温室内晒过的温水,有助于提高地温。后墙张挂反光幕增加室内的光照强度。缓苗后白灭25℃,夜间15℃,促进花芽分化,结果期夜温降至15~17℃,抑制呼吸消耗,增加干物质积累。

(2)采用科学的通风方法,生产前期中午采用塑料烟囱放顶风,底风一齐放,控温、排湿效果较好,能使室内相对湿度降低8.0%~14.6%,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

(3)为便于通风透光,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实行单干整拉,用尼龙绳吊蔓,每株留3穗果,当每穗果进入转色期时,即将该果穗下叶片摘除,当末穗花呈小花蕾时上部留2片叶摘心。

(4)肥水管理上,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缓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灌水,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采用膜下灌水,可有效地降低空气温度,不利于病害发生;当第1穗果坐住核桃大小时开始第2次浇水、追肥,每667平方米追20千克尿素,以后每坐住一穗果时均浇水追肥。另外,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和植物动力2003等叶面肥,增产效果显著。

(5)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冬春茬番茄常遇低温连阴天气,容易落花落果,因此花期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用25~30毫克/千克浓度番茄灵在每个花序2,3朵花开放时喷一次,不能重复喷,随着气温的升高,降低使用浓度。

病虫害防治
生产中,采取农业生态防治技术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消灭病源。实行轮作,做好种子消毒,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采用地膜下灌水,严格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及根外追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创造一个适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各类病害的发病规律进行药剂防治,以生物农药为主,配合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喷施方法及安全间隔期。

(1)灰霉病

采用2%速克灵在蘸花时带药,然后在发病初期进行全株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的二期联防技术,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使病果率降低到10%以上。

(2)早疫病

从苗期即开始预防,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进行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也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平方米用药250克点燃熏烟2~3小时。

(3)晚疫病

在发病初期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0%疫毒灵200倍液、95%硫酸铜1000倍液等每5~7天喷1次,共喷3~5次。

(4)叶霉病

可用农抗Bo-102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及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从发病初期开始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

番茄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秋延后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早丰、青红

栽培技术
1.育苗

播期过早,持续高温时间长,发病率高,播期过晚,病害虽轻,但积温不够,顶穗果不能充分膨大,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据试验,秋延后番茄,最佳播期为7月25日至30日之间。这样番茄既能长大,上市期又可延续到春节期间,提高了番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高畦育苗:一般畦高10~15厘米,畦面宽50~80厘米,使雨水不能漫过畦面,以减轻或避免烂根现象发生。

(2)畦面遮荫,在畦面上方搭30~50厘米高的遮荫架,形状为南高北低,然后盖上农膜,上边可适当撒些秸秆或树枝,以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袭。

(3)种子处理,将选好的种子。于晴天晒种7~8小时,然后用400倍多菌灵或1000倍高锰酸钾液浸泡4~6小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晾后播种。

(4)苗期管理,主要应做好间苗、温湿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高温多湿。在真叶展平后,每5~7天喷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若有蚜虫发生可喷洒抗蚜威或氧化乐果等农药。同时喷施891植物生长素或叶面宝,促使幼苗茁壮生长。

2.定植

秋延后番茄适宜定植时间为8月25日至9月上旬。定植时应采用小苗带土坨移栽。高畦定植,每畦2行,行距40~45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要避免大水漫灌,可采用开沟浇水定植,而后封土的办法。

3.定植后管理

(1)肥水管理:缓苗后浇小水1次,追肥1次,并及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以后视墒情,进行小水浅浇,做到地面见干见湿。中后期气温下降,坐果后结合浇水追肥1~2次,植株进棚后,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

(2)植株调整:根据不同品种持性,做好植株调整工作。如早丰番茄,若生长中庸可采取单蔓整枝和留附助枝的办法。即主蔓结两穗果自行封顶后,在第一穗果下面留第一侧枝作为附助生长枝,侧枝可留3片叶摘顶,以增加营养面积,促使果实迅速膨大,青红番茄生长势旺,可不留附助生长枝。

(3)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为了提高坐果率,可在花期涂抹番茄灵或2,4-D,以提高坐果能力。为了确保果大整齐,还应做好疏花疏果工作。早丰番茄每株保持12~13个果,青红番茄每株留果9~11个即可,多者一律疏除。

(4)适时扣棚,加强棚温管理:扣棚时间的早晚,应视番茄的长势而定,一般于10月上旬左右,夜温降到15℃开始扣棚。对长势旺、结果早者可适当晚扣棚,反之应适当早扣棚。通风量应由大到小,使棚温白天保持在25~30℃、夜温不低于15℃,一般于11月开始加盖草苫。为了延后供应双节市场,棚内温度不易过高,尽量推迟番茄着色期。

