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薯5号马铃薯

2020-07-06

品种名称中薯5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2012年

审(认)定情况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鄂审薯2012002

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引种单位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引进

品种来源从中薯3号天然结实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中薯5号属早熟马铃薯品种。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茎、叶绿色,复叶中等大小,茸毛少,叶缘平展,匍匐茎中等长。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块中等偏小,薯型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较光滑,芽眼较浅,常温条件下休眠期较短,耐贮性一般。区域试验中生育期67天,株高50.4厘米,单株主茎数7.4个,单株结薯数8.2个,单薯重57.8克,商品薯率68.1%。

产量表现

中薯5号马铃薯品种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低山平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22.2公斤,比对照南中552增产。

品质分析

品质测定干物质含量为21.7%,淀粉含量为15.9%。

抗性

田间花叶病毒病、晚疫病发生较重。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脱毒种薯适时播种,播前催芽,元月中下旬播种,单作每亩种植4500~5000株。

2. 配方施肥。底肥重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早施追肥,促早发棵早结薯。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培土,清沟排渍。

4. 注意轮作换茬。加强晚疫病等病害防治。

适宜地区
适于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区种植。

精选阅读

中薯3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中薯3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1994年

审(认)定情况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94)京审菜字第9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品种来源京丰1号BF77A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株高60~65厘米,分枝2~3个,株型直立,茎绿色,叶片大,花白色,能自然结实,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块茎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芽眼浅,薯皮光滑,块大较整齐,大中薯率90%左右。出苗至成熟70天左右,属早熟类型,休眠期50~55天。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2000公斤。

抗性

抗PVY病毒,疮痂病、较抗PLRV和PVx病毒,感晚疫病。

栽培技术要点

1.北京地区二季作春季于3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收获;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收获。

2. 平播行距60~7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4000株左右。

3.做好播前催芽,施足底肥,加强前期管理,促使早发棵,块茎膨大期及时灌溉,收获前十天停灌,以利收获贮藏。

4.二季作留种春季适当早收,秋季适当晚播。

5.要注意及时喷药防蚜,拔除病株。

适宜地区 适宜北京平原地区及中原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和门头沟、延庆山区及北方一季作区早熟栽培。

中薯2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中薯2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1990年

审(认)定情况1990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89)京审菜字第4号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LT-2作母本,DTO-33作父本杂交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极早熟品种,出苗后50~60天可收获,生育期从出苗到植株生理成熟需70天左右。株型扩散,分枝较少,株高55厘米左右,生长势强,茎紫褐色。叶色深绿,复叶中等大小。花多,花冠紫红色,花粉多,天然结果性强,浆果大,种子多。薯块扁圆形,皮肉淡黄,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块茎休眠期40天左右,耐贮藏。

产量表现

春薯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亩。

品质分析

食用品质优良,鲜薯淀粉含量14~17%,还原糖含量0.2%以下,蛋白质含量1.4~1.7%,维生素C含量80毫克/100克鲜薯左右,适合鲜薯食用。

抗性

抗轻花叶病毒,田间不感卷叶病毒,易感重花叶病毒和疮痂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中薯2号对肥水要求较高,干旱缺水易发生二次生长。植株较矮,可与玉米、棉花等作物间套作。

2. 适宜栽培密度为每亩3500~45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25~28厘米。

3. 播前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1500~3000公斤,播时适当施种肥,每亩25~50公斤复合肥,结薯期应及时浇水,避免薯块膨大期干旱缺水、土温高时发生二次生长,影响产量和商品薯率。二季作秋季栽培,在8月中、下旬选择排灌水良好的地块整薯播种。

4. 播前催芽一般可不用赤霉素处理,防止烂种烂薯。

5. 生长前期及时喷药灭蚜和拔除病株。

适宜地区
主要适宜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西、江苏等二季作地区种植作早熟鲜食蔬菜栽培,也适宜北方一季作地区和南方冬作区作早熟蔬菜栽培。

宁薯4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宁薯4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

审(认)定年份1988年

审(认)定情况1988年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
品种来源宁夏固原地区农科所从当地兰花洋芋的自交后代育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

晚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120天左右。株型直立,叶深绿色,花冠浅紫色。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较深略带紫色。结薯集中,块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

产量表现

一般亩产1600公斤以上。

品质分析

食用品质优良,鲜薯干物质含量23.2%,淀粉含量15.9%,维生素C含量12.9毫克/100克鲜薯,还原糖含量1.03%,粗蛋白质含量1.42%。块茎蒸食品质佳,适口性好,适合鲜薯食用。

抗性

植株抗旱性强,较抗卷叶病毒病。

栽培技术要点

1. 在半干旱区,4月中旬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500株。阴湿区以每亩播4000株为宜。

2. 齐苗后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现蕾至开花中耕3次,分层培土起垄。后期追叶面肥时混合药剂喷施,防病护叶。

适宜地区
适宜在西北半干旱、阴湿区种植。

张薯6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张薯6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情况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认)定编号冀审2003001

选育单位 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张薯6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用虎头作母本,W2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78.6cm,主茎粗壮发达,植株的繁茂性较强,茎叶绿色,分枝中等,复叶肥大,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强。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平浅,结薯集中,大、中薯的生产率75.9%,生育期95~96天,属中熟品种。

品质分析:淀粉含量20.5%,干物质含量24.8%,提取率90%,白度85.5%,细度99.8%。

抗性:对PVX病毒病表现中抗,对PVY和PLRV病毒病表现抗,对真菌性病害晚疫病表现抗。1996~1997年参加河北、内蒙古、山西、华北三省区联合试验,两年比统一对照虎头增产26.5%,1997年全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推荐为国家级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土层肥厚,有机质含量2%以上,偏砂性,PH6.5,无多年生杂草和地下害虫发生的禾本科作物前茬种植。结合秋耕亩施有机肥4000kg,深耕30cm,耕后不耙耱,立土晒垡,翌春播前纵横耙耱各一次。

2.种肥处理:农家肥3000kg,马铃薯专用肥50kg,硫酸钾30kg,过磷酸钙40kg,加混4kg呋喃丹1kg敌百虫粉加水和拌积堆高温发酵6天。

3.聚垄集肥整地:将发酵的肥料按设计行距,将肥料施入垄中心,埋实肥料,垡垄高度距离地表30cm,垄脊宽35cm,聚垄后人工修整垄脊,填凹平凸,使垄型整齐一致。

4.播种密度:行距70cm,株距25cm,亩播种密度3800株。

适宜地区
张薯6号的适宜种区域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山西省雁北地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榆林、甘肃定西地区、宁夏、云南、贵州、四川省的冬春混作区。

蒙薯9号马铃薯


品种名称蒙薯9号

分类 薯芋类-马铃薯
审(认)定年份1997年

审(认)定情况1997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1982年用543作母本、呼单81~14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品种描述
特征特性:中熟品种,出苗到成熟98天左右。幼苗整齐,株型半直立。株高68厘米左右,分枝中等。叶片深绿,花冠粉色。单株结薯6~10块,结薯整齐,大中薯率高。块茎圆形,薯皮薯肉均为黄色,芽眼浅。食味好,耐贮藏。田间抗烂和高抗晚疫病,退化轻。

产量表现:平均亩产1600公斤左右,最高可以接近4000公斤/亩。

品质分析:品种育成地淀粉含量18.7%,适合于淀粉加工。

栽培技术要点:

1. 选择岗坡、沙壤土、黑土等排水良好地块种植,亩保苗3800~4000株。

2. 耐水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淀粉含量。


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合内蒙及其他省市一季作区作淀粉加工或鲜食品种使用。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