(5)乙烯利催熟:乙烯利处理的方法很多,但以番茄果个定型后,颜色由青转白时处理为好。方法是用毛巾或手套沾150~200倍的乙稀利药液抹果1~2遍。这样既能保持番茄的原有鲜味,提高商品性,又不影响产量。

4.收获

秋延后番茄一般于11月上旬开始采收。为延长采收期,确保春节市场供应,可采取就株原地保鲜,方法是:调整棚内小气候,使其处于低温低湿状态。棚温白天保持6℃左右,夜间不低于2℃。湿度控制在65%~7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着色的番茄,就株保鲜20天以上。

病虫害防治
番茄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和灰霉病,可喷洒乙磷铝、病毒威、多菌灵、瑞毒霉或波尔多掖等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可喷洒敌杀死、抗蚜威、氧化乐果等农药进行防治。

番茄日光温室越夏栽培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越夏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中蔬4号、佳粉2号、毛粉802

栽培技术
1.摘心换头

番茄越夏前的水、肥、气、热、病虫防治等栽培措施与普通管理方法相同。对于枝蔓整理,无论是主栽品种还是搭配品种,均采用单干式。搭配品种根据长势,结2~3穗果后便可拉秧。主栽品种根据长势,可采取3穗果或2穗果连续摘心换头,即在扯棚前,当植株生长健旺时,在最顶端的花序上留2~3叶摘心,顶端花序坐果后在主干中上部选一健壮的侧芽,培养为主干,然后在新主干上留3穗果摘心,如此连续摘心换头,每株可多培养2~3个结果枝,多结6~9穗果;2穗果连续摘心换头是在扯棚前,当植株生长势中庸时,在新培养的主干上留2穗果后又摘心换头,可多培养2~4个结果枝,多采收4~8穗果。在实际操作中,无论采取3穗果或2稳果连续摘心换头,必须根据土壤肥力植株长势及植株上的果实负载量而定,不可一刀切。当土壤肥沃,长势强旺,枝蔓上的果实较少时,可多留果穗数;当植株生长势偏弱,枝蔓本身负载的果实较多时,可采取2穗果甚至1穗果摘心换头。

在整枝、打杈时,有限生长类型的不留侧枝侧叶,无限生长类型的侧枝可留1~2片叶摘心。摘心换头时,顶端的花序上一定要留2~3片叶,这样才利于顶端花序上的果实生长、成熟。搭配品种1~2层花穗可多留果,一般疏除畸形花、畸形果及花序顶端的小僵果后留5个为好;主栽品种宜少留果,一般以4个果为好,以防果实拖累主更生长。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抑制搭配品种的长势,促其多结果,增强主栽品种的长势,以延长其寿命。要及时去除基部的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利于底层果子的成熟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施肥埋茎

搭配品种拉秧后,及时清除地面上的残梗和杂草。对于主栽品种,在底层果实采收完后,降低主蔓高度成为1.2~1.3厘米,将基部的老蔓平铺于地面,然后结合施有机肥,以肥埋茎,追施有机肥的量要达到斤果斤肥的水平,并且必须完全腐熟,这样才利于老蔓生根,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达到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平衡。一般搭配品种拉秧后,结合降低主蔓高度,可追施有机肥2~3次。

3.注重微量元素的供给

日光温室冬茬番茄的越夏栽培,生长期较长,容易出现缺素症,在防治病虫害时,需加入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硫酸锌、硫酸铜、硫酸亚铁、硼砂、钼酸铵等,以补充磷、钾、钙、锌、铜、铁、硼、钼的不足,并可增进植株的抗性,延长番茄的经济寿命。日光温室冬茬番茄的越夏栽培,在扯棚后要注意对病毒病、青枯病的防治,以防病害的大量发生而降低番茄的产量,缩短番茄的寿命,减少经济收入。

番茄日光温室育苗与栽培


名称番茄日光温室育苗与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苏粉一(二)号、佳粉10号、西粉3号、中蔬4号、强丰

栽培技术
1.育苗

(1)播种床制作:选通风良好、易排水、较肥沃的地块,做成长8米、宽1.2米的平畦。每平方米播种床施入磷酸二铵250克,深翻搂平,浇足底水。

(2)种子处理:选饱满的种子,用1%高猛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55℃量水烫种15分钟,再降至室温浸泡6小时,搓洗后捞出,凉至散粒即可播种。

(3)播种:将浸好的种子,拌细沙土,均匀撒播在育苗床内,覆整1厘米厚的细潮土。每平方米苗床播种6.5~7克,每667平方米移栽田用种量50克。

(4)苗期管理:播种后,插1米高弓棚,上盖薄膜防雨,膜上再加盖银灰色遮阳网或草帘遮阴,留四周通风,伞式覆盖。齐苗后视苗情进行1~2次间苗,同时拔除杂草。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按株行距8厘米10厘米进行分苗。当苗龄40天左右、6~7片叶。开始现蕾、高20厘米左右时,即可定植。

2.定植

(1)整地与施基肥:前茬作物清理后,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立方米,碳铵25千克。探翻后做成畦沟0.3米,畦高0.15米,畦面宽0.8米,畦面中间挖1条宽0.2米的V型浇水沟,形成马鞍形高垄畦。用幅宽1~1.1米的普通地膜覆盖,667平方米用量10千克。

(2)定植密度:每垄一行,株距0.3米,每667平方米4000株左右。浇足定植水,用土封严定植孔。

3.定植后管理

(1)温湿度管理:定植到扣棚前,适当控制浇水,以防徒长。进入10月份,气量逐渐下降,要及时扣棚,覆盖无滴膜。扣棚前期温度较高,可昼夜通风。当外界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夜间不通风。后期要注意防寒防冻。冬季夜间覆盖草帘,草帘上再覆盖农膜保温防雨雪。白天气温保持20~25℃,夜间10~15℃。白天气温较高,可在中午通风,调节温湿度。

(2)肥水管理,浇水采取地膜下小沟暗灌溉。当第一穗果长至核桃大小时,每667平方米随水浇施尿素10千克。第一穗果由青变白时,每667平方米随水浇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在盛果期共浇水施肥3~5次。

(3)整枝打杈,秋蕃茄采取单杆整枝,株留3~4穗果,穗留3~4个果。及时抹去侧芽,搭架采用人字型,绑蔓采用8字型。

(4)2,4-D点花,后期低温期,采用20毫克/千克的2,4-D点花,提高坐果率。

4.收获

日光温室蕃茄以元旦、春节供应为主。因此,为保证节日供应,红熟果可留在株上推迟采收,绿熟果可在供应前7~10天摘下,用2000~4000毫克/千克的乙烯利溶液浸蘸一下,放在温室内,保持20~25℃,3~5天可着色,一周达到食用着色程度,比自然成热可提早5~7天。

病虫害防治
秋番茄前期处于高温条件下,易受蚜虫危害,感染病毒病。因此,遮阴降温,治蚜防毒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技术措施。蚜虫、棉铃虫可用20%来福灵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轮纹病等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番茄育苗及日光温室栽培


名称番茄育苗及日光温室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毛粉802、佳粉16

栽培技术
1.育苗

(1)营养土配制。①消毒的菜园土1份,腐熟的堆肥0.5份,腐熟粉细的羊粪或马粪0.5份。②泥炭2份,腐熟粉纫的羊粪或猪粪1份。

(2)种子处理。育苗期气温较高,易得病毒病,所以在浸种催芽之前最好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催芽。

(3)播种后的管理。①温度管理:播种以后,外界气温很高,必须适当对苗床遮荫,每隔1~2天洒一次水,保持基质湿润。②防治蚜虫:出苗以后,要及时用药防治蚜虫,保证不能染上蚜虫。根据我们的试验,西安产的灭多威效果较为理想。

2.定植

苗龄40天左右就可定植。定植密度为667平方米保苗3300~3500株。定植后灌好缓苗水,并铺好地膜。

3.定植后管理

(1)温湿度管理

温度管理一般采用三段变温管理。定植后前期外界气温高,超过30℃时应设法降温,夜间维持在15℃左右。进入开花期,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间13~15℃。进入坐果期后,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8~30℃,夜间14℃左右,最好不要低于10℃。温度管理还要根据天气变化,逐步将膜扣严,并加盖草帘。如果气温降低满足不了温度的要求,要在前屋面加盖一层草帘或者加盖麦草,如有条件,还可加盖二道旧膜。白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50%~65%,控制湿度的主要措施是膜下滴灌和重视通风换气。

(2)肥水管理

缓苗水浇过后一般不旱不浇水,适当进行蹲苗。到番茄第一穗果膨大到核桃大时,开始浇水追肥,一般667平方米追施磷二铵15~20千克。以后每隔15天左右浇一次水,每采收一穗果后追一次肥料,每次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或硝铵15千克。

(3)光照管理

进入结果后期,光照逐渐减弱,光照时间变短。因此在不影响保温的前提下,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具体采取的措施有适当早揭草帘晚盖草帘、清扫棚膜上面尘土、采用合理的整枝与搭架技术等,如有条件可张挂反光幕。

(4)立支架和植株调整

①立支架:番茄多采用吊架,但要求材料结实。吊蔓时松紧度要适当。②植株调整:多采用3穗或5穗换头法,但换头时间不能迟于11月上旬。另外还要进行疏花疏果,667平方米穗果留4个。

(5)防止落花落果

结果后期采用生长素处理花可防治落花落果。常用的生长素有2,4-D(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番茄灵(浓度为25~50毫克/千克)等。

4.收获

如不外销,一般到成熟期采收。如外销,绿熟期就可采收。在拉秧之前,一般不进行催熟,尽量延迟上市时间。拉秧后,可将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全部催熟上市。

早春日光温室番茄栽培


名称早春日光温室番茄栽培

栽培类型 日光温室
蔬菜分类 茄果类-番茄
适宜品种
粉色大果品种:仙客1号、硬粉2号、中杂105等;特色樱桃番茄品种有:绿宝石,京丹1号、3号、5号、8号,黄莺1号、粉玉1号、小黄玉等。

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1)播种期

11月底-12月初。

(2)播种量

选色泽好、子粒饱满,发芽率85%以上合格种子,每667平方米用种量20~30克。

(3)种子消毒处理方法

①温汤浸种:用53~55℃温水,浸泡20~30分钟,期间不断搅动。再放入自然冷水中浸泡4~6小时,即可催芽或直播。

②药剂浸种: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泡4~6小时,即可催芽或直播。

(4)催芽

把充分吸水的种子用湿毛巾包好,放在温度为25~28℃左右火炕上或电热恒温箱中。每天用自来水冲洗一次,经2~3天,大部分种子露白尖发芽时,即可播种。

(5)播种育苗方式

常用的育苗方式有温室电热温床育苗和温室不加温冷床育苗。

(6)苗床土的准备

一般用肥沃园田土与有机肥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而成。播种前浇足底水。

(7)播种

把催过芽或浸泡过的番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或点播于容器内,种间距约1厘米,盖上蒙头土,厚度约1厘米。注意保湿加温,有利提早出苗。

(8)苗期管理

播种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温保持20℃以上。幼苗出齐后应适当通风,增加光照,进行降温管理。水分管理上,前期一般不用浇水,中后期如有缺水卷叶现象,可适当点水,分苗前要浇水,以土壤润透即可。

(9)嫁接育苗

番茄的嫁接栽培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目前北方地区日光温室中由于多年连作,使包括根结线虫在内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通过嫁接防治土传病害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有少量发展,如北京蔬菜研究中心开展了番茄砧木品种的选育,如果砧1号,该品种是番茄、茄子专用砧木品种,抗枯萎病、黄萎病、根结线虫、TMV和叶霉病。但目前使用的砧木大多引自国外,如耐病新交1号、影武者、安克特等。嫁接方法有靠接、劈接、斜切接、插接等。其中劈接和斜切接适于初学者,容易掌握。

①嫁接育苗技术

劈接法:先将砧木苗于第二片真叶上位处用刀片切断,去掉顶端,再从茎中央劈开,向下切入深约1.0~1.5厘米。再将接穗苗拔下,保留2~3片真叶,用刀片削成楔形,楔形的斜面长与砧木切口深相同,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对齐后,用夹子固定好。

斜切接(贴接):用刀片在第二片真叶上方斜削,去掉顶端,直接形成30左右的斜面,长约1.0~1.5厘米。再将接穗苗拔下,保留2~3片真叶,用刀片削成一个与砧木相反的斜面,大小与砧木的斜面一致。然后将砧木的斜面与接穗的斜面贴合在一起,用夹子固定上。

②嫁接苗的管理

番茄接合愈合期约8~9天。温度白天保持25~28℃,夜间18~20℃;嫁接后5~7天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95%以上,有利于提高成活率。7~8天后可逐渐增加通风量与通风时间,但仍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直至完全成活;嫁接后的前3天要全部遮光,避免阳光直射秧苗,以后半遮光(两侧见光),逐渐撤掉覆盖物。嫁接苗成活后及时摘除萌叶,保证砧木对接穗的营养供给。

(10)穴盘育苗

选择种子发芽率大于90%以上的种子,播前用温汤浸种法浸泡,风干后每穴播种一粒种子,72孔盘播种深度>1.0厘米;128孔、200孔和288孔盘播种深度为0.5~1.0厘米。播种后覆盖蛭石,播种覆盖作业完毕后将育苗盘喷透水,使基质最大持水量达到200%以上。

播种后白天28~30℃,夜间20℃保持3~4天,当苗盘中60%左右种子种芽伸出,少量拱出表层时,适当降温,日温25℃左右,夜温16~18℃为宜。当温室夜温偏低时,考虑用地热线加温或临时加温措施,温度过低出苗速率受影响,小苗易出现猝倒病。苗期子叶展开至二叶一心,水分含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二叶一心后夜温可降至13℃左右,但不要低于10℃。白天酌情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苗期三叶一心后,结合喷水进行1~2次叶面喷肥。三叶一心至商品苗销售,水分含量为60%~65%。